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层扫描法测定蔗糖脂肪酸酯中的各组成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笑天  张慧萍  郑萍  罗氚云 《色谱》2000,18(4):367-369
 建立了蔗糖脂肪酸酯中一酯~三酯的薄层分离定性及薄层扫描定量方法。以氯仿 甲醇 醋酸 水 (体积比为 80∶1 0∶8∶1 )为展开剂 ,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 ,测定波长为 530nm ,参比波长为 70 0nm ,线性范围为 4μg~60 μg ,相关系数为0 9940~ 0 9980 ,平均回收率为 96 45%~ 98 73% (RSD为 2 8%~ 3 3% ,n =3)。方法可靠 ,数据准确 ,操作简便易行 ,线性范围宽。  相似文献   

2.
氨酯改性聚异氰脲酸酯体系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士财 《应用化学》2005,22(10):1117-0
氨酯改性聚异氰脲酸酯体系反应动力学;FTIR; 氨酯; 聚异氰脲酸酯; 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新型非酯型拟除虫菊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含有一个酯基^[1,2],近年来,在保持分子整体空间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用其它功能基替换酯基,合成了非酯型的拟除虫菊酯^[3],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4],其中碳碳键或碳氧键 取代了传统拟除虫菊酯中的酯基,在主链结构上含有偕二甲基和3-苯氧基苯基,二是该结构中决定生物活性的主要基因^[5,6],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已醚菊酯^[6],烃菊酯^[4]和酮菊酯^[7]等高效低毒,结构简化的除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而醚菊酯MTI-800已商品化,作为式1所示结构 新尝试,我们在保留2在性部分外,用环戊烯基取代直链烯烃,合成了一种非酯型的拟除虫菊酯(即1-甲基-1-苯基-1-[3-(3-苯氧基)苯基]环戊烯基-乙烷)(9),其合成路线如式2。  相似文献   

4.
乙交酯与丙交酯共聚反应和竞聚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是一种很好的生物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对人体无毒害,可用作医用缝合线[1]、药物缓释胶囊[2]、内固定及牙科材料等[3].Gilding和Reed[4]在乙交酯和丙交酯共聚反应转化率较高(12.9%~16.4%)时,利用二元共聚方?..  相似文献   

5.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简称 BBP)是一种优良的增塑剂,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也是一种优良的增塑剂,广泛应用于树酯加工业,价格较 BBP 贵,目前工业生产法是以苯酐和丁醇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合成,存在着腐蚀设备,产品质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周亚利  徐京  刘宗辉  薛冰 《化学通报》2024,87(2):203-208
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制取燃料和化学品已成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化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生物质平台分子乳酸酯为原料制备丙酮酸酯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的反应包括气相催化反应、液相催化反应和光催化反应。详细讨论了各种类型的催化剂对反应性能的影响;最后,对乳酸酯催化转化制取丙酮酸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们合成了以不同链长连接的荧光素酯与蒽甲酸酯的四种二元化合物.在溶液中的构象研究表明.链呈不同程度的弯曲.但分子内两个发色团的相互作用是微弱的.激发蒽甲酸酯时,无论是在分子间还是在分子内,其单重态能量几乎都传递给了荧光素酯.激发荧光素酯时,并未观测到分子内的光致电子转移,尽管计算和模型化合物分子间的对照实验都表明它们之间是可以发生这种电子转移的.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系列在溶液中,分子内的两个发色平面没有好的匹配,或者说,这些二元化合物在所研究的溶液中,不能满足分子内的光致电子转移对构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用IR光谱法测定聚碳亚丙酯样品中的环状小分子杂质碳酸亚丙酯。发现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与1/(A1180/A1250+1)呈现线关系(A1180和A1250分别为波数1180cm^-1和1250cm^-1处的吸光度);标准偏差为0.011;回归系数为0.9992。该法用以代替^HNMR法,可以较简单地给出可靠结果,满足常规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非酸催化合成己二酸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HZSM-5分子筛,锆酸酯为催化剂,合成了己二酸酯。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讨论,酯收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氢醌单丙酸酯的改进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氢醌单丙酸酯的改进合成马美玲(西安地质学院应用化学系,西安710054)邓月松谢明贵(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4)关键词除色素剂氢醌单羧酸酯氢醌单丙酸酯中图分类号O625.323氢醌单脂肪酸酯是一类很好的皮肤去色素剂,其中尤以氢醌单丙酸酯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硫酸铜催化合成二元酸系列酯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牛梅菊  尹汉东 《合成化学》1999,7(3):321-324
以硫酸铜为催化剂,合成了20种二元酸系列酯,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活性好、操作简便、无三度污染、酯收率高、可多次重复使用等优点。经正交试验得出已下酯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枞酸乙二醇单酯与双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班卫平  高世萍  邢效功  吴祖望 《合成化学》2001,9(6):521-523,527
采用L39^4正交实验研究了枞酸乙二醇单酯与双酯的合成工艺。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料摩尔比、反应时间等诸因素对转化率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与反应物料摩尔比分别对转化率及选择性具有最显著的影响。实验提供了枞酸乙二醇单酯与双酯的优化合成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松香为原料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树枝状十二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胺和丙烯酸十二酯为原料,甲醇为溶剂,采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低代的树枝状十二酯。探讨了反应条件对树枝状十二酯收率的影响。乙二胺2mL(30mmol),n(乙二胺):n(丙烯酸十二酯)=1:6,甲醇占反应液总体积的5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8h,产率54.9%。  相似文献   

14.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十八醇为引发剂,分别以右旋丙交酯和左旋丙交酯与乙交酯为原料,在真空条件下经本体熔融开环聚合制备了系列右旋丙交酯聚合物(E)和左旋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F),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利用DSC研究了E和F共混物(M)的结晶性能,结果表明,E和F能形成具有较高熔点的立构复合物(SC),其形成能力随E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且SC的含量在E和F共混比为49∶51附近出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15.
聚β—羟基丁酸酯酯顺丁烯二酸酐接枝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成  陈珊 《高分子学报》2001,31(4):450-454
采用DSC、TGA、POM和WAXD等方法对聚β-羟基丁酸酯酯(PHB)及其顺丁烯二酸酐接枝共聚物(PHB-g-MA)的结晶行为、热性和生物降解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枝产物的热稳定性明显优于PHB,热分解温度提高了20余度;结晶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结晶速率减小,结晶温度降低,冷结晶温度升高,球晶的织态结构也随着MA接枝量的变化发生明显变化,并且接枝MA促进了PHB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下开环共聚合成聚乙交酯-丙交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微波辅助下实现了开环共聚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其结构经1HNMR,GPC和DSC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照时间5min时,PGLA的分子量最高{[η]0.8745dL.g-1}。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PGLA颜色加深,产率提高。PGLA中乙交酯单体实际含量(FG)比初始投料比(fG)高,且随着乙交酯含量的增加,PGLA的Tg降低,Tm升高。  相似文献   

17.
用一缩二乙二醇(二甘醇)和柠檬酸通过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网络型聚醚酯弹性体—po-ly(diethylene glycol citrate)(PDGC).用FTIR初步表征了预聚物的结构;通过ATR-FTIR、DSC、XRD等表征了PDGC的结构;测试了材料的静态水接触角、力学性能以及体外降解性能,考察了单体的摩尔比以及后期交联时间对材料上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型固载化螯合钛酸酯催化合成高沸点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继红  王春凤 《分子催化》1998,12(3):237-240
新型固载化螯合钛酸酯催化合成高沸点酯的研究1)刘继红王春凤车丕智邢伯军孔祥球(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哈尔滨150080)关键词固载化螯合钛酸酯催化剂高沸点酯酯化反应分类号O643.32目前,固载化催化剂以其独特的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均相催化剂的高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2m×3mm玻璃柱,涂布0.5%EGA的80~100目GaschromQ为固定相,以异辛醇为内标物,分析芥子油中异硫氰酸烯丙酯与硫氰酸烯丙酯异构体。该方法既可用于人造芥子油的含量分析,也可用于市售芥子油的质量鉴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SH/T1591-94检测乙酸乙烯酯(VA)含量时,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含水量是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配制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时,加水量宜控制在6%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