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波辐射在壳聚糖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微波促进有机反应的机理和特点,并对近年来微波辐射技术在壳聚糖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微波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评述了微波加热技术在有机合物的烃基化,酯化和皂化,磺化,烯烃加成,Diels-Alder缩合,氧化,环化与开环及重排等反应中的应用,参考文献73篇。  相似文献   

3.
微波辅助固相有机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相有机合成是组合化学中构建化合物库的主要工具之一[1,2],但是,由于它是连接在固相载体(如树脂等)上的试剂与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试剂之间的反应,因此反应比较缓慢.考虑到微波技术对有机反应的协助作用,我们将微波技术应用到固相有机反应中,对比研究了微波...  相似文献   

4.
微波干介质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尹显洪 《化学通报》2003,66(6):393-403
微波干介质反应是一门新兴的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有机反应。运用微波干介质反应技术进行一步法或多组分反应研究是当前库合成的研究热点。无溶剂反应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等优点,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官能团的转化、氧化、还原、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缩合及多组分反应等微波干介质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天平考察了1 000~1 150 ℃、30%~100%水蒸气分压下微波处理后石油焦气化动力学特性,并采用四种动力学模型对气化反应速率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石油焦水蒸气气化反应速率随着微波照射时间、功率、温度的减小而增加,随着水蒸气分压的增加而增加;微波处理后石油焦在1 100 ℃时水蒸气气化反应速率随着转化率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转化率为20%左右出现最大值,且不随微波处理条件和水蒸气分压的变化而改变,但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气化反应速率最大值提前出现。正态分布函数模型能够准确的拟合不同温度下微波处理后石油焦水蒸气气化反应速率随转化率的变化,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  相似文献   

6.
微波—炭还原法处理一氧化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一种不需要催化剂而直接采用微波-炭还原技术处理一氧化氮(NO)的新方法。讨论了气体流量、反应温度、微波功率和施加微波时间对活性炭与一氧化氮发生还原反应的影响。比较了连续施加微波和间歇式施加微波方式下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公害的氮气(N2)和二氧化碳(CO2)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和反应器的类型及升温速率对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反应效率的影响较大。在连续施加微波时,一氧化氮与活  相似文献   

7.
微波-炭还原法处理一氧化氮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一种不需要催化剂而直接采用微波-炭还原技术处理-氧化氮(NO)的新方法.讨论了气体流量、反应温度、微波功率和施加微波时间对活性炭与一氧化氮发生还原反应的影响.比较了连续施加微波和间歇式施加微波方式下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公害的氮气(N2)和二氧化碳(CO2)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和反应器的类型及升温速率对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反应效率的影响较大.在连续施加微波时,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反应率可达98%以上.此外,还对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反应后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在常压下用微波辐射固相反应的方法合成了二苯基甲基醚,与用有机溶剂为介质及传统的热固相反应方法相比,其反应速率快,产率高。  相似文献   

9.
孟光荣  李嘉俊  张倩  马红梅 《有机化学》2012,32(12):2378-2381
为减少喜树碱结构在碱性条件下的内酯环开环反应,将微波技术应用于10-羟基喜树碱的醚化反应中,与常规加热条件相比,微波反应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同时也将反应收率从20%~30%显著地提高到50%~83%.这一研究结果对喜树碱的其他类型反应也具有可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微波有机合成反应的新进展   总被引:69,自引:4,他引:69  
王静  姜凤超 《有机化学》2002,22(3):212-219
综述了近来微波辐射技术在有机合成应用中的新进展。着重介绍了微波有机合 成反应技术及其在重要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微波技术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微波合成技术及微波化学仪器的发展历史,综述了微波辐射技术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合成中的特点和优势,并针对其在直接缩聚法、开环聚合法以及共聚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中的应用和研究成果做了重点介绍。研究发现微波辐射技术具有大大降低聚合反应的时间和能耗,提高反应聚合速率、收率,且具有一定选择性的特性。而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加热方式,微波辐射技术为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合成甚至更多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微波技术在组合化学的无溶剂平行合成反应、固相合成反应和液相合成反应中的应用,并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微波技术在组合化学中进一步应用的前景。参考文献27篇。  相似文献   

13.
微波作用下的多肽固相缩合反应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微波作用以及传统加热两种方式下, 研究了Fmoc-Val-OH与NH2-Tyr(t-Bu)-Wang树脂的固相缩合反应及其动力学. 测定了温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并获得了两种方式下的缩合反应的宏观动力学参数: 300 W微波作用下表观缩合反应级数为2.3, 活化能为104.7 kJ/mol; 传统方法中表观反应级数为2.9, 活化能为142.4 kJ/mol. 微波作用将常规条件下的连接率由68%提高到95%, 而所需时间降为常规条件的1/14.  相似文献   

14.
童星  肖小华  邓建朝  王家玥  李攻科 《化学进展》2010,22(12):2462-2468
低温微波技术可用于降低微波反应时体系的温度,减少或消除微波辐射时速热效应带来的副反应,具有快速高效、反应均匀、安全环保等优势,在化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低温微波技术的实现方法,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蛋白质研究、合成反应、天然产物研究和微波化学机理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低温微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沈冬  刘小宁  陶晓春  蔡良珍 《有机化学》2004,24(12):1626-1628
卤代芳烃的氰化反应在液晶单体合成中广泛应用,但传统的加热方法反应时间长、温度高.成功地将常压微波有机合成技术应用到氰化反应,使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得率提高.通过微波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常用的含氰类液晶单体和中间体.  相似文献   

16.
微波合成SrTiO~3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微波合成SrTiO~3的合成过程,XRD及电子探针的结果表明这一反应过程是由扩散控制,微波场的存在使扩散过程明显增强,存在有Sr和Ti元素的相互扩散,与常规合成有较大不同。从微波合成和常规合成反应产物的组成及显微结构等方面说明微波合成与常规合成具有不同的反应机理,微波合成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出现其他的中间相,反应动力学计算表明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符合Carter方程,反应的活化能为129kJ/mol,约为常规合成的1/2~1/3。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下,聚合物支载的有机反应易于进行,操作简便,反应速率高,反应 时间短,产率高,纯度好,聚合物载体稳定,综述了微波辅助不溶性聚合物和可溶 性聚合物支载的有机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有机微波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微波技术在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初步探讨了微波催化有机反应的作用机理, 并展望了有机微波化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房东旭  刘智焬  江治 《分子催化》2022,36(5):456-466
微波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与传统电加热相比,微波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热惯性小、选择性加热等特点,因而被视为一种优质的能量来源。微波催化是一种使用微波对反应系统供能,从而推动催化反应进行的化学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探索和发展微波催化技术,包括利用微波技术提升化学反应速率、开发具有出色微波吸收能力的催化剂、建立节能环保的微波催化系统等。本文首先介绍了微波的相关理论,讲述了材料对微波的吸收原理;然后从微波催化降解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微波催化污水处理、微波催化生物质热解和微波催化碳氢化合物转化等方面综述了微波催化在能源环境中的应用;最后对微波催化过程的机理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微波在高分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加热方式,微波技术为高分子合成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它的应用可大大降低反应的时间与能耗,提高各种反应的速率、收率和选择性,正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波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特别是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以及微波固化与传统热固化的同异,指出微波固化高效均匀,可使固化反应加速,降低固化时间,产品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优异,可在更广的范围内替代热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