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锌 (II)、镉 (II)与 7 碘 8 羟基喹啉 5 磺酸 (IHQS)的两种单晶配合物 [Zn(IHQS) (H2 O) 3 ] 2 ·4H2 O ( 1)和 [Cd (IHQS) (H2 O) 2 ] n·2nH2 O ( 2 ) ,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结构 .结果表明 ,1和 2均由一对对映体配合物构成 :1中两个 [Zn (IHQS) (H2 O) 3 ]对映体通过磺酸基 -锌 (II)八面体轴向互补配位形成中心对称双分子聚合体 ,该聚合体通过分子间磺酸基氧 -配位水氢键形成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 ;2的两个 [Cd(IHQS) (H2 O) 2 ]对映体通过镉 (II) 磺酸基 -镉 (II)双向互补配位形成一维直线型聚合配位结构 .芳香碘基呈现新颖的碘 -芳环氢和碘 -磺酸基氧等弱相互作用模式 ,并对上述结构的支撑稳定发挥重要的结构辅助作用 .本文展示了芳香碘基、磺酸基和喹啉环三种弱相互作用基团在配位超分子自组装中的形状、空间匹配和协同促进模式 .结晶学参数配合物 1:单斜晶系 ,C2 /c空间群 ,a =2 2 2 43 ( 7)nm ,b =1 0 0 5 3 ( 3 )nm ,c =1 3 468( 4 )nm ,β =10 2 2 67( 5 )° ,V =2 942 8( 16)nm3 和Z =4.配合物 2 :三斜晶系 ,P1- 空间群 ,a =0 6949( 2 )nm ,b =1 0 183 ( 3 )nm ,c =1 0 989( 3 )nm ,α =76 0 69( 5 )° ,β =75 2 94( 5 )° ,γ =84 747( 5 )° ,V =0 72 95 ( 4 )nm3 和Z =2 .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锌(Ⅱ)与2,2'-联吡啶胺(dpa)和3-苯丙酸(HPPr)混配配合物[Zn(dpa)(PPr)2]·2H2O,并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541(1)nm,b=11.333(1)nm,c=11.698(1)nm,α=91.00(1)°,β=90.96(1)°,γ=88.38(1)°,Z=2,2个PPr-1羧基上的4个氧原子、1个dpa上的2个氮原子分别与中心离子Zn(Ⅱ)配位,构型为畸变八面体.2个结晶水与配体间可能存在着分子内氢键.通过元素分析、IR、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铜(Ⅱ)与反式丁烯二酸根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确定其组成为[Cu_2(fum)(bipy)_4][fum]·12H_2O,其中bipy=2,2'-联吡啶,fum=反式丁烯二酸根.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Cu_2(fum)(bipy)_4][fum]·12H_2O晶体属三斜晶系,P1(#2)群;晶胞参数:α=1.0697(2)nm,b=1.2820(2)nm,c=1.0470(3)nm,α=101.88(2)°,β=101.93(2)°,γ=79.41(1)°;Z=1,最终偏离因子R=0.033.分子为反式丁烯二酸根桥联两个Cu(Ⅱ)单元的双核结构,每个Cu(Ⅱ)具有畸变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中存在弱的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N—H水杨醛Sch iff碱的钯(Ⅱ)配合物.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ī空间群,分子式为C48H50N8O8Pd3,晶体学参数:a=0.945 8(19)nm,b=1.059 9(2)nm,c=1.396 5(3)nm,α=74.61(3),°β=75.18(3)°,γ=68.49(3)°,V=1.236(4)nm3,Dc=1.594 Mg/m3,Mr=1 186.16,Z=1,F(000)=596,R1=0.029 9,wR2=0.073 4.晶体结构表明,钯原子为四配位,位于配合物的中心与配体的氮原子和氧原子结合形成六元环.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BBPY)和2,6-吡啶二羧酸(DPA)的锌髤配合物[Zn(BBPY)(DPA)].H2O(1)及镍髤配合物[Ni(BBPY)2]SO4(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45(12)nm,b=1.2721(9)nm,c=1.0658(7)nm,β=92.506(12)°。配体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2,6-吡啶二羧酸中的1个氮和2个羧基氧原子与锌髤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也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35(8)nm,b=1.3838(8)nm,c=2.0270(11)nm,β=106.133(10)°。配体中每个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镍髤配位,也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1在428.9 nm(λmax)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6.
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咪唑与五水硫酸铜在水中反应,首次制得混配体配合物Cu(C10H8N2O4)(C3H4N2)(H2O)[C10H8N2O42-为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C3H4N2为咪唑],并在甲醇溶剂中培养出单晶.该单晶为深绿色,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50583(5)nm,b=1.08411(3)nm,c=0.94366(2)nm,a=90°,β=101.5583(11).,γ=90°,V=1.50927(7)nm3,Z=4,μ=1.479 mm-1,Dc=1.628 Mg/m3,F(000)=756.00,R=0.0340,ωR=0.0777,GOF=1.025.晶体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中Cu(Ⅱ)的配位数为5,处于四方锥配位环境,其中配体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的羧基以单齿配位,腙基上C=N的N配位以及羰基(C=O)的O配位,咪唑的3位N参与了配位,这四个配位原子处于四方锥的锥底,另一个配位原子来自H2O中的O,它处于四方锥的锥顶.在晶胞中,除分子内存在氢键外,分子间也存在氢键.根据TG-DTG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利用Kissinger公式计算了配合物主要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7.
以2,2’-联吡啶-3,3’-二羧酸(H2L)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H2O)(L)(Phen)2]· (H2O)3.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在配合物中,中心锰(Ⅱ)离子的配位数是6,处于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还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磁性,荧光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低温下,配合物有反铁磁性;当激发波长为656 nm时,配合物在682 nm附近有一个宽的荧光发射峰;在循环伏安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对应的电极反应是Mn(Ⅲ)/Mn(Ⅱ).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标题所示的一系列新的含三(取代吡唑)硼氢根的金属配合物,均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进行表征.配合物[η3-HB(3-(2'-thie)-5-Mepz)3]Zn(NO3)·1/2THF(2c)的晶体结构测定表明,硝酸根是以不对称双齿方式与Zn原子配位(Zn-O(2)键长为0.1966(4)nm,Zn-O(3)键长为0.2463(4)nm);而在镉的类似物{[η3-HB(3-Ph-5-Mepz)3]Cd(NO3)(THF)}(2e)中,NO-3则以双齿方式与Cd原子配位[Cd-O键长为0.2334(3)和0.2356(3)nm].NO-3随金属不同取不同方式配位的现象,为解释锌、镉碳酸酐酶的不同活性(与酶活性中心配位的HCO-3是NO-3的等电子体)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配合物2c和2e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Z=2.2c晶胞参数:a=1.16250(10),b=1.2422(2),c=1.32590(10)nm;α=71.410(10)°,β=73.090(10)°,γ=65.660(10)°;R=0.0755.2e品胞参数:a=1.13030(10),b=1.2099(2),c=1.2607(2)nm;α=102.050(10)°,β=91.780(10)°,γ=93.620(10)°;R=0.0302.  相似文献   

9.
罗世霞  陈晓靓  朱淮武  张笑一  卫钢 《化学通报》2014,77(11):1098-1102
以吡啶-2,6-二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后与N-(3-氨基丙基)咪唑反应合成了有机配体分子吡啶-2,6-二[N-(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L)及其锌(Ⅱ)、镉(Ⅱ)配合物。配体L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IR、UV和元素分析表征,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L的晶体结构,L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25.03(2),b=8.933(7),c=20.101(16),α=β=γ=90°,V=4495(6)3,Z=8,Dc=1.287g·cm-3,μ=0.095mm-1,F(000)=1856。通过元素分析确定锌(Ⅱ)、镉(Ⅱ)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19H23N7O2)2Zn2(ClO4)2·(CH3O)2·2H2O和(C19H23N7O2)2Cd2(ClO4)·(CH3O)3·2H2O,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位前后游离配体L和两种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谱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梁鸿  雷智鸿  李夏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9):1595-1599
溶液法合成了配合物[Co2(NDC)(BIPY)2(H2O)6]·(NDC)(NDC=2,6-萘二甲酸根,BIPY=2,2′-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2239(4)nm,b=1.12616(5)nm,c=1.22119(6)nm,α=94.857(3)°,β=111.843(2)°,γ=112.200(3)°,V=1.05205(8)nm3,Z=2,Dc=1.526Mg·m-3。该配合物由[Co2(NDC)(BIPY)2(H2O)6]2+阳离子和1个游离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组成。Co2+离子与2,6-萘二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水的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2,6-萘二甲酸根的2个羧基分别以单齿方式桥连2个Co2+离子形成双核配合物。配合物中,配位水分子之间,配位水分子和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以及配位水分子和未配位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形成了丰富的O-H…O氢键,进而将双核配合物连接成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个配位聚合物{[Cd(pdc)(bbi)]·2H2O}n(H2pdc=2,3-吡啶二甲酸,bbi=1,4-二咪唑基丁烷),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考察了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中,Cd(Ⅱ)的配位数为5,每个Cd(Ⅱ)与1个吡啶二甲酸离子的1个羧基氧原子和吡啶氮原子,另1个吡啶二甲酸离子的1个羧基氧原子,以及2个1,4-二咪唑基丁烷的2个氮原子配位。吡啶二甲酸离子的配位方式可以表示为μ-(κ3N,O2∶O3),Cd(Ⅱ)与之连接形成一维骨架链[Cd(pdc)]∞。配体1,4-二咪唑基丁烷采用了"Ω"和"S"两种构型,它们进一步与中心原子配位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为三重穿插的金刚石型网络结构,拓扑学符号为66。受光激发,该配合物在426 nm处有一个发射峰。  相似文献   

12.
通过脲热合成法合成了2个金属配位聚合物[Mn3(Hidc)3(DMI)2]n(1)(H3idc=4,5-咪唑二羧酸,DMI=1,3-二甲基-2-咪唑啉酮),[Co(tbip)(DMPU)]n(2)(H2tbip=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DMPU=N,N-二甲基丙烯基脲)。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该配合物以DMI为模板剂,通过H3idc与Mn(Ⅱ)构筑成三维四方孔道结构,DMI填充在孔道中。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该配合物以DMPU为模板剂,通过H_2tbip与Co(Ⅱ)构筑成二维网状结构,DMPU分子通过与Co(Ⅱ)配位填充在网格中。固体荧光性能测试表明配合物1在462 nm处存在较强的荧光发射峰,说明具有良好的蓝光性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两个异亚硝基乙酰丙酮-n-芳基亚胺的Pd(Ⅱ)配合物,PdCl(C6H5一IAI)(C6H5NH2)(1)和PdCl(P-CH3C6H4-IAI)(P-CH3C6HtNH2)(2),并测定了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a2l,晶胞参数a一1.858 7(4)nm,b=0.938 0(2)nm,c一2.123 7(4)nm,2=8,F(000)一1 760,μ=1.160 mm-1,R1=O.027 二齿Schiff碱配体的异亚硝基(肟基)的N原子和亚胺的N原子,苯胺基N原子和CL-离子与Pd(Ⅱ)配位,形成PdN3Cl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红外和喇曼光谱表明,形成配合物后νC=O和νc=N 移向低频,而vN-.o则移向高频.电子光谱说明存在π-π*和d-π*跃迁  相似文献   

14.
以2,2′-联吡啶-3,3′-二羧酸(H2L)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H2O)(L)(Phen)2].(H2O)3。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在配合物中,中心锰(Ⅱ)离子的配位数是6,处于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还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磁性,荧光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低温下,配合物有反铁磁性;当激发波长为656 nm时,配合物在682 nm附近有一个宽的荧光发射峰;在循环伏安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对应的电极反应是Mn髥/Mn(Ⅱ)。  相似文献   

15.
用水热法合成了含2,6-二羧酸吡啶和异烟酸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pydca)2(Hinic)2- (H2O)2]3H2O (H2pydca = 2,6-二羧酸吡啶, Hinic = 异烟酸), 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 Pi空间群, 晶胞参数:a = 0.72375(10), b = 1.22205(17), c = 1.7078(2) nm, a = 90.463(2), b = 91.830(2), g = 93.563(2), V = 1.5067(4) nm3, Dc = 1.749 g/cm3, (C26H26Cu2N4O17) (Mr = 793.59), Z = 2, F(000) = 808, m = 1.501 mm-1, R = 0.0259, wR = 0.0741。配合物中1个铜(Ⅱ)离子配位数为5, 配位多面体为畸变的四方锥构型;另一个铜(Ⅱ)离子配位数为6, 配位多面体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以4,4'-bpy为中继基、Gly-GlyO为螯环的新型双核铜配合物.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该配位化合物晶体的化学式为[(H2NCH2CONHCH2COO)Cu(OH)(C10H8N2)Cu(OH)-(H2NCH2CONHCH2COO)]·10H2O.晶体属三斜晶系,Pl空间群,晶胞参数a=0.712 4(2)nm,b=1.140 5(10)nm,c=1.143 4(10)nm,α=67.55°,β=79.02°,γ=77.97°,V=0.834(3)nm3,Z=1.最终一致性因子R为0.072 7.  相似文献   

17.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双金属配位聚合物({[(NO3)(H2O)3Pr(μ4-Hedta)Bi-(NO3)2]·2H2O}2)n,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a=1.26831(18) nm, b=0.82189(12) nm, c=2.3755(3) nm, β=105.055(2)°, R=0.0429, V=2.3913(6) nm3, Z=4. Bi(Ⅲ)-Pr(Ⅲ)间通过配阴离子Hedta3-中4个羧基的桥联作用构建配合物的3D结构. TG-DSC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热分解经历脱水、配体分解以及盐分解过程, 残余物为Bi-Pr-O的三元复合氧化物.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新型2-(1,3-二噻烷-2-亚基)丙二酸镉(Ⅱ)配合物[Cd(dyma)2(phen).H2O][dyma=2-(1,3-二噻烷-2-亚基)丙二酸,phen=1,10-菲啰啉],并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Cd(dyma)2(phen).H2O]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ī;晶胞参数a=0.905 17(14)nm,b=1.221 94(19)nm,c=1.338 1(2)nm,α=69.761(2)°,β=72.313(2)°,γ=83.650(3)°,V=1.323 0(4)nm-3,Z=2,Dc=1.810 g.cm-3,μ=1.199 mm-1,F(000)=724,R1=0.037 5,wR2=0.085 7.中心Cd原子为七配位,分别与1,10-菲咯啉2个N原子、2个2-(1,3-二噻烷-2-亚基)丙二酸的羧基4个O原子和1个水分子配位.配位水分子与2个不同Cd(dyma)2(phen)分子中没有配位的羧基O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构筑成三维网状超分子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19.
在水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硫酸铜反应,制得新配合物Cu(C10H8N2O4)(H2O)2(C10H8N2O42-为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并以水为溶剂培养了单晶,测试了晶体结构,该单晶为深绿色,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1297(1)nm,b=0.9824(8)nm,c=2.1973(3)nm,β=91.91(8)°,V=2.43749(8)nm3,Z=8,μ=1.817mm-1,Dc=1.743Mg·m-3,F(000)=1304,R=0.0264,wR=0.0654,GOF=1.052。其测试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Cu2+处于五配位的四方锥配位环境,配位原子分别来自1个三齿配体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二价离子的2个O原子和1个N原子,2个水分子中的O原子,其中1个水分子的O原子处于四方锥的锥顶,锥底的配位原子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对该配合物所作的皿内抑菌试验和盆栽活体实验表明,配合物对小麦条锈病、白菜黑斑病及辣椒疫霉菌等分别有96%、89%、100%的抑制率,且有一定的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乙二胺双缩5-甲基-3-羧基水杨醛Schiff碱(H2EMS)镍(Ⅱ)配合物Ni(EMS),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Ni(EMS)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其晶胞参数为:a=1.933 85(17)nm,b=0.974 24(9)nm,c=0.951 86(9)nm,β=91.084(2)°,V=1.793 02(28)nm3,Z=4,Mr=441.07,Dc=1.633 83g/cm3,F(000)=912,μ=1.126mm-1,R1=0.035 2,wR2=0.081 5,S=1.027.配合物中的镍离子采取四配位方式,处于平面正方形配位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