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水相中合成了巯基丙酸( MPA)包覆的CdTe量子点(Q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CdTe QDs与绿原酸(CH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HA可显著猝灭CdTe QDs的荧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荧光猝灭值与CHA的浓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推断其主要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并实现了荧光光谱法测定CHA.向CdTe QDs-CHA体系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Ⅰ (Ang Ⅰ)后,CdTe QDs荧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逐渐恢复,从而实现了CdTe QDs的荧光可逆调控.CdTe QDs荧光的猝灭与恢复过程对于荧光传感的设计以及荧光可逆调控机理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相合成了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 量子点(QDs). 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 吖啶橙(AO)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到GSH-CdTe QDs 的表面, 与GSH-CdTe QDs形成了基态复合物, 导致GSH-CdTe QDs的荧光猝灭. 在GSH-CdTe QDs-AO体系中加入小牛胸腺DNA (ctDNA), ctDNA诱导AO从GSH-CdTe QDs表面脱落嵌入其双螺旋结构中, 导致GSH-CdTe QDs的荧光恢复. 根据GSH-CdTe QDs荧光的猝灭和恢复, 实现了量子点荧光的可逆调控. ctDNA引起GSH-CdTe QDs-AO体系荧光恢复强度与ctDNA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13 ng•mL-1, 据此提出了简便快捷、准确、高灵敏测定ctDNA的新方法. 还结合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吸收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照片研究了GSH-CdTe QDs-AO-ctDNA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巯基乙酸(TGA)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QDs),并基于pH值为5.80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Ag(Ⅰ)与CdTe/CdS QD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以CdTe/CdS QDs为荧光探针测定样品中痕量Ag(Ⅰ)含量的新方法。室温下,Ag(Ⅰ)的质量浓度在3.0~700μg/L范围内与CdTe/CdS QDs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8,方法的检出限为1.0μg/L。方法应用于环境废水中痕量Ag(Ⅰ)含量检测,并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95.2%~103.0%。  相似文献   

4.
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司帕沙星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侯明  那佳  沈坤 《化学学报》2010,68(14):1437-1442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QDs), 基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与CdTe/CdS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 建立了用CdTe/CdS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微量司帕沙星的新方法. 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研究了CdTe/CdS QDs与司帕沙星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 该荧光猝灭的机理属于静态猝灭, 反应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司帕沙星促使QDs表面键合的有机分子发生变化, 在Cd的电子空穴上形成了碲氧复合物, 致使荧光猝灭. 实验发现, pH为6.5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 量子点的浓度为3.75×10-4 mol/L时, 司帕沙星的浓度在0.1~50 μg/mL范围与CdTe/CdS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0.9992, 检出限0.01399 μg/mL. 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线性范围宽, 应用于司帕沙星片剂司帕沙星含量的测定, 分析结果与标示量一致; 用于牛奶中司帕沙星残留量的检测, 回收率在93.1%~102.4%,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水相中合成了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量子点(GSH-CdTe QDs).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荧光光谱(FL)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GSH-CdTe QDs与L-天冬氨酸(L-Aspartic acid, L-Asp)的相互作用机理. 在pH为5.3 的BR缓冲溶液中, GSH-CdTe QDs与L-Asp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和氢键作用在GSH-CdTe QDs周围形成了粒径较大的聚集体, 导致体系的RRS显著增强和GSH-CdTe QDs的荧光急剧猝灭.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RRS增强和荧光猝灭均与L-Asp的浓度成正比, 其中RRS法灵敏度更高(对L-Asp检出限为14.2 ng•mL–1), 据此建立了以GSH-CdTe QDs作RRS探针测定L-Asp的一种新方法. 同时讨论了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对体系RRS强度的影响. 用于实际尿样中L-Asp的测定, 实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QDs),利用CdTe QDs荧光猝灭-恢复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青霉素的新方法。考察了不同缓冲溶液、pH值、Co2+浓度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Co2+能猝灭CdTe QDs的荧光,体系中加入青霉素后,CdTe QDs的荧光得到恢复且恢复强度与青霉素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5~1.0×10-4 mol/L,检出限为2.2×10-6 mol/L,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相法合成了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GSH-CdTe/CdS QDs).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 GSH-CdTe/CdS QDs的粒径分布均匀, 分散性好. 在Tris-HCl(pH=7.6)缓冲液中, 由于静电引力作用, 带正电的盐酸洛美沙星(LMFH)-Cu(Ⅱ)配合物[LMFH-Cu(Ⅱ)]吸附到带负电的GSH-CdTe/CdS QDs表面形成基态复合物, 导致GSH-CdTe/CdS QDs的荧光猝灭. 随后, 向GSH-CdTe/CdS QDs-LMFH-Cu(Ⅱ)配合物体系中加入鲱鱼精DNA(hsDNA), hsDNA可诱导LMFH-Cu(Ⅱ)配合物从GSH-CdTe/CdS QDs表面脱落而嵌入到hsDNA的双螺旋结构中, 使GSH-CdTe/CdS QDs的荧光恢复. 通过对GSH-CdTe/CdS QDs荧光的可逆调控, 利用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了hsDNA与LMFH-Cu(Ⅱ)配合物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比GSH-CdTe/CdS QDs与LMFH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 讨论了GSH-CdTe/CdS QDs-LMFH-Cu(Ⅱ)-hsDNA的相互作用机理, 模拟了作用过程, 从而建立了一种研究氟诺喹酮类药物的金属配合物与核酸相互作用机制的光谱方法.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巯基乙酸(TGA)修饰的壳核型CdTe/CdS量子点(TGA-CdTe/CdS QDs),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TGA-CdTe/CdS QDs与盐酸巴马汀(PC)的相互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在pH=7.4的Tris-HCl缓冲液中, QDs与PC相互作用后使QDs的荧光呈线性猝灭, 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线性范围为25~1×104 ng/mL, 检出限(3σ)为7.7 ng/mL.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 可定量测定PC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CdTe/CdS量子点(QDs),并基于QDs与锑混合后发生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以CdTe/CdS QDs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微量锑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pH值为4.80的柠檬酸-柠檬酸钠中,反应时间为10min时,锑浓度在0.03~2.50μg/mL范围与CdTe/CdS Q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9,检出限为2.60×10-3μg/mL。  相似文献   

10.
以QDs作为荧光探针, HIV1病毒序列DNA为研究对象, 设计了Quartz/PDDA/PSS/PDDA/CdTe/ssDNA自组装膜, 利用氧化石墨烯(GO)猝灭自组装膜上CdTe QDs的荧光, 而靶DNA(tDNA)与自组装膜表面ssDNA的互补配对作用使GO与CdTe QDs的距离增加, 导致自组装膜上量子点的荧光恢复, 由此建立了一种基于GO与QDs自组装膜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快速灵敏检测DNA的界面分析方法, 检出限为7.26×10-14 mol/L. 本方法制备的DNA探针操作简单, 自组装膜表面修饰的ssDNA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 GO的猝灭作用降低了检测背景, 极大地提高了荧光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以3-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采用水相合成法制备了CdTe量子点(QDs)。基于IO-3可使CdTe QDs荧光显著猝灭的特性,建立了一种检测IO-3的荧光分析新方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在pH=6.0、三酸缓冲溶液浓度为30mmol/L、QDs溶液浓度为8.66×10-6 mol/L、反应时间为24min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IO-3的线性范围为6.0×10-8~7.2×10-6 mol/L,检出限为4.92×10-8 mol/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37%。实验表明,IO-3对CdTe QDs的荧光猝灭有较好的选择性。方法用于自来水中IO-3的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2.17%~103.29%。对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用水热法合成CdTe量子点(QDs),基于结晶紫对CdTe QD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结晶紫含量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结晶紫浓度在1.0~10.0μmol·L-1范围内与CdTe Q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6,检出限为0.026μmol·L-1。该方法用于水样中结晶紫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2%~103.1%。同时,对结晶紫和CdTe QDs之间的反应机理进行探讨,发现CdTe QDs的发射光谱与结晶紫的吸收光谱能够有效重叠,且二者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可建立以CdTe QDs为供体,结晶紫为受体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金属铝作为还原剂,制备(NH4)2Te前体,合成了水溶性荧光CdTe量子点(QDs),该QDs在紫外光照射下有较强的荧光且发射波长可调谐,并可稳定放置.计算了发射峰位置在575 nm CdTe QDs的粒径为2.82 nm,与TEM图像进行对比,计算了量子产率为28%;讨论了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Au(Ⅲ)对CdTe QDs的荧光猝灭,Au(Ⅲ)的浓度在2.1×10-8~6.0×10-7 mol·L-1与荧光猝灭值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0.0903+1.713c,r=0.9984,检出限为9.4×10-9 mol·L-1.  相似文献   

14.
在水相中合成了硫普罗宁(Tiopronin,TP)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TP-CdTe/CdS QDs).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TP-CdTe/CdS QDs与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的相互作用机理.在pH=7.6的tris-HCl缓冲溶液介质中,TP-CdTe/CdS QDs与MMC相互作用,使TP-CdTe/CdS QDs的荧光发生猝灭,并且QDs的荧光强度与MMC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线性范围4.7×10-9~1.2×10-8g/mL,检出限(3σ)为1.4×10-g/mL.此方法快速简便,用于尿样中丝裂霉素的测定,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甲基红(MR)为能量给体,CdTe量子点(QDs)为能量受体,构建了MRCdTe QDs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同时基于荧光猝灭法建立了检测痕量强力霉素(DOX)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8.0的Tris-HCl缓冲介质中,聚乙烯醇(PVA)胶束能缩短MR与CdTe QDs分子间的距离,二者之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CdTe QDs荧光强度增强。而强力霉素能够猝灭该体系中CdTe QDs的荧光强度,以此建立了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强力霉素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强力霉素的线性范围为8~350×10-9 mol/L,检出限为2.1×10-9 mol/L。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强力霉素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在水溶液体系中制备出了具有高质量荧光性能,巯基乙酸(TGA)修饰的CdTe量子点(QDs),基于量子点与氯霉素混合后发生荧光猝灭作用,建立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测定氯霉素的新方法。在Tris-HCl缓冲液(pH 7.00,0.10 mol·L-1)中,反应时间为10min时,氯霉素浓度在10~70μg·mL-1范围内与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1,检出限为0.799μg.mL-1。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实际样品中氯霉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合成了水溶性CdTe量子点(QDs),基于Ni~(2+)存在下,利用CdTe QDs荧光猝灭-恢复技术,建立了测定L-半胱氨酸的新方法。考察了缓冲溶液pH及Ni~(2+)浓度等对测定的影响。在pH=10.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Ni~(2+)浓度为40μmol/L条件下,L-半胱氨酸浓度在6.0×10~(-6)~5.0×10~(-5) mol/L范围内与量子点荧光恢复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0,方法的检出限为2.1×10~(-6) mol/L。该方法应用于果汁和蜂蜜样品中L-半胱氨酸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应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技术研究核壳量子点CdTe/Cd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明,CdTe/Cd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根据不同温度下量子点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计算了结合常数、热力学参数,证明了量子点与BSA相互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力。探讨了量子点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CdTe量子点(QDs)荧光猝灭法测定盐酸四环素含量的分析方法。以3-巯基丙酸(3-MPA)修饰的CdTe QDs为荧光探针,考察了缓冲液体系及pH值、反应时间等不同条件下盐酸四环素对CdTe QDs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在pH 7.5的0.10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反应时间5min时,盐酸四环素浓度在20~18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8),检测限(S/N=3)为1.3μg·mL-1,对盐酸四环素胶囊中盐酸四环素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2.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5%~101.1%之间。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实际样品中盐酸四环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水热法合成水溶性CdTe及核壳结构CdTe/CdS量子点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细胞色素c对CdTe量子点及CdTe/CdS核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效应和CdTe量子点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效应,并阐述了猝灭机理。结果显示,细胞色素c对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效应具有一定的粒径依赖性,粒径越小,猝灭效应越强;细胞色素c对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猝灭效应比对CdTe量子点的更强,揭示了受激电子的表面传递机理。CdTe量子点通过松散牛血清白蛋白的螺旋结构而猝灭其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