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动态光散射、粘度和透光率测定,研究了聚(丙烯酰胺-丙烯酸)[P(AM-AA)]/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M-DMDAAC)]聚电解质复合溶液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P(AM-AA)与P(AM-DMDAAC)复合比、溶液浓度和氯化钠用量影响溶液中复合物的构象和流体力学半径。P(AM-AA)与P(AM-DMDAAC)分子链间适度的库仑相互作用,可形成均相P(AM-AA)/P(A  相似文献   

2.
通过Brookfield粘度测定及室内岩心驱油试验评定。研究了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法(P(AM-AA)/P(AM-DMDAAC)分子复合型聚合物驱油剂的增粘,抗温,抗盐性及其驱油效果,结果表明,聚合物组成一定时,其复合比影响溶液复合增粘效果,复合型聚合物溶液的抗盐性明显优于P(AM-AA)溶液的抗盐性,多价金属离子的加入是提高溶液抗盐性的有效途径,该驱油剂的最终  相似文献   

3.
按实用要求对不同阳离子度及分子量的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共聚物P(TM co AAM)分别在水、水 甲醇、水 乙酸,不同浓度的NaCl、KCl、KBr及Na2SO4水溶液中的溶液粘度行为进行了探讨,考察了低阳离子度的P(TM co AAM)的聚电解质行为及其大分子链在溶液中的分子链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酰胺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粘度和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研究了PAM与R12SO3Na-R11COONa混合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AM可与混合表面活性剂形成复合物,从而使体系表现出典型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可能的机理是,以疏水力形成的R12SO3^-—R11COOH(Na)预胶束或二聚体通过PAM-R11COOH间的氢键力相结合。进而使大分子链上带有大量负电荷,静电斥力引起大分子链伸展,因而产生电粘效应。  相似文献   

5.
用恒定外加盐浓度稀释法,测定了甲基丙烯酰氧基乙三甲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丙烯酸(DMC AM AA) 三元共聚物(APAM) 水溶液在分别添加不同种类外加盐时的特性粘数.实验结果表明,当外加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所有共聚物在NaCl 溶液和NaNO3 溶液中均表现出典型的普通聚电解质粘性行为,而DMC 和AA 近似等摩尔的共聚物在Na2SO4 溶液中则呈现出典型的两性聚电解质粘性行为,各种外加盐对APAM 溶液特性粘数影响的程度为:Na2SO4 > CaCl2 ,NaNO3 > NaCl.  相似文献   

6.
采用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OP)复合乳化剂与K2S2O8-Na2SO3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合,测得单体的竞聚率为γDADMAC=0.14±0.11,γAM=5.05±0.66;在单体浓度为25─45%,引发剂浓度0.06—0.1%,乳化剂浓度为5—9%,聚合温度303K条件下,得到了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Rp=k[M]0.68[I]1.31[E]0.73,文中对上述结果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凝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低浓度不同分子量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H P A M) 和柠檬酸铝制备了胶态分散凝胶( C D G) ,并用奥氏粘度计、超细粒度分析仪、岩芯流动实验对 C D G 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C D G 的粘度比 H P A M 粘度低,粒径在450 ~520n m 之间.岩芯流动实验结果表明, C D G 能够使岩芯的流动阻力大幅度增加,且在岩芯中达到同样的流动阻力所需通过 C D G 的体积与形成 C D G 的 H P A M 的分子量、浓度及岩芯渗透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液折光指数和粘度测定,研究了聚丙烯酸(PAA)与聚氧化乙烯(PEO)高分子链间在复合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和PAA/PEO高分子氢键复合溶液的结构与粘度,研究了复合溶液粘度随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浓度时剪切速率对复合溶液粘度和复合增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A/PEO复合溶液结构不同于PAA和PEO两组分聚合物溶液结构,PAA与PEO高分子链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形成构象更为伸展、流体力学体积列大  相似文献   

9.
潘雁  黄玉惠 《应用化学》1997,14(2):53-56
用DSC、DMA研究了羧化聚苯醚(CPPO)/聚(苯乙烯-乙烯吡啶)(PSVP)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与CPPO/PS体系相比,乙烯吡啶基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共混相容性.这主要是由于CPPO中的羧基与PSVP中的吡啶基之间通过质子转移形成的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两组分分子的均匀混合.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粘度依时性及其稳定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芸  方道斌 《分析化学》1995,23(9):1073-1076
本文对常用的粘度法测定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体系PAM-1mol/LNaNO3、PAM-0.1mol/LNa2SO4和PAM-0.5mol/NaCl的粘度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并对上述体系加入少量不同种类的稳定剂,考察其粘度对时间的依赖性,确定了粘度法测定PAM分子量的适宜溶液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用激光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丙烯酰胺 丙烯酸共聚物 (简称P(AM AA) )的溶液行为 .结果表明 ,纯水中P(AM AA)分子的流体力学半径Rh的分布存在 10 0~ 5 0 0nm的范围 ,与溶液中的网状结构对应 .当加入NaCl后 ,Rh 分布变窄 ,集中在 10 0nm以下的范围内 ,10 0~ 5 0 0nm这一范围消失 ,说明P(AM AA)在纯水溶液中主要以网状结构存在 ,小分子盐如NaCl的加入会破坏这种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的破坏导致溶液稳定性下降 ,在0 1mol LNaCl溶液中 ,当c c 时 ,放置一段时间后 ,溶液中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  相似文献   

12.
用激光光散射技术表征了阳离子含量受控的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 (简称P(AM DMDAAC) )在 0 1mol LNaCl溶液中的基本参数和溶液行为 .表观基本参数 : Mw ,app =5 0 4× 10 5g·mol- 1 、app =39 9nm和A2 ,APP =1 5× 10 - 4cm3·mol·g- 2 .动态光散射研究结果表明 ,扩散系数Dt 与角度、浓度皆呈非线性依赖关系 ,当C >C 或在较大的散射角域 ,Dt 偏离线性关系所预示的理论值而向减小的方向发展 ,表明存在缔合物 ;流体力学半径Rh 分布有大、小两个范围 ,并随温度升高向小尺寸方向发展 ,证明了体系中存在缔合行为以及升温的解缔合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 ,“亚稳定性”的存在有力地旁证了体系的缔合行为  相似文献   

13.
系列的高分子量水溶性丙烯酰胺 /丙烯酸 /2 丙烯酰胺 2 甲基丙磺酸 (AM/AA/AMPS)三元共聚物(P3A)由相应的 (AM/AMPS)二元共聚物通过部分水解方法制得 .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使用电位滴定和13 C NMR谱测定 ,得到的结果指出 ,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 ,水解过程中 ,高分子链上AMPS单元具有充分的稳定性 ,而丙烯酰胺基平稳地转变为丙烯酸 .在所有不同聚合物 (P2A)情况下 ,由于阴离子基团和OH-离子的静电相斥作用 ,酰胺基的水解反应均遵循自动减缓动力学的模式 ,同时 ,最后反应转化率趋向极限 ,AM剩余值位于 3 0mol%左右 ,另外对各种三元共聚物 (P3A)的溶液特性粘数和组成的关系亦作了详细的研究 .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模板法合成多嵌段状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共聚物(简称模板共聚物TP)在水溶液中的溶液性质和缔合作用.结果表明,模板共聚物具有明显的结构效应.不同于无模板参与聚合的无规共聚物(CP),模板共聚物随着溶液pH的降低或加入多价金属离子容易发生相分离.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加入Ca2+离子后,聚合物形成了大的分子间交联体,且随着Ca2+离子浓度的增加,交联程度增加,致使溶液产生相分离.随着溶液pH的升高,模板共聚物溶液粘度变化与丙烯酸均聚物具有相同的规律,都是先增大后减小,粘度有一个最大值,但模板共聚物溶液粘度升高幅度更大.TEM表明在粘度最大处形成了带状分子间缔合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粘度和光谱方法,研究了强酸性和弱酸性2种阴离子型单体与丙烯酰胺的三元共聚物(P3A)在稀水溶液中pH诱发的构象变化,P3A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和强酸性离子单体(AMPS)及弱酸性离子单体(AA)组成.试验结果表明P3A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随pH呈现非单调的增长关系,在pH为4~5范围内产生急剧的升高,这现象归因于聚合物链团从紧密状态向膨胀状态迅速的转变.这两种状态的溶液粘度变化幅度和聚合物P3A中AMPS和AA组合比例紧密相关,芘探针在聚合物P3A溶液中的荧光强度和pH的关系呈现类似粘度变化的结果.在低pH值时,发现单一弱酸离子共聚物(P2AA)溶液发生相分离,然而在含有强酸单元(AMPS)的P3A聚合物情况下,这种现象不再产生.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丙烯酰胺类共聚物 ,作为粘度改性剂 ,在工业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近年来 ,它们大量应用于石油工业强化采油技术 ,引起了人们很大的重视[1] .目前 ,这类用途的聚合物 ,主要在聚丙烯酰胺结构中 ,引入阴离子组分和不断增高产物分子量的方法 ,以提高聚合物溶液粘度和增粘效果 ,然而 ,在二价金属离子 (如Ca2 + ,Mg2 + 等 )存在下 ,羧酸阴离子型丙烯酰胺类共聚物很容易络合发生沉淀 ,从而失去增粘作用[2 ] .同时这类聚合物中酰胺基不稳定 ,易发生水解反应转化为羧酸基 ,并随温度升高而加剧[3 ] ,因此在温度较高的应用条件下 ,二价金属…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聚合产品的微观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偶氮类水溶性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二盐酸盐(VA044)引发丙烯酰胺(AM)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的双水相聚合;研究了引发剂、单体、聚乙二醇浓度及温度对最终产品中聚丙烯酰胺(PAM)液滴形态、尺寸的影响.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加,液滴由球状变为细长条状;随着温度的上升,球状液滴逐渐趋于条状,然后又重新趋于球状;在初始单体浓度较低时,PAM液滴滴径分布较窄,当其浓度增加后,滴径呈多峰分布;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液滴趋于球状。  相似文献   

18.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realize displacement performance effect of anionic surfactant 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SDBS) on hyperbranched poly(AM/AA/AMPS/GA), which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via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using modified dendritic functional monomer (GA), acrylamide (AM), acrylate (AA), and 2-acrylamido-2-methyl propane sulfonic acid (AMPS). Compared with individual polymer, SP (surfactant polymer) binary systems showed lower apparent viscosity,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hydrodynamic radius as the result of the electrostatic repulsion between the tail end of hydrophilic polymer branched chain and the head of the surfactant. It was found from abundant static adsorption and dynamic retention tests that the values of static adsorption and dynamics retention of SDBS which is mixed with hyperbranched polymer decrease due to the competitive interaction. However, unlike this phenomenon, SDBS would heighten the dynamic retention value of poly(AM/AA/AMPS/GA), resulting in addition of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Oil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SP solutions have greater capability of enhance oil recovery than individual polymer under sam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通过γ 射线辐照技术 ,在稀水溶液中实现了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is)与 4 乙烯基吡啶 (4 VP)的无皂乳液共聚 ,得到平均流体力学半径 (Rh)为 5 6~ 15 2nm的一系列微凝胶 ,并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透射电镜进行了表征 .通过测定Rh、吸光度、凝胶比 ,研究了与Bis共聚的单体及比例、剂量和剂量率对微凝胶合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微凝胶的大小可以通过吸收剂量、单体相对含量的改变来进行控制 .最后 ,对微凝胶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