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电喷雾质谱研究了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DM-β-CD)作为手性识别试剂对薄荷醇对映体的手性识别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气相条件下,DM-β-CD可以与薄荷醇形成特异性结合复合物,化学计量比为1∶1。对复合物的串联质谱研究表明,DM-β-CD对薄荷醇对映体有较强的手性识别能力,手性识别率为Rchiral=1.81。DM-β-CD与(-)-薄荷醇形成的复合物比与( )-薄荷醇形成的复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   

2.
单自兴  王铨 《有机化学》2005,25(6):720-723
手性螺硼酸酯(R)-或(S)-1,1'-联-2-萘酚硼酸-(S)-脯氨酸酐[(R,S)-1或(S,S)-1]对前手性亚胺硼烷还原的不对称催化活性被观察到. 在(R,S)-1或 (S,S)-1存在下, 由前手性二烷基酮或烷基苯酮与苯胺缩合生成的前手性亚胺在THF中被硼烷还原, 高产率地给出手性仲胺, 其对映体纯度高达74% ee. 其中, 三种手性仲胺[N-(2-戊基)苯胺, N-(3-甲基-2-丁基)苯胺和N-(4-甲基-2-戊基)苯胺]系首次合成.  相似文献   

3.
以妊娠双烯醇酮醋酸酯为起始原料, 经过6步反应以15.0%的总收率, 首次合成了孕甾-5,20-二烯-3β-醇-3-O-β-D-吡喃木糖苷. 关键反应为选择性还原α,β-不饱和酮, 夏皮罗反应, Koenig-Knorr 反应.  相似文献   

4.
核糖在酸的作用下于甲醇中闭环得到呋喃核糖甲苷, 将其2,3-二羟基形成异亚丙基后, 与对甲苯磺酰氯作用生成5-O-对甲苯磺酰基-2,3-O-异亚丙基-1-α/β-D-呋喃核糖甲苷, 最后与取代哌嗪或吗啉反应, 再在酸的作用下除去2,3-保护基, 得到5-脱氧-5-杂环取代-1-α/β-D-呋喃核糖甲苷. 它们的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Lewis酸催化下, 使用1,4-二苯酚和1-O-乙酰基-2,3,5-三-O-β-D-呋喃核糖进行反应, 以较高产率合成了αβ型芳香呋喃糖苷, 并利用1H-1H NOESY谱对2-(2,3,5-三-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1,4-氢醌(5)的立体构型进行了表征. 应用无水AlCl3, ZnCl2和BF3•Et2O等Lewis酸催化剂仅得到β型氧糖苷3, 应用TiCl4得到β型氧糖苷3以及αβ型碳糖苷的混合物5, 而应用SnCl4则得到αβ型碳糖苷5.  相似文献   

6.
刘育  康诗钊 《中国科学B辑》2001,31(3):214-219
通过2-氨基吡啶与β-环糊精醛3在甲醇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吡啶基β-环糊精衍生物4,并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它与几种脂肪氨基酸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2,0.1mol·L-1)中于25℃时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化学计量法结果显示,化合物4与氨基酸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圆二色谱研究表明,在溶液中化合物4的取代基浅包结进入自身环糊精空腔.修饰环糊精中的吡啶基作为一种光谱探针,不仅可以识别氨基酸分子的尺寸或形状,而且还可以识别L/D-型手性对映体之间的差异.与单-[6-(1-吡啶基)-6-脱氧]-β-环糊精5相比,化合物4对氨基酸的对映体选择性发生翻转,其中对D/L-丝氨酸给出最高的对映体选择性达5.4.从主-客体间几何互补、诱导楔合以及几种弱相互作用力的协同效应,讨论了环糊精衍生物选择性结合氨基酸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张志平  衣悦涛  宁君 《有机化学》2005,25(10):1240-1243
以已知的2,3,4,6-四-O-苯甲酰基--D-葡萄吡喃糖-(13)-[2,3,4,6-四-O-苯甲酰基-β-D-葡萄吡喃糖-(16)]-2,4- 二-O-乙酰基-β-D-葡萄吡喃糖-(13)-2,4,6-三-O-乙酰基-α-D-葡萄吡喃糖三氯乙酰亚胺酯(2)为供体, 以2-O-苯甲酰 基-4,6-O-苄叉基-α-D-葡萄吡喃糖烯丙基苷(4)作为受体, 立体专一性地偶联得到β-1,3连接的五糖5. 五糖5酸解脱去4,6-苯亚甲基基后与2,3,4,6-四-O-苯甲酰基-α-D-葡萄吡喃糖三氯乙酰亚胺酯(7)偶联, 区域和立体专一性地得到全保护的β-1,3主链β-1,6支链的六糖8. 六糖8脱保护后得到目标化合物香菇多糖核心片段六糖9. 发展了合成该类化合物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R,S-1,1′-2-联萘酚对映体为手性客体分子, 采用荧光探针法详细研究了各种醇对β-环糊精/(R或S)-1,1′-2-联萘酚对映体的手性包络和手性荧光猝灭等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醇的存在可显著影响R,S-1,1′-2-联萘酚对映体与β-环糊精形成包络物的包络形式和包络常数. 通过与该对映体的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醇等第三客体分子可显著影响环糊精对对映体化合物的手性选择性和分离度.  相似文献   

9.
以对氟苯酚为起始原料合成了6-氟-4-色满酮-2-羧酸, 该中间体经催化还原获得了消旋的6-氟-色满-2-羧酸. 化学拆分该消旋体和D-(+)-α-苯乙胺及L-(-)-α-苯乙胺形成的非对映体盐, 分别得到了(R)-及(S)-6-氟-色满-2-羧酸.  相似文献   

10.
以烯烃为原料通过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等多步反应合成7种手性β-氨基醇, 并将该类化合物用于催化二乙基锌和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分别考察了影响对映选择性的催化剂结构、催化剂用量、溶剂、反应温度等各种因素. 当催化剂用量为5%、甲苯溶剂、在-10 ℃下、以(1S,2R)-(+)-2-氨基-1,2-二苯基乙醇(1b)作催化剂时, 所得仲醇的对映体过量最高为85% ee, 产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1.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α-溴丙酸甲酯分别与全甲基-β-环糊精(PMBCD)、七(2,6-二-O-丁基-3-O-丁酰基)-β-环糊精(DBBBCD)的手性识别过程。结果表明,α-溴丙酸甲酯对映体与PMBCD,DBBBCD的优先结合点位于环糊精空腔的内部,其对映体与所述环糊精的手性识别机理和形成腔内结合物有关;对映体在环糊精空腔内的结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紧密包合,对映体在腔内可以上下运动和转动;从对平衡构象的结构分析发现,所述对映体与环糊精衍生物的手性识别与葡萄糖单元的C(2),C(3)所提供的手性环境密切相关。而且,分子模拟方法得到的对映体保留顺序与气相色谱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的手性分离技术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 研究了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在D(L)-酒石酸异丁酯1,2-二氯乙烷有机相和β-环糊精衍生物水相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 考察了β-环糊精衍生物种类和浓度、酒石酸酯构型和浓度、水相pH 值等因素对萃取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具有很强的手性分离能力, 羟丙基β-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均对S-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的识别能力大于对R-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的识别能力, 其中以羟丙基β-环糊精的识别能力最强; 而D-酒石酸异丁酯的识别能力刚好相反; 在羟丙基β-环糊精和D-酒石酸异丁酯萃取体系中, α-环己基扁桃酸外消旋体一次萃取分离后, 水相中S-对映体e.e.%达到27.6%, R-和S-对映体的分配系数(kR和kS)分别为2.44和0.98, 分离因子(α)达2.49; 同时pH值和萃取剂浓度对手性分离能力有显著影响. 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对外消旋体化合物的制备性分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黑龙骨中两个新强心苷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黑龙骨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中的化学成分,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得到2个新类型的强心苷,黑龙骨苷甲和乙. 并通过化学和光谱方法(MS, 1H, 13C NMR和2D NMR)鉴定其结构为: 5β-羟基-8,14β-环氧-强心 甾- 20(22)-烯-3-O-β-D-磁麻吡喃糖苷(1)和5β-羟基-8,14β-环氧-强心甾-20(22)-烯-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2).  相似文献   

14.
王成云  汪大翚  冷桃花  俞庆森 《有机化学》2005,25(11):1473-1476
(S)-苯丙氨醇和原氯乙酸三乙酯作用得到的手性酰胺醇和手性噁唑啉分别与1,7-二氮-12-冠-4反应, 得到了两种手性N,N′-双支套索冠醚N,N′-二[(S)-N-(1-羟甲基-2-苯基乙基)乙酰胺-2]-1,7-二氮-12-冠-4 (1a)和N,N′-二[(S)-4-苄基-噁唑啉-2-亚甲基]-1,7-二氮-12-冠-4 (1b). 前者应用于D/L-肉碱的手性分离; 后者的铜配合物用于重氮醋酸酯对烯烃的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从槲树叶Quercus dentata Thunb中分离纯化得到五种酚性成分. 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光谱解析等手段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 2-新橙皮糖基-2,6-二羟基苯甲酸苯甲酯(1), 龙胆酸5-O-(6-O-没食子酰基)--D-吡喃葡萄糖苷(2), 3,5,7-三羟基色原酮-3-O--D-吡喃葡萄糖苷(3), 没食子酸(4), 儿茶素(5), 其中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S)-和(R)-盐酸氟西汀的不对称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酸氟西汀是一种临床广泛使用的非三环类抗抑郁药, 本工作介绍了一种不对称合成(S)-和(R)-盐酸氟西汀的方法. 以自制的手性噁唑硼烷为催化剂, 将起始原料β-氯苯丙酮不对称催化氢化还原成(S)-或(R)-手性醇, 这一步的化学收率和光学收率都较高. 然后再经两步, (S)-和(R)-手性醇转化为(S)-和(R)-盐酸氟西汀. 整个工艺只需三步, 总收率为66.5%, 盐酸氟西汀对映体的ee值可达98.6%. 还考察了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的量等因素对β-氯苯丙酮的不对称氢化还原的化学产率和光学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梁建华  姚国伟 《有机化学》2006,26(5):676-680
一锅煮合成并表征了2',4"-O-双(三甲基硅)红霉素A 9-O-(1-乙氧基-1-甲基乙基)肟, 首次在丙酮-水混合溶剂中培养出了单晶. X射线衍射表明, 其结构为四方晶系, I4空间群, 晶胞参数: ab=2.9536(1) nm, c=1.4488(1) nm, V=12.63897(4) nm3, Z=8, R=0.068, wR=0.067. 对区域选择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 甲基化时溶液浓度应控制0.052 mol/L和0.067 mol/L之间; 分别采用了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基叔丁基醚、甲苯与二甲亚砜作为混合溶剂进行甲基化反应, 发现在甲苯-二甲亚砜中的效果最好, 6-OH的甲基化选择性可达到81.69%.  相似文献   

18.
戴大章  夏黎明 《化学学报》2008,66(2):245-250
采用改性Ultrastable-Y分子筛固定Penicillium expansum PED-03 脂肪酶(PEL), 利用固定化PEL在非水相中对(R,S)-2-辛醇进行手性拆分, 考察了改性Ultrastable-Y分子筛固定化处理对PEL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游离PEL及经其它载体固定化的PEL相比, 改性Ultrastable-Y分子筛固定的PEL所催化的拆分反应的转化率(c)和对映体过量值(ee)以及对映体选择性(E)均得到了较大提高. 经固定化处理后, PEL的最适反应温度明显升高, 适宜反应温度范围变宽, 其稳定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而适宜反应pH值则具有“记忆”性.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利用Ultrastable-Y分子筛固定化PEL对(R,S)-2-辛醇进行手性拆分, 50 ℃反应24 h转化率(c)可达理论值的97.68%, 对映体过量值(ee)可达98.75%. 连续8批拆分反应的结果表明: 改性Ultrastable-Y分子筛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效率高、立体选择性强(平均E 值>460), 且催化性能稳定, 显示了该固定化酶在(R,S)-2-辛醇的手性拆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首先在三氟乙酸银和无水四氯化锡体系中合成芳香碳糖苷2-(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糖)-1,4-二甲氧基苯(4a4b), 再以弱路易斯酸硝酸铵为催化剂, 使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在温和条件下溴化4a4b, 高产率地得到2-(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糖)-5-溴-1,4-二甲氧基苯(1a1b); 讨论了NBS和硝酸铵的用量对溴化反应的影响, 并对产物的NMR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由2-[(2Z)-3-羧基-1-氧代-2-丙烯基]氨基-2-脱氧-1,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a), 2-[(2-羧基苯甲酰基)氨基]-2-脱氧-1,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a)和氧化二正丁基锡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化合物双-{2-[(2Z)-3-羧基-1-氧代-2-丙烯基]氨基-2-脱氧-1,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二正丁基锡酯(1)和双-{2-[(2-羧基苯甲酰基)氨基]-2-脱氧-1,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二正丁基锡酯(2), 并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 13C NMR)、质谱初步确定了其结构. 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 化合物1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细胞毒活性显示为强效; 而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P388和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细胞毒活性为弱效. 化合物2对肿瘤细胞株HL-60, A-549和BEL-7402具有强效的细胞毒活性; 而对肿瘤细胞株P388的作用则为弱效. 克隆基因分析表明化合物12在3.82×10-6 和 3.02×10-6 mol/L均具有造血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