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41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BC策略供需函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并改进了基于市场机制的控制MBC(Market-Based Control)策略应用于建筑结构控制时所采用的供需S-D(Supply-Demand)函数模型;基于Lyapunov第二法确立了保证受控结构系统稳定的方法,提出了确定改进S-D函数模型中各参数值的归一化方法并给出了相应流程;结合安装有控制装置的建筑结构的仿真计算,分析了改进模型中参数的取值对系统控制效果的影响,同时验证了采用改进供需函数模型MBC策略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3.
以妊娠双烯醇酮醋酸酯为起始原料, 经过7步反应以13.1%的总收率合成了一个具有抗4种肿瘤细胞(ED50=1 μg/mL)的海洋天然产物(20S)-20-羟基胆甾烷-3,16-二酮. 关键反应为底物控制的不对称杂原子共轭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4.
以正丁醛和1,5-戊二醇为起始原料, 以不对称烯丙基化、改良的Julia成烯反应和Yamaguchi内酯化为关键步骤, 通过13步反应, 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具有植物毒性的天然十元内酯化合物Herbarumin Ⅲ(3)及其差向异构体22.  相似文献   
5.
李文玲  何侃侃  李瀛  侯自杰 《化学学报》2005,63(17):1607-1612
对四种天然二聚二苯乙烯类化合物Shegansu B (1), Gnetuhainin F (1a), Maackin A (2)以及Cassigarol E (3)的全合成进行了研究. 以3,5-二羟基苯甲酸(4)为起始原料, 经六步反应制得异丹叶大黄素(13)和白皮杉醇(14), 在HRP/H2O2酶催化氧化体系中, 1314分别进行自身的氧化偶联得到各自的二聚产物. 首次完成了1a, (±)-2和(±)-3的全合成, 并以较文献报道为高的氧化偶联产率合成了(±)-1.  相似文献   
6.
李瀛  达世俊 《合成化学》1997,5(2):168-170
以2-萘甲酸为原料,经硝化,酯化,重氮化,选择性催化氢化,BOC酸酐保护等六步反应,完成了N-BOC-8氨甲基-2-萘甲酸(1a)的合成,为化合物1的合成提供了新的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7.
二氢黄酮醇是植物界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1],除抗菌活性外,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领域[2].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醇和3,5,7-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醇从多种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3,4].本文利用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茴草醛为起始原料,经选择性保护、缩合、环氧化、关环首次完成了(±)1和(±)2的全合成.合成路线如图示1所示:  相似文献   
8.
天然二聚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大都具有显著和广泛的生物活性,如Shegansu B(1),Gnetuhainin F(2),Maackin A(3)和Cassigarol E(4)等.此类化合物的全合成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小组以HRP/H2O2酶催化氧化为关键步骤,首次完成了(±)-1~4四种天然二聚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全合成,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9.
Isosarcophytol-A(1)是1982年首次从澳大利亚软珊瑚(Nephthea brassica)中分离鉴定的西松烷型(Cembrane)大环二萜类化合物,其结构为6,10,14-三甲基-3-异丙基-3E,5E,9E,13E-环十四碳四烯-1-醇,是Sarcophytol—A(2)的异构体,但有关1的生物活性试验和全合成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在前文报道了以低价钛诱导的分子内二羰基偶联为环化方法,完成了天然大环二萜类化合物Cembrene—C的全合成和Sarcophytol—A(2)苄醚衍生物(3)的合成.本文报道以天然法呢醇4为起始原料,经区域选择性氧化、羟醛缩合等六步反应,合成了1的前体化合物11.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10.
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醇(1)从Cephalanthus spathelliferus中分离得到后[1], 又在Haplopappus bayahuen[2]和Lannea coromandelica[3]等植物中被发现, 在印度一直被用于治疗象皮病、阳痿、溃疡、阴道炎、口臭、痢疾和风湿病等. 3,5,7-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醇(2)首次从Prunus donestica[4]中分离出来后, 又从Salix caprea L., Brazilian propolis中得到. 研究表明, 该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活性. 我们用与文献[5]类似的方法以2, 4, 6-三羟基苯乙酮和茴香醛为起始原料, 经选择性保护、缩合、环氧化、关环首次完成了化合物(±)-1和(±)-2的全合成. 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