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菌陈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将正交投影算法用于不同样本中共有峰的提取,提高了共有峰的识别能力,降低了由于保留时间的漂移、质谱检索匹配度不高以及色谱峰重叠而引起的共有峰识别的难度.采用共有峰率、变异率及相似度等几个指标对4个不同产地的菌陈挥发油成分进行了评价,从共性、差异和整体性等多个方面全面表征菌陈挥发油的化学模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菌陈挥发油成分大致相同,该指纹图谱可用于菌陈中挥发油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HP6890/597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四川、福建、浙江产的莪术挥发油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的成分差异较大,提示在选择莪术油为原粒制备制剂时要规定产地。  相似文献   

3.
茵陈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茵陈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将正交投影算法用于不同样本中共有峰的提取,提高了共有峰的识别能力,降低了由于保留时间的漂移、质谱检索匹配度不高以及色谱峰重叠而引起的共有峰识别的难度.采用共有峰率、变异率及相似度等几个指标对4个不同产地的茵陈挥发油成分进行了评价,从共性、差异和整体性等多个方面全面表征茵陈挥发油的化学模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茵陈挥发油成分大致相同,该指纹图谱可用于茵陈中挥发油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马山前胡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布鸣  赖茂祥 《分析化学》1995,23(8):885-888
本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马山前胡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毛细管色谱分离出80多个峰,确认了其中37种成分,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7%以上,该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蒎烯。  相似文献   

5.
大萼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浩  何兰  邹建凯  潘远江 《分析化学》2002,30(5):586-589
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大萼香香茶菜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分离出116个峰,确认了其中60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75.77%。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花椒挥发油的成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郭治安  赵景婵  谢志海 《色谱》2001,19(6):567-568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陕西富平产花椒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分离出了 17个峰 ,鉴定出了相对峰面积大于 1 0 %的组分共 16个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测定了已确定组分的相对含量 ,其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5 %以上。  相似文献   

7.
陈健  姚成 《分析科学学报》2006,22(4):485-486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野马追花蕾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实验结果显示,100 g野马追花蕾中挥发油提取量为0.8 mL,可分离出49个色谱峰,对其中所含的18个组分给出了参考鉴定,约占挥发油总成分的56.34%。本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
姜科姜黄属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了解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别,为控制其药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发现,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在0.20%~2.13%之间,分别鉴定出24~40个化学成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含量和其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别,文献报道的某些有效成分如莪术酮、莪术二酮、莪术醇和表莪术酮在某些供试品中未检测到。实验中10个供试品药材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44.57%~88.65%)明显高于单萜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1.63%~26.69%)。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以正己烷和乙醚为萃取剂从小叶女贞花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在正己烷萃取的挥发油中鉴定了45种组分,在乙醚萃取的挥发油中鉴定了58种组分.研究了不同极性溶剂作萃取剂对小叶女贞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独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独活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找出最佳分析条件 ,共分离出50个峰 ,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 ,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共鉴定了40个成分 ,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 %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杜香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油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显示,从水蒸汽蒸馏法、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34和33种化合物,2种提取方法测得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均为β-水芹烯...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eMs)法研究了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东紫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最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43个峰,鉴定出41个化学成分。主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香薷醇、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香茅醇、香薷酮等,与文献报道有一定的差别,并发现了一些新的成分。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草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粉苞苣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粉苞苣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这种植物挥发油的45个峰中鉴定出27个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7.25%.  相似文献   

14.
白千层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分析技术, 对植物白千层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从这种植物挥发油中分离出80 个以上的组分, 确认了其中的35 种成分, 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0 % 以上。  相似文献   

15.
广东野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野菊花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了最佳分析条件,共分离出54个峰,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1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8%。  相似文献   

16.
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智立  刘淑莹 《色谱》1997,15(4):344-34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山东泰山产单叶蔓荆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出30多个峰,确认了其中28种成分,占总离子流的95%以上,并对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Δ3-蒈烯,用气相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GC/FTIR)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春砂仁无机成分与药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阳春县三个产地有代表性的春砂仁.用原子吸收光谱、控制气忿和罩帽电极发射光谱等法,测定其无机成分。结果表明,春砂仁对Zn、Mn有较大富集作用.其含量与春砂仁质量正相关;不同产地春砂仁的挥发油、无机成分与药效成分之间存在差别,证实以金花坑的春砂仁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材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蛇米、野胡萝卜子、野茴香。果皮松脆,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蛇床子的挥发油在临床上具有止咳、平喘、祛痰、发汗、解表、祛风、镇痛、解热、利尿、健胃、抗菌、消毒、杀虫等功效;还用于治疗阳萎、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疼等,可抗诱变与抗癌、抗变态反应、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美肤美容等不同的功能;工业还用于制造香料和指示剂等。文献对于蛇床子中挥发油的成分已有报道,但因蛇床子挥发油的成分复杂,且产地不同,因此结果也有明显的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法来提取蛇床子中的挥发油,得到最佳的提取蛇床子挥发油的方法。对蛇床子挥发油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揭示该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化学成分的关系,还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新药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木香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木香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重叠峰进行分辨,对各个色谱峰定性,并用色谱峰总体积积分和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共鉴定了6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7%以上。其中主要有土木香内酯、巴西菊内酯、(Z)6,(Z)9-十五二烯-1-醇等。  相似文献   

20.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东昆嵛山产油松节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油松节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4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4%以上。结果表明,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