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红外水分仪在浓盐水"零排放"检测中测试参数进行优化,并对蒸发和结晶循环浓盐液、结晶固体盐中固体含量进行测定。选择与样品浓度接近的氯化钠标准样品为试样,以平均总固体含量为9.48%、平均质量浓度为101.00 g/L(接近烘箱法结果 )时的程序作为最优测量程序。优化后的干燥温度为180℃,关闭参数为全自动模式1mg/(24 s)或半自动模式2 mg/(24 s)。红外水分仪法简便快速,能直接读取固体含量,可为浓盐水"零排放"、资源回收再利用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物理法对商品化稀土荧光粉Y2O3:Eu^3+进行改性,考察了真空干燥温度、焙烧温度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SEM和TEM观测结果表明,经过200℃真空干燥后,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分散性得到改善,且以纳米颗粒为主(5~85nm)。XRD测量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Y203:Eu^3+的结晶度逐渐增加。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真空干燥温度为200℃,焙烧温度为1200℃时得到的样品的发光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保证冻干样品品质的同时缩短冻干时间,以猪主动脉为研究对象进行真空冷冻干燥。采用阶段升温方式与传统地一次干燥和二次干燥方式进行对比,结合脱水率、外观形态和力学性能,探讨阶段升温方式对缩短冻干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阶段升温方式明显缩短了干燥时间,且脱水率同样达到较高水平、外观形态和力学性能与采用传统方式所得样品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为研究真空冷冻干燥过程降低能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造纸污泥薄层干燥实验及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造纸污泥薄层干燥实验,考察了温度对造纸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引入薄层干燥模型对污泥干燥动力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泥层越薄和干燥温度越高,污泥干燥的速率就越快,当干燥温度从80℃上升到160℃时,相对应的最大干燥速率从0.008g/(g·min)上升到0.030g/(g·min);Modified page模型描述了薄层造纸污泥在烘箱中的干燥过程,应用Fick扩散模型,薄层造纸污泥在干燥温度为80℃~160℃时,有效扩散系数为2.2×10-10m2/s~3.96×10-10m2/s。通过Arrhenius方程建立温度和有效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水分扩散的活化能为9.435kJ/mol。  相似文献   

5.
将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应用于二次富集气相色谱检测中构建了冷阱二次富集-GC/FID系统检测环境中痕量磷化氢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冷阱温度、载气流量、柱温箱温度和检测器温度对该系统富集检测效果的影响,讨论了磷化氢富集的机理,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广州地区典型水稻田环境中结合态磷化氢(MBP)的检测。结果表明:当冷阱温度为-90℃,载气流量为1.5 mL/min,柱温箱温度为90℃,检测器温度为220℃时,系统操作条件最优。冷阱二次富集磷化氢的主要机理是富集毛细管柱(KB-Al2O3/NaSO4)对磷化氢的吸附作用,属气-固吸附。系统检出限为0.041 7 pg,精密度为4.3%。整个水稻生长周期内,水稻土中结合态磷化氢(MBP)的平均含量为120.59 n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值为8.5%。该方法对痕量磷化氢的检测效果与使用氮磷检测器(NPD)的传统方法相近,但FID检测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经济,使环境中痕量磷化氢的检测更容易实现,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型流化床热解装置对神木煤流化床浓相段热解产物在稀相段的二次反应进行了研究。流化床浓相段温度为600℃,稀相段温度为580~1000℃。气体在稀相段的停留时间为0.07~12s。实验得到了稀相段温度及停留时间对气相产物组成的影响规律,并对稀相段气相产物生成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关联,得到了相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污泥干燥预处理后与神府煤共成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萘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分散剂,考查了污泥干燥条件和粒径对神府煤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污泥干燥后再制浆,明显提高了污泥煤浆的成浆浓度;升高干燥温度,有利于提高污泥煤浆的成浆浓度。干燥温度对污泥的可磨性影响较大。干燥温度越高,干燥污泥可磨性越好,球磨的污泥平均粒径越小,制得的污泥煤浆表观黏度越低;温度高于105℃,污泥的可磨性无明显差别,污泥煤浆的表观黏度亦无明显变化。污泥粒径越小,颗粒越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粉的堆积效率,使污泥煤浆的表观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合成异丙苯二次失活FX-01催化剂烧炭再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工业合成异丙苯二次失活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二次失活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再生前后酸种类及其比例、酸含量、晶相、孔结构等性能,并分析了失活催化剂结炭性质及不同温度烧炭再生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大于450℃才能烧炭,500℃可将炭烧除78%,600℃方可将炭烧净。500~600℃烧炭后催化剂酸种类及其比例可完全恢复,酸量可恢复80~99%,晶相、孔结构基本未改变,本征活性恢复66~85%。与一次轻度结炭FX01催化剂相比,要提高烧炭温度。  相似文献   

9.
以转筒干燥方式考察了福建无烟粉煤与工业废碱催化剂MA同时进行混合浸渍与干燥脱水的过程,讨论了煤的粒径,干燥温度,时间、气速、转筒转速、催化剂含量和转筒处理量等因素对煤与催化剂混合浸渍与干燥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转筒干燥的方式,进口干燥空气温度在80 ℃~160 ℃、转筒处理量为214 kg/m3·h~1834 kg/m3·h、干燥气速0.12 m/s~0.30 m/s、干燥时间20 min内,混合物料的湿含量可降至<5%,且催化剂与煤浸渍充分均匀,满足流化床操作的要求,实现了最佳的催化气化效果。基于实验数据拟合了煤和废碱催化剂转筒干燥的传热系数方程,通过物料与能量衡算,模拟了混合物料连续干燥时沿转筒的湿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次氯化血红素在乙酸酐、氢溴酸体系中脱铁制备次卟啉的新方法.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以及乙酸酐和氢溴酸与次氯化血红素的比例对反应产率的影响,讨论了其脱铁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次氯化血红素与氢溴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6.3∶61.2,温度为100℃,反应2h时,脱铁产率高达96.3%.合成了一系列金属次卟啉配合物,考察了溶剂对卟啉配合金属难易程度及金属离子对卟啉S带和Q带的影响.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UV-Vis和IR表征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次氯化血红素在乙酸酐、氢溴酸体系中脱铁制备次卟啉的新方法。 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以及乙酸酐和氢溴酸与次氯化血红素的比例对反应产率的影响,讨论了其脱铁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当次氯化血红素与氢溴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6.3∶61.2,温度为100 ℃,反应2 h时,脱铁产率高达96.3%。 合成了一系列金属次卟啉配合物,考察了溶剂对卟啉配合金属难易程度及金属离子对卟啉S带和Q带的影响。 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UV-Vis和IR表征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废次烟叶中的茄尼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废次烟叶中的有效成分茄尼醇,以乙醇为夹带剂,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的流量、萃取时间、夹带剂的使用、分离温度和原料粒度等方面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中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了萃取体系适宜的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20 MPa,萃取温度为45℃,CO2的流量为15 L/h,萃取时间为2 h,夹带剂为95%的乙醇,分离温度为40℃,原料粒度为40~60目。  相似文献   

13.
在低还原温度下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Ni2P/MCM-41催化剂,并采用H2-TPR、TG-DTG、XRD、BET、XPS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还原温度对活性相Ni2P形成以及催化剂二苯并噻吩HD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0~390℃下还原得到的催化剂活性相为单一的Ni2P相;在390℃下还原得到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二苯并噻吩HDS活性,在反应温度340℃、反应压力3.0 MPa、氢/油体积比500、质量空速(WHSV)2.0 h-1的条件下二苯并噻吩HDS转化率达到99.0%。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200℃抛光的氮化铝(AlN)陶瓷衬底上淀积200nm的Cr膜,并在高真空中退火。利用MCs+-SIMS技术(在Cs+一次离子轰击下检测MCs+型二次离子)对样品进行了深度剖析,给出了界面组分分布随退火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MCs+-SIMS技术是研究金属-陶瓷界面扩散与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生物质(硬木)热解过程中颗粒内部的二次反应,弥补常规实验研究在该领域内的不足,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本文介绍了硬木单颗粒热解综合模型的构建方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模型中细致考虑了包含一次焦油二次裂解的生物质热解动力学过程.为了准确描述热解产物在热解颗粒内部的传递和二次反应过程,模型包含了对热解过程中颗粒内部各种气相产物在孔隙率不断变化的生物质颗粒内的生成、消耗、积累以及在压力驱动下的输运等行为的描述.模型参数的选取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了实际过程,引入转化率或温度对涉及到的各种物理性质参数进行了修正.构建的模型在理论上较全面地描述了单颗粒生物质热解的复杂过程,可以利用它对颗粒内部的二次反应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频炉快速热解装置研究油浆的高温快速热解特性,考察了热解温度、氮气流量对气固相产物的组成和产率的影响。温度是影响气相产物产率的关键因素,气相产物主要为甲烷、氢气和乙烯,升高温度可提高甲烷和氢气的产率,而乙烯产率受高温下二次反应的影响在800℃到达最大值后逐渐降低,乙烷、丙烯产率较小且受二次反应的影响在700℃到达最大值后逐渐降低,温度高于800℃时会有少量乙炔生成且升温可提高乙炔产率。增加氮气流量可降低甲烷、氢气分压,缩短乙烯、丙烯等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气相产物的产率。积炭产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迅速增加,氮气流量的增加能够削弱二次反应从而降低积炭产率。  相似文献   

17.
徐福兴  王亮  罗婵  丁传凡 《分析化学》2011,(10):1501-1505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用于二次离子质谱的一次离子源及其离子光学系统.通过此一次离子源,大气压下产生的一次离子可以被加速、聚焦并传输到位于真空条件下的样品表面并电离样品得到可供质谱仪分析的二次离子.通过理论模拟结合实验系统研究了此一次离子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离子光学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性能.以电喷雾电离源为例,成功地将大气压...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技术(LF-NMR)对不同来源水处理后的烟丝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处理工艺样品的含水率及水分分布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的种类对烘丝关键工序烟丝水分含量及分布状态具有明显影响。其中反渗透水和磁化水处理的样品含水率高于自来水处理后的样品,分别高0.43%和0.72%。得到薄板适宜的加工温度为140~150℃,气流干燥适宜的加工温度为180~210℃。  相似文献   

19.
甘草次酸是甘草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炎、抗溃疡、抗病毒、防治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1-1]。本文利用精氨酸与甘草次酸成盐,一方面改善了甘草次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另一方面可降低血管痉挛的发生[3],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本文主要报道该化合物的波谱学特征。1实验部分1.1甘草次酸精氨酸盐的合成在反应瓶中加入等物质量的18β-甘草次酸(0·95g)和L-精氨酸(0·35g),用80%乙醇75mL溶解,室温下搅拌反应2h,减压除溶剂并干燥,得白色疏松粉末状物,即为甘草次酸精氨酸盐(GA-Arg)。其熔点为184℃~186℃,结构如图1所示。图1甘草…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次嫁接法制备了一系列氨基修饰的SBA-15二氧化碳(CO2)吸附剂,利用XRD、BET、热重、元素分析、电镜、红外等表征手段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固定床测量穿透曲线的方法研究了其CO2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不同制备途径和不同有机胺类型等因素对吸附剂结构以及其CO2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还通过多次吸脱附实验考察了吸附剂循环吸脱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超声法所制备的聚乙烯亚胺(PEI)嫁接的吸附剂具有最优的CO2吸附性能,在CO2分压为10 kPa,反应温度为25 ℃时,吸附量达到1.72 mmol/g;进行多次循环吸脱附实验后,吸附量未见明显降低,表明吸附剂具有稳定的循环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