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左旋紫草素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荧光猝灭方法结合紫外光谱(UV)、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性光谱(CD),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左旋紫草素和溶菌酶的结合常数、主要作用力以及左旋紫草素对溶菌酶二级结构的影响.在温度为296、303和310 K时,根据Scatchard方程测得左旋紫草素和溶菌酶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022×104、1.894×104、0.958 1×104 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8、0.76、0.68;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14.78 kJ/mol、24.26 J/(mol·K),结果表明其主要作用力为疏水性和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和紫外光谱研究进一步证明左旋紫草素与溶菌酶有着较强的结合,左旋紫草素对溶菌酶的荧光猝灭为多种机理同时存在,并根据F(o)rster能量非辐射转移理论测得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r为4.62 nm.CD和FT-IR研究显示,左旋紫草素使溶菌酶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该文为左旋紫草素在人体内的储存、运输、作用机理及临床试验提供了具有指导作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用光谱法研究了维生素E(V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VE能导致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在294K和310K时,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sv)分别为2.41×10~5 L·mol~(-1)和1.24×105 L·mol~(-1)、结合常数(KA)分别为1.33×10~4 L·mol~(-1)和1.49×10~3 L·mol~(-1)及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77和0.65。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推断VE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的结果表明VE的存在改变了牛血清白蛋白的分子构象。讨论了金属离子对维生素E与BSA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和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2,4,6-三氯苯酚(TC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TCP与HSA相互结合形成了复合物,且该复合物不具有荧光和电化学活性。TCP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引起HSA内源荧光的猝灭,并对其构象有一定影响,在温度为300、305、310和315K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702×10~5、3.681×10~6、1.520×10~5和1.335×10~5 L·mol~(–1),平均结合位点数n约为1。TCP在HSA的亚结构域ⅡA中通过疏水和静电共同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在研究温度下Hill系数nH值略微大于1,说明TCP间呈现微弱的正协同作用。柠檬酸和维生素C的介入未改变TCP对HSA的猝灭类型,但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急剧降低,严重削弱了TCP与HSA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维拉帕米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测定两者的结合常数K_b。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蛋白与药物混合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出现红移,说明两者之间形成了配合物。通过线性拟合求得25℃时,维拉帕米与BSA的K_b值为4.41×10~3M~(-1),ΔG为-20.80 kJ·mol~(-1),ΔH为29.37kJ·mol~(-1),ΔS为168.27J·mol~(-1)。37℃时K_b值为6.98×10~3M~(-1),ΔG为-22.82kJ·mol~(-1),ΔH为29.37kJ·mol~(-1),ΔS为168.27J·mol~(-1)。热力学参数均表明维拉帕米与BSA之间的结合属自发过程,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紫外光谱、分子对接研究了柚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柚皮苷对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柚皮苷与HSA在293、298和310 K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472×105、2.210×105和1.392×104L·mol-1,结合位点数约为1。由实验计算出热力学参数焓变ΔH为-16.8 kJ·mol-1,ΔS为46.0 J·mol-1·K-1,推断出柚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和静电引力结合,与分子模拟的结果相同。同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柚皮苷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HA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HAG对BSA和HSA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HAG与BSA和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3.03×104L.mol-1和6.2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858和0.911,结合距离r分别为2.88 nm和3.09 nm,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利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HAG对BSA和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五味子甲素及其金属离子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与金属离子形成1∶1复合物;五味子甲素对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五味子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结合距离r分别为3.58×104L·mol-1和6.42×103L·mol-1、0.944和0.993、2.18nm和1.63nm,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光谱法的结果表明:结合位点靠近色氨酸,并使色氨酸的疏水性减弱。共存金属离子对五味子甲素与SA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吸收、荧光、圆二色等光谱法研究了9-甲氧基喜树碱(9-MCPT)与BSA的相互作用。随着9-MCPT的导入,BSA的吸收光谱发生位移,BSA的荧光发生猝灭并使荧光发射峰蓝移,说明9-MCPT与BSA发生了相互作用,且其产物是复合物。298K下体系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9.550×10~(4 )L·mol~(-1)、2.589×10~(4 )L·mol~(-1)和0.8949;并且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9-MCPT以静态方式猝灭BSA的荧光、结合比为1∶1。该体系的ΔH和ΔS均为负值,分别为-5.791 KJ·mol~(-1)、-2.636 J·mol~(-1)·K~(-1),说明BSA与9-MCPT的结合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所使,ΔG0表明9-MCPT自发与BSA发生作用。同步荧光光谱数据显示,9-MCPT接近BSA中酪氨酸残基。位点竞争实验显示9-MCPT-BSA的结合位点处于在BSAⅡA亚域内的SiteⅠ位点上。CD光谱中BSA的α-螺旋结构比例减少、β-折叠比例增加,表明9-MCPT改变了BSA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法考察了该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分析表明,DJS-NO_2对HSA的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其机制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温度为25℃和37℃时,猝灭常数分别为6.691×10~(13)mol/(L·s)和3.433×10~(13)mol/(L·s);结合常数分别为4.914×10~5mol/L和4.610×10~5mol/L,具有一个结合位点。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化合物与HSA之间的结合以疏水作用力为主;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DJS-NO_2导致HSA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和二级构象发生变化。圆二色谱分析显示二者的结合使得HSA的α-螺旋含量减少,提示HSA构象发生变化。分子模拟结果显示DJS-NO_2主要与HSA的位点I结合,且该化合物通过氢键与ALA118结合最紧密。  相似文献   

10.
利用荧光猝灭方法结合紫外光谱(UV)、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性光谱(CD),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左旋紫草素和溶菌酶的结合常数、主要作用力以及左旋紫草素对溶菌酶二级结构的影响。在温度为296、303和310K时,根据Scatchard方程测得左旋紫草素和溶菌酶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022×10^4、1.894×10^4、0.9581×10^4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8、0.76、0.68;焓变(△H)和熵变(AS)分别为-14.78kJ/mol、24.26J/(mol·K),结果表明其主要作用力为疏水性和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和紫外光谱研究进一步证明左旋紫草素与溶菌酶有着较强的结合,左旋紫草素对溶菌酶的荧光猝灭为多种机理同时存在,并根据Fbrster能量非辐射转移理论测得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问的距离r为4.62nm。CD和frr—IR研究显示,左旋紫草素使溶菌酶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该文为左旋紫草素在人体内的储存、运输、作用机理及临床试验提供了具有指导作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在288—343 K的温度范围内,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DHDECMP(溶于DEB)自0.25—5摩尔硝酸介质中萃取铀(Ⅵ)的分配比与温度的关系. 据此, 用外推法首次获得了该萃取体系离子强度为零时的萃取热力学参数: K_t(1.15±0.10)×10~3, △H_t~0=27.5 kJ·mol~(-1), △G~0=-17.5 kJ·mol~(-1), △S°=33.5 J·mol~(-1)K~(-1).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核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行为。结果发现,在温度为293 K和310 K时核黄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4.879×105L.mol-1和1.880×105L.mol-1,结合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了对应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核黄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过程属于动态猝灭机制,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核黄素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溴百里酚蓝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和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溴百里酚蓝(BT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BTB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求出了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2.792×105L.mol-1)、热力学参数(ΔHθ=(20.24 kJ.mol-1,ΔSθ=37.22J.K-1,ΔGθ=(31.25kJ.mol-1)与结合位点数(1.1578)。根据F 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212位色氨酸残基2.60nm,证明二者主要靠静电作用力结合。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法探讨了BTB对BSA构象的影响,表明BTB使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减弱、疏水作用增强,为阐明BTB的染色机理、毒理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OH基与乙炔(乙烯)的反应是控制大气中OH基浓度的重要化学反应。对反应OH+C_2H_2,1975年Davis等用FP-RF技术测定了反应的速率常数。1977年,Perry又用同样方法对该反应作出了研究;结果表明,此反应的速率常数强烈地依赖于压力,与Davis等人的实验结果不符。对反应OH+C_2H_4,Atkinson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压力在30.0kPa以下,反应的速率常数随压力而改变;而在30.0—88.4 kPa之间,与压力无关.这与前人的结果不同。两个反应的产物也因温度不同而异.此外,上述反应一般是在近101kPa下发生的,而实验结果大多是在低压下获得的。且目前尚无直接的理论计算结果。为此,我们在从头算水平上用统计热力学方法,对反应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手性钌配合物Δ, Λ-[Ru(bpy)2(pyip)]2+, 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质谱和CD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采用MTT法评价了3种异构体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结果表明, Δ-[Ru(bpy)2(pyip)]2+的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其异构体, 对A375, SW480, MCF-7和A549的半数抑制浓度低于顺铂.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pH条件下, 手性钌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结合作用以及荧光猝灭机制. 依据Scatchard方程测定了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了两者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 结果表明, 钌配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Δ-1, 1和Λ-1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16×105, 5.12×104和3.64×104, 结合位点数均为1, 主要作用力类型是静电作用. 钌配合物在体内能够被血清蛋白存储转运且结合时对蛋白构象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停止-流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Eu~(2+)与二甲酚橙(XO)间快速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求得了速控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如反应级数(n=2)、几个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_(278 K)=5.7×10~8 L·mol~-·s~(-1), k_(s38 K)=1.01×10~9 L·mol~(-1)·s~(-1))、活化能(E=7.6×10~3 J·mol~(-1)), 以及指前因子(A=1.5×10~(10) L·mol~(-1)·s~(-1)), 并判断出其为溶液中扩散控制型反应。根据实验现象与测试结果, 提出了Eu~(2+)与XO的反应分别在Eu~(2+)相对过量和在XO过量时的反应机理, 并判断了各反应步骤速率常数之间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立叶红外谱、圆二色谱及分子模型等技术,在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其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分子模型研究表明,黄芩苷与HSA在亚结构域ⅡA结合,二者间的作用主要为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与荧光光谱结果基本一致.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显示黄芩苷与HSA结合后未...  相似文献   

18.
高锰酸钾与乙酰丙酮快速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酰丙酮CH_2(COCH_3)_2(简写为Hacac)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也是柠檬酸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物.为了进一步掌握柠檬酸氧化的后续变化,我组观测了前人未曾报导过的乙酰丙酮与高锰酸钾在酸性介质中的快速反应.该反应从现象上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MnO_4~-的紫色迅速消褪,反应体系转变为浅绿色溶液;第二阶段是浅绿溶液缓慢转变为无色.其中第一阶段的反应速率相当快.我组曾研制成功CFF-751G 型连续流动法快速反应装置,本工作采用该装置对上述第一阶段的快速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 在生理条件下(pH=7.40)对氟比洛芬(FP)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证实了氟比洛芬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实验表明, DNA与氟比洛芬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测得结合常数为5.53×10~5 L·mol~(-1),结合位点数为1.12.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利血平与玫瑰精B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利血平的高灵敏分光光度法。在酸性条件下,利血平的水解产物和玫瑰精B形成具有正、负吸收峰的红色离子缔合物,最大正吸收波长位于490 nm,最大负吸收波长位于52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1.20×105L.mol-1.cm-1(正吸收)和1.83×105L.mol-1.cm-1(负吸收),利血平在0~5.0μg/mL范围内遵从比尔定律。若采用正、负峰叠加测定,灵敏度可达3.00×105L.mol-1.cm-1。探讨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主要分析特性及方法的精密度和可靠性。该法可用于市售利血平注射液中利血平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