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钟慧  曾庆丽  张天赐  双亚洲  李来生 《分析化学》2022,50(3):433-444,中插5-中插11
基于吡啶-2,3-二甲酸和6-氨基-β-环糊精的缩合反应,合成了桥联β-环糊精,将其键合到硅胶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吡啶二甲酰胺基桥联双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PyCDP).以黄烷酮类、三唑类、氨基酸类、β-受体阻滞剂类共38种手性药物和农药作探针,系统评价了此固定相的手性色谱性能,并采用自制的天然环糊精固定相(CDCS...  相似文献   

2.
以4-吡啶甲醛和1,6-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了含吡啶基的还原双席夫碱客体N,N′-二(4-吡啶基甲基)-1.6-己二胺(C6N4),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β-环糊精与C6N4的自组装包结作用,测定了包结比和稳定常数.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客体C6N4在水溶液中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其稳定常数的平均值为1.7×102dm3·mol-1.  相似文献   

3.
王志斌  赵敏  梁中伟  陈慧兰 《化学学报》2006,64(23):2384-2388
以4-吡啶甲醛和1,6-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了含吡啶基的还原双席夫碱客体N,N'-二(4-吡啶基甲基)-1,6-己二胺(C6N4),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β-环糊精与C6N4的自组装包结作用,测定了包结比和稳定常数.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客体C6N4在水溶液中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其稳定常数的平均值为1.7×102dm3·mol-1.  相似文献   

4.
刘育  李莉  戚爱棣 《化学学报》2001,59(10):1557-1562
通过乙氧基-N,N-乙基磷酰氯与β-环糊精直接反应合成了单-[6-O-(二乙氨基-乙氧基)-磷酰基-β-环糊精(3)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化合物(3)与结构相关的两种磷酰基修饰β-环糊精单-[6-O-(二苯氧基)-磷酰基]-β-环糊精(1),单-[6-O-(乙氧基羟基)-磷酰基]-β-环糊精(2),与一系列染料分子在磷酸缓冲溶液(pH7.20,0.1 mol·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新合成的双子草酸酯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以表面张力法测定了25~45℃范围内的临界胶束浓度(0.6698~0.6099mmol·L-1),并计算了胶束形成的相关热力学参数ΔGm0、ΔHm0、ΔSm0.对其与β-,γ-环糊精(β-,γ-CD)的包结作用进行了研究.β-环糊精与双子草酸酯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主客体包结物包结比主要为2:1.实验结果表明,环糊精对双子草酸酯季铵盐的胶束化有显著影响.由于双子草酸酯季铵盐的水链被环糊精的空腔包裹,削弱了其胶束生成的能力,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6.
新型6-羟基改性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亲水基团在客体分子中的作用,对β-环糊精作6-羟基改性合成了6-O-(对-甲苯甲酰基)-β-环糊精,6-O-(对-溴苯甲酰基)-β-环糊精和6-O-肉桂酰基-β-环糊精三种新型衍生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EI-MS,HR-MS等确认。  相似文献   

7.
张蓉  赵邦蓉 《合成化学》2003,11(2):178-180
利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使β-环糊精(简称β-CD)被烯丙基修饰合成了七-(2,3,6-O-烯丙基)-β-环糊精[Heptakis-(2,3,6-O-allyl)-β-CD]。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修饰剂-烯丙基溴用量等因素对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影响,得出合成七-(2,3,6-O烯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实验条件:n(β-环糊精):n(烯丙基溴)=1:86.92,n(催化剂):n(烯丙基溴)=1:1.052。产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表征和确认。  相似文献   

8.
水溶性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七(2, 6-二-O-羧甲基)-β-环糊精(羧甲基-β-CD)和七{2, 6-二-O-[3-(1, 3-二羧基丙氨基)-2-羟丙基]}-β-环糊精(谷氨酸-β-CD)两种水溶性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它们具有较好的水溶性, 并且对异丙嗪和扑尔敏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1,3-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为缩合剂,通过β环糊精与丙烯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不同取代度的丙烯酸β环糊精酯(βCD6A),以此为单体与丙烯酸通过氧化还原自由基引发聚合,合成出了不同交联密度和不同环糊精含量的新型水凝胶(AAβCD6A).溶胀实验表明,该类水凝胶均具有pH敏感性,溶胀动力学实验进一步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选择苯丁酸氮芥(CHL)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了不同pH下AAβCD6A水凝胶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H=6.8时药物释放率均大于pH=2.0时药物释放率,环糊精的存在表现出促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单2-O-和单6-O-(2-羟丙基)-β-环糊精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毅民  王轶伟  张志飞  周琴  李平 《分析化学》2007,35(10):1464-1468
以β-环糊精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分别在1.5%、30%(m/m)NaOH水溶液和β-环糊精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7的条件下合成了2-O-(2-羟丙基)-β-环糊精和6-O-(2-羟丙基)-β-环糊精,以异丙醇-水-氨水(6∶3∶1,V/V)为洗脱液,分别经柱色谱分离得到单2-O-(2-羟丙基)-β-环糊精和单6-O-(2-羟丙基)-β-环糊精,并利用DSC,ESI-MS,1HNMR,13C NMR对单2-O-(2-羟丙基)-β-环糊精、单6-O-(2-羟丙基)-β-环糊精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2-O-(2-羟丙基)-β-环糊精的热稳定性要高于6-O-(2-羟丙基)-β-环糊精。13C NMR结果表明,当β-环糊精2-位上引入取代基后,会影响2-位、1-位、3-位碳化学位移的变化,当β-环糊精6-位上引入取代基后,会影响6-位、5-位碳化学位移的变化,因此,可以用13C NMR方法有效地识别2-HP-β-CD取代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羧甲基-β-环糊精的干法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干法和湿法制备了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用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进行了表征.测定了CM-β-CD溶解度和取代度,计算了反应效率和产率.结果表明,干法合成工艺反应效率在37%~46%之间,产率在83%左右,均高于湿法工艺,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干法合成的较佳工艺为:氯乙酸(CA)与β-环糊精(β-CD)的摩尔比为6,在40℃反应4h.  相似文献   

12.
以β-环糊精、氢氧化钠和环氧丙烷为原料,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合成了不同取代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利用1H NM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进而计算了产物的取代度.结果表明,当固定β-环糊精与氢氧化钠用量摩尔比为1∶6,且环氧丙烷用量低于18倍的β-环糊精用量时,HP--βCD的取代度随环氧丙烷用量的增加呈现规律性增加,有利于获得所需取代度的HP--βCD.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氨基)-6-脱氧]-β-环糊精(NH2-β-CD)、单-[6-(乙二胺)-6-脱氧]-β-环糊精(DEN-β-CD)、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DETA-β-CD)和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TETA-β-CD)在磷酸缓冲溶...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使β-环糊精(简称β-CD)被烯丙基修饰合成了七-(2,3,6-O-烯丙基)-β-环糊精[Heptakis-(2,3,6-O-allyl)-β-CD].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修饰剂--烯丙基溴用量等因素对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影响,得出合成七-(2,3,6-O-烯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实验条件:n(β-环糊精)∶n(烯丙基溴)=1∶86.92,n(催化剂)∶n(烯丙基溴)=1∶1.052.产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表征和确认.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单6-脱氧-氨基-β-环糊精(NH2-β-CD)和单6-脱氧-乙二胺-β-环糊精(en-β-CD)对灯盏花乙素的增溶作用,并测定了主-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的平衡常数。结果表明,当灯盏花乙素与上述5种环糊精形成可溶性包合物时,对应的相溶解度曲线均为AL型,说明其与环糊精的包合比均为1∶1;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包结配位过程,环糊精衍生物的取代基影响了主-客体配位能力。5种环糊精主体化合物对灯盏花乙素客体分子的增溶能力的大小为:en-β-CD>NH2-β-CD>HP-β-CD>SBE-β-CD>β-CD。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单(6-脱氧-6-苯胺)-β-环糊精(1)、单(6-脱氧-6-乙二胺-β-环糊精(2)和单[6-氧-(4-苯甲酸)β-环糊精(3)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分别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C)包结配位的稳定常数,并通过二维核磁等手段研究了主-客体之间的键合模式.结果表明,在环糊精的小口端修饰带有不同电荷的取代基,引入静电相互作用的识别位点,能够有效地改变环糊精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键合能力,从而实现主体环糊精对于客体分子的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17.
4,4''-联吡啶-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合成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4,4'-联吡啶为客体的晶体包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4,4'-联吡啶分子形成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4,4'-联吡啶的吡啶环嵌入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羟基活化的方法对β-环糊精树脂进行活化,之后通过一步反应引入季铵基功能基团制得了一类新型的β-环糊精聚合物.考察了反应体系Na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料顺序及体系溶剂种类对树脂活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制备方法简便易行,用此方法可合成出多种季铵盐型β-环糊精树脂.对这类新型树脂的相转移催化性能的研究表明,树脂对硫氰酸苄酯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催化量的树脂即可使产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β-环糊精(β-CD),单(6-脱氧-乙二胺)-β-环糊精(en-β-CD),单(6-脱氧-二乙基三胺)-β-环糊精(dien-β-CD),七(2,3,6-三-O-甲基)-β-环糊精(TM-β-CD),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DM-β-CD),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 在25 ℃时,pH=10.5缓冲液中与两种印楝素客体分子所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配位过程,主-客体间的尺寸匹配决定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环糊精衍生物的取代基影响主体配位能力.6种环糊精主体化合物对印楝素客体分子的包合能力的大小为:HP-β-CD> en-β-CD≈dien-β-CD>β-CD> DM-β-CD≈TM-β-CD.对印楝素A和B给出相似的键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β-环糊精和α-氨基吡啶包结配合物及其自组装行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β-环糊精和α-氨基吡啶的包合物(1), 使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包结在环糊精空腔中的α-氨基吡啶分子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取向: 一种是α-氨基吡啶的氨基朝向β-环糊精的主面(1a, 占有率为41. 2%), 另一种则是氨基朝向β-环糊精的次面(1b, 占有率为58. 8%), 从而导致了两种不同鳞状超分子聚集体的形成. 进而, 二维核磁和圆二色光谱研究显示, 在溶液中α-氨基吡啶分子能够深包结进入β-环糊精空腔形成主客体包结配合物, 并且在β-环糊精的手性空腔中产生诱导的圆二色光谱信号.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主客体间分子识别与组装机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