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梅群波  宋娟 《化学教育》2022,43(18):16-23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精神,在分析学校大环境的特殊性及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对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开展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既丰富了有机化学课堂内容,也有助于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发挥课堂教书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接受有机化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与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爱国情操、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培养有道德有思想的新时代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王丽  潘虹  刘大颖 《化学教育》2022,43(18):58-63
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情况的现状,梳理了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开展的过程实践,解释了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创设思路,列举了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元素案例,阐述了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4个措施,并进行了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从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出发,讨论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实验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以及课程思政实施与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结合实验教学过程探讨了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西部地区对化学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实现课程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同向同行、互融互促,广西师范大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深化对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教学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理念,通过构建思政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开展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将思政教育与有机化学教学相融合,在教授课程专业知识的全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全方位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从教师素养的提高、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和学生的课外实践等方面对有机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大学化学》2021,36(7)
结合化学实践教学特点,分析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探索思政教育融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实践途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以"立德树人"为理念形成融会贯通、持续创新的新工科教育体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系统推进大学组织模式、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师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构建一流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因此,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丰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思政育人元素。本文以醇、酚教学为例,从醇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硝化甘油与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渊源、醇与氯化亚砜的反应、苦味酸的应用及相关的历史事件等四个方面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科技报国理念、唯物辩证观念、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和绿色化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通过有机化学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着力构建三维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让“课程思政”进课前、驻课中、留课后,挖掘有机化学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并在探索与实践中实施教学效果调查、跟踪学生发展、深化反思总结,努力发挥有机化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积极成效,实现通过有机化学专业课程的教与学来达到育人目的,助力培养卓越未来教师。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在满足教育需求的同时,需要结合学科发展特点发掘思政新元素。本文介绍了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取得的阶段性成绩,探讨在基础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课堂中引入中国有机化学家贡献的必要性,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课程学习兴趣、塑造科学精神与品质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融入到有机化学课程中,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以五个重要知识点为例,指出了存在的废水、废"泥"、废气、废物和高能耗问题,列出了已有的解决方案。本文的探索和尝试旨在培养同时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人才,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好智和德两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张树永 《大学化学》2019,34(11):4-9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建设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本文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为例,介绍如何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对课程思政进行系统设计,深入挖掘课程育人功能,突出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突出学生综合评价能力、学科思维能力和批判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专业教学由知识导向型向能力和素质导向型转变。  相似文献   

12.
物理化学教学研究会第五次会议以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金课"建设的思路与举措为主题,围绕物理化学教学内容更新、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和学科思维教育、物理化学实验创新设计三个方面展开研讨。相关讨论对今后物理化学课程和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有利于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职责。本文通过多个视角梳理无机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之融入课堂教学,以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物理化学是高校化学化工专业重要的大类基础课,其课程改革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介绍在当前"本科为本"背景下,我们基于深入学习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认识,提出了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即把思政元素与科学知识有机地融合,"润物细无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列举了通过科学发展史、中国物理化学家、优秀传统文化、学科交叉与创新、身边的科学家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的一些实例,对教学同行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理论相结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本文对基础有机化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将思政教育与基础有机化学知识融于趣味性的小故事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等教育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局限性日趋凸显,亟需构建和实施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课程思政"。尝试构建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品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等途径,进行了基础化学原理"课程思政"实践,充分发挥了基础化学原理课程的"育德功能"。  相似文献   

17.
Virology is a basic biological science which takes viru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introducing the structure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virus, especially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ARS-CoV-2 in the course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role of chemis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vir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roduction of relevant knowledge can create meaningful learning experience; it can also be combined with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so that 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basic concept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value orientation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terdisciplinarity.  相似文献   

18.
Shuang Mao 《大学化学》2020,35(5):158-163
Owing to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online teaching" is generally suggested. The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depends on teaching skills and students' enthusiasm.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based 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electronic records, group sharing and course ideology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