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原子”与“克分子”的概念,对于化学过程定量方面的掌握以及依照公式与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为了确切掌握这些概念需要较长的时间。把这些概念教给学生越早,学生就越有可能在以后研究化学的过程中发展与利用它们。据我的工作经验,把“克原子”与“克分子”概念在七年级介绍给学生就已合适。这里,我愿提供大家参考。首先,我教给学生氧单位的概念。在和学生讲话时,我讲明下面一些问题:你知道多少种重量单位?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用  相似文献   

2.
回顾15年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研究中对“曲线表征”定量分析方法的论述,剖析化学“四重表征”教学模式理论的建构背景,采用文本分析法,从“四重表征”的理论创新、研究内容和应用案例3部分进行分析.以此为落脚点提出3点建议:提高教师的“四重表征”意识和转换水平;从心理机制层面研究学生迷思概念的成因;积极开发基于定量探究实验的教学案例,进而培养学生定量分析的思维,提高学生“四重表征”间转换水平和科学概念转变能力.  相似文献   

3.
何彩霞 《化学教育》2009,30(3):27-29
同系物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化学概念。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访谈发现,高一学生在学习烷烃的“同系物”概念时,对同系物的“结构相似”存在错误认识。对教材中“同系物”概念的呈现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缺陷;分析了同分异构体概念对同系物概念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从有机物分类的角度,对同系物及其结构特征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同系物”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刘玉荣  梁沛茹 《化学教育》2023,(23):114-119
以“化学平衡”为研究对象,筛选中国台湾地区从1991年到2022年与该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得到期刊论文11篇、硕士论文22篇,发文者皆来自于高校。对样本论文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等5个角度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台湾对“化学平衡”的研究,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学生的概念理解、心智模式和教学策略等,聚焦学生的认知过程,关注实验创新和教育技术的融合。对比海峡两岸对“化学平衡”的研究发现同中有异,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该主题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德成  黄琦  钱扬义 《化学教育》2022,43(23):16-21
从课标、概念组织结构、教学资料对新旧人教版选修“反应热”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新课标在内容上更加强调“反应热”概念的学科理解,渗透变化观与守恒观等基本观念,突出学习素材的重要性;(2)新教材在内容组织上厘清了“反应热”“焓变”“能量转化”等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重视对“反应热”内容的结构化认识;(3)新教材在图片、实验、习题增强了情境性与科学性。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增进对“反应热”的学科理解,运用概念构图策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曾友良  肖小明 《化学教育》2014,35(13):27-30
通过调查学生在学习“化学键”前关于本概念的各种认识,发现学生“化学键”前概念的产生原因:(1)日常生活经验影响;(2)理科学习经验影响;(3)认知图式仍然在宏观层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化学键”概念转变教学的5条策略。  相似文献   

7.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化学变化的定量认识需经历基于总和认识定量、基于比例认识定量、宏微观多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定量关系几个发展水平。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有关内容做出单元整体教学规划, 并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代表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反应中宏微观定量关系建立的本质原因,是促进学生化学变化定量认识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罗秀玲 《化学教育》2008,29(1):31-33
通过对化学教师部分核心化学概念相异构想的调查研究,并与高一学生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发现教师与学生整体回答的曲线大致平行;教师及学生在“宏观—微观”、“微观—符号”表征转换方面存在困难。为了促进教师与学生相异构想的转变,应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丰富学生相异构想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谢兆贵 《化学教育》2011,32(11):25-27
从心理表征的角度看,“化学概念的理解”就是学习者对化学概念形成了恰当的心理表征。通过调查高三学生“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表征发现,学生对化学概念存在多重外部表征,但并非关于概念的真正理解。本文运用DeFT(Design,Functions,Task)概念框架建构教学,设计多重媒体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通过“游戏”和“访谈”方法,对高一学生“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概念学习的“相异构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常生活概念“平均”对科学概念“8电子稳定结构”学习产生了负迁移,同时高一学生对相关的化学微观概念产生了很多的相异构想;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一套中学化学微观概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麦裕华  钱扬义 《化学教育》2020,41(19):83-89
以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工作室20年研究的“中学化学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案例”的36篇期刊论文为例,从实验主题、实验设计和实验价值等3个维度,使用内容分析法探讨手持技术实验案例的情况。研究发现:(1)实验案例共有28个实验主题,包括各年级、各知识模块的重要内容,聚焦22个重要的学科核心概念,对学生认识发展具有启发性。(2)29个实验案例设计为相互对照实验,27个实验案例使用1种传感器,总结形成7环节实验案例开发方式。(3)实验案例的实验价值包括“曲线表征”“概念形成”“概念转变”认识价值,主要以“概念形成”为认识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破解概念认知难点。对未来的手持技术实验案例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沈理明  杨怡  陆小燕 《化学教育》2006,27(11):63-64
Peter Atkins教授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教育委员会主席、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他从事量子理论研究;也是全球著名的通俗科学作家.他认为化学教育有三大主要目标,训练洞察物质内部性质的能力;将定性概念转化为定量概念;成为转变物质的"魔术师".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三大困难:对化学的解释感到非常抽象;化学中有很多影响因素相互矛盾;化学的确不容易学.克服困难的对策是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劲头;要让学生明白化学课程的核心只是几个简单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这个世界充满着化学带来的奇迹.  相似文献   

13.
刘振贵 《化学教育》1988,9(2):13-14
溶液析晶计算,题型多样,复杂多变,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根据笔者经验,在教学中只要把握好以下三点,就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溶液析晶计算的方法和规律。1. 讲清一个概念溶解度概念是溶液析晶计算的出发点,讲清溶解度概念,是教好溶液析晶计算的前提。溶解度是溶剂(水)对溶质的溶解能力的度量,溶解度定义虽然简单,但学生往往掌握不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指出:“一定温度”“饱和溶液”“100克水”“溶质质量”这四点合在一起,才构成了溶解度的完整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丁永霞 《化学教育》2014,35(23):25-28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调查发现:学优生与学困生对于离子反应的相关概念,在表征的数量、表征的形式、表征的程度以及角度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期望通过探究不同学生关于概念表征差异的原因,研究得出高质量的概念内部表征的特点,进而制订有效的概念转变策略,同时对影响概念表征的2个因素: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外部表征的结构化程度进行简单探讨,从而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化学反应速率”已有教学研究和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本体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模型建构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策略,构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模型及不同教学阶段的层级发展模型,并深入分析了“化学反应速率”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价值.在理论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运用设计性研究和对比性教学实验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总结出本研究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葛明海 《化学教育》2012,33(7):23+31
萃取作为高中生进入高中最先接触的新知识,是“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2个难点之一(另一难点为粗盐提纯中试剂的顺序).在教学中,学生理解与掌握得好坏不仅影响成绩,而且关乎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如果依据新课程理念,从教师教的角度剖析实际教学过程,将发现萃取的教学过程在教材的处理、概念的形成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流程图法对高中生“化学键”认知结构测查的结果表明:在“化学键”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概念文字表述的记忆,而欠缺对相关概念内涵的深层次理解,尤其对“化学键”相关概念中所蕴含的化学学科观念较为忽视,认知困难主要表现在“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本质”“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等内容中。  相似文献   

18.
初三学生在掌握“物质”,“分子、原子”,“元素”,“单质”,“溶解度”,“干馏”,“酸”……等概念时,是比较困难的。表现在学生不能用简单明确的语言来表达这些概念。即使能熟背化学概念的含意、律文,也没有能力把概念加以概括和灵活应用。要是问学生“元素和单质有何区別?燃烧与自燃有何不同?”就很难得到满意的回答。一般学生,常有下列的错误:“某物质在100克溶液里所能溶解的最多克数叫溶解度。”“电流通过  相似文献   

19.
统计学在理化检验中的应用:第二讲 不确定度及其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报告测量结果时不仅要给出测定的量值是多少,还应给出以数量表示的该值分散程度是多少.它是测量质量的指示,用于判断该测定值的可靠程度.过去,习惯用误差、准确度概念来描述测量的准确程度.按照“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误差定义为:“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准确度定义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由于真值在多数情况下是未知的,因此误差和准确度也是很难得到的,它们只是一个定性概念,不能用明确定量的数字表示.同样在对误差分类时,通常使用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疏失误差等,由于定义本身的局限,在实际判断时,这些误差很难区分.  相似文献   

20.
陈观展 《大学化学》1993,8(5):26-26
目前我国高校使用的定量化学分析实验教材,对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概念,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感到这些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主动性方面尚未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条件。为此我校对实验教材的改革作了些尝试,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编写教材,化工类实验教材按“先详后简”的轮廓编写;而应用化学专业则采用“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