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铝分别为硅源和铝源,硝酸镍为活性组分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iO-SiO2,NiO-Al2O3和NiO-Al2O3-SiO2催化剂。顺酐液相选择加氢活性和选择性评价结果表明:顺酐在三种催化剂上转化率都在99%以上,而产物的选择性有较大的差别,其中NiO-SiO2催化剂上γ-丁内酯的选择性达80.1%,NiO-Al2O3催化剂上丁二酸酐选择性达99%以上,NiOAl2O3SiO2催化剂上两种产物都有。XRD,TPR等体相结构和表面结构的表征说明,三种催化剂的相组成、NiO的分散性及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存在明显差别,这些差别可能是造成不同选择加氢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NiO/SiO2气凝胶催化剂性能研究 Ⅰ. 镍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硝酸镍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了不同镍含量的气凝胶催化剂.XRD,TPR,TEM,IR等物理技术表征和顺酐液相催化加氢活性评价结果表明NiO/SiO2气凝胶催化剂中NiO与SiO2有较强的相互作用,镍含量对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导致催化剂具有不同的丁二酸酐和γ-丁内酯的选择性.在镍含量为30w%,经673K焙烧的催化剂上γ-丁内酯的选择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纳米HY分子筛-氧化铝混合物为载体,根据两者混合方式的不同(溶胶凝胶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两种NiMo加氢脱硫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RD、BET、TPD、H2-TPR、HRTEM和FT-IR等表征。与溶胶凝胶法催化剂相比,机械混合法催化剂表现出了较好的纹理结构和更高酸量,其金属相更易还原,边角位Mo原子的分散度更高,表现出了更高的加氢脱硫性能。但溶胶凝胶法催化剂的type-Ⅱ Ni-Mo-S活性相前驱物比例更高,MoS2晶片长度更大,堆垛程度更高,活性组分分散度较差。虽然溶胶凝胶法有利于提高type-Ⅱ Ni-Mo-S活性相前驱物比例,但是该方法导致的较差孔结构抑制了这种优势,并且降低了活性组分分散度,减弱了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SiO2和TiO2-SiO2复合氧化物气凝胶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SiO2和Ni/TiO2-SiO2催化剂,运用BET、H2-TPR、XRD、TEM及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在顺酐液相选择加氢合成γ-丁内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TiO2-SiO2催化剂中Ti-O-Si键的形成增强了NiO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促进了NiO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得到了晶粒较小的活性Ni0物种,表现出高的加氢活性,在H2压力5.0 MPa、反应温度240℃、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顺酐转化率为100%,γ-丁内酯的选择性达94.7%.  相似文献   

5.
以纳米HY分子筛-氧化铝混合物为载体,根据两者混合方式的不同(溶胶凝胶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两种NiMo加氢脱硫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RD、BET、TPD、H2-TPR、HRTEM和FT-IR等表征。与溶胶凝胶法催化剂相比,机械混合法催化剂表现出了较好的纹理结构和更高酸量,其金属相更易还原,边角位Mo原子的分散度更高,表现出了更高的加氢脱硫性能。但溶胶凝胶法催化剂的type-Ⅱ Ni-Mo-S活性相前驱物比例更高,Mo S2晶片长度更大,堆垛程度更高,活性组分分散度较差。虽然溶胶凝胶法有利于提高type-Ⅱ Ni-Mo-S活性相前驱物比例,但是该方法导致的较差孔结构抑制了这种优势,并且降低了活性组分分散度,减弱了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NiO/SnO2-ZrO2催化剂的制备及甲烷燃烧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正交分析,通过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及复合浸渍的方法制备了NiO/SnO2-ZrO2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考察了前驱物、NiO、SnO2含量及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XRD、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iO/SnO2-Zr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甲烷燃烧催化性能(t100%=640 ℃),其活性、稳定性与制备参数密切相关,其中NiO含量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稳定性的最主要参数,它对催化剂稳定性和活性的影响规律正相反; SnO2组分的添加使ZrO2单斜相稳定,对催化剂起到了良好的稳定化作用,发现当SnO2含量在6 mol%左右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于制备方法,在凝胶前加入活性组分有利于催化剂的高活性,而在凝胶后加入活性组分,则有利于催化剂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活性组分前驱物对催化剂性能影响不大,采用Ni(NO3)2作为前驱物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制备NiO/SiO2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以正硅酸乙酯、硝酸镍为硅源和镍源,采用溶胶-凝胶法,经超临界流体干燥和普通干燥制备了NiO-A-SiO2、NiO-G-SiO2催化剂;以气凝胶和干凝胶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O/A-SiO2、NiO/G-SiO2催化剂。并用XRD、TEM、BET、TPR等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织构、结构和Ni物种存在形态的影响,发现NiO-A-SiO2和NiO-G-SiO2催化剂上高度分散的NiO簇团与SiO2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顺酐液相选择加氢转化率低于10%;NiO/G-SiO2催化剂上,以单一物种形态存在的NiO与SiO2相互作用弱,顺酐转化率为42%;NiO/A-SiO2催化剂上,以多种形态存在的微量NiO与SiO2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其顺酐液相选择加氢的转化率和丁二酸酐的选择性分别可达100%和98%。  相似文献   

8.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镍含量的镍基超细粒子负载型催化剂前体NiO/SiO2-TiO2.用氨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TPR技术,考察了活性组分氧化镍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IR、XRD、TEM-EDS等手段,研究它们的物化性质、结构特征.用加压固定床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苯加氢生成环己烷的反应,对它们的催化性能进行关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的镍基超细粒子负载型催化剂体系中,活性组分氧化镍与载体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氧化镍形成簇状微晶,均匀地分散在载体氧化物之中.镍含量的调变,影响体系中氧化镍的微晶尺寸及其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催化剂在低镍含量(NiO≥8%)时,即显出很高的活性,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及很宽的反应活性温度区域(120~280℃).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负载法制备了相同NiO含量的Ni/ZrO2-CeO2-Al2O3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在CH4-CO2重整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测定了积碳量.用CO2程序升温脱附方法测试了它们的CO2吸附性能,用H2程序升温脱附方法测试了表面Ni的分散度.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CH4和CO2转化率降低的顺序是:溶胶凝胶法≈共沉淀-负载法>水热合成法,并且反应产物中n(CO)/n(H2)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水热法和共沉淀-负载法制备的催化剂稳定性好,且前者的活性比后者高;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高,但易失活.积碳量大小顺序是: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负载法.与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对CO2的吸附量更大,\r\n而且积碳主要存在于载体上,从而保证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载体对镍催化剂催化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杨宇  吴绯  马建新 《催化学报》2005,26(2):131-137
 采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载体负载的镍催化剂,考察了载体对催化剂催化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650 ℃和101.3 kPa下,不同载体负载的催化剂上乙醇的转化率都接近100%,但选择性相差很大,选择性大小顺序为: ZnO≈La2O3>CeO2>MgO>γ-Al2O3>TiO2>ZrO2>硅胶>硅藻土. TPR和XRD结果表明,除TiO2外,各载体负载的催化剂的主要物相中都包括NiO相,其对催化剂的活性起重要作用,而Ni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程度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 当相互作用较弱,活性组分基本以NiO相存在时,催化剂的选择性较低;当相互作用太强,不存在NiO相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都很低; 当相互作用较强,部分Ni与载体作用生成新物相且与NiO相共存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镍基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选择加氢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溶胶-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法(sol-gel-SCFD)和浸渍法(IM)制备的SiO2负载镍催化剂的顺酐液相加氢性能,并用XRD、TPR、I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体相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1) Sol-Gel-SCFD法制备的催化剂其体相和表面结构与镍含量有关,当镍含量 < 30%(质量分数)时,NiO主要以簇团形式存在;随镍含量增高到50%,过量的NiO以微晶态存在并覆盖部分NiO簇团.顺酐(MA)加氢产物有丁二酸酐(SA)和γ-丁内酯(γ-BL),它们的选择性随镍含量增加呈规律性变化;在镍含量为30%的催化剂上γ-BL选择性呈现最大值. 2) IM法制备的催化剂其体相和表面结构与镍含量无关,当镍含量在6%~30%范围内变化时,NiO都以结晶态存在,MA加氢产物为SA; NiO与SiO2的相互作用随镍含量增加而减弱,SA的选择性不变.  相似文献   

12.
The pseudo-boehmite derived alumina supported metal(Cu,Co and Ni) catalysts prepared by the impregnation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in hydrogen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MA) to succinic anhydride(SA) and γ-butyrolactone.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CP-AES,N_2 adsorptiondesorption,XRD,H_2-TPR,CO-TPD,dissociative N_2O adsorption and TEM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lumina possessed mesoporous feature and the metal species were well dispersed on the support.Compared to Cu/Al_2O_3 and Co/Al_2O_3,Ni/Al_2O_3 exhibite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MA hydrogenation with 92%selectivity to SA and nearly 100%conversion of MA at 140 °C under 0.5 MPa of H_2 with a weighted hourly space velocity of 2 h ~1(MA).The stability of Ni/Al_2O_3 catalyst wa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3.
在氮气气氛中合成了具有较高氧缺陷浓度的CeO_2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含量为10%的Ni/CeO_2-N催化剂,考察了其顺酐液相加氢性能,并与氧气气氛中制得的CeO_2载体负载Ni催化剂作了对比.N_2低温物理吸脱附,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H_2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手段表明,在氮气气氛中合成的CeO_2具有较高浓度的氧缺陷位,在催化剂还原过程中可促进NiO物种的还原,同时在催化剂表面生成更多的氧缺陷位.该氧缺陷位可与活性金属Ni物种协同作用,显著提高催化剂的C=C及C=O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金催化顺丁烯二酸酐的选择加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宇春  石峰  熊海  张庆华  邓友全 《化学学报》2004,62(13):1242-1246,J00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担载纳米金催化剂,用以催化顺丁烯二酸酐(简称顺酐,MA)的选择加氢反应.模板剂的引入改变了催化剂载体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其催化活性和对加氢产物丁二酸酐(SA)以及丁二酸二乙酯(DFAS)的选择性.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制备方法对顺酐选择加氢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焙烧处理除去模板剂十八胺的Au/SiO2-O(C)为催化剂时,顺酐选择加氢制取丁二酸酐和一步加氢酯化制取丁二酸二乙酯的效果最佳,其转化率以及产物选择性均大于99.5%.  相似文献   

15.
开发高活性的顺酐加氢制丁二酸酐和γ-丁内酯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顺酐加氢多采用Cu基和Ni基催化剂,但一般Cu基和Ni基催化剂存在反应温度高(170–260℃)和稳定性差等缺点,很有必要开发高活性的顺酐加氢催化剂.我们以拟薄水铝石作为Al2O3载体的前驱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镍铝尖晶石型衍生的不同Ni含量的Ni/Al2O3催化剂,并研究了它们在顺酐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还原前Ni/Al2O3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催化剂含有NiAl2O4物种.氮吸附结果显示,不同Ni含量的催化剂均具有介孔结构.氢-程序升温还原研究发现,Ni/Al2O3催化剂经750℃还原2 h后,其表面上NiAl2O4物种能被高效还原.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表明,750℃还原的Ni/Al2O3催化剂中金属Ni颗粒尺寸随着Ni负载量升高而增大.利用一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对750℃还原的Ni/Al2O3催化剂进行研究,发现750℃还原的催化剂上金属Ni物种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Ni(7.5%)/Al2O3>Ni(5%)/Al2O3>Ni(2.5%)/Al2O3.采用CO化学吸附获得的Ni(2.5%)/Al2O3,Ni(5%)/Al2O3和Ni(7.5%)/Al2O3催化剂上金属Ni颗粒尺度分别为8.0,12.8和15.7 nm.活性研究结果表明,750℃还原的Ni(5%)/Al2O3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这可能是由于Ni(5%)/Al2O3催化剂具有较多的Ni活性位点和较合适的Ni颗粒粒度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在650–750℃还原温度下,Ni(5%)/Al2O3催化剂的还原度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i分散度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活性结果研究表明,700℃还原的Ni(5%)/Al2O3催化剂具有较多的Ni活性位点和较合适的Ni颗粒粒度,具有最高的加氢催化活性,其在120℃,H2压力为0.5 MPa和质量空速为2 h?1的反应条件下,能获得近100%的顺酐转化率和90%的丁二酸酐选择性,同时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尖晶石型衍生的Ni/Al2O3催化剂是一个十分有应用前景的顺酐加氢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还原剂浸渍法将Ni-B非晶态合金负载到SiO2,γ-Al2O3和活性炭(AC)上,以2-乙基蒽醌选择加氧制H2O2为探针反应,系统研究了载体对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结构、热稳定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Ni-B负载到载体上后,其晶化温度显著提高,各催化剂热稳定性依次为Ni-B/AC>Ni-B/SiO2>Ni...  相似文献   

17.
选择四种不同配位基团的双齿配位分子乙二胺(EN)、乙醇胺(EA)、乙二醇(EG)和丙二酸(MA)对CoMo/γ-Al_2O_3催化剂改性,比较了它们对二苯并噻吩HD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活性顺序为CoMo(EN)CoMo(EA)CoMo(EG)≈CoMo(MA)CoMo,反应以直接脱硫路径为主,随反应温度升高,加氢路径的占比增加,加入配合物后可以促进加氢路径脱硫,CoMo(EN)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加氢活性。采用UV-vis、EA、XPS和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H_2与Co~(2+)有强络合作用,-COOH主要是静电作用,而-OH与钴离子没有相互作用。配位基团和Co~(2+)的相互作用,与HDS活性直接相关。配合物与Co~(2+)的结合可以有效生成Co-Mo-S活性相,且配合物碳化减弱载体与活性相的相互作用,有利于生成有更高本征活性的II型活性相。  相似文献   

18.
采用XRD、BET、TPR手段,研究了焙烧和还原温度对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的性质及其CO2加氢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胶体在573-773K范围内焙烧生成CuO、Cu2O、ZnO晶相,随着焙烧温度继续升高,CuO和ZnO晶粒逐渐变大,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化很小.在973K焙烧后出现Zn2SiO4晶相,使催化剂比表积和孔容变小,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大于对CO2加氢产物分布的影响.在548-648K范围内,催化剂还原温度对其催化活性影响不大.703K高温还原后,可能由于Cu0晶粒的出现,使得催化剂的活性下降.TPR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焙烧温度影响CuO同ZnO、SiO2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催化剂的还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