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促进下,取代肉桂酸(1a^1g)与二氯亚砜(SOCl2)在20℃酰氯化反应0.5 h,再加入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在40℃下酰胺化反应4 h,n(取代肉桂酸)/n(SOCl2)/n(甘氨酸乙酯盐酸盐)=1.0/1.2/1.4,合成了一系列取代肉桂酰甘氨酸乙酯(2a^2g),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MS(EI)确证。并探讨了NMP促进取代肉桂酰甘氨酸乙酯反应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以肉桂酸为原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 4 mL)为促进剂,先与SOCl2于0 ℃反应20 min,再与芳胺于25 ℃反应3 h,合成了10个N-取代肉桂酰胺(3a~3j),产率85.8%~96.5%,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EI-MS确证。提出了DMAc促进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种铜催化N-芳基甘氨酸酯与烯醇硅醚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β-酰基-α-氨基酸酯的新方法.该反应的特点在于:反应产率较高,反应条件温和(如室温环境和廉价的催化剂等),以及可以在含水介质中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作催化剂,分别用直接酯化法和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和D-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产物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MS表征.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目标化合物,相似条件下,直接酯化法的效果优于酯交换法,原料脂肪酸和脂肪酸甲酯均可回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5.
马来酸酐(1)和C1~C8正烷基醇(2a~2h)发生醇解反应生成马来酸单正烷基酯,后者接着在无水AlCl3存在下加热发生异构化反应,得到富马酸C1~C8单正烷基酯(3a~3h),醇解反应和异构化反应的总收率79.2%~87.3%。其结构经ESI-MS,IR和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6.
在手性双功能催化剂作用下,4-羟基香豆素与苯亚甲基丙酮于-20 ℃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华法林类化合物,产率80%~97%, ee 80%~95%,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HR-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7.
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反-β-正烷氧羰基丙烯酸(1a-1h,a-h分别对应于C1-C8正烷氧羰基)与SOCl2在0℃下反应,生成的酰氯不经分离,采用一锅法,直接与L-抗坏血酸反应得到反-β-正烷氧羰基丙烯酸-6-L-抗坏血酸酯(2a-2h)。2a-2h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MS和IR确证。用分光光度法测试了2f清除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的活性,用孔穴扩散法测试了2a-2h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受试物摩尔浓度相等时,在较高浓度范围内,2f对DPPH·的清除率略高于L-抗坏血酸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给药量2 mg·mL-1时,2a-2h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在5.00-6.25mm之间,对细黄链霉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5.50-17.25 mm之间。  相似文献   
8.
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促进下,布洛芬(1)与SOCl2在25℃酰氯化反应0.5 h后,再与加入的取代苯胺(2a~2i)在25℃酰胺化反应3 h得到产物布洛芬酰胺(3a~3i),用醇(4a~4f)代替取代苯胺(2a~2i)在25℃下成酯反应8 h得到布洛芬酯(5a~5f),产物(3a~3i,5a~5f)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I-MS等测定和结构表征。同时提出了NMP促进羧酸与SOCl2反应生成酰氯的可能机理。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和反应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促进下,羧酸(1a~1v)依次与SOCl2和肉桂醇反应合成了22个羧酸肉桂酯(2a~2v,其中2j, 2k, 2o, 2t和2v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MS(EI)表征。以巴豆酸肉桂酯(2i)的合成为例,研究了巴豆酸(1i)用量,肉桂醇用量,SOCl2用量,DMAc用量对2i产率的影响和醇的加入方式对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合成条件(1i 1.0 eq.,肉桂醇1.3 eq., SOCl2 1.3 eq., DMAc 2 mL, CH2Cl2 6 mL,酰氯化后加入苄醇)下,2i产率82.2%。采用1H NMR跟踪反应,确证了DMAc促进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