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本文用管炉裂解色谱法对主链内含酞侧基的新型结构的聚芳醚酮(PEK-C)的裂解行为进行研究。主要裂解碎片有CO、CO_2、低碳烃类、苯、苯酚、二苯醚及氯苯等。不同单体配料比中二氯二苯酮的摩尔比愈高,则端基裂片氯苯的含量愈大。  相似文献   
3.
裂解色谱法研究新型耐热高聚物1.酚酞型聚芳醚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维  陈天禄  王顺忠  袁雅桂  刘鑫业 《色谱》1987,5(5):283-286
 ]本文用管炉裂解色谱法对主链内含酞侧基的新型结构的聚芳醚酮(PEK-C)的裂解行为进行研究。主要裂解碎片有CO、CO2、低碳烃类、苯、苯酚、二苯醚及氯苯等。不同单体配料比中二氯二苯酮的摩尔比愈高,则端基裂片氯苯的含量愈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若干因素对聚乙烯醇与苯乙烯辐射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并对接枝产品的性能作了初步鉴定。 在体系里加入适量的水,接枝即甚易发生,此后接枝率先随着聚合物膜片的水含量而急剧增加,然后趋于平坦,而均聚反应速度增加较慢,且在较低的水含量时就不再上升。研究了剂率对接枝过程的影响,发现在常温当所用剂率大于100伦/分时,接枝反应完全受单体扩散控制,此时,接枝速率与剂率的依赖关系式V=KI~n中的n值趋近于零。 在10~80℃范围内,接枝与温度关系的曲线在60℃通过一极大值,然后下降。但均聚反应在整个温度范围内一直随温度而不断地增加,并在温度高于60℃时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这大概是凝胶效应的缘故。氧的存在对接枝反应起抑制作用。发现适量氧或空气 的存在可以使均聚反应受到显著抑制,而接枝反应仅略为减慢。接枝产品在沸水或沸苯中的溶胀比与接枝量成线性关系,膜片的抗酸碱性能因接枝而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裂解气相色谱(PGC)对九种不同结构的聚醚酰亚胺的均聚和共聚物进行了鉴定,根据MS鉴定的裂解产物探讨了裂解机理。实验部分 1.仪器:PYE-GCV型气相色谱仪,备有程序升温装置及微处理机,氢焰离子化检测器,PYE居里点裂解器。色谱柱为1.5米×2毫米玻璃串联柱:前柱是用PEG-20M键合的101白色担体(80~100目)涂5%OV-7,长68厘米;后柱是Diatomite CAW白色担体(80~100目)涂10%PEG-20M,长82厘米。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是由双(氯代酞酰亚胺)与双酚盐,采用惯常的氢氧化钠溶液制备酚盐方法,通过亲核取代缩聚合成聚酰亚胺。研究了各种参数以及不同结构的单体对双(氯代酞酰亚胺)二苯醚与双酚的缩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难易一般决于苯氧负离子的电子密度和反应中心正电荷对电子的吸引力以及聚合物的溶解性。双酚A的苯氧负离子虽有较强的亲核性而且所得聚合物也有较好的溶解性,但很难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从电子密度大的苯氧基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与体系中微量水份形成氢键的能力出发考虑,通过多次排水方法使得双(4-氯代酞酰亚胺)二苯醚与双酚A缩聚所合成的聚酰亚胺的分子量有较大的提高,其比浓对数粘度达0.55dl/g(DMAC,30℃)。还进行了各种单体的共聚。对所合成的聚酰亚胺,进行了溶解性和热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洪维  赵庆余  刘鑫业 《色谱》1985,2(3):172-174
本工作利用管式炉裂解色谱法探索了聚醚酰亚胺的裂解产物苯酚、苯胺等特征峰与其组分配比的定量关系。 实验 (一)仪器 LJ—001型管式炉裂解器和SP—2305E型气相色谱仪,联用SIGMA10B计算机。  相似文献   
8.
目前气相色谱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改进色谱柱的分离效能及发展新的柱材料,化学键合固定相就是其中的一种。 七十年代初期Hastings和Aue首先报道了聚合物与硅藻土表面的羟基进行化学键合制备化学键合固定相,并成功地用于气相色谱。除了因为它具有高稳定性、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9.
以棉纱和粘胶丝为试料,研究了利用硝酸铵铈为引发剂的纤维素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研究各种影响反应的主要参数的结果说明所研究的接聚反应比较容易进行,同时可以选择适当条件使过程中的均聚反应受到抑制。可以认为,接聚反应的发生主要是通过铈离子与纤维素作用在纤维素上生成活性中心。所研究的接聚反应受着反应溶液向纤维素渗透的影响。反应开始进行甚快,但随着接聚或均聚的聚丙烯腈在纤维素表面上生成,使渗透受到阻碍,不同纤维素材料因其精细结构的不同,其接聚反应亦分别达到不同限度。此外,尚曾对所得产品的性能作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