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是由双(氯代酞酰亚胺)与双酚盐,采用惯常的氢氧化钠溶液制备酚盐方法,通过亲核取代缩聚合成聚酰亚胺。研究了各种参数以及不同结构的单体对双(氯代酞酰亚胺)二苯醚与双酚的缩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难易一般决于苯氧负离子的电子密度和反应中心正电荷对电子的吸引力以及聚合物的溶解性。双酚A的苯氧负离子虽有较强的亲核性而且所得聚合物也有较好的溶解性,但很难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从电子密度大的苯氧基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与体系中微量水份形成氢键的能力出发考虑,通过多次排水方法使得双(4-氯代酞酰亚胺)二苯醚与双酚A缩聚所合成的聚酰亚胺的分子量有较大的提高,其比浓对数粘度达0.55dl/g(DMAC,30℃)。还进行了各种单体的共聚。对所合成的聚酰亚胺,进行了溶解性和热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13)C-NMR方法研究了弱碱K_2CO_3存在下酚酞成盐反应及其与活性双卤砜亲核缩聚反应过程中的结构特征。对一系列碱性条件下酚酞(PP)与4,4'-二氯二苯砜(DCDPS)的缩聚反应的研究表明任何影响内酯结构酚酞盐生成的因素都会严重阻碍聚合反应的进行。对模型化合物存在下K_2CO_3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的溶解/解离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酚酞类Card。双酚与固体K_2CO_3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络合作用。基于我们系列研究结果,本文中总结提出了弱碱K_2CO_3存在下酚酞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离子型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三氟乙酸中对2,6-二氯吡啶进行氧化,制备了2,6-二氯吡啶氮氧化物,该单体与4,4′-二巯基二苯砜、3,3′-二甲基-双(4-氯代酰亚胺)-4,4′-二苯甲烷(4-BCPI)通过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了含有离子基团的聚酰亚胺。采用红外分析(FT-IR)、黏度测试、溶解度实验、热失重分析(TGA)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测试方法,对所合成的聚酰亚胺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类聚酰亚胺在室温下不仅可溶于常用的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也能溶于氯仿、吡啶等溶剂。此外,10%热失重温度高于430℃,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210℃。  相似文献   

4.
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双缩硫代氨基脲(5)具有明显的抑制沙眼衣原体、细菌和大鼠瓦克癌256的作用。对各型沙眼和某些病毒性皮肤病均有肯定的疗效。本文报道了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即以丁酮为原料经溴化得到了3-溴代丁酮-(2)(1),1与酞酰亚胺钾盐缩合得2,再经溴化得3。由于溴化反应条件不同,可得其它的溴化物(6,8,9)。3用二甲基亚砜氧化成α-酮醛(4)。我们对氧化反应进行了一些探讨,除酞丁安(5)外,还分到三个副产物,经鉴定分别为:α-酞酰基丙酰甲基二甲基溴化锍(10),三甲基溴化锍(11)及酞酰亚胺。4可不经分离直接与硫代氨基脲缩合而得酞丁安。  相似文献   

5.
 利用13C-NMR方法研究了弱碱K2CO3存在下酚酞成盐反应及其与活性双卤砜亲核缩聚反应过程中的结构特征。对一系列碱性条件下酚酞(PP)与4,4'-二氯二苯砜(DCDPS)的缩聚反应的研究表明任何影响内酯结构酚酞盐生成的因素都会严重阻碍聚合反应的进行。对模型化合物存在下K2CO3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的溶解/解离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酚酞类Card。双酚与固体K2CO3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络合作用。基于我们系列研究结果,本文中总结提出了弱碱K2CO3存在下酚酞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李媛  李桂娟  丁孟肾  王震 《应用化学》2011,28(12):1370-1374
以4-氯代酞酰亚胺和双酚F为原料,在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经水解、酸化、脱水,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酚F型二酐(BPFDA)单体,并用1H NMR和IR测试方法确认了其结构。 采用传统的一步法,用N,N′-二甲基乙酰胺作溶剂,BPFDA分别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MDA)聚合,得到聚酰胺酸,并进一步热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薄膜,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BPFDA/ODA薄膜和BPFDA/MDA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00和204 ℃; 热失重分析表明,质量损失5%的温度分别为506.50和459.10 ℃;其拉伸强度分别为110和100 MPa。  相似文献   

7.
一种带肉桂酸酯基的聚酰亚胺液晶光定向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双酚A二胺单体(BISDA)与4,4-′(六氟异丙基)-双邻苯二甲酸酐(6FDA)的缩聚反应,制备了含有侧羟基的先驱聚合物PI-OH.通过PI-OH与肉桂酰氯的官能化反应,得到接有肉桂酸酯感光侧基的双酚A型聚酰亚胺PI-CI.用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1H-NMR)分析、热分析(DSC)等方法表征了上述聚合物的结构和热性能.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PI-CI的感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在线偏振紫外光辐照下,上述聚合物膜表现出二色向性.二向色性的强弱随光照能量的变化存在最大值.经线性偏振紫外光(LPUV)辐射后的PI-CI薄膜能诱导液晶盒中液晶分子发生均匀的定向沿面排列.上述实验表明,该聚酰亚胺是一类具有优良性能的潜在液晶光定向材料.  相似文献   

8.
零价铜催化含氮杂环的N-芳基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氮的负性基团的亲核性低,使得在芳香卤代物的环上引入含氮基团的反应(或者说在含氮杂环化合物的亚氨基上进行 N-芳基化)不易进行,因而需要强烈的反应条件或加入催化剂促使反应的发生。曾有人用一价铜盐作为催化剂研究了芳香卤代物的亲核取代反应。本文用零价铜催化的方法,合成了 N-芳基含氮杂环化合物(3 a~h)。反应机理可能是芳香肉代物与铜首  相似文献   

9.
含苯并咪唑酮结构双酚A型聚芳醚酮共聚物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双酚A-4, 4'-二氟二苯甲酮-苯并咪唑酮(BPA-DFK-HBI)无规共聚得到一系列聚芳醚酮共聚物。 采用亲核缩聚和C-N偶联缩聚的方法, 获得了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 通过红外、核磁等技术手段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 DSC、TGA分析了聚合物的热性能。 结果表明, 随着苯并咪唑酮加入量的增大, 共聚物对DMF、NMP等极性溶剂的耐溶剂性能得到提升, 热稳定性增强, 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也明显提高, Tg最高可达236 ℃。 当苯并咪唑酮与双酚A的摩尔比大于7:3时, 溶解性降低, 反应出现前期沉淀, 难以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含萘酰亚胺六元环结构的双氯单体BCNPI, 然后将其与双酚A双钠盐在环丁砜中高温缩聚, 得到一种新型含萘聚醚酰亚胺, 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
含氯和溴的2,2-双[4-羟基-3,5-二卤代苯基大]丙烷(卤代双酚-A)已见专利和文献,而相应碘代化合物尚无报导.  相似文献   

1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4,4'-二氯二苯砜(双氯),4,4'二羟基二苯砜(双酚)及4-氯-4'-羧基二苯砜(单酚)进行了完全的分离,研究双氯部分水解制单酚发现,NaOH用量越大、反应温度越高,水解速度越快,极值产率却越低;副产物双酚的含量随着反应时间增加,超过极值单酚产率后,由于副产物的增加,产率相对降低。最佳水解条件为水解温度135~140℃,NaOH/双氯(摩尔比)为3.25∶1,水解时间2.5~3小时,产率90%以上。另外,还对水解过程中的缩聚现象及产物的纯化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赵晓亚  付晓芳  王鹏  李晶  胡小钟 《色谱》2012,30(10):1002-1007
建立了同时测定肉类罐头中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BADGE)、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BFDGE)及其衍生物双酚A-(2,3-二羟丙基)甘油醚(BADGE•H2O)、双酚A-双(2,3-二羟丙基)醚(BADGE•2H2O)、双酚A-(3-氯-2-羟丙基)(2,3-二羟丙基)醚(BADGE•H2O•HCl)、双酚A-(3-氯-2-羟丙基)甘油醚(BADGE•HCl)、双酚A-双(3-氯-2-羟丙基)醚(BADGE•2HCl)、双酚F-双(2,3-二羟丙基)醚(BFDGE•2H2O)、双酚F-双(3-氯-2-羟丙基)醚(BFDGE•2HCl)9种环境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叔丁基甲醚提取,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用5 mmol/L醋酸铵溶液(含0.1%甲酸)与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标准校正,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这9种化合物在10.0~200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以信噪比≥10计)为10.0 μg/kg;在高、中、低3个加标水平下9种化合物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9.6%~100.9%,相对标准偏差为6.3%~12.1%。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能满足法规要求的对肉类罐头中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及其衍生物残留量的快速检测及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3,5-二硝基-4-氯代苯并三氟化物和3,5-二硝基-2-氯代苯并三氟化物与含氯亲核试剂的反应, 并用于合成诸如5,10-二氢-1-硝基-3-三氟甲基吩嗪和2-(O-氟代苯基)-4-硝基-6-三氟甲基苯并咪唑等含氟芳香族和杂环化合物, 讨论了反应条件对产品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氯代反应是将含氧基团化合物转化为氯代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法。一般使用HCl,SOCl2/HMPT,PCl3,PPh3/CCl4,Vilsmeier-Haack试剂,Viehe盐等作为氯代试剂对醇类化合物的羟基进行氯代反应[1-5]。然而,在反应中因为氯化氢的产生,使该反应方法发生一些副反应,影响产物提纯和收率  相似文献   

16.
将具有负双折射系数的双酚芴{9,9-二[4-(2-羟乙氧基)苯基]芴, BPEF}与双酚A(BPA)共聚, 制备本征双折射率接近零的含双酚芴聚碳酸酯(共聚PC). 研究发现, 碱性强、 pKa值大的催化剂可以缩小BPA和BPEF的活性差异, 有利于制备高分子量含双酚芴聚碳酸酯, 缩聚温度为265 ℃、 缩聚时间为40 min时产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较低的黄变指数. BPEF和BPA投料比(摩尔比)为40/60时共聚体系的重均分子量可达39800, 1H NMR和13C NMR测试证明分子链呈无规共聚结构. 随着BPEF含量的上升, 共聚PC的折射率从1.586提高到1.639, 本征双折射率从0.1948下降到-0.0102. 当BPEF摩尔分数为87%时, 共聚PC的本征双折射率低至0.0028, 非常接近零双折射.  相似文献   

17.
聚酯合成系界面缩聚中极其重要的方面,但是,对于这类反应的规律性研究,尤其是缩聚过程问题,至今文献尚少。作者以双酚A型聚碳酸酯为对象,系统观察各种因素(催化剂、溶液浓度、碱量、作用物克分子比、溶剂性貭、反应温度等。)对缩聚反应的影响效应,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作用过程的历程。 实验表明:碱用量系界面缩聚合成聚碳酸酯得以获致高分子量聚合物的主要因素,酰氯及双酚之克分子比对产物分子量具有一定效应,但其影响程度显著弱于平衡缩聚。双酚溶液之浓度变化对聚合物分子量无明显影响,酰氯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产物分子量呈正比关系。 与聚酰胺不同,界面缩聚合成聚碳酸酯,无论采用催化剂与否,均要求较长的反应时限,瞬时或数分钟内并不能得到高分子量聚合物。 有机相介貭的正确选择是获致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重要因素。 作者考核了水相在界面缩聚合成聚酯的反应过程中的功能问题。实验表明,水相中双酚转移入有机相的数量,因反应条件而有所差异。碱用量或双酚与酰氯之克分子比值较高时,部分双酚将始终残留于水相不参加反应,制取高分子量聚酯,并不要求双酚以有节制的速度进入有机相。 在观察各种因素对反应所产生的效应后,作者就界面缩聚合成聚酯历程问题提出了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对氨基苯甲酸酯封端的聚(氧化四次亚甲基)醚,4,4'-二氨基二苯醚和均苯四甲酸二酐,利用溶液缩聚两步法合成了一组不同硬段含量的共缩聚醚酯聚酰亚胺,使用动态力学分析(DMA),示差扫描量热(DSC)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形态结构,并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气体透过性能及介电常数等进行了测定。实验的结果表明,共缩聚醚酯聚酰亚胺具有多相结构,是一类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  相似文献   

19.
以四氯邻氨基苯甲酸和蒽经Diels-Alder反应得到1,2,3,4-四氯三蝶烯,再经硝化、还原得到2,6-二氨基-13,14,15,16-四氯三蝶烯二胺单体.该二胺与双酚A二酐(BPADA)、六氟二酐(6FDA)和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经两步法缩聚得到系列聚酰亚胺.对2,6-二氨基-13,14,15,16-四氯三蝶烯二胺单体进行了1H-NMR,13C-NMR,FTIR表征,对所合成聚酰亚胺进行了1H-NMR、FTIR结构表征及溶解性、热性能、特性粘度、BET等测试.结果表明,含四氯三蝶烯结构的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溶解性,能溶于DMAc、DMF、NMP、THF、吡啶、间甲酚等有机溶剂,其中基于双酚A二酐和六氟二酐的聚酰亚胺在室温下能溶于氯仿中.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在0~300℃之间没有发现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10%的热失重温度均高于500℃.聚合物可形成颜色较浅的透明薄膜,其中基于双酚A二酐的聚酰亚胺薄膜为无色透明.基于六氟二酐的聚酰亚胺BET比表面积为370 m2/g,是一种新型多孔聚合物.  相似文献   

20.
硫化钠和二硫化钠分别在95%乙醇中与2,5-二甲氧基-4-氯硝基苯反应, 原本期望得到2,5-二甲氧基-4-氯苯胺, 然而对产物结构的1H NMR, 13C NMR, MS以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2,5-二甲氧基-4-氯硝基苯中的硝基没有被硫化钠和二硫化钠还原成氨基, 而是其中的氯原子被硫离子(或二硫离子)取代, 分别生成了4,4’-硫代-2,2’,5,5’-四甲氧基-双硝基苯和4,4’-双硫代-2,2’,5,5’-四甲氧基-双硝基苯. 根据这个实验事实, 讨论了上述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