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工作分别合成了外围修饰一个芘基团和核心修饰一个芘基团两个系列的芳醚树枝形聚合物Py-Gn-OH和Gn-CH2-Py(n=1~4)。Py-Gn-OH和Gn-CH2-Py的发光随代数增加而增强,荧光寿命增加。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树枝形聚合物Py-Gn-OH和Gn-CH2-Py的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均随代数增加而减小,表明树枝形聚合物发生了构象折叠,位于核心和外围的芘基团均被树枝形聚合物骨架包裹,随代数增加树枝形聚合物骨架增大,对芘基团包裹作用增强,导致猝灭剂接近芘基团的位阻增大。Gn-CH2-Py体系的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均比相应代数Py-Gn-OH体系略小,说明树枝形聚合物骨架对连接在核心的芘基团的包裹程度比对连接在外围的芘基团略强。本工作为新型功能芳醚树枝形聚合物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1 3代芳醚骨架树枝形聚合物修饰的双8 羟基喹啉衍生物.对这些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随着代数的增加,目标树枝形聚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增大,树枝形聚合物对核心发色团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并且目标分子内可以发生从骨架向核心发色团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3.
陈洁  赵鑫  陈金平  李嫕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1):1696-1700
合成了一系列外围带有咔唑, 核心带有或不带有氮杂冠醚结构的1-3代芳醚树枝形聚合物(CZ-Gn-CR, CZ-Gn-OH, n=1-3). 利用光物理方法研究了金属离子Li+、Na+、K+、Ca2+、Cu2+、Zn2+、Eu3+和Tb3+与树枝形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 Eu3+、Tb3+和Cu2+通过静态过程猝灭树枝形聚合物的荧光, 测定了Eu3+、Tb3+和Cu2+对CZ-Gn-CR、CZ-Gn-OH荧光的猝灭速率常数; 核心的冠醚结构可以增强树枝形聚合物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Li+、Na+、K+、Ca2+和Zn2+对CZ-Gn-CR和CZ-Gn-OH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劳文剑  李聪  台虹  尤进茂 《化学研究》2014,(3):260-263,268
研究了咔唑、咔唑-9-乙酸、3-溴-咔唑-9-乙酸在缺氧条件下对天然苝醌化合物痂囊腔菌素A(简记为EA)的荧光猝灭行为;由竹红菌甲素(HA)和乙素(HB)的荧光寿命估算了EA在乙腈中的荧光寿命,并进而计算了三个咔唑化合物的双分子猝灭速度常数.结果表明,三个咔唑化合物在EA的可见光吸收区无光吸收,据此推测其对EA的荧光猝灭作用归因于咔唑化合物作为电子给体而EA作为电子受体的光致电子转移作用.三个咔唑化合物的Stern-Volmer猝灭常数分别为698、704和1 063L·mol-1;乙酸基对咔唑环的光致电子转移速率几乎没有影响,而溴原子取代能够增加咔唑化合物对EA的荧光猝灭程度和光致电子转移速率.此外,EA在乙腈中的荧光寿命为1.98ns,而三个咔唑化合物的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分别为3.52×1011,3.56×1011和5.37×1011 L·mol-1·s-1.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溶剂中龙脑烯醛对DCA荧光的猝灭作用, 通过稳态和瞬态荧光猝灭特性的比较, 溶剂极性对猝灭速度的影响, 自由能变化的估算及其与乙腈中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相关比较, 证明这是一个电子转移的动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研究在不同溶剂中蒈烯对9,10-二腈基蒽(DCA)荧光猝灭的光物理特性及溶剂极性对猝灭速度的影响,温度效应的测定及其在乙腈中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kq值与计算所得自由能的变化(△G)之间的关系符合 RehmWeller关系,证明了菇烯对DCA荧光的猝灭是一个电子转移的动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7.
厚朴酚在乙醇中的荧光自猝灭及猝灭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厚朴酚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随浓度的变化, 揭示了厚朴酚具有较强的自猝灭特性. 其猝灭包括静态和动态机制: 随着浓度增加, 厚朴酚发生聚集; 同时, 单体和聚集体对荧光的猝灭表现为动态猝灭, 由单体、二聚体、三聚体造成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m、k qd、k qt值远大于扩散控制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 说明除扩散控制的短程能量转移引起的猝灭外, 厚朴酚还存在长程能量转移导致的猝灭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传义  刘春艳  沈涛 《化学学报》1998,56(5):427-432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猝灭、单光子计数等手段研究了2-(4-乙胺-2-羟基苯基)-4-(4-乙胺-苯基)-方菁染料(SQ)在TiO2超微粒体系中的光化学行为。结果表明, SQ强烈吸附在TiO2胶粒表面, 表观吸附常数为2.275×10^3mol^-^1 . dm^3。SQ的荧光能被TiO2有效地猝灭,猝灭的效率达97%。根据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光谱特性及荧光寿命的变化提出光诱导电子界面转移的荧光猝灭机理, 电子转移的速率常数为1.97×10^8s^-^1。  相似文献   

9.
曾毅  李迎迎  袁钊  李嫕 《化学学报》2009,67(23):2714-2720
合成了外围修饰有萘基团的0~3代聚酰胺-胺树枝形聚合物GnN (n=0~3), 化合物通过了IR, 1H NMR, 13C NMR和MALDI TOF的表征. 稳态光物理研究表明, 甲醇溶液中GnN外围萘基团与骨架胺之间发生电子转移过程, 形成最大发射峰在450 nm的激基复合物, 萘的荧光被明显猝灭; 当GnN骨架被质子化, 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过程和萘与骨架胺基间激基复合物的形成被抑制, 萘单体荧光发射大大增强; 由于质子化后树枝形聚合物骨架趋于伸展构象, 外围萘基团间相互作用增强, 部分形成最大发射峰在400 nm的激基缔合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猝灭法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了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荧光猝灭法研究表明:IH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猝灭速率常数(Kq)为2.53×1013 L·mol-1·s-1,该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计算得结合常数为1.72×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表明:IH与BSA的结合常数为4.07×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  相似文献   

11.
桔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桔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桔皮苷分子与BSA作用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并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桔皮苷与BSA之间主要为氢键或范德华作用力,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测得了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桔皮苷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simple, enzyme-free, label-free,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system for detecting adenosine based on the use of Tween 20-stabilized gold nanoparticles (Tween 20-AuNPs) as an efficient fluorescence quencher for boron dipyrromethene-conjugated adenosine 5′-triphosphate (BODIPY-ATP) and as a recognition element for adenosine. BODIPY-ATP can interact with Tween 20-AuNPs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adenine group of BODIPY-ATP and Au atoms on the NP surface, thereby causing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BODIPY-ATP through the nanometal surface energy transfer (NSET) effect. When adenosine attaches to the NP surface, the attached adenosine exhibits additional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to BODIPY-ATP. As a result, the presence of adenosine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of AuNPs in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BODIPY-ATP. The AuNP-induced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BODIPY-ATP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adenosine; the detection limit at a signal-to-noise ratio of 3 for adenosine was determined to be 60 nM. The selectivity of the proposed system was more than 1000-fold for adenosine over any adenosine analogs and other nucleotides. The proposed system combined with a phenylboronic acid-containing column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adenosine in urine.  相似文献   

13.
分子光谱法研究铝酞菁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在生理pH条件下铝酞菁与牛血红蛋白(BHb)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铝酞菁分子与BHb发生反应生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Hb内源荧光的猝灭,该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铝酞菁与BHb之间以静电和疏水作用力为主;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测得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并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铝酞菁对BHb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荧光猝灭法测定壳聚糖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 6.3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壳聚糖对荧光素的荧光强度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猝灭程度与加入的壳聚糖浓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壳聚糖含量的荧光猝灭分光光度法。该方法的回归方程为ΔF=64.02+42.28ρ(mg/L),R2=0.9942,线性范围为0.50~10.0 mg/L,检出限为0.27 mg/L。样品测定的RSD为4.5%(n=6),平均回收率为99.3%。采用该方法可测定复杂样品中的壳聚糖含量。  相似文献   

15.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naked gold nanoparticles, triphenylphosphine stabled gold nanoparticles, and 3-mercaptopropionic acid substituted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highly sensitive to surface molecules.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ffect of these gold nanoparticles on CdSe nanoparticles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is quenching effect was related to the overlap degree between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gold nanoparticles and the emission spectrum of CdSe nanoparticles, and was surface-dependent as well. "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大黄酸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大黄酸铜配合物能显著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猝灭为主;计算了298 K和309 K温度下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大黄酸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具有较强的疏水作用力;依据F?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大黄酸铜在蛋白质中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21 nm, 表明大黄酸铜的部分片段能够插入蛋白质分子内部;用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技术探讨了大黄酸铜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发现pH 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盐酸小蘖碱(BC)与氧氟沙星(OFLX)形成配合物, 导致氧氟沙星溶液荧光猝灭, 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 测定了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 上述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 BC与OFLX之间以静电和疏水作用力为主;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 测得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  相似文献   

18.
金属离子对次野鸢尾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金属离子Fe3 、Ca2 、Cu2 或Mn2 对次野鸢尾黄素(IF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存在金属离子时,IFR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其结合过程的表观结合常数KA值为104~105数量级,结合位点数n约等于1.由热力学参数得出IFR与BSA结合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在Fe3 或Ca2 抖的存在下,IFR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由动态猝灭转变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也由以疏水作用力为主转变为以氢键与范德华力为主或以静电引力为主.Cu2 或Mn3 存在下,IFR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及分子间作用力类型均没有发生改变.四种金属离子的参与都使得IFR与BSA结合作用的袁观结合常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结合位点数仍维持在1左右.  相似文献   

19.
吡虫啉与牛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在生理pH值条件下农药吡虫啉与牛血红蛋白(BHb)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分子与BHb发生反应生成复合物,导致BHb内源荧光的猝灭,该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上述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吡虫啉与BHb之间以静电和疏水作用力为主;并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吡虫啉对BHb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