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Cu(Ⅱ)铸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衣康酸(IA)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种子乳液,考察了引发剂(K2S2O8)浓度、电解质(NaCl)浓度和羧基单体配比对种子乳液的粒径和表面羧基量的影响。选取IA:MAA=1:1(moleratio)的种子乳液,分别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和60Coγ-射线辐射引发的表面铸型聚合,合成了Cu(Ⅱ)铸型螫合树脂,并用FT—IR、SEM及元素分析对铸型树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XRD、XPS、及H_2—TPD技术对不同Cu/Co比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与反应醇选择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均由不同Cu/Co比的两个Cu-Co固溶体相组成,还原(H_2,563K,2h)前,表面除有Cu ̄0和Co ̄0外,尚有少量Cu ̄(+1)和显著量的Co ̄(+2)存在,还原后,Cu ̄(+1)几乎消失,Co ̄(+2)仍有一定量存在,在反应温度下(563K),CO和CO_2均能使表面Co ̄0部分氧化,且CO_2氧化能力大于CO,而合成气(H_2/CO=2)表现为还原的性质。三种气氛对Cu ̄0无明显影响。催化剂表面Cu/Co比高于体相Cu/Co比,表面Cu富集显著.RaneyCu-Co催化剂表面有四种吸氢中心:Cu(弱吸氢中心),高配位Co(弱吸氢中心),低配位Co(活化吸氢中心),及强吸氢中心;对不同催化剂,表面低配位Co中心的比例与醇选择性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基于上述结果,就CO播入中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崔东林 《应用化学》1994,11(6):89-91
研制出复合泡沫塑料色诸柱,并且将其用于可溶性锌(镉)盐的深度纯化,除去重金属杂质离子Fe ̄(2+)、Cr ̄(3+)、Mn ̄(2+)、Pb ̄(2+)、Cu ̄(2+)、Co ̄(2+)和Ni ̄(2+),快速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配位聚合物PAAm-CuCl_2和cuCl_2·2H_2O的Cu ̄(2+)2pXPS谱上都有Shake-up峰,其与各自的Cu ̄(2+)2p3/2肩峰或主峰距离ΔEs2或ΔEs分别为8.7和8.6eV;但配位聚合物Cu(Ⅱ)-PVA却无此峰.由此推定,前者的Cu ̄(2+)是以sp ̄3杂化轨道接受PAAm4个链节单元C-N上N的孤对电子部分转移形成配位键;而Cu(Ⅱ)-PVA配位聚合物中的Cu ̄(2+)却以dsp ̄2杂化轨道接受PVA4个链节单元侧基O的孤对电子部分转移,产生配位键,即Cu ̄(2+)与PAAm或PVA的链节单元配位比均是1:4,此结果与电导率法测定PAAm-CuCl_2的配位比相同.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表面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别采用XRD、ESR、XPS和XAES等技术对于二氧化碳加氢低压合成甲醇用CuO,CuO-ZnO,CuO-ZnO-Al_2O_3,CuO-ZnO-ZrO_2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表面Cu、Zn、Al、Zr的存在价态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发现催化剂在还原前Cu以Cu ̄2+存在,在还原后和反应状态下以Cu ̄0存在;Zn在还原后和反应状态下有部分被还原为Zn ̄(2-δ)(0<δ<2),Zr和Al仍保持其还原前价态。催化剂的表面化学组成为:Cu ̄0/Zn(2-δ) ̄+/Zr ̄4+/Al ̄3+/O ̄2-。  相似文献   

6.
NO在Cu-ZSM-5分子筛上程序升温脱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等温动态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NO与Cu-ZSM-5的相互作用,并根据还原预处理样品上NO吸、脱附循环的研究探讨了全过程样品所经历的氧化还原循环,在25℃等温吸附时,NO与Cu ̄+和/或Cu ̄0反应产生了N_2、N_2O和Cu ̄(2+)以及超晶格氧,同时在Cu ̄+上有许多可逆吸附的NO.NO吸附在Cu ̄(2+)上是稳定的,升高温度时,NO分为三种状态脱附,分别位于约100,180和400℃.后两种可能以Cu ̄(2+)-NO_2和Cu ̄(2+)-NO_3为中间态.第三种NO脱附同时伴随着O_2脱附,对于还原预处理的样品,吸附和脱附的一个循环总体上会使样品部分氧化。  相似文献   

7.
在位ESCA表征不同状态下Cu-Co尖晶石催化剂表面状态和组成。氧化态催化剂表面富铜,钾表面浓度较低。Cu为Cu ̄(+2);Co大部为Co ̄(+3),部分为Co ̄(+2)。还原态催化剂表面形成富钾层。Cu为Cu ̄0或Cu ̄(+1),Co为Co ̄0。Cu、Co间有强相互作用,合成气通过Cu、Co的协同催化作用形成低碳醇。解析反应后脱附的C_(1s)峰表明存在三种类型的碳物种:非解离吸附CO,解离吸附的CO物种,表面碳酸钾。解离吸附与非解离吸附碳物种的合适比例是形成低碳醇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过渡元素三取代钨锗杂多酸盐异构体的氧化还原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过渡元素三取代钨锗杂多酸盐M'_xH_y[GeW_9M_3(H_2O)_3O_(37)]·nH_2O(M'=Bu_4N ̄+,K ̄+;M=Cr ̄3+,Mn ̄2+,Co ̄2+,Ni ̄2+,Cu ̄2+)的α-,β-异构体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质,提出了它们的还原机理,讨论了取代的过渡元素和杂多阴离子的结构对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比较了两种异构体的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以2-(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酚(MBTAE)作柱前衍生化试剂,在SpherisorbC_8柱上,以甲醇:水=80:20(V/V),含2mmol/LLi_2SO_4和10mmol/LpH5.0醋酸盐缓冲溶液作流动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测定了Fe ̄(2+)、Co ̄(2+)、Ni ̄(2+)和Cu ̄(2+)。各金属离子的检出限(S/N=3)分别为(pg):Fe ̄(2+)6.40,Co ̄(2-)1.38,Ni ̄(2+)4.47,Cu ̄(2+)7.28。方法用于欧洲标准局,黑麦草标样的分析,所得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10.
离子色谱法快速同时测定营养药物中微量铜、锰、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介达  吕伟 《色谱》1994,12(2):132-133
在HPLC-CS5阳离子分离柱上选用5.0×10 ̄(-2)mol/L草酸(pN为5.24)作淋洗液分离了微量Cu ̄2+、Mn ̄2+和Zn ̄2+离子,用4-(2-吡啶偶氮基)间苯二酚作显色剂在520nm处连续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本法用于施尔康片中微量Cu ̄2+、Mn ̄2+和Zn ̄2+离子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新显色剂2-(2-噻唑偶氮)-5-[(N,N-2羧基甲基)氨基]苯酚(TADCAP)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着重探讨了试剂与Fe ̄(3+)、Co ̄(2+)、Ni ̄(2+)、Cu ̄(2+)、Zn ̄(2+)、Mn ̄(2+)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测定了这些络合物的络合比和稳定常数等,同时建立了钴的分析方法,并用于维生素B_(12)注射液中Co ̄(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新试剂N-烯丙基-N′-(氨基对苯磺醚钠)硫脲(ASATu)的合成并确定了结构。该试剂与45种元素在不同介质中反应,仅有Cu ̄(2+)、Ag ̄+、Bi ̄(3+)、Hg ̄(2+)和Fe ̄(3+)等离子产生特征性反应。实验证明,它可作为Cu ̄(2+)、Ag ̄+等新的鉴定试剂;在酸性和近中性介质中测定了该试剂与稀土元素等四十多种金属元素反应的摩尔吸光系数。  相似文献   

13.
用磷酸三丁酯-Span80-二甲苯乳状液膜体系迁移Sm(Ⅲ)的研究表明,在确定的条件下,可以快速并完全迁移Sm(Ⅲ)。许多常见离子不能在此条件下通过液膜迁移,故可从含有Fe ̄(2+)、Co ̄(2+)、Ni ̄(2+)、Cu ̄(2+)Zn ̄(2+)、Cd ̄(2+)、Mn ̄(2+)等离子混合液中分离出Sm(Ⅲ),分离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安道利  卜显和 《化学通报》1995,(8):53-54,42
喹啉基氮杂大环铜、镍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差异安道利,卜显和,李金亮,陈荣悌(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二氧四胺大环配体是Cu ̄(2+)、Ni ̄(2+)、Co ̄(2+)、Pt ̄(2+)等金属离子的优良配体,它们同时具有饱和大环多胺和寡聚肽的结构特...  相似文献   

15.
含硫脲基开链冠醚的合成(Ⅲ)韩江华,白宝林,赵明根(山西省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忻州,034000)关键词:合成,硫脲,开链冠醚,络合剂文献 ̄[1]报道类化合物可以络合:等18种阴离子,在不同条件下也可以络合Ni ̄(2+)、Co ̄(2+)、Cu ̄(2+)...  相似文献   

16.
卟啉试剂光度法间接测定硫离子的研究(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TPPS4、T(4-MOP)PS4和T(4-MP)PS4为例,研究了Ag·phen·PP光度法间接测定废水中痕量硫离子的有关条件。同时用上述三种卟啉试剂试验了Cu ̄(2+)、Hg ̄(2+)、Cd ̄(2+)、Pb ̄(2+)等软酸和交界酸间接测定S ̄(2-)的可能性,结果表明,Hg-PP也可用于间接测定S(2-)。最后,对H_2S的吸收液进行了筛选。  相似文献   

17.
AStudyontheInfluenceofCu ̄2 ̄+,Cd ̄2 ̄+andPb ̄2 ̄+onTripleHelixPoly(A:2I) ̄*HUAEr-binga ̄b ̄,YANGPin ̄b ̄* ̄*,LIQing-shan ̄a,YANGBing-shen...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Eu ̄(3+)在EastmanAQ-29D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pH4.4的0.1mol.L ̄1NaClO_4底液中,Eu ̄(3+)的还原一氧化过程是一种半无限状态;在最佳测试条件下,Eu ̄(3+)的还原峰高在1.0×10 ̄7~1.0×10 ̄(-5)mol·L ̄(-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世关系。用计时库伦法测定Eu ̄(3+)在聚合物涂层中有效电荷迁越的扩散系数D_(app),其平均值为(3.2±1.1)×10 ̄(-11)m ̄2·s ̄(-1)。  相似文献   

19.
聚醋酸乙烯酯与铜(Ⅱ)离子的配位反应及其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ESR、UV和IR表征Cu(2+)离子与PVAC的配位反应。根据CUCl2·2H2O乙醇溶液与PVAc-CuCl2·2H2O乙醇溶液的电导率差值随Cu(2+)离子摩尔浓度变化的明显转析点得知,1个Cu(2+)离子大约能与PVAc4个链节单元配位。证实MMA在Cu(Ⅱ)-PVAc配合物/Na2SO3体系的聚合体是无规PMMA,得率为70%。讨论了MMA在Cu(Ⅱ)-PVAc配合物/Na2SO3体系络合催化引发下的游离基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新荧光试剂3-对甲苯基-5-(2’-羧基苯偶氨)绕丹宁(PM-PRACP)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了其结构,研究了其荧光性质。在pH5.6时,该试剂与Cu ̄(2+)形成稳定的荧光螯合物,且在λ_(ex)/λ_(em)=305nm/405nm产生强烈荧光。其荧光强度与Cu ̄(2+)的浓度在0~1.6μg/25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10 ̄(-4)μg/g。已用于痕量铜(Ⅱ)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了蚕茧、蚕丝和丝绸中的痕量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