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微型氧弹热量计测定了C60 和C70 的标准燃烧热 ,分别为 - ( 2 5 947.1±8.5 )和 - ( 2 995 6 .1± 8.9)kJ/mol.样品用色谱法分析表明有机溶剂含量很少 ,不影响测定结果 .用微型氧弹热量计及常量热量计测定C60 的结果在误差范围以内相一致 ,表明测定的可靠性 .推得了C60 和C70 的生成焓 .用键能模型估计了C60 和C70分子内的张力能 ,与由模型化合物corannulene估计的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2.
1,2-二(1-苯基环己基环戊二烯基)四甲基二硅烷与Fe(CO)5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生成二铁化合物(Me2SiSiMe2)[(1-Ph-c-C6H10C5H3)Fe(CO)]2(μ-CO)2(2).通过柱层析分离到化合物2的顺反异构体2c和2t,并分别进行热重排反应,发现顺式底物2c重排生成反式重排产物[Me2Si(c-C6H10PhC5H3)Fe(CO)2]2(3t),而反式底物2t重排则生成顺式重排产物3c.这表明重排反应是立体专一性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化合物2c和3t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精密转动弹量热计和有机氯化物的热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精密绝热、恒温两用转动弹量热计的建立,并用本实验室自制的高纯度苯甲酸标定了量热计的能当量,其精密度在绝热和恒温条件下分别为0.02%和0.007%,利用此仪器测得对氯苯甲酸、鲨烷和全氯间苯二腈的燃烧热值⊿Ec0,分别为-3062.06±0.42,-19,765.64±1.86-3,4s6.72±2.21kJmol-1,利用上述数据和CO2(g),H2O(1)和[HCl·600H2O](1)的标准生成热,导出此三种化合物的生成热⊿Hi0分別为-420.71±1.16,-861.97±5.89和189.57±4.59kJmol-1.  相似文献   

4.
一水合邻菲罗啉的热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纯度为99.999%的量热基准苯甲酸标定了实验室建立的精密转动弹量热计,其能当量为18604.99±8.14J/K,测得一水合邻菲罗啉(phen·H2O)的燃烧能为-5757.45±2.53kJ/mol,换算成标准燃烧焓为-5759.93±2.53kJ/mol,进而计算出一水合邻菲罗啉的标准生成焓为-391.34±2.98kJ/mol。  相似文献   

5.
以2-吡咯甲酰肼与2,4-二羟基苯甲醛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经缩合反应合成2,4-二羟基苯甲醛-2-吡咯甲酰腙C12H11N3O3(Ⅰ)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2-吡咯甲酰腙C13H15N3O4(Ⅱ),并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1H NMR、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晶体Ⅰ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Z=4,晶胞参数为a=1.2586(4) nm,b=0.8050(3) nm,c=1.1914(4) nm;晶体Ⅱ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Z=4,晶胞参数为a=0.4756(2) nm,b=1.2491(6) nm,c=2.2145(11) nm。 热重结果显示,化合物Ⅰ和Ⅱ最大热分解峰分别出现在267.59和284.79 ℃,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76.6和122.9 kJ/mol,表明化合物Ⅰ和Ⅱ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利用粘度实验和微量热实验研究了化合物Ⅰ和Ⅱ与CT-DNA的相互作用,均显示两种化合物均与CT-DNA发生了插入作用,且相互作用过程放热,焓变值分别为ΔH(Ⅰ)=4.67 kJ/mol和ΔH(Ⅱ)=4.40 kJ/mol。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了高氯酸铊-18冠6-水体系的各个热力学参数.该体系的络合稳定常数、热焓、熵和吉氏函数在25.1℃时的数值分别为:lgK=2.11±0.02、△H=-4.49±0.17kcal/mol、△S=-5.35±0.54cal/mol和△G0=-2.88kcal/mol。所得结果与用量热法测得的数值一致。  相似文献   

7.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苯氧乙酸嘧霉胺盐在81-380 K之间的低温热容.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在81-328 K之间无相变和热异常现象发生, 在328-354 K之间发生固-液熔化, 其熔化温度、摩尔熔化焓和摩尔熔化熵分别为(349.38±0.03) K, (34.279±10) kJ/mol和(98.13±0.05) J/(K·mol). 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式计算出苯氧乙酸嘧霉胺盐在80-325 K之间以标准状态(298.15 K)为基准的热力学函数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褐煤热解过程中氧桥键C-O均裂这一重要反应, 选取α-O-4和β-O-4类结构单元作为褐煤模型化合物, 运用不同密度泛函计算了部分模型化合物中C-O的离解焓, 并以CBS-QB3作为理论基准值进行比较, 最后选取M05-2X进行离解焓计算. 结果显示, 对于选定的α-O-4和β-O-4类模型化合物, 其平均离解焓分别为51.0 kcal/mol和66.1 kcal/mol. 周围取代环境能显著影响C-O离解焓, 芳环上存在给电子基团(OH, OCH3和CH3)能降低C-O离解焓, 而吸电子基团COOH则能增加其离解焓. 然后深层次分析了取代基效应对C-O离解焓的影响. 此外, 分子内氢键的形成对离解焓也有很大的影响. C-O的离解焓与其键长没有特定的相关性, 不能简单的通过C-O键长来预测其离解焓.  相似文献   

9.
以苏糖酸与碳酸氢钾反应制得苏糖酸钾K(C4H7O5)·H2O,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化学分析及元素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测量了该化合物在78K-395K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存在明显的脱水转变,其脱水浓度、摩尔脱水焓以及摩尔脱水熵分别为:(380.524 ± 0.093) K,(19.655 ± 0.012) kJ/mol 和 (51.618 ± 0.051) J/(K·mol)。将78K-362K和382K-395K两个温区的实验热容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两个表示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多项式方程。以RBC-II型恒容转动弹热量计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恒容燃烧能为(-1749.71 ± 0.91) kJ/mol,计算得到其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292.56 ± 1.06) kJ/mol。  相似文献   

10.
硝基芳烃对黑呆头鱼毒性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CNDO/2法计算50种硝基芳烃化合物的净电荷(QC、QN及Q-NO2);使用MNDO法计算其中42种化合物的ELUMO、EHOMO、生成热之差△(△Hf)及偶极矩μ。定量分析了7种量化参数与黑呆头鱼毒性96h-LC50的构效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如下模式:式中:-1gLC50=11. 35-1. 28ELUMO-9.17QN+0. 46EHOMO-0.12μ n=35,r=0.920,s=0.298。应用所得方程及量化参数讨论所研究系列化合物在鱼体内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对147套硫的溶解度实验资料的拟合计算,求得硫在岩浆中的溶解反应FeO+(1/2)S_2=FeS+(1/2)O_2的△H~0=158.718(±3.970J/mol),△S~0=33.361(±2.682J/K·mol),△V~0=0.524(±0.046 J/10~5 Pa·mol)。应用这一热力学模型,可以定量估算天然岩浆中硫的溶解度,预测在天然岩浆演化过程中出现硫化物不混溶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吸收光谱研究了3,3′-二(γ-磺酸丙基)-9-乙基-4,5,4′,5′-二苯并噻碳菁三乙胺盐(Ⅰ)在DMF-水混合溶剂中存在的状态,求得室温下该染料只存在二聚平衡的浓度范围。用本实验室研制的半导体精密量热系统,测量了25℃染料溶液的稀释热。在含45% DMF的水中,生成1摩尔二聚体的△H298、△G298及△S298分别为-(49.6±1.3)×103J、-(13.1±0.1)×103J和-(122.7±3.2)J·K-1;在含35% DMF的水中分别为-(36.0±1.0)×103J、-(19.1±0.1)×103J和-(54.0±1.5)J·K-1。  相似文献   

13.
希夫碱钴配合物的吸氧热力学及其自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双Schiff碱钴配合物,并研究了该配合物在吡啶溶液中的吸氧过程热力学。在4—24℃范围内,吸氧摩尔比为1:1,吸氧过程热力学参数为:△H=-26.8(±0.5)kJ/mol,△S=-89.2(±1.8)J/mol·K。在30—45℃范围内,吸氧摩尔比为2:1,吸氧过程的热力学参数为:△H=-172.6(±9.14)kJ/mol,△S=-517.3(±29.4)J/mol·K。温度超过45℃,自氧化作用变得明显,配合物中苄羟基被氧化为醛基。提出了可能的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惠永正  顾建华 《化学学报》1981,39(4):309-318
本文报道了具有类似环葡萄糖疏水内穴特性但长度及内穴尺寸为可变化的羧甲基糖淀粉钠(Na-CMA)螺旋构象对具有长链烷基的受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l)、十二烷基三甲基碘化铵(LTAI)和十二烷基硫酸钠(NaLS)的包结作用.使用表面张力法求得Na-CMA—CTACl包结常数在1.27~2.30×104M-1左右,Na-CMA—LTAI为0.52×103M-1,Na-CMA—NaLS为0.73×103M-1,表明与阴或阳离子的受物均可形成稳定包结络合物,稳定程度由受物烃链疏水性决定.Na-CMA的最大结合部位对于CTACl,LTAI,NaLS分别为7.7,9.8,10与形成6-螺旋和受物分子相对长度推算出的数值很接近.从Na-CMA—CTACl包结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求得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为ΔG298=-5.7kcal/mol,ΔH298=3.5kcal/mol,ΔS298=7.6 e.u..说明包结驱动力不同于典型疏水作用的熵控制和环葡萄糖包结的焓控制机制.根据粘度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提出了这种包结过程伴随着Na-CMA链从紧密线团至间断螺旋的构象变化,反映出Na-CMA与环葡萄糖不同的特性,看来更适合于作为生物大分子识别受物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无水乙醇中,使低水合氯化稀土(RE=La, Pr, Nd, Sm)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和1,10-邻二氮菲(σ-phen·H2O)反应,制得其三元固态配合物.用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它们的组成为RE (C5H8NS2)3(C12H8N2) (RE= La, Pr, Nd, Sm).IR光谱说明RE3+分别与3个PDC-的6个硫原子双齿配位,同时与σ-phen的2个氮原子双齿配位,配位数为8.用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它们的恒容燃烧热ΔcU,分别为-17776.94±7.72, -17810.41±7.93, -17762.71±7.91和-17482.42±9.35 kJ·mol-1;并计算了它们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7792.43±7.72, -17825.90±7.93, -17778.20±7.91, -17497.91±9.35 kJ*mol-1和-83.05±8.60, -64.70±9.40, -104.77±8.78, -388.70±10.13 kJ·mol-1.估算出未研究的同类配合物Ce(C5H8NS2)3(C12H8N2)和Pm(C5H8NS2)3(C12H8N2)的和分别为-17815, -17660 kJ·mol-1和-60, -217 kJ·mol-1.  相似文献   

16.
2,2 -联吡啶钌配合物催化CO2制备环状碳酸酯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站伟  王志强  秦刚  崔元臣  曹少魁 《化学学报》2010,68(18):1871-1875
研究了2,2 -联吡啶钌配合物RuCl3(2,2 -bipy)(CH3OH)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二氧化碳与不同的环氧化合物进行环加成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 在此基础上,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对RuCl3(2,2 -bipy)(CH3OH)/CTAC催化CO2与环氧丙烷(PO)反应制备碳酸丙烯酯(PC)进行了研究, 检测到了反应中间态配合物RuCl3(2,2 -bipy)(PO)与RuCl3(2,2 -bipy)(PC), 为该反应机理研究提供了实验证据. 研究结果表明, RuCl3(2,2 -bipy)(CH3OH)/CTAC催化体系催化CO2与环氧化合物的反应首先是通过环氧化合物与RuCl3(2,2 -bipy)(CH3OH)中的甲醇分子发生配体交换引发的, 经CTAC中的氯离子进攻环氧化合物开环、二氧化碳插入Ru—O键、分子内关环及消去生成环状碳酸酯.  相似文献   

17.
用CNDO/2方法定量计算氨在HY(Si/Al=2.4)沸石上的吸附热,其值24.4kcal/mol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质子在表面与NH3间迁移,有两个能量极小值;吸附时,质子从接近表面的极小迁移到接近NH3极小时,要越过势垒9.40kcal/mol;反之要越过势垒11.9kcal/mol。400℃时,质子在表面与NH3间跳动频率为1.92×109sec-1。NH3吸附后,NH键长增加,加以质子迁移,导致NH8上负电荷密度向沸石表面迁移,使H上的电子集居数减少,H更质子化。  相似文献   

18.
在(298.15 ±0.01) K下用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离子液体硫酸乙酯-1-甲基-3-乙基咪唑(EMIES)及合成它的原料1-甲基咪唑的恒容燃烧热,通过计算得到它们的标准燃烧焓 分别为(-2671±2) 和(-286.3±0.5) kJ·mol-1;标准生成焓 分别为(-3060±3) kJ·mol-1和(-2145±4) kJ·mol-1.结合文献上硫酸二乙酯的标准生成焓数据,得到了合成离子液体EMIES的反应热(-102.3±1.0) kJ·mol-1,与合成实验中观察到的强烈放热现象是一致的.根据离子液体EMIES的热容数据,计算了不同温度下EMIES的标准生成焓.  相似文献   

19.
朱思玉  霍新玉  马芹  陈伟  张洁  郭亮 《有机化学》2022,(4):1129-1135
为进一步发现具有更好药理活性的新型β-咔啉类抗肿瘤药物,以L-色氨酸和不同种类的醛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基的1,9-二取代-β-咔啉-苯并咪唑偶联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评估了目标化合物对肺癌(A549)、胃癌(BGC-823)、结肠癌(CT-26)、肝癌(Bel-7402)和乳腺癌(MCF-7)等五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讨论了β-咔啉环1位和9位取代基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多数目标化合物表现出广谱的抗肿瘤活性,获得了初步的构效关系.特别是化合物5s,在β-咔啉环9位具有苄基且苯并咪唑环上具有三氟甲基取代,对MCF-7细胞株具有最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为(4.9±0.3)μmol/L,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化合物5c和5q对测试的3株肿瘤细胞都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且IC50值小于10μmol/L;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对A549细胞横向迁移能力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用微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Al-Cu-La系的LaAl_2-LaCu_5垂直截面。这个体系有两个共晶转变,分别与约12.0 mol%的LaCu_5(共晶温度1026℃)以及约95.0 mol%LaCu_5(858℃)的共晶点相对应。试验发现存在一个三元金属间化合物(λ-相),它是一种成份可变的化合物,其成份范围从富LaAl_2一侧约23.5 mol%LaCu_5处(共晶温度1026℃)至富LaCu_5一侧约36.0mol%LaCu_5处(共晶温度858℃);而在室温下,其成份范围则约从28.5 mol%LaCu_5至约31.0 mol%LaCu_5。λ-相属六方晶系,点阵常数a=8.255±0.005A,c=6.882±0.005A,c/a=0.83。在富LaAl_2一侧的共晶温度下,LaCu_5在LaAl_2中的固溶度约为6.3 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