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氯乙烯/ 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VC/DAP) 悬浮共聚合成了化学微交联聚氯乙烯(PVC) 树脂,并进行增塑加工.共聚得到的化学交联PVC 具有溶胶/ 凝胶分配特性,交联密度较低;化学交联PVC 的溶胶和凝胶均存在分子链缠结作用,尤其当凝胶含量较高时,物理缠结对凝胶交联密度有较大贡献.化学交联对增塑PVC 结晶性的影响较小,因此在增塑化学微交联PVC 中同时存在化学交联网络和以分子链物理缠结点和微晶为交联点的物理交联网络,两者协同影响增塑PVC 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辐射技术制备了k-型卡接胶(KC)/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共混水凝胶,研究了共凝胶内KC含量、PVP的分子量和辐照剂量等对KC/PVP共混水凝胶性质的影响,实验发现,KC与高分子量的PVP(k-90)共混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辐照可得到高强度,高 胀行为的KC/PVP共混水凝胶,随着共混水凝胶内KC含量的增加,凝胶强度及深胀性能均显著提高,分析表明,KC与高分子量的PVP共混后,在较低剂量下KC的降解被抑制,从而获得一种由物理交联的KC和化学交联的PVP形成的互穿网络(IPN)凝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的相容性与氯含量、共混方式以及CPE链结构的关系。动态力学性能表明PVC/CPE为部分相容体系,CPE中类似PVC的链段与PVC形成相间过渡层,共混方式影响共混体系的相容程度。透射电镜结果表明CPE呈连续网络结构分布于PVC粒子表面。共混条件一定时,共混物的抗张强度随相容性的改善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根据作者已建立的准网络形态模型和推导出的基体层厚度计算公式,从实验上研究了橡胶粒子的分布对聚氯乙烯(PVC)/丁氰橡胶(NBR)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无规形态PVC/NBR共混物存在脆韧转变主曲线,而且准网络形态PVC/NBR共混物也存在脆韧转变主曲线.但是两条主曲线明显不重合,表明橡胶粒子的分布对PVC/NBR共混物脆韧转变有显著影响.而且准网络形态PVC/NBR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比无规形态PVC/NBR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大得多,表明准网络形态比无规形态明显有利于增韧.因此临界基体层厚度不仅是基体的特征参数,还是界面粘结和橡胶粒子分布的函数.  相似文献   

5.
根据作者已建立的准网络形态模型和推导出的基体层厚度公式,从实验上研究了橡胶粒子的分布对聚氯乙烯/丁氰橡胶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无规形态PVC/NBR共混物存在脆韧转变主曲线,而且准网络形态PVC/NBR共混物也存在脆韧转变主曲线,但是条主曲线明显不重合,表明橡胶粒子分布对PVC/NBR共混物脆韧转变有显著影响,而且准网络形态PVC/NBR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比无规形态PVC/NBR  相似文献   

6.
PVC/SBR/MBS三元共混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VC/SBR/MBS三元共混合金作了研究。在PVC/SBR体系中加入MBS,PVC的冲击强度可提高5.5倍,弯曲强度的保留率在80%左右。电镜和DDV测试表明MBS的加入提高了SBR对PVC的相容性,增强了橡胶对PVC的界面粘结力。  相似文献   

7.
聚氯乙烯树脂的不饱和度和热稳定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紫外 可见光谱法表征了不同来源的聚氯乙烯树脂(PVC)的热稳定性,用一氯化碘加成法测量了PVC的总的双键含量,用红外光谱法测量了PVC的孤立双键和共轭双键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PVC在加工期间的初期着色行为和长期热稳定性并不直接相关,前者取决于PVC分子链中共轭双键的含量,而后者则和孤立双键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固相法氯化聚乙烯增韧聚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氯乙烯与固相法氯化聚乙烯的相容性与氯含量、共混方式以及CPE链结构的关系,动态力学性能表明PVC/CPE为部分相容体系,CPE中类似PVC的链段与PVC形成相间过渡层,共混方式影响共混体系的相容程度,透射电镜结构表明CPE呈连续网络结构分布于PVC粒子表面,共混条件一定时,共混物的抗张强度随相容性的改改善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醋酸纤维素(CDA)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共混物溶液的绝对粘度和特性粘数,发现CDA和PVP分子链段间有缔合现象,用富里哀变换红光谱(FTIR)研究了共混物的吸收光谱,发现共混物中CDA的羟基吸收峰和PVP的羰基吸收峰均向低频方向迁移,证明了CDA的羟基和PVP的羧基之间有氢键形成,研究结果表明CDA和PVP的相容性及其特殊相互作用来源于不同分子链段间的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聚醋酸乙烯酯与铜(Ⅱ)离子的配位反应及其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ESR、UV和IR表征Cu(2+)离子与PVAC的配位反应。根据CUCl2·2H2O乙醇溶液与PVAc-CuCl2·2H2O乙醇溶液的电导率差值随Cu(2+)离子摩尔浓度变化的明显转析点得知,1个Cu(2+)离子大约能与PVAc4个链节单元配位。证实MMA在Cu(Ⅱ)-PVAc配合物/Na2SO3体系的聚合体是无规PMMA,得率为70%。讨论了MMA在Cu(Ⅱ)-PVAc配合物/Na2SO3体系络合催化引发下的游离基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醋酸纤维素(CDA)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共混物溶液的绝对粘度和特性粘数,发现CDA和PVP分子链段间有缔合现象.用富里哀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共混物的吸收光谱,发现共混物中CDA的羟基吸收峰和PVP的羰基吸收峰均向低频方向迁移,证明了CDA的羟基和PVP的羰基之间有氢键形成.研究结果表明CDA和PVP的相容性及其特殊相互作用来源于不同分子链段间的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PVC/PE共混体系中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能产生PVC-CO-PE共聚物,这种共聚物在共混物中可起到增容剂的作用,通过动态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了PVC/PE交联混体系的相容性,发现引发剂,交联剂,稳定剂和增塑剂等对共混和的中的交联反应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DSC,POM,WAXD实验方法研究了聚β-羟基丁酸酯/聚醋酸乙稀酯(PHB/PVAc)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随共混物中非晶组份PVAc含量的增加,PHB结晶的活化能增大。用Avrami方程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PVAc的加入对PHB结晶的生长方式影响不大,但结晶速率却明显下降。WAXD实验表明,PVAc的加入不影响PHB的结晶结构,但微晶尺寸和结晶度却明显变小。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与DSC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杨斌  徐筠 《分子催化》1996,10(5):339-344
制备了聚N-乙烯基-2-吡咯烷酮PVP负载钯催化剂Pd/PVP及各种双金属催化剂(1-m)Pd-mM/PVP,并用于硝基芳烃的加氢还原中,其中Pd/PVP中加入H2PtCl6的效果最佳,碱的用量、溶剂和Pd、Pt的比例都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双金属催化剂0.80Pd-0.20Pt/PVP在温和条件下能高活性,高选择性地催化硝基芳烃还原,得到相应的芳胺。  相似文献   

15.
吴金兰  郭渡 《分析化学》1993,21(10):1131-1134
首次尝试用Langmiur-Blodgett(LB)技术修饰PVC液膜离子选择性电极,在PVC液膜表面上制得十六烷基三辛基铵-氯金酸LB膜,明显改善了PVC液膜金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某些工作性能。电极线性响应范围为1×10^-2~1×10^-7mol/L,对常见的9种阳离子和4种阴离子的干扰能力明显的增强,响应速度也有所提高。若能改进挂膜方式,可望进一步改善有关性能。  相似文献   

16.
PVC/PE交联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VC/PE共混体系中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能产生PVC-CO-PE共聚物,这种共聚物在共混物中可起到增容剂的作用。通过动态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了PVC/PE交联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发现引发剂、交联剂、稳定剂和增塑剂等对共混物中的交联反应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DSC,DMTA研究了醋酸纤维素(CDA),聚乙烯基吮咯烷酮(PVP)及CDA/PVP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行为.用精密量热法测定了该体系的混合热焓.结果表明:共混体系只存在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其值随共混组成的变化而改变;共混体系的混合热焓为负值,其绝对值随组成中PVP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共混体系具有协同效应.上述试验结果证明,CDA和PVP是一对相容性高聚物.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方法成功地将富勒烯分子引子到PNVC侧链形成CBP型共聚功能材料,研究了其UV-VIs谱行为。结果表明,C60或C60/C70混合物化学修饰的产物其紫外可见谱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谱峰范围由280nm扩展至870nm。  相似文献   

19.
力化学降解对聚氯乙烯加工流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Brabender塑化仪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经力化学降解制得的聚氯乙烯(PVC)的加工流变行为。结果表明,降解的PVC塑化时间比未降解的PVC明显缩短,塑化速度和熔化效率也明显加快,熔体粘度及玻璃比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用铜试剂(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取代聚氯乙烯中的部分氯原子制备了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聚氯乙烯酯(PVC-SR),研究了紫外光照下PVC-SR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反应,考察了光照时间、单体浓度、PVC-SR用量及官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VC-SR能有效地引发MMA聚合,其产物是交联型接枝聚合物,且具有高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