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脲、硫脲固体电解质导电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在高比能电池、二次电池、光电池、传感器、电显色器、电容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高分子科学界和电化学界的普遍关注[1].目前的研究方向仍是寻找室温下高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材料[2,3].我们[4-6]以脲和硫脲为主体,添加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SPE,室温电导率可达6.84 × 10-3 S·cm-1,但其导电机理尚不清楚.搞清其导电机理对于认识和改进此类电解质非常有益.1实验部分1.1SPE的制备电解质由质量分数为51%脲…  相似文献   

2.
通过动态光散射、粘度和透光率测定,研究了聚(丙烯酰胺 丙烯酸)[P(AM AA)]/聚(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M DMDAAC)]聚电解质复合溶液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P(AM AA)与P(AM DMDAAC)复合比、溶液浓度和氯化钠用量影响溶液中复合物的构象和流体力学半径.P(AM AA)与P(AM DMDAAC)分子链间适度的库仑相互作用,可形成均相P(AM AA)/P(AM DMDAAC)聚电解质复合溶液,复合物具有较伸展的构象和较大的流体力学半径,因而溶液粘度较高.P(AM AA)与P(AM DMDAAC)分子链间过强的库仑相互作用或小分子电解质的屏蔽作用,可使复合物构象卷曲,结构紧缩,流体力学半径减小,甚至产生相分离,导致溶液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含高氯酸锂的IPN固体电解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polymericsolidelec-trolyte)由于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目前,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室温电导率和机械强度进行研究[2]。在所有这些研究中,利用环氧树脂(ER)与低分子量聚乙二醇(PEG)...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阳离子度及分子量的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及丙烯酰胺共聚物[P(TM co AAm)]为基础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PAA)作用生成相应高分子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探讨了pH值、组份聚合物分子量、阳离子度等对生成复合物的影响,阐述了其形成机制及pH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5.
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高 ,分子中兼具亲水和疏水链段 ,在选择性溶剂水中同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 ,可形成疏水链段为核心、亲水链段为外壳的胶束结构 ,但高分子量又使其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形态特征 ,如胶束的多种形态、尺寸分布多分散性等等 ,而这些形态特征对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增粘、乳化等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结构规整的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分子聚集形态已有研究 [1,2],亲水亲油性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由于结构复杂、水溶液中氢键作用及静电作用力等因素造成的困难 ,因而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6.
通过动态光散射、粘度和透光率测定,研究了聚(丙烯酰胺-丙烯酸)[P(AM-AA)]/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M-DMDAAC)]聚电解质复合溶液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P(AM-AA)与P(AM-DMDAAC)复合比、溶液浓度和氯化钠用量影响溶液中复合物的构象和流体力学半径。P(AM-AA)与P(AM-DMDAAC)分子链间适度的库仑相互作用,可形成均相P(AM-AA)/P(A  相似文献   

7.
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梁洪泽,刘振海,丁黎明,陈东霖,景遐斌,王佛松(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30022)松全才(北京理工大学,100081)1993年,Angell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具有突破意义的合成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方法[1]。其基本路线是在数...  相似文献   

8.
齐力  林云青 《应用化学》1995,12(3):97-99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共聚物及其盐复合物的结晶与熔融齐力,林云青,陈东霖(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结晶,熔融聚环氧乙烷(PEO)及其盐复合物等 ̄[1,2]是一类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但PE...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象聚并苯(PAS)等有机高分子,作为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其循环性能良好,与实用的二次电池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但这种电池容量较小,不能很好满足实用要求 ̄[1,2]。而一些无机氧化物如V_2O_5等作为电池材料具有较大的容量 ̄[3],但其循环性能差。因此我们设想在PAS中混合少量无机氧化物,使制成的电池既保持PAS良好的循环性能,又有较大的容量。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酸盐是一类重要的水溶性聚合物,也是典型的聚电解质的代表.聚电解质在溶液中可以离解为聚离子和对离子,这一行为是它的根本特性.聚电解质的离解行为与相应的小分子.弱酸和弱酸强碱所生成的盐的离解行为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引发了许多实验和理论的研究.早期的工作,大都是用电位滴定的方法研究酸性聚电解质的离解,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Cp TiCl2 N[Si(CH3) 3]2 甲基铝氧烷 (MAO)催化体系 ,以该体系进行丙烯聚合得到无规聚丙烯 ,具有高的分子量及良好的弹性 ,玻璃化温度为 - 8 8℃ .产物经DSC、1 3C NMR、DMA等方法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活性随着丙烯压力的增加 ,有明显的增大 .催化活性在 4 0℃下有最高的催化活性 ,而产物分子量随着温度的下降有明显增大 ,在 0℃~ 5 0℃范围内分子量MW =(2 0~ 6 0 )× 10 4 .  相似文献   

12.
采用Stille缩聚,合成了3个异靛蓝并[7,6-g]异靛蓝(DIID)和乙烯单元交替排列的共轭聚合物P0F、P2F和P4F,三者在DIID单元中分别含0、2和4个氟原子(F).3个聚合物均具有良好的平面性,前线分子轨道几乎在整个共轭骨架上离域.它们均具有宽的吸收光谱,吸收范围在400~1000 nm,光学带隙约为1.25 eV;随着氟原子数目的增加,聚合物的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能级依次下降0.1~0.2 eV.以这3个聚合物作为活性层,制备了顶栅-底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器件,随着氟原子数目的增加,聚合物的传输性质由双极传输变为n型传输.P0F和P2F是双极传输型聚合物,空穴迁移率(μ_h)分别达到0.11和0.30 cm~2 V~(-1) s~(-1),电子迁移率(me)分别达到0.22和1.19 cm~2 V~(-1) s~(-1).P4F是n型聚合物,me达到0.18 cm~2 V~(-1) s~(-1).  相似文献   

13.
以含异丙基和三氟甲基结构二胺单体3,3′-二异丙基-4,4′-二胺基苯基-4″-三氟甲基甲苯(PATFT)与萘-1,4-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4,4-二苯醚二甲酸3种二酸通过膦酰化反应制备一系列新型可溶性聚酰胺,其相对分子量在3.8×104~9.6×104之间.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溶解性能,常温不仅能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高沸点有机溶剂,在加热条件下甚至能较好的溶解在四氢呋喃、氯仿、二氯甲烷等低沸点溶剂中;突出的光学性能,截止波长范围在322~350 nm,80%的透过率波长范围为378~403 nm;良好的热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g)范围在213~220?C,氮气氛围下5%和10%热失重温度范围分别为453~458?C和470~482?C.聚合物薄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杨氏模量、断裂伸长率分别对应为68~97 MPa,1.9~2.9 GPa,14.8%~16.7%.广角X-射线图谱表明聚合物为无定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AIBN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先合成一定分子量(Mn=1.9×104g mol)和分子量分布(MWD,Mw Mn<2.5)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和醋酸乙烯酯(VAc)与醋酸异丙烯酯(IPAc)的无规共聚物聚(PVIPA).再以PVAc或PVIPA作为大分子引发剂,与共引发剂TiCl4配合,引发异丁烯进行正离子接枝共聚反应,并分别考察大分子引发剂用量、TiCl4浓度以及添加剂2,6二叔丁基吡啶(DtBP)或2甲基吡啶(MPY)对异丁烯聚合转化率和PVIPA或PVAc引发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表征接枝共聚物的微观结构与组成含量.实验结果表明,PVIPA和PVAc可引发异丁烯进行正离子接枝共聚反应,前者的引发效率高于后者.加入适量DtBP或MPY时,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引发效率.DtBP对减少聚合体系中微量水的引发和提高PVAc引发效率的作用更为明显,引发效率可达90%以上,加入适量添加剂MPY时,PVIPA引发效率可达60%左右.适当增加大分子引发剂用量和TiCl4浓度,也可提高PVIPA的引发效率至接近70%.在合适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到极性主链为PVIPA与非极性支链为聚异丁烯(35.2%mol)的接枝共聚物PVIPA g PIB,该接枝共聚物的Mn为3.7×104g mol,分布指数MWD为2.52,且PIB支链平均分子量约为5.4×103g mol.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十六醇(CA)为难溶助剂,引发醋酸乙烯酯(VAc)进行细乳液聚合,以偶氮二异庚腈(ADMVN)为引发剂时,制得了平均聚合度达1.5×104~2.0×104聚醋酸乙烯酯(PVAc)和4.1×103~6.6×103的聚乙烯醇(PVA);以偶氮二脒基丙烷盐酸盐(AAPH)为引发剂时,制得了平均聚合度达1.5×104~2.0×104的PVAc和2.1×103~4.4×103的PVA.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温度、油水比对产物聚合度、转化率的影响,讨论了SDS∶CA摩尔比对PVAc微球粒径分布及其成粒机理的影响.当cCA∶cSDS=3∶1时得到的细乳液体系稳定性最好,以ADMVN和AAPH引发聚合时均为液滴成核为主,其中以ADMVN引发得到PVAc微球的粒度分布窄于AAPH.  相似文献   

16.
含4-苯基二氮杂萘酮结构共聚芳酯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4-(4羧基苯氧基)苯基]-2-(4-羧基苯基)二氮杂萘-1-酮(DHPZ-DA)、4,4'-二羧基二苯醚(DAPE)和2,2'-二(4-羟基苯基)丙烷(PBA)为原料,采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芳酯,其数均分子量在1.2×104~1.7×104之间.通过FTIR和1H-NMR对聚芳酯结构进行了表征.该系列...  相似文献   

17.
以Ni(COD)2和含磷、氧配体为催化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间规聚苯乙烯.对产物进行了13C-NMR、1H-NMR、GPC、TEM、DSC、TG等表征.在此反应体系下,最佳聚合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1.50 g,[St]0=1.79 mol·L-1,T=60℃,t=2h,[Ni(COD)2]=1.102 mmol·L-...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4种α-二亚胺镍催化剂Ar—NC(R1)C(R2)N—ArNiBr2[Ar=2,6-dimethylphenyl,R1=CnH2n+1,R2=CmH2m+1;其中Cat1:m=1,n=1;Cat2:m=2,n=1;Cat3:m=3,n=1;Cat4:m=2,n=2],考察了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和催化剂配体骨架碳原子上烷基取代基对乙烯聚合反应活性、聚合物链结构和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当配体骨架上烷基取代基R1和R2不同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且聚合物分子量也较高;其中,Cat2和Cat3在20℃,乙烯常压和5.8mmol/L催化剂用量下,乙烯聚合活性达1.86×103kgPE/(molNi.h)和1.92×103kgPE/(molNi.h),聚合物分子量(Mw)达6.82×105和1.019×105.聚乙烯链结构分析表明,甲基支链在聚乙烯支链中占主导地位,支化度主要受反应温度的影响;同时还发现,配体骨架碳原子上烷基取代基不同的二亚胺镍催化合成聚乙烯的长支链比例相对较高,特别是在较高反应温度40℃下,己基及以上长支链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PAA模板体系中CuS纳米棒的自组装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PAA),并以之为模板,在稀溶液中利用离子的自组装合成CuS中空纳米棒,棒平均直径在60~70 nm之间。结果表明,PAA可很好地作为室温下合成CuS纳米棒的模板剂,体系的pH值、PAA浓度、PAA相对分子质量等条件对生成物的微观形态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浓硫酸或稀硫酸中聚合得到了高分子量P2VP,~(13)C-NMR谱确定其为无规聚合物。特性粘数(切变速度D=0)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为[η]_(D=0)=1.27×10~(-2)(?)_W~(0.70)(在DMF中,25℃,(?)_W=2.66×10~6—10.0×10~6)。在DMF中,25℃,不依赖于切变速度的最大特性粘数为260毫升·克~(-1),相应的分子量M_η=1.74×10~6左右。无扰尺寸(_0/M)=6.08×10~(-18)厘米~2·克~(-1),在DMF 中B参数为1.91×10~(-27)厘米~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