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细管电色谱中整体式高聚物毛细管柱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近期毛细管电色谱(CEC)中利用高分子聚合反应制备整体式(monolithic)毛细管柱的技术,特别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整体式毛细管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对该类毛细管用于不同样品的分离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毛细管电色谱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子俺  庞纪磊  黄慧  张兰  陈国南 《色谱》2010,28(3):273-283
毛细管电色谱(CEC)作为一种新型微柱分离技术,具有高效、高选择性、高分辨率和快速分离等特点。由于CEC进样体积通常为纳升级,所以对检测系统的高灵敏检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发展CEC与各种高灵敏检测器的联用已成为CEC研究中最活跃的方向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CEC研究的发展历程,系统综述了CEC与各类检测器联用技术及其在复杂样品分离分析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CEC联用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141篇。  相似文献   

3.
对2000-2008年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毛细管电泳在农药分析中的一些主要分离模式和检测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与毛细管电泳联用的主要样品预处理方法;第三部分评述了近年来应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各种检测方法和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并探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引用文献56篇.  相似文献   

4.
易高圯  纪柏安  夏之宁  付琦峰 《色谱》2020,38(9):1057-1068
毛细管电泳(CE)具有分离时间短、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低等优点,在分离分析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原始的未修饰熔融石英毛细管只能提供阴极流向的电渗流和单一的电泳分离机制,分离性能有限,重复性较差,不能满足各类复杂样品体系尤其是中性和手性样品的分离需求。因此,有必要在CE中引入各类毛细管修饰策略,以拓展其实际应用潜力。贻贝仿生聚多巴胺(PDA)及其衍生材料因其简便易行的制备过程、优异的表面黏附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强的二次反应活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在催化、传感、水处理、样品前处理、生物医药以及CE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PDA涂层的制备过程与物理吸附涂层一样简便,而表面黏附涂层的稳定性又可与共价键合涂层相媲美,因此非常适用于石英毛细管柱的修饰。更重要的是,PDA涂层较强的二次反应活性使其可作为反应平台进行灵活多样的二次表面修饰,便于构建多功能PDA涂层毛细管电色谱(CEC)固定相。基于这些突出优点,PDA涂层材料在CEC中的巨大应用价值逐渐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近3年有关PDA形成机理及PDA快速沉积表面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近10年PDA涂层材料在开管毛细管电色谱(OT-CEC)和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中的最新应用。此外,还对PDA涂层材料在CEC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毛细管电色谱(CEC)的研究现状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综述毛细管电色谱的研究现状以及在药物、食品、农残、化妆品、氨基酸以及环境检测等分析中的应用。毛细管电色谱在上述分析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毛细管电色谱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压毛细管电色谱)进行了展望。毛细管电色谱拥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毛细管电泳技术和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毛细管电泳(CE)是当前分析化学前沿领域和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对细管电泳技术-分离模式、进样技术和检测器为线索对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各种模式和技术的分析效率。并介绍了CE很有实用价值的几个方面的应用,包括在基因工程和单细胞分析中的突出表现,在手性分离和小分子离子分析方面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琪 《色谱》2020,38(9):1028-1037
在现代分离科学中,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相比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传统色谱分析方法,毛细管电泳(CE)技术凭借其高效率、低消耗、分离模式多样化等诸多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手性分离研究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分析方法之一。近年来,研究人员在CE手性分析方法的构建过程中,基于毛细管电动色谱(EKC)、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LECE)、毛细管电色谱(CEC)等各种基础电泳模式,不断地对传统手性分离体系进行优化和改造,构建出了许多高性能的新型手性CE分离体系。如利用各类功能化离子液体以"手性离子液体协同拆分""手性离子液体配体交换""离子液体手性选择剂"等模式设计出多种基于离子液体的CE手性分离体系;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尺寸效应、多样性、可设计性等特点,直接或与传统手性选择剂有机结合构建CE手性分离体系。此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修饰、低共熔溶剂修饰、非连续分段式部分填充等各式新颖的CE手性分离体系也都被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并表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该综述将对近年来(尤其是2015~2019年)此类新型CE手性分离体系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应的手性识别机理研究和手性CE方法实际应用情况,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器(包括电导、电势和安培检测)的研究现状,重点是检测器的研制及接口的制作技术。对各种电化学检测器的应用情况也进行了总结。展望了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建立同时测定辣椒中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方法。用乙酸乙酯提取,经旋转浓缩后用丙酮定容,直接进样,以HP-170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7种农药在10min内可很好地分离。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8%~108.8%,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10.7%(n=5)。7种农药的检出限为1.5~7.0μg/kg。  相似文献   

10.
梁玉  张丽华  张玉奎 《色谱》2020,38(10):1117-1124
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生物学、精准医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研究面临的巨大挑战来自生物样品的复杂性,因此在质谱(MS)鉴定技术不断革新的同时,发展分离技术以降低样品复杂度尤为重要。毛细管电泳(CE)技术具有上样体积小、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等优势,其与质谱的联用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低流速鞘流液和无鞘流液接口的发展及商品化推动了CE-MS技术的发展。目前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毛细管电色谱(CEC)等分离模式已与质谱联用,其中CZE-MS应用最广泛。目前被广泛采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主要是基于酶解肽段分离鉴定的"自下而上(bottom-up)"策略。首先,CE-MS技术对酶解肽段的检测灵敏度高达1 zmol,已成功应用于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其次,毛细管电泳技术与反相液相色谱互补,为疏水性质相近的肽段(尤其是翻译后修饰肽段)的分离鉴定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整体蛋白质分离鉴定的自上而下"top-down"策略可以直接获得更精准、更完整的蛋白质信息。CE技术在蛋白质大分子的分离方面具有分离效率高、回收率高的优势,其与质谱的联用提高了整体蛋白质的鉴定灵敏度和覆盖度。非变性质谱(native MS)是一种在近生理条件下从完整蛋白质复合物水平上进行分析的质谱技术。CE与非变性质谱联用已被尝试用于蛋白质复合体的分离鉴定。该文引用了与CE-MS和蛋白质组学应用相关的93篇文献,综述了以上介绍的CE-MS的研究进展以及在蛋白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优势,并总结和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Liu S  Wang H 《色谱》2011,29(9):816-829
毛细管电泳以其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能够实现高通量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检测窗口小而导致其检测灵敏度低。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目前已发展了多种毛细管电泳在线聚焦和样品预浓缩技术,如场放大样品堆积、pH调节浓缩、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等速电泳等。这些技术由于能够在毛细管内同时实现样品的聚焦和分离、操作简便而获得了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本文针对毛细管电泳的在线聚焦的原理、技术和应用做一简要的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电泳分析中手性化合物的定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霞  赵志毅  刘明霞  李向军 《色谱》2020,38(9):1038-1045
毛细管电泳(CE)作为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分离模式灵活多样等众多优势,在手性物质分离等领域应用广泛。在以往的工作中,手性化合物的CE分离模式、手性拆分剂选择及提高分离度等研究已作了详尽报道,而成功分离后的手性物质定性、对映体出峰顺序确认等问题也至关重要。该文以CE手性化合物分离分析中是否依赖标准品分类,及其定性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亚蕾  陈晓姣  胡敬  陈兴国 《色谱》2012,30(11):1117-1126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成分的复杂性、多样性对食品分析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毛细管电泳(CE)由于分离模式多、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试剂和样品用量少、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食品安全分析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本综述对2009年以来CE在食品中非食用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离子污染、食品毒素以及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和塑化剂的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共收录文献63篇。  相似文献   

14.
黄林芳  何蔓  陈贝贝  胡斌 《色谱》2014,32(10):1066-1078
毛细管电泳(CE)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少、成本低廉等优点,已被应用于无机离子、有机小分子、蛋白质、核酸及细胞等的分析中。CE中最常用的检测方式是紫外检测(UV),但由于常规进样样品体积小、检测光程短,CE-UV的灵敏度往往不能满足复杂样品中痕量物质直接分析的要求。CE中的在柱富集技术包括堆积、动态pH界面、吹扫和瞬间等速电泳等,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CE-UV的检测灵敏度;另外,固相和液相微萃取技术及其与在柱富集技术相结合应用在CE中也能净化样品基质,进一步提高富集倍数,改善分析灵敏度,从而拓宽了CE-UV在复杂样品分析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电色谱和加压毛细管电色谱的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细管电色谱(CEC)以内含色谱固定相的毛细管为分离柱,以电渗流为驱动力,既可以分离带电物质也可以分离中性物质。它结合了毛细管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两者的优点,兼具高柱效、高分辨率、高选择性和高峰容量的特点,同时具有色谱和电泳的双重分离机理。然而,“纯粹”的电色谱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天然的弱点,即: 在电流通过毛细管柱中的流动相时容易产生气泡(焦耳热作用),从而使电流中断和电渗流停止,毛细管柱必须被重新用流动相润湿后方能再次使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将液相色谱中的压力流引入CEC系统中,不仅解决了气泡、干柱等问题,而且实现了定量阀进样和二元梯度洗脱。CEC和pCEC作为微分离领域的两种前沿技术,满足了当前复杂样品分析和分析仪器微型化的需求,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这两种技术近来的发展,包括仪器、色谱固定相的发展,总结了其在生命科学、药物分析、食品安全以及环保样品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评述了各方法的特点,并展望了CEC和pCEC今后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based on either aqueous and non-aqueous solutions as running buffers and UV spectrophotometric detec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optimized for the separation of several halogenated phenolic and bisphenolic compounds, suspected or proved to exhibit hormonal disrupting effects. Both aqueou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and non-aqueou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NACE) methods were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compounds under study. The separation of the analytes from other 25 potentially interfering phenolic derivatives was achieved with NACE method. Large-volume sample stacking using the electroosmotic flow pump (LVSEP) was assayed as on-column preconcentration technique for sensitivity enhancement. LVSEP-CE and LVSEP-NACE improved peak heights by 5-26 and 16-330 folds, respectively. To evaluate their applicability, th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developed wer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water samples, using solid-phase extraction as sample pre-treat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CE is gaining great popularity as a well‐established separation technique for many fields such as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clinical applic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od analysis, owing to its high resolving power, rapidity, and small amount of samples and reagents required. However, the sensitivity in CE analysis is still considered as being inferior to that in HPLC analysis. Diverse enrichment methods and techniqu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developed for overcoming this issue.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ecent advances in enrichment techniques containing off‐line preconcentration (sample preparation) and on‐line concentration (sample stacking) to enhancing sensitivity in CE for trace analysis over the last 5 years. Some relatively new cleanup and preconcentration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 etc., and the continued use and improvement of conventional SPE,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and proved effective preconcentration alternatives for liquid, semisolid, and solid samples. As for CE on‐line stacking, we give an overview of field amplication, sweeping, pH regulation, and transient isotachophoresis, and the coupling of multiple modes. Moreover, some limitations and comparisons related to such methods/techniques a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 the combined use of various enrichment techniques and some significant attempts are proposed to further promote analytical merits in 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