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尹建元  杨晓虹  孟勤  王恩思 《分析化学》2004,32(10):1381-1384
从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树皮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七糖三萜皂苷(1),其分子结构经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IR,ESI-MS,^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H TOCSY,HMQC,HMBC)鉴定为3-O-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配基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命名为刺皂苷Ⅰ(septemlosideⅠ)。  相似文献   
2.
菱角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提纯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以硅胶为填料,以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酸(体积比为5∶4∶0.1)为展开剂(Rf=0.4),提取并分离菱角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经质谱法(MS)、红外光谱法(IR)及核磁共振法(1HNMR、13CNMR)对分离得到的纯品进行了结构鉴定,确定该化合物为3,4,5-三羟基苯甲酸的二聚体,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还原法、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抗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来酸罗格列酮的核磁共振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建元  李桂英  王恩思 《分析化学》2003,31(10):1178-1182
利用NMR、2D NMR及IR、UV、MS等实验技术详细研究了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的波谱学特征。借助马来酸罗格列酮及罗格列酮的DEPT谱和罗格列酮的二维^1H--^1H COSY、^13C-^1H COSY对马来酸罗格列酮氢谱和碳谱进行了完全的归属,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提供了有益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纳米囊泡的原位凝胶系统.以卵磷脂(PC)和胆固醇(CH)为纳米囊脂质材料,按m(PC)∶m(CH)=3∶1及m(脂质材料)∶m(药物)=5∶1称取PC,CH和药物,溶于无水乙醚作为有机相,以质量分数为0.5%的吐温-80的磷酸盐(pH=7.4)缓冲液为水相(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5∶1),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了叶黄素纳米囊泡.将普朗尼克F127(F127)和普朗尼克F68(F68)分散于纳米囊泡中水化,制备了纳米囊泡原位凝胶系统.以试管倒置法测定人工泪液和添加剂对F127-F68纳米囊泡原位凝胶系统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流变学研究了系统升温过程中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及上述辅料对该转变过程的影响;分别以无膜溶蚀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探讨了系统的体外溶蚀动力学和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优化的纳米囊泡凝胶系统在25℃呈溶液态,在眼部微环境下形成凝胶,且药物释放及凝胶溶蚀均以恒定的速率进行,为零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ThT荧光分析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圆二色光谱检测αs1-酪蛋白形成淀粉样纤维沉淀(Fibril)的动力学过程,优化了其形成条件,研究了Fibril形成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αs1-酪蛋白在65℃高温下,pH=5~5.4的范围内,加热144 h以上,可以形成Fibril.在此过程中,αs1-酪蛋白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构象向β折叠构象转变.甘油磷酸胆碱D6PC可以显著地促进αs1-酪蛋白Fibril的形成,并呈浓度依赖性,说明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可能与细胞膜的磷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酪蛋白二级构象的转变.硫酸肝素对αs1-酪蛋白形成Fibril无影响,说明硫酸肝素对蛋白质二级构象的影响作用因蛋白质的不同而不同,与不同蛋白质的Fibril形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叶酸修饰硬脂酸接枝白芨(FA-BSPs-SA)的共聚物,通过氢核磁光谱(1H NM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及红外光谱法(I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以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载多西他赛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并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了共聚物及其载药胶束的细胞毒性.结果证实硬脂酸和叶酸均已接枝在白芨多糖上.疏水性药物多西他赛可被包嵌于FA-BSPs-SA的胶束内.叶酸取代度增加,胶束粒径减小,载药量与包封率均增加.载药胶束体外释药具有p H依赖性(p H=5.0~7.4).共聚物FA-BSPs-SA和BSPs-SA浓度为40μg/m L时,细胞存活率均在80%以上.与多西他赛溶液相比,相同药物浓度的FA-BSPs-SA和BSPs-SA载药胶束抗肿瘤效果更佳,且载药FA-BSPs-SA胶束对有叶酸受体表达的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较载药BSPsSA胶束更强.FA-BSPs-SA共聚物有望作为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纳米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硬脂酸为载体,以葛根总黄酮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采用透射电镜研究载药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鉴别,并对纳米粒的包封率及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硬脂酸固态脂质纳米粒为类球实体,粒径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为(263.82±3.6)nm,包封率为(67.53±0.12)%.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药物以分子或细小粒子分散于脂质骨架中.体外释药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体外释药先快后慢,12 h累积释药50%,包封于降解材料骨架内的药物通过骨架溶蚀缓慢释放.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