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连续型非等时空距灰色模型在液相色谱保留值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运用灰色理论中的连续型等时空距GM(1,1)模型,对液相色谱中流动相组成与容量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可进行连续预测的数学模型,所建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很好,经检验各模型精度均达到I级。  相似文献   

2.
灰色理论在液相色谱保留值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周申范  刘敏 《分析化学》1993,21(10):1126-1130
本文应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液相色谱中的Ф和k'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达到用Schoenmakers公式和卢佩章公式预测及计算k'的水平。结果指出:灰色理论完全适用于对色谱保留问题的研究,其方法也这无全能满足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推导出灰色N参数模型CGM(1,1,N),突破了现有单参数灰色模型的局限性,并用该模型讨论了色谱保留值与分子结构参数间绎烷基苯的同分异构体色谱保留值及疏水性参数进行了预测,经实例验证,其预测精度较单参数灰色模型高,这为溶质保留行为的预测提供了一个实用方法,同时也拓宽了灰色模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稳健灰色模型在色谱保留值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小吐  祝惠英 《分析化学》1996,24(3):325-329
本文提出了具有稳健性的GM(1,1)灰色模型,并用此模型对8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容量因子与流动相组成间的关系作了研究,建立了其间的稳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稳健GM(1,1)模型比常规GM(1,1)模型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和受异常点影响小的优点,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方法。既丰富了灰色系统理论,又拓宽了灰色理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灰色模型预测气相色谱法中的保留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申范  席于烨  胡伟  施敏敏 《色谱》1996,14(3):187-189
应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气相色谱法中容量因子k'和温度倒数1/T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求出了许多火炸药组分的a和u值,并随机预测了几种火炸药组分的k'值。结果指出,灰色理论完全适用于对气相色谱保留值问题的研究,方法也完全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胡伟  周申范 《分析化学》1996,24(4):440-443
本文从麦克雷诺(McReynolds)相常数法出发推导了五种标准物质与任意溶质i的色谱保留指数之间的关系符合灰色GM(0,6)模型,对它们进行了灰色建模。获得了很高的模型精度,并根据模型式预测了涂有不同固定液色谱柱中的溶质i的保留指数。通过预测值与文献值的比较,得到了良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推导出灰色N参数模型CGM(1,1,N),突破了现有单参数灰色模型的局限性.并用该模型讨论了色谱保留值与分子结构参数间的关系,对烷基苯的同分异构体色谱保留值及疏水性参数进行了预测.经实例验证,其预测精度较单参数灰色模型高,这为溶质保留行为的预测提供了一个实用方法,同时也拓宽了灰色模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首次研究了芳香醇同系物在疏水色谱(HIC)中的保留行为。同系物的保留符合同系物规律。随绝对温度倒数的增加,保留值先增大而后减小,符合Van‘t Hoff曲线方程。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中的参数表征了同系物分子的性质,揭示了HIC中小分子的保留在本质上与反相色谱相同,均由非选择性疏水作用力所控制。证明了用中性小分子作为溶质研究HIC保留机理是一个新方法,为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疏水色谱中的保留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了5对L,D-多肽非对映异构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分离情况。通过改换色谱柱、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及梯度淋洗条件,发现其中的2对(Boc-Ala-L,D-Ala-GlyOBzl和Boc-Gly-L,D-Ala-ValOBzl)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分离度分别为1.1和1.6,因此这2对L,D-多肽非对映异构体可以作为研究接肽反应消旋情况的模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若蘅  王宏  徐筱杰 《色谱》1996,14(3):202-204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了5对L,D-多肽非对映异构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分离情况。通过改换色谱柱、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及梯度淋洗条件,发现其中的2对(Boc-Ala-L,D-Ala-GlyOBzl和Boc-Gly-L,D-Ala-ValOBzl)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分离度分别为1.1和1.6,因此这2对L,D-多肽非对映异构体可以作为研究接肽反应消旋情况的模型体系。  相似文献   

11.
色谱保留值与流动相组成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色谱工作者关心的课题[1,2].灰色模型对于处理具有不确定关系的两因素间的关系问题具有独到之处,在容量因子(k)与流动相组成(φ)关系的研究方面已得到了应用[3~8].传统GM(1,1)模型将k与φ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2.
色谱保留值参数与灰色模型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婉莹  周申范  杨凌霄 《色谱》1998,16(2):95-99
用数学方法对灰色GM(1,1)模型与色谱中表述k′和φ关系的A,B值间的参数关系进行了推导,得出了两者间的函数关系式,从而预测了化合物的出峰位置以及各种混合组分分离分析的可能性,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检验,提出了一个获得适当的修正关系式的方法。结果表明:灰色GM(1,1)模型完全适合于对色谱参数值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最小二乘原理,推导出连续GM(1,N)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中溶质保留行为的预测.研究了烷烃、烷基苯及对羟基苯甲酸酯等化合物的容量因子与流动相组成、容量因子与碳数、保留时间与温度、保留时间与碳数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经验证,预测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演化算法的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的特性,设计了遗传程序设计与遗传算法相嵌套的混合演化建模算法,以遗传程序设计优化模型结构,以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参数,为化合物的液相色谱容量因子随流动相组成变化关系自动建立微分方程演化模型.通过对7个化合物的建模结果表明,演化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的GM(1,1)模型和改进的GM(1,1)模型.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GM(1,1)模型及其在色谱保留值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小吐  祝惠英 《分析化学》1997,25(5):583-585
由于常规GM(1,1)模型对批相HPLC中化合物容量因子与流动相组成间非线性关系的线性近似以及常规GM(1,1)模型建模方法所固的缺点,使得常规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难以提高。本文用近代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建模方法作了改进,建立了具有更高精度的GM(1,1)模型,并将其用于多环芳烃容量因子随流动相组成变化关系的建模,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溶胶-凝胶开管电色谱柱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制备开管毛细管电色谱(OTCEC)柱,考察了制柱过程中盐酸pH值和凝胶溶液在毛细管内反应时间对柱性能的影响。对制得的电色谱柱进行了评价,在最佳制柱条件下,硫际、苯乙酸、萘、联苯、2,6-二甲基萘的平均柱效分别为46.6×104,52.4×104,50.2×104,47.7×104,35.8×104塔板数/m。  相似文献   

17.
Organic modifiers were effective both to extend the migration time window and to improve the separation of very hydrophobic compounds in MEKC.An iter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igration time of micelles.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pacity factor k'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modifiers was derived,which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The linear solvation energy relationships (LSER)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to MEKC,an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k' and solvatochromic parameters of 15 solutes were obtained in the presence of organic modifier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which indicated a new access in MEKC to predict k' from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solutes.The effect of column temperature T on k' wa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8.
Ying PT  Dorsey JG 《Talanta》1991,38(3):237-243
There are dozens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reversed phase columns, most marketed as C-8 or C-18 materials, but with no useful way of classifying their retentivity. A useful way of ranking these columns in terms of column "strength" or retentivity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utilizes a value for ln k'(w), the estimated retention of a solute from a mobile phase of 100% water, and the slope of the plot of ln k' vsE(T)(30), the solvent polarity. The method is validated with 26 solutes varying in ln k'(w) from about 2 to over 20, on 14 different reversed phase columns. In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work, it is found that the phase volume ratio of the colum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in determining retentivity. 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manufacturers adopt a uniform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is value and that it be made available in advertising, rather than the uninterpretable "% carb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