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蔗糖酯的酶催化区域选择性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酶可以区域选择性地合成蔗糖酯,枯草杆菌等蛋白酶被用来区域选择性合成 1'-O-蔗糖酯,且通常不接受长链(大于C_(12))脂肪酸作为酰基授体,而脂肪酶可 催化宽范围的脂肪酸,除了脂肪酶和蛋白酶外,研究发现抗体酶也能区域和立体选 择地酰化蔗糖。蔗糖二酯、线型蔗糖酯都可以通过酶催化区域选择性地合成。酶催 化合成蔗糖酯通常在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吡啶等有毒溶剂中进行。近几年 来,无溶剂条件下酶催化合成蔗糖酯,以及用叔丁醇等毒性较小的溶剂代替毒性较 大的溶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法以苛性钾与脂肪酸甲(乙)酯首先反应生成的部分中性皂作为乳化分散剂,使蔗糖和脂肪酸甲(乙)酯在熔融状态下直接发生酯交换反应合成蔗糖酯.适宜的反应条件为:蔗糖/硬脂酸甲酯/苛性钾/催化剂的摩尔比1:(1~2):(0.4~0.6):0.0036;135~140℃、2666~6665Pa负压下反应3~3.5h。所得粗产物含蔗糖酯55%,其中单酯62%。  相似文献   

3.
周卯星  顾季寅 《色谱》1989,7(4):230-232
蔗糖脂肪酸酯是一种无毒、安全、无刺激、无污染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在食品、化妆品、洗涤剂及医药卫生用品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其制备过程中,由于所用原料及反应条件不同,蔗糖酯中疏水基的链长分布及单、双酯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因此,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也各有差异。为了选择合乎要求的蔗糖脂肪酸酯,或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控制,测定其疏水基链长分布及单、双酯的比例就显得十分重要。 测定蔗糖酯亲水、疏水基组成的方法,一般采用预先皂化或氢化锂铝还原分解  相似文献   

4.
去氢枞酸蔗糖酯的溶剂法合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松香主要成分是二萜树脂酸(C29H29COOH,含量约为90%),可用作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原料。将松香树脂酸与蔗糖进行酯化反应,即可合成松香-蔗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关于高级脂肪酸蔗糖酯和松香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有许多报道,但有关松香蔗糖酯的研究报道极少,工艺极不成熟,且都使用未经改性的松香,结构中仍保留两个易氧化的双键,不利于长时间储存和使用。从歧化松香中分离提纯去氢枞酸,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分析蔗糖脂肪酸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薄层色谱(TLC)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性及定量地分析了蔗糖脂肪酸酯的组分。这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而HPLC与TLC相比,则更具快速、灵敏、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超声技术合成了辛酸蔗糖酯(SE8)、月桂酸蔗糖酯(SE12)、肉豆蔻酸蔗糖酯(SE14)和棕榈酸蔗糖酯(SE16),表征了它们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以及它们的润湿性能、乳化性能;并采用32#机油污染铂黑电导电极测试了蔗糖酯表面活性剂的净洗性能。结果显示,蔗糖酯(SE8、12、14、1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低于传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和CMC,且具有较好的乳化性、优异的润湿性和净洗性。  相似文献   

7.
刘惠敏  骆子生  魏素珍  姜玲玲 《色谱》2001,19(5):475-477
 用双 (2 乙基己基 )酚酞酸酯 (DEHP)诱导大鼠肝过氧化物酶体增殖 ,再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 ,并用十七烷酸作内标 ,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在非极性SPB 1石英毛细管柱上对其中的 11种脂肪酸进行分离测定。正常组和诱导组的大鼠肝过氧化物酶体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所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及总脂肪酸的统计结果是 :诱导组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正常组的 (P <0 0 5 ) ,而两个组的脂肪酸总量及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无明显差别。结果提示 :诱导组的大鼠肝过氧化物酶体的脂肪酸成分发生了变化 ,其膜结构与正常组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蔗糖酯是一种对环境无害的表面活性剂,含有与淀粉相容的极性头.将不同比例蔗糖硬脂酸酯加入到玉米淀粉或20%尿素增塑的玉米淀粉中,在热水中煮浆后浇铸成膜.采用X-射线衍射法表征淀粉膜的结晶结构,并测定了浆膜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性以及浆膜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蔗糖酯可与淀粉形成V-型包合配合物,并影响淀粉的B-型结晶,因此改变淀粉的吸湿性和力学性能.添加0.5%蔗糖酯使淀粉的吸湿率提高,随着蔗糖酯进一步增加,淀粉的吸湿率下降.含尿素20%的淀粉混合物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蔗糖酯,对淀粉材料的结晶度、结晶形态,以及吸湿率和力学性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蔗糖酯与尿素对淀粉材料改性具有协效作用.含蔗糖酯0.5%的尿素增塑淀粉膜显示出非晶特征,且具有较高的断裂伸长.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酯的质谱虽常有报道,但对于异构醇的脂肪酸酯的质谱规律还未见有系统的报道。我们在鉴定昆虫性信息素化学结构的过程中,曾遇到异构醇的脂肪酸酯。为解释其质谱,合成了从十五酸到十九酸的一系列脂肪酸酯。由于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的酯有着差不多完全相同的质谱规律,因此本文仅选择了其中  相似文献   

10.
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作催化剂,分别用直接酯化法和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和D-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产物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MS表征.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目标化合物,相似条件下,直接酯化法的效果优于酯交换法,原料脂肪酸和脂肪酸甲酯均可回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歧化松香蔗糖酯的合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段文贵  任云  张晓丽  岑波 《化学通报》2006,69(2):109-113
先将歧化松香与二氯亚砜反应制备歧化松香酰氯,然后与蔗糖发生O-酰化反应合成了歧化松香蔗糖酯。用TLC、IR、13C NMR、UV、HPLC和HPLC-MS等多种方法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显示歧化松香蔗糖单酯是所合成的目标产物中的绝对优势成分,含量可高达96·31%,酯基可能与蔗糖分子中果糖环上的C-1′相接。从目标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0·9×10~(-2)mol·L~(-1),此时表面张力σCMC=52·03mN·m~(-1))可知,所制备的歧化松香蔗糖酯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结构进行鉴定。样品溶解后进行FT-ICR-MS测定,根据精确分子离子数据,推测出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基本结构以及甘油的聚合度,并采用1H NMR进行了验证。将聚甘油脂肪酸酯水解后,对脂肪酸部分进行甲酯化,经正庚烷萃取,由GC-MS测定,分析脂肪酸的组成。综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结构。该研究为聚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脂肪酸糖酯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酸糖酯是一类绿色、安全、可生物降解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其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和杀菌性能以及对皮肤刺激性低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农业领域。本文对脂肪酸糖酯的合成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从而为深入研究并开发脂肪酸糖酯类表面活性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薄层扫描法测定蔗糖脂肪酸酯中的各组成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笑天  张慧萍  郑萍  罗氚云 《色谱》2000,18(4):367-369
 建立了蔗糖脂肪酸酯中一酯~三酯的薄层分离定性及薄层扫描定量方法。以氯仿 甲醇 醋酸 水 (体积比为 80∶1 0∶8∶1 )为展开剂 ,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 ,测定波长为 530nm ,参比波长为 70 0nm ,线性范围为 4μg~60 μg ,相关系数为0 9940~ 0 9980 ,平均回收率为 96 45%~ 98 73% (RSD为 2 8%~ 3 3% ,n =3)。方法可靠 ,数据准确 ,操作简便易行 ,线性范围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溶剂系统的优化,以脂肪酶Lipozyme 435为催化剂,叔丁醇/吡啶为溶剂,由海藻糖与脂肪酸的酯化反应可高选择性地合成海藻糖单脂肪酸酯。海藻糖单脂肪酸酯的溶解性能和临界胶束浓度(CMC)均随着脂肪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预期具有合适的溶解性和CMC具有可作为安全、高效的新型增溶剂。  相似文献   

16.
油脂性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小波  吴少明  里南  吕华东  傅武胜 《色谱》2013,31(2):95-101
脂肪酸氯丙醇酯污染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出现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尤其是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酯)污染问题更为突出。3-MCPD酯在食用油、婴幼儿奶粉等多种食品中的含量较高,以3-MCPD的最大耐受剂量(TDI)评估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较高。国外已对3-MCPD酯等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污染调查和形成机制等开展了不少的研究,国内开展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油脂食品中3-MCPD酯的检测方法(包括前处理过程,如3-MCPD酯的提取、水解和衍生)、3-MCPD酯总量以及3-MCPD单酯和双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溶剂系统的优化,以脂肪酶Lipozyme 435为催化剂,叔了醇/吡啶为溶剂,由海藻糖与脂肪酸的酯化反应可高选择性地合成海藻糖单脂肪酸酯.海藻糖单脂肪酸酯的溶解性能和临界胶束浓度(CMC)均随着脂肪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预期具有合适的溶解性和CMC具有可作为安全、高效的新型增溶剂.  相似文献   

18.
蔗糖酯的薄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延科  张淑芬  杨锦宗 《色谱》2002,20(5):476-478
 以硅胶G板为固定相、甲苯 乙酸乙酯 甲醇 水 (体积比为 1 0∶5∶4 5∶0 2 )为流动相 ,研究建立了蔗糖酯薄层分析方法。在蔗糖酯上行展开后 ,用脲 磷酸 水饱和正丁醇溶液显色 ,斑点呈蓝色 ,蔗糖单酯的Rf 值为 0 1 6 ,多酯的Rf 值为 0 38~ 0 93。在 70℃显色 2 0min的最佳条件下 ,蔗糖单酯的检测量为 2 5 μg~ 2 50 μg时 ,其斑点面积与其检测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用归一法和外标法对该分析方法的准确度进行考察和认证 ,两种方法对已知单酯含量的S 1 570样品测定结果的t 检验结果分别为 |t| =0 62 7(<2 571 )和 |t|=1 1 2 3(<2 571 ) 。  相似文献   

19.
蔗糖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蔗糖酯的合成方法及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蔗糖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四种:溶剂法、微乳化法、无溶剂法以及酶催化法.溶剂法采用DMF或DMSO为溶剂,但是这两种溶剂均有毒,限制了蔗糖酯在食品等行业的应用.微乳化法采用丙二醇或水代替溶剂法所使用的有毒溶剂,并加入乳化剂,使反应体系近似为均相体系.无溶剂法则是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等使熔融相成均一相,反应平稳.但是一般无溶剂法反应温度较高,反应不易进行,产率低,且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酶催化合成法是一种新的生物合成方法,采用生物酶代替传统的催化剂合成蔗糖酯,该法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产物易分离等优点.文中还对蔗糖酯粗品的纯化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南海Spirasterella中脂肪酸酯组分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中国南海海绵Spirasterella aurivilli Lindgren中脂肪酸酯组分。鉴定了29种脂肪酸酯,其中20种饱和脂肪酸乙酯,8种不饱和脂肪酸乙酯及1种饱和脂肪酸甲酯。并发现该海绵中含有自然界少见的10种奇数碳脂肪酸乙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