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MoO3/SiO2催化剂的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O3/SiO2催化剂,用XRD,TPR,IR,TPD和活性评价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影响,晶格氧活泼性,化学吸附性能和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由Lewis碱位Mo=M,Mo-O-Mo中的晶格氧和Lewis酸位Mo^6 构成,在MoO3/SiO2催化剂上,异丁烷主要通过甲基的H双位吸附在表面的Lewis碱位Mo=O上;在常压条件下,异丁烷选择氧化产物主要为异丁烷,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其中深度氧化产物CO2主要由吸附的异丁烯继续反应生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oO3/SiO2催化剂,可得到较高的异丁烷转化率和含氧有机物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MoPO/SiO2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MoPO/SiO2催化剂对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的催化性能.MoO/SiO2催化剂主要表现出对丙烷氧化脱氢的催化性能,在该催化剂中添加磷后,丙烷转化率和选择氧化产物丙烯醛的选择性明显提高.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程序升温还原、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结果表明,MoO/SiO2催化剂主要含有MoO3晶相,添加磷后,形成了表面多钼酸物种,磷以PO4四面体结构存在于表面,可能形成部分Mo—O—P键,从而抑制了MoO3在MoPO/SiO2上的形成,起到分隔活性中心的作用.在MoO/SiO2催化剂中添加磷后,催化剂的B酸和L酸酸性均增强,有利于丙烷在MoPO/SiO2催化剂表面活性的提高.由此可见,催化剂表面结构和酸性的变化可能是导致MoPO/SiO2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V2O5-MoO3-SiO2表面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陶跃武  凌云  钟顺和 《催化学报》1999,20(2):129-133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V2O5-SiO2,MoO3-SiO2,V2O5-MoO3-Si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TPR和I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V=O,M0=O的活性,同时用化学吸附I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样品对异丁烷的化学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异丁烷都有较高的化学吸附能力;SiO2能缓解表面Lewis碱位V=O和Mo=O的氧化能力,有利于选择氧化.  相似文献   

4.
耿云峰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1,22(6):563-566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V2O5/SiO2催化剂,并用XRD,IR,TPD和活性评价等手段对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性能和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由Lewis碱位V=O双键的端氧和Lewis酸位V5+构成,异丁烷分子主要通过甲基中的H双位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Lewis碱位上,异丁烯分子可通过甲基的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Lewis碱位,也可通过C=C双键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Lewis酸位上.在常压条件下,异丁烷选择氧化产物主要有异丁烯、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其中深度氧化产物CO2主要由通过C=C吸附的异丁烯继续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5.
陶跃武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1,22(2):129-132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Bi和Mo的复合氧化物固体材料.运用XRD,IR,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技术研究了其晶体结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特性和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Bi-Mo-O复合氧化物含有α-Bi2Mo3O12和少量γ-Bi2MoO6晶相;其表面上存在着Lewis碱位(MoO和Mo—O—Bi键中的O)及Lewis酸位(Bi3+);异丁烷的两个甲基H分别吸附在两个相邻的Lewis碱位MoO上,形成双位分子吸附态;在常压和200℃条件下,用一定频率的激光激发MoO键1000次,异丁烷的转化率可达11.2%,其反应产物是异丁烯、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其中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为90%.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应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对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Co—Mo/CNT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高压微反装置、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对催化剂进行了HDS活性评价,XRD结果表明:260℃条件下处理催化剂,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3,表面物种高度分散;50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2,同时在Co—Mo/CNT催化体系中出现了CoMoO3和Co2Mo3O03物种的强衍射峰,高温焙烧时催化剂活性组分在碳纳米管的表面容易聚集形成MoO2等晶体,TPR结果表明:在Co-Mo/CNT催化剂中,表面物种的还原温度低于Co—Mo/γ—Al2O3中物种的还原温度,活性评价表明:催化剂的TPR特性和加氢脱硫活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Co—Mo/CNT具有很高的加氢脱硫选择性,并且活性明显高于Co—Mo/γ—Al2O3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Mo/ZrO2催化剂上甲烷选择氧化制甲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制备了一系列甲烷选择氧化制甲醛的Mo/ZrO2催化剂.采用催化剂性能评价、BET比表面积测定、XRD、共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H2-TPR和XPS等方法研究比较了不同Mo担载量催化剂的性能及其结构和性质.实验结果表明:Mo/ZrO2催化剂具有催化选择氧化甲烷制甲醛的性能,且对甲醛有较高的选择性.在所考察的范围内,随着催化剂Mo担载量的增加,甲烷的转化率增加,甲醛的选择性增加,甲醛的比活性增加.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甲烷的转化率增加,甲醛的选择性降低,甲醛比活性升高.Mo/ZrO2催化剂中主要含有ZrO2和Zr(MoO4)2.催化剂的性能和性质与催化剂中Zr(MoO4)2的性质密切相关.随着Mo担载量的增加,Zr(MoO4)2晶粒尺寸增大,并且其含量增加;ZrO2晶粒尺寸基本不变.Zr(MoO4)2晶粒尺寸增大和含量增加导致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使甲烷选择氧化生成甲醛的钼氧物种增多,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升高和表面Mo的配位不饱和程度降低.从而使得Mo含量较高的催化剂(12%Mo/ZrO2)具有较高的甲烷选择氧化生成甲醛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丙烷选择氧化的铋钼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激光拉曼光谱(FT-LRS)和微型催化反应装置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丙烷选择氧化的B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组分是丙烷催化氧化脱氢为丙烯的主要活性组分,而丙烯醛选择性的大小与B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组成的B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丙烷转化率(~28.0%)相近的情况下,其丙烯醛选择性随Mo/(Mo+Bi)原子比的增加先逐渐增加,在Mo/(Mo+Bi)原子比为0.50时达极大值(~28.1%).随Mo/(Mo+Bi)原子比进一步增加,丙烯醛选择性又急剧下降.XRD和FT-LRS结果表明,Bi2O3和MoO3之间可形成二元Bi-Mo-O晶相固溶体,从而显著提高了催化剂对选择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尤其是当α-Bi2(MoO4)3和γ-Bi2MoO6两相共存时,B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优良的选择氧化催化性能.γ-Bi2MoO6参与了α-Bi2(MoO4)3对丙烷的选择氧化,加速了选择氧化活性氧物种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和Mo的复合氧化物.运用XRD、 IR、 TPD和LSSR技术研究了其晶体结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特性和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 Fe-Mo-O的主体物相为Fe2(MoO4)3,并有少量的MoO3相;其表面上存在Lewis碱位(Mo=O和Mo-O-Fe键中的O)及Lewis酸位Fe3+;异丁烷的两个甲基H分别吸附在两个相邻的Lewis碱位(Mo=O)上形成双位分子吸附态;在常压和200℃条件下,用一定频率的激光激发Mo=O键1000次,异丁烷的转化率为5.8%,其反应产物是异丁烯、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其中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为80%.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陶跃武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1,22(2):129-132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Bi和Mo的复合氧化物固体材料,运用XRD,IR,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技术研究了其晶体结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特性和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Bi-Mo-O复合氧化物含有α-Bi2Mo3O12和少量γ-Bi2MoO6晶相;其表面上存在着Lewis碱位(Mo=O和Mo-O-Bi键中的O)及Lewis酸位(Bi^3 );异丁烷的两个甲基H分别吸附在两个相邻的Lewis碱位Mo=O上,形成双位分子吸附态;在常压和200℃条件下,用一定的激光激发Mo=O键1000次,异丁烷的转化率可达11.2%,其反应产物是异丁烯、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其中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为90%,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TPR)方法,研究了甲烷部分氧化制甲醛催化剂MoO3/SiO2及添加金属氧化物的MoO3·MxOy/SiO2(M=V、Fe、Ni、Cr、Cu)催化剂上,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分散及MoO3与MxOy的相互作用.发现钼含量的提高不利于MoO3在SiO2上的分散,催化剂表面晶相MoO3随钼含量的提高而增多.SiO2上担载的活性组分有一个最佳值,对应于最佳催化活性.MoO3·MxOy/SiO2催化剂中MoO3与MxOy发生了不同的相互作用,影响催化剂表面的活性氧物种,导致它们对甲烷氧化活性和甲醛选择性的不同.MoO3·V2O5/SiO2是比较好的催化剂,且V2O5添加量有最佳值,对应甲烷氧化制甲醛也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光促甲烷和水合成甲醇和氢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表面改性法制备TiO2/SiO2,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型复合半导体催化剂(MoO3,ZnO)-TiO2/SiO2,通过XRD、BET、TPR、IR、UV-Vis DRS和TPD等技术对材料的表面形态结构、吸光特性、化学吸附性能及光催化甲烷和水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MoO3-TiO2/SiO2和ZnO-TiO2/SiO2的表面物种均具有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在表面分别形成Mo—O—Ti和Zn—O—Ti复合结构;MoO3和TiO2在载体表面的复合可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并可增强对甲烷的化学吸附性能, 结果使得MoO3-TiO2/SiO2的光催化反应性能明显优于ZnO-TiO2/SiO2;在固定床环隙反应器中,150℃MoO3-TiO2/SiO2光催化气相甲烷和水合成了目的产物甲醇和氢,甲醇的选择性达到87.3%。  相似文献   

13.
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MoVTeO/SiO2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MoVTeO/SiO2系列催化剂对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的催化性能,结合XRD,Raman和TPD等表征结果研究了催化剂结构、表面性质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Mo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MoV0.2Te0.1/SiO2)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在V,Te组分存在下,Mo物种的分散度和MoO3的可还原性能提高.以表面钼酸盐和多钼酸盐类形态存在的高分散Mo物种有助于提高催化活性,而催化剂较弱的表面酸性对丙烯醛的生成有利.  相似文献   

14.
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MxOy-TiO2光催化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无机盐TiCl4为原料制备TiO2溶胶,并利用溶胶胶粒修饰法制备SiO2 TiO2、ZrO2 TiO2、WO3 TiO3、MoO3 TiO2及Pt/TiO2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氧化甲醛反应,考察添加物对 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其中,SiO2 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降解甲醛性能最好,而MoO3 TiO2的催化性能最差.SiO2 TiO2催化剂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可归于SiO2 TiO2催化剂的高 比表面积,高空隙率,小晶粒粒径和强吸光性能等性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CO2在Cu-Pd/MoO3-SiO2催化剂上的吸附与表面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伟  邵宇  钟顺和 《催化学报》1998,19(4):305-308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SiO2担载Cu-Pd金属催化剂,用IR和TPD研究了C类其上的吸附,考察了CO2吸附产生CO和O的TPD-MS结果,讨论了CO2在Cu-Pd/MoO3-SiO2上的表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O2在催化剂上具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性能,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式吸附态;CO2卧式吸附态具有良好的表面反应活性,一定温度  相似文献   

16.
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备了TiO_2/SiO_2复合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MoO_3/(TiO_2/SiO_2)催化剂。应用XRD和LRS等技术研究了TiO_2在SiO_2表面及MoO_3在TiO_2/SiO_2表面上的分散状态。结果表明,TiO_2在复合载体中的含量低于其分散阈值时,它在SiO_2表面呈单层但非密置单层分散;MoO_3在催化剂中的含量低于其分散阈值时,它在复合载体表面亦呈单层但非密置单层分散。TiO_2与SiO_2之间、MoO_3与TiO_2/SiO_2之间相互作用都较弱。TiO_2在SiO_2表面的分散可改善MoO_3的分散状态,提高MoO_3在SiO_2表面上的分散阈值。  相似文献   

17.
Silica, alumina, and activated carbon supported iron-cobalt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These catalyst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BET,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iron-cobalt supported on different carriers for CO hydrogenation were studi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1.5 MPa, 493 K, 630 h-1, and H2/CO ratio of 1.6.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ctivity, C4 olefin/(C4 olefin C4 paraffin) ratio, and C5 olefin/(C5 olefin C5 paraffin) decrease in the order of Fe-Co/SiO2, Fe-Co/AC1, Fe-Co/Al2O3 and Fe-Co/AC2. The activity of Fe-Co/SiO2 reached a maximum. The results of TPR show that the Fe-Co/SiO2 catalyst is to some extent different. XRD patterns show that the Fe-Co/SiO2 catalyst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others; it has two diffraction peaks. The active spinel phas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supports.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SiO2负载的偏钨酸铵催化剂(AMT/SiO2)上邻苯二酚和甲醇气相单醚化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经533和573K焙烧的AMT/SiO2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邻苯二酚转化率(97%)和主产物邻羟基苯甲醚的选择性(91%).程序升温脱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存在的弱酸-弱碱位是反应的活性中心.经533K焙烧制备的催化剂在反应最初46h内保持较高的稳定性,随着反应时间延长,邻苯二酚的转化率逐渐降低,但主产物的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扫描电镜和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积炭是其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采用适当的焙烧处理可以消除大部分积炭,从而部分恢复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