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葡萄糖和半乳糖碳苷的选择性乙酰化。通过比较四-O-乙酰基和三-O-乙酰基碳苷的^1H NMR谱证明糖环的2位羟基没有发生乙酰化。三-O-乙酰基半乳糖碳苷的构型用^1^3C NMR进行了鉴定。由其^1H NMR谱与通常规律相反的原因, 讨论了乙酰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葡萄糖和半乳糖碳苷的选择性乙酰化。通过比较四-O-乙酰基和三-O-乙酰基碳苷的~1H NMR谱证明糖环的2位羟基没有发生乙酰化。三-O-乙酰基半乳糖碳苷的构型用~(13)C NMR进行了鉴定。由其~1H NMR谱与通常规律相反的原因,讨论了乙酰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蒋忠良  刘明  段辉 《合成化学》2007,15(5):612-615
以胞苷为原料,首先通过单乙酰化反应保护-NH2;再分别用二对甲氧基三苯甲基氯和氯甲氧基三异丙基硅烷保护5-′OH和2-′OH;被保护的胞苷经磷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种用于制备RNA长链的胞苷衍生物单体——N-乙酰基-5′-O-二对甲氧基三苯甲基-2′-O-三异丙基硅氧甲基-3′-O-双(N,N-二异丙基氨基)(2-氰乙氧基)磷基胞苷(1),总收率29.8%。1及其中间体的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4.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1-O-酰基-四-O-乙酰基-β-D-吡喃己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氯化三乙基苄基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用2, 3, 4, 6-四-O-乙酰基-β-D-溴代吡喃葡萄糖和2, 3, 4, 6-四-O-乙酰基-β-D-溴代吡喃半乳糖与羧酸反应, 合成了相应的1-O-酰基-2, 3, 4, 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和半乳糖。通过解析这些化合物的^1H NMR和红外光谱, 确证其糖甙键构型为β。该相转移催化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后处理简单和立体选择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从石竹科植物九子参(Silene rubicunda)根中得到四个糖链上带乙酰基的新的三萜皂苷-九子参苷A, B, C, D(rubicunosides A~D, 1~4)。前文已详细报道了九子参苷A的结构研究, 本文报道九子参苷B, C, D的结构。通过FAB-MS和NMR,分别确定九子参苷B, C, D为糖链上带单乙酰基的三萜九糖苷、七糖苷和糖链上带双乙酰基的三萜八糖苷, 分别命名为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木糖-(1→4)-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鸡纳糖-(1→2)]-[3'-O-乙酰基]-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B, 2), 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萄淘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4)-α-L-吡喃鼠李糖-(1→4)-[4"-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C, 3), 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6'-O-正丁基]-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木糖-(1→4)-α-L-吡喃鼠李糖-(1→4)-[2"-O-乙酰基-β-D-吡喃鸡纳糖-(3'-O-乙酰基]-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D, 4)。  相似文献   

6.
王坤  张鹏涛  李春霞  管华诗 《合成化学》2013,(4):469-471,475
以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为原料,经四步反应合成了2-N-三氯乙氧羰酰氨基-半乳糖对甲苯硫苷(3);3经两步区域选择性乙酰化反应合成了4,6-O-二-乙酰基-2-N三氯乙氧羰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半乳糖对甲苯硫苷(总收率70%),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  相似文献   

7.
对取代的杂氮硅三环类化合物(Silatrane)-(3R,4S)-1-氯甲基杂氮硅三环-4-羧酸(1)和(3R,4S)-1-氯甲基-3-甲基杂氮硅三环-4-羧酸(2)及它们相应的三乙基铵盐(3)和(4)的结构采用^1H,^1^3C,^2^9Si NMR进行研究, 其一维^1H NMR谱根据二维同核和异核相关谱进行了归属。从测得的偶合常数及化学位移分析, 得出羧基及其铵盐的取代造成相邻另外两环上的-CH2-CH2-O-链上二面角发生扭拐,成为拐折旁式构象。分子动力学方法的模拟计算证明了这种构象变化。另外根据溶液中^2^9Si及^1H的化学位移实验结果, 讨论了该类化合物环上取代对分子内配键(N-Si)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查尔酮途径全合成了一种异黄酮碳苷类化合物(葛根素),总收率1.0%。首先4-乙基-6-叔丁基间苯二酚与2,3,4,6-四-O-苄基吡喃葡萄糖基三氟乙酰亚胺酯发生糖基化反应制得碳苷(3); 3依次经脱叔丁基和氧化制得苯乙酮类化合物(5); 5经查尔酮路线转化为葛根素,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9.
2D NMR对Sarcophine所有^1H NMR和^1^3C NMR归属的指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南海软珊瑚Sarcophyton molle中分离得到大环二萜内酯Sarcophine(1)。本文利用^1H-^1H COSY,HMQC,HMBC等二维谱手段首次对Sarcophine所有^1H NMR、^1^3C NMR的信号归属进行了完全的指定。并第一次报道了其^1^3C NMR数据。  相似文献   

10.
从海南岛产野生百部, 细花百部(Stemona parviflora Wright C.H.)的根部又分得三个新生物碱, 分别命名为细化百部酰胺(parvistemoamide)(1), 细花百部次碱(parvistemolone)(2)和脱氢细花百部碱(didehydroparvistemonine)(3)。经IR, MS,^1H和^1^3C NMR、NOE差谱, 2D-同核及异核相关谱等技术推定了结构。同时归属了它们的^1H和^1^3C NMR信号。  相似文献   

11.
百部生物碱的化学研究 I. 细花百部新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岛产野生百部, 细花百部(Stemona parviflora Wright C.H.)的根部又分得三个新生物碱, 分别命名为细化百部酰胺(parvistemoamide)(1), 细花百部次碱(parvistemolone)(2)和脱氢细花百部碱(didehydroparvistemonine)(3)。经IR, MS,^1H和^1^3C NMR、NOE差谱, 2D-同核及异核相关谱等技术推定了结构。同时归属了它们的^1H和^1^3C NMR信号。  相似文献   

12.
细花百部碱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南岛产野生细花百部(Stemona parciflora Wright, C.H.)的根部分得一新生物碱-细花百部碱(parviatemonine), 根据MS, ^1H NMR去偶, ^1H-^1HCOSY , NOESY, ^1^3C-^1H异核相关谱, ^1^3C NMR及^1H NMR 宽峰效应等技术推定了结构, 在百部类生物碱中首次归属了质子和碳原子的NMR信号, 该结构业经X单晶衍射法证实。  相似文献   

13.
从石竹科植物九子参(Silene rubicunda)根中得到四个糖链上带乙酰基的新的三萜皂苷——九子参苷A,B,C,D(rubicunosides A~D,1~4).前文已详细报道了九子参苷A的结构研究,本文报道九子参苷B,C,D的结构.通过FAB-MS和NMR,分别确定九子参苷B,C,D为糖链上带单乙酰基的三萜九糖苷、七糖苷和糖链上带双乙酰基的三萜八糖苷,分别命名为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木糖-(1→4)-a-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鸡纳糖-(1→2)]-[3′-O-乙酰基]-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B,2),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4)-a-L-吡喃鼠李糖-(1→4)-[4″-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C,3),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6′-O-正丁基]-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木糖-(1→4)-a-L-吡喃鼠李糖-(1→4)-[2″-O-乙酰基-β-D-吡喃鸡纳糖-(1→2)]-[3′-O 乙酰基]-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D,4).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10个乙酰苯胺衍生物的^1H, ^1^3C NMR谱, 采用质子自旋去偶, 质子选择去偶, 质子偏共振去偶, 质子去偶的^1^3C DEPT和选择INEPT等技术对其谱线进行归属。系统地研究了围绕羰基碳氮键的受阻旋转, 确认了该类化合物在溶液中存在E和Z型构象体, 并探讨了各种取代基对形成异构体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来酸罗格列酮的核磁共振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建元  李桂英  王恩思 《分析化学》2003,31(10):1178-1182
利用NMR、2D NMR及IR、UV、MS等实验技术详细研究了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的波谱学特征。借助马来酸罗格列酮及罗格列酮的DEPT谱和罗格列酮的二维^1H--^1H COSY、^13C-^1H COSY对马来酸罗格列酮氢谱和碳谱进行了完全的归属,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提供了有益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中军  张三奇  王安邦  蔡孟深 《化学学报》1998,56(11):1128-1134
首次报道了苯丙素苷类化合物EutigosideA,即1-O-[2-(4-羟基苯基)乙基]-6-O-(E)-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的全合成。从四乙酰溴代葡萄糖出发,经过成苷、脱乙酰基两步反应,制备了2-对烯丙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采用酰氯法在低温下将对乙酰氧基肉桂酰基引入化合物3的葡萄糖6位,再经过脱烯丙基、脱乙酰基两步,便顺利地合成了天然苯丙素苷EutigosideA。以化合物3为原料,经过对葡萄糖4,6位亚苄基化、2,3位乙酰化、4,6位脱亚苄基、选择性6位乙酰化及4位引入对乙酰氧基肉桂酰基等五步反应,得到了保护的苯丙素苷(OsmanthusideA(10);但在NH~3/MeOH条件下脱乙酰基时,化合物10中的香豆酰基从葡萄糖的4位迁移至6位,最终又得到了EutigosideA。  相似文献   

17.
李中军  张三奇  王安邦  蔡孟深 《化学学报》1998,56(11):1128-1134
首次报道了苯丙素苷类化合物EutigosideA,即1-O-[2-(4-羟基苯基)乙基]-6-O-(E)-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的全合成。从四乙酰溴代葡萄糖出发,经过成苷、脱乙酰基两步反应,制备了2-对烯丙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采用酰氯法在低温下将对乙酰氧基肉桂酰基引入化合物3的葡萄糖6位,再经过脱烯丙基、脱乙酰基两步,便顺利地合成了天然苯丙素苷EutigosideA。以化合物3为原料,经过对葡萄糖4,6位亚苄基化、2,3位乙酰化、4,6位脱亚苄基、选择性6位乙酰化及4位引入对乙酰氧基肉桂酰基等五步反应,得到了保护的苯丙素苷(OsmanthusideA(10);但在NH~3/MeOH条件下脱乙酰基时,化合物10中的香豆酰基从葡萄糖的4位迁移至6位,最终又得到了EutigosideA。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利用1-O-三氟乙酰基-2,3,4,6-四-O-苄基-α-D-吡喃葡萄糖或吡喃型甘露糖在Lewis酸催化下合成α-硫苷的新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并且具有很高的立体选择性。通过元素分析、IR并根据~1H NMR ~(13)C NMR确定了硫苷化合物的构型。  相似文献   

19.
依碳氯替泼诺的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依碳氯替泼诺的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质谱(MS)、氢-氢相关谱(^1H-^1HCOSY)、碳谱(DEPT-45、DEPT-90、DEPT-135)、碳氢相关谱(HMQC)数据和解析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对所有的^1H NMR、^17C NMR谱的信号进行了归属,讨论了质谱的主要碎片离子的可能裂解方式和红外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吸收形式、紫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不饱和共轭体系电子跃迁能量。  相似文献   

20.
从海南岛产野生百部(Stemona parviflora Wright C.H.)的根部又分得三个微量生物碱成份, 其中羟基百部叶碱(oxystemofoline)(1)和甲氧代百部叶碱(methyloxystemofoline)(2)为新生物碱成份。经IR, MS, ^1H和^1^3C NMR, NOE, 2D-同核及异核相关谱以及远程偶合相关谱推定了它们的结构, 并首次归属了它们的^1^3CNMR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