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立体选择合成β,γ-反式-γ-丁酸内酯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一些抗病毒药物或其前体的结构中包含有γ-内酯结构片段,因此它的合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前景.由于内酯环的立体构型与药物的生物活性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而显得更为重要.虽然有关γ-内酯的合成已有不少报道,但高立体选择性的合成方法至今尚不多见.本文报道了一种高...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碘内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吕铁梅  吴范宏 《有机化学》2003,23(8):763-769
碘内酯化反应是通过含碘试剂与烯酸化合物进行反应生成碘代内酯,该反应具 有较强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在不对称有机合成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综述近年来碘 内酯化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控制和立体选择性控制(包括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 控制)及其在不对称合成应用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陈子康  张涑戎 《合成化学》1994,2(2):181-184
手性烯醇硅醚——薄荷烷氧基二甲硅烷基环戊用烯醇硅醚与十一醛进行立体选择性亲电取代反应,得到赤式占优势的2-(1-羟基十一烷基)环戊酮,分离纯化后经Bacyer-Villiger重排和乙酰化,得到淡色库蚊产卵引诱信息素——赤式6-乙酰氧基十六碳烷酸-5-内酯。其中活性组分(-)-(5R,6S)异构体占50%,较一般非立体选择性合成法提高2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PdCl2-CuCl2-PPh3为催化剂体系,甲基乙基酮、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苯乙烯与一氧化碳及甲醇立体选择生成2-苯基丙酸甲酯的反应.对不同的催化剂前体催化烯烃氢酯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得知CuCl2在此催化反应中起着立体控制作用.同时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如溶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不同的膦配体等.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80℃,反应压力4.0—6.0MPa,反应时间24h,最好的溶剂是乙二醇二甲醚及甲基乙基酮.利用该催化剂体系对不同结构的烯烃催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该体系仅仅对苯乙烯类有较高的立体选择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非对映选择性合成威士忌内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威士忌内酯的非对映选择性合成,该合成路线包括5步反应,从巴豆酸甲酯出发制得重要中间产物3-甲酰基丁酯互,利用3-甲酰基丁酸甲酯的两个羟基与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来控制其与正丁基溴化镁的加成反应,立体选择性地得到威士忌内酯,经气相色谱测定表明,产物反,顺异构体之比为92:8。  相似文献   

6.
鲁米诺化学发光测定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志功  汪宝琪  尹鸿 《分析试验室》1994,13(5):28-29,32
本文将过氧化氢氧化穿心莲内酯中羟基的有机反应与Luminol-H2O2Co2+化学发光反应偶合为一体,快速灵敏地对穿心蓬内酯进行了测定,其最低检测限为1.89×10-8g/mL,线性范围为2×10-8g/mL~10×10-7g/mL,回收率为99.45%,发光值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反式取代的γ 丁内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1],已有多种合成路线见诸报道[2~ 4 ].这些方法各有特色 ,但也存在原料难以得到、合成路线冗长、反应条件苛刻、立体选择性不高、总产率低等不足 .我们以巴豆酸甲酯 ( 1)为原料 ,经 5步反应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 (± ) 反 科涅克内酯 ( 5 ) .反应式如下 :  岛津IR 44 0型红外光谱测定仪 ,KBr压片 .VarianEA 3 60L型核磁共振仪 ,CDCl3为溶剂 ,TMS为内标 .KyKy QP 10 0 0A型气相色 质联用仪 ,电离方式为EI ,电子能量 70eV .VarianSP 3 40 0型色谱仪 ,固…  相似文献   

8.
刘蒲  刘省明 《分子催化》1998,12(1):9-14
γ-丁内酯(γ-BL)是顺酐(MA)加氢的次级衍生物。作者曾报导了顺酐加氢制琥珀酸酐的研究。这里,我们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及配体对琥珀酸酐加氢生成γ-丁内酯的反应。考察了最佳钌/三苯基膦配位催化体系,对琥珀酸酐(SA)均相催化加氢生成γ-丁内酯的反应条件:催化剂及膦配体用量、温度、压力、时间、溶液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在钌盐为0.15mmol、P/Ru=8、120℃、3.0MPa氢压下,乙二醇二  相似文献   

9.
罗芬台 《有机化学》1997,17(1):53-56
此报告描述钯配合物催化分子内嵌入相邻不饱和配位体及伴随之交叉偶合反应应用于各种立体选择外向环双键上之合成。亦叙述一种通用之高度位置及立体选择性α-亚烷基-γ-内酯合成法。  相似文献   

10.
周宏英  傅宏祥 《分子催化》1996,10(6):407-412
研究了以PdCl2-CuCl2-PPh3为催化剂体系,甲基乙基酮、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苯乙烯与一氧化碳及甲醇立体选择生成2-苯基丙酸酯的反应,对不同的催化剂前体催化烯烃氢酯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得知CuCl2在此催化反应中起着立体控制作用,同时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如溶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不同的膦配体等,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80℃,反应压力4.0-6.0MPa反应时间24  相似文献   

11.
钯催化α-炔醇立体专一合成α-(Z)-氯亚甲基-β-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叶香  李金恒  尹笃林  江焕峰 《有机化学》2003,23(11):1241-1243
首次在一氧化碳存在下,以仲丁醇和苯为混合反应溶剂,氯化钯和氯化铜为催 化体系催化α-炔醇羰基化,立体专一合成α-(Z)-氯亚甲基-β-内酯环。  相似文献   

12.
程司堃  柳文敏  路丽华  孙晓莉  张生勇 《分子催化》2005,19(3):208-212,i003
在多聚磷酸和AlCl3存在下,邻苯二甲酸酐与对二氟苯中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环化,以60%的产率生成1,4-二氟蒽醌.在碱性条件下,聚乙二醇单甲醚(HO-OPEG-OMe)与1,4-二氟蒽醌进行亲核单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F-AQN-OPEG-OMe,产率88%.然后F-AQN-OPEG-OMe与奎尼丁的锂盐再进行亲核取代反应,以91.7%的产率得到新型手性配体QD-AQN-OPEG-OMe.QD-AQN-OPEG-OMe与OsO4原位配位生成的均相催化剂在4种苯乙烯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双羟化反应中表现出高的立体选择性(80%~94%ee)和催化活性(产率88%~96%).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与Sharpless手性配体(DHQD)2AQN相当.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醚可使配体沉淀和回收,配体的回收率均在95%~97%之间.循环使用5次,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以正丁醛和1,5-戊二醇为起始原料, 以不对称烯丙基化、改良的Julia成烯反应和Yamaguchi内酯化为关键步骤, 通过13步反应, 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具有植物毒性的天然十元内酯化合物Herbarumin Ⅲ(3)及其差向异构体22.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用羟胺与葡萄糖酸δ-内酯反应生成异羟肟酸,考察了异羟肪酸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用以测定葡萄酸δ-内酯的分析方法。该法λ_(max)=497nm,浓度线性范围20~900μg/mL,检出下限是9.0μg/mL。研究了29种物质存在的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15.
(±)—耳壳藻内脂全合成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柠檬醛出发,经环化,氰基化,烯丙位氧化,水解及环化还原等5步反应,合成了(±)-耳壳藻内酯(1)。  相似文献   

16.
(±)-蛇床酞内酯及其立体异构体的合成王兴明,李绍白,李裕林(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蛇床酞内酯,立体异构体,合成蛇床酞内酯(3S、3aS、7aR-3-正丁基-3a、4、5、7a-四氢苯酞)(1)...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一条立体选择性合成赤式8-O-4′新木脂索的新路线,以Sharpless双羟化反应构筑2个手性中心,经过几步转化,得到关键中间体6,通过Mitsunobu反应进行偶联,可以得到单一赤式的8-O-4′新木脂索化合物.通过此路线,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一个天然8-O-4′新木脂素的赤式异构体。  相似文献   

18.
1,3—偶极环加成反应在杂螺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腈与4,4-亚甲基-1-甲基哌啶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了杂螺[4.5]葵烷化合物,反应具有立体专一性.产物经LiAlH4还原生成了γ-氨基醇,最后经插入C-1单元扩环生成了新的杂螺[5.5]十一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Y(AcAc)3/n—BuMgCl络合催化ε—己内酯本体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稀土乙酰基丙酮盐[Y(AcAc)3]与格氏试剂(n-BuMgCl)络合催化ε-己内酯聚合。研究了单体与催化剂摩尔化、助催化剂用量、温度、时间及第三组份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增加助催化剂用量或选择合适的第三组份如二甲基亚砜能有效地提高单体转化率与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为2.1。X-衍射分析表明聚己内酯为结晶性聚合物。  相似文献   

20.
用新型稀土催化体系L3LnnL'-RX-Rm'AIH3-m对苯乙烯和丁二烯共聚合反应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探讨了配位基因、稀土元素、烷基铝和第三组份等因素对共聚合反应活性、聚合物的分子量以及立体规整性的影响.用13C—NMR方法解析了共聚物的序列结构.计算了苯乙烯与丁二烯的三种微现结构的键接几率,并以π-烯丙基机理和近扣配位机理,对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