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镒报道用四氧化锇氧化甾体C22,23位双键得到C22,23位顺式二羟化产物的同时,还得到C22,23二羰基化合物。其结构经光谱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2.
以豆甾醇为原料,经A/B环结构改造,所得双键化合物用过苯甲酸氧化,可高选择性、高产率地合成出2a,3a-二乙酰基-22R,23R-环氧-6-豆甾酮和2a,3a-环氧-22R,23R-环氧-6-豆甾酮。由此二化合物可较方便地制得2a,3a,22R,23R-四乙酰基-6-豆甾酮。  相似文献   

3.
以豆甾醇为原料,经A/B环结构改造,所得双键化合和的用过苯甲酸氧化,可高选择性,高产率地合成出2a,3a-二乙酰基-22R-环氧-6-豆甾酮和2a,3a-环氧-22R,23R-环氧-6-豆甾酮,由此二化合物可较方便地制得2a,3a,22R,23R-甲乙酰基-6-豆甾酮。  相似文献   

4.
钇对Fe-Cr-Al合金氧化膜粘附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合金中弥散分布的Y,Y2O3及离子注入Y^+对Fe-23Cr-5Al合金1100℃恒温氧化行为的影响。不含Y的Fe23Cr5Al合金氧化膜起皱,长时间氧化后冷却过程中膜发生开裂剥落。合金离子注入1*10^17Y^+/cm^2后氧化膜粘附性得到了改善。合金中加入弥散的Y或Y2O3改变了氧化膜形貌,膜平坦致密,不开裂剥落,不含Y的Fe23Cr5Al合金氧化膜皱褶形貌的形成及膜发生剥落的原因与氧化膜生长机制及合金中S的界面偏聚有关,Y提高Fe-Cr-Al合金氧化膜粘附性的原因主要在Y易与S形成稳定的硫化物,从而阻止了S在膜/合金界面偏聚。Y提高Al2O3膜粘附性的原因还在于改变了Al2O3膜的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5.
铈—邻苯二酚衍生物配合物的氧化显色反应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邻苯二酚、邻苯二酚-3,5-二磺酸钠、连苯三酚、3,4-二羟基苯甲酸及3,4-5-三羟基苯甲酸等系列邻苯二酚衍生物笔Ce^3+生成紫红色配合物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显色反应是因Ce^3+配合物被氧化成了Ce^4+配合物;提出了Ce^3|与这类试剂氧化显色反应的机理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实验。  相似文献   

6.
王志文  尹富玲 《合成化学》1997,5(3):237-240
介绍了在糖化学中常用的几种氧化方法,包括二甲亚砜法,改进PDC法,金属有机锡/溴法,碘化法等。参考文献9篇。  相似文献   

7.
甲烷氧化偶联CaF_2/Sm_2O_3催化剂的研究周水琴,龙瑞强,黄亚萍,万惠霖,蔡启瑞(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关键词甲烷氧化偶联,氟化钙,三氧化二钐,离子交换,氧物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是催化领域中最活跃的?..  相似文献   

8.
相转移催化下肟类的选择性间接电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李毅 《合成化学》1995,3(3):279-281
以Ce^4+/Ce^3+为间接电氧化还原体系,在相转移催化剂PhCH2N(C2H5)3Cl存在下,对肟类化合物进行选择性间接电氧化。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电解2h,肟类能被选择性地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收率75-95.6%。  相似文献   

9.
用ESR法研究了异丁醛一步氧化制甲基丙烯酸过程中所用杂多酸盐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特性,得到含不同碱金属杂多酸盐催化剂的还原-再氧化处理后的ESR谱,讨论了不同碱金属对催化剂氧化还原特性的影响,比较了催化剂中过渡金属离子Cu,V,Mo的氧还原能力,分析了Cu^+易氧化性能对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反应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程序升温反应(TPR)及质谱分析表征了CaO,Sm2O3,0.5-10%Sm/CaO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特性。谱图分析表明,在400-1000℃范围内,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产物的变化呈现三个反应温度区域:(1)完全氧化区,反应主要为CH3·在催化剂表面完全氧化形成COx和H2:(2)偶联区,主要为CH3·的氧化和偶联竞争反应,H2谱线出现明显的低温峰;(3)氧耗尽区,反应为高温气相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1.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铑基催化剂活性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体积(40μl)脉冲反应技术研究了CH4和CH4/O2(2/1)在氧化态、还原态和不同还原程度的负载型铑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情况。当CH4与还原态催化剂反应时间,CO为主要产物,其选择性〉70%;当CH4与氧化态催化剂反应时,无目标产物CO生成。通过脉冲不同时的H2,对完全氧化态催化性能。这一结果不仅进一步证实了还原态铑是反应的活性位,而且说明操作条件(如物料比,不还条件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不当  相似文献   

12.
离子注钇对Co—40Cr合金900℃氧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离了注Y对Co-40Cr合金在900℃空气中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二次离子质谱,透射电镜和高分辩电子显微镜等实验地合金表面氧化膜的生长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四氧化锇转换烯烃为邻二醇是熟知的反应,文献也有报道链状的烯丙醇被四氧化锇氧化为相应的三醇化合物。本文报道,当环烯丙醇被四氧化锇氧化时。则随烯烃空间障碍的不同而结果不同。空间隙碍比较大的环烯丙醇得到羟基被氧化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空间障碍小的则主要产物为相应的三醇化合物;而具有中等程度空间障碍的环烯丙醇得到二类竞争性反应产物,即相应的三醇化合物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钇对Fe-Cr-Al合金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合金中弥散分布的Y、弥散分布的Y2O3及离子注入Y^+对Fe-23Cr-5Al合金1100℃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不含Y的合金比100h循环氧化后氧化膜发生了开裂和剥落,露出合金基体;加入弥散的Y或Y2O3的合金经100h循环化后氧化膜平坦致密,不剥落,离子注入1*10^17Y^+/cm^2后合金氧化膜主要发生层间剥落。Y提高Fe-Cr-Al合金氧化膜粘附性  相似文献   

15.
ABO3,A2BO4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CH4,NH3完全氧化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CO,CH4和NH3在LaNiO3,La2NiO4和LaSrNiO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3+含量越高,越利于CO的络合活化。对于氨氧化,催化反应遵循氧化-还原机理。Ni^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晶格氧是主要活性氧种。对于CH4氧化,催化机理较复杂,只是发现A2BO4型氧化物(La2NiO4,LaSrNiO4)比A  相似文献   

16.
张新胜 《电化学》1999,5(1):106-110
Clark等[1]研究苯阳极氧化过程,认为二氧化铅是最合适的电极,苯是二级反应,苯在阳极上首先氧化为产物对苯二醌,产物可进一步氧化成马来酸,直至氧化成二氧化碳.但Ito[2]等研究表明苯阳极氧化还有一个并行反应:苯直接氧化为马来酸.Fleszar和P...  相似文献   

17.
在催化剂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利用CO2-TPD技术考察了不同的碱金属化合物-La2O3/BaCo3催化剂的表面碱性。结果表明,BaCO3的协同作用,碱金属化合物的添加都增大了催化剂表面碱性的强度,也增加了碱性位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丁俐  陈密峰 《合成化学》1995,3(4):292-301
文中定义了串联氧化体系,并分别对OsO4,RuO4,SeO2(NH4)2Ce(NO3)6,RhCl3等参与的五类串联氧化体系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参考文献78篇。  相似文献   

19.
刘海超  杨锡尧 《分子催化》1998,12(3):221-225
以水滑石焙烧而成的Mg-Al复合氧化物(Mg(Al)O)固体碱负载酞菁钴(CoPcTS)双功能催化剂催化1-辛硫醇氧化反应,具有与含10%NaOH的传统催化体系相催化性能,能有效地将1-辛硫醇氧化与二硫化合物,催化剂在循环使用时,活性下降可能与CoPcTS氧化中心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二异丙基乙基胺为碱,实现了3-吡咯氧化吲哚与3-取代-3-溴氧化吲哚的1,4-加成反应,高产率、高立体选择性的得到了一系列3,3’-二取代双氧化吲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