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型Co(Ⅱ)配合物,[LCo(μ-C2O4)CoL]·(ClO4)2·2CH3CN (1)和[CoL(SCN)]·ClO4 (2),其中,L即三(3,5-二甲基吡唑甲基)胺。在配合物1中,Co与来自三脚架配体的4个氮和草酸根桥联配体的2个氧原子配位,处于扭曲八面体配位环境。由草酸根桥联两套LCo,构成了一个双核结构。在单核配合物2中,Co(Ⅱ)处于三角双锥配位构型,SCN-通过N配位与中心离子Co(Ⅱ)键联。在同一晶胞中有两个构型略微不同的分子,两个分子之间通过SCN的S原子有弱相互作用。对化合物12在溶液中的光谱性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三齿单核三(3,5-二甲基-1-吡唑)硼氢钼配合物Tp*Mo(O)Cl2 (1)(Tp*=三(3,5-二甲基-1-吡唑)硼氢HB(C3H(Me2)N2)3)与含硫族元素碳硼烷的锂盐[(THF)2LiE2C2B10H10(THF)]<  相似文献   

3.
以二氰胺钠[Na(dca)]和4-(1-咪唑基)苯胺(L)为共配体分别与锰盐和钴盐反应合成了2种新的配合物:零维[Mn(L)2(dca)2(H2O)2] (1)和二维[Co(L)2(dca)](dca)0.5(ClO4)0.5·1.5H2O·MeOH (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2晶体属于正交晶系,Cmcm空间群。配合物1是1个中心对称的单核结构,锰(Ⅱ)离子与分别来自2个dca和2个L配体的4个氮原子以及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几何,L和dca均为单齿配位;配合物2是由混合桥dca和L组装成的二维配位聚合物网状结构,相邻的二维网以面对面方式堆积,沿c轴方向形成一维孔道,里面填充着未配位的反离子和溶剂分子。  相似文献   

4.
陈梓云  彭梦侠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2):2091-2096
相同的水热反应条件下4-氨基-二(2-吡啶基)-1,2,4-三氮唑(abpt)、KSCN与钴盐(CoCl2·6H2O)反应合成了2种新的钴配合物:零维的单核配合物[CoSCN(abpt)] ()和二维的无机层状配合物K2[Co3(OH)2(SO4)3(H2O)2] (),并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Cmc21空间群。在配合物中,abpt和SCN-配体都参与配位与Co(Ⅱ)离子形成了2个不同的单核单元,这些单核单元又通过S原子和N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连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在配合物中,abpt配体没有参与配位,而SCN-配体则被氧化成了SO42-离子并与Co(Ⅱ)离子配位形成了二维配位层状结构,相邻层之间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沿c轴方向有孔道的三维超分子网络,这些孔道里面填充着反离子K+。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条件下, 合成了2个基于刚性配体MBimB的钴配合物, 即Co2(MBimB)2Cl4·2H2O·EDA (1)和[Co(MBimB)Cl2]n (2)(MBimb=1, 3-二(2-苯并咪唑基)苯, EDa=乙二胺), 并解析了其单晶结构。在配合物1中, 2个MBimB配体采用顺式构象桥接2个钴原子, 形成双核金属杂环结构。在配合物2中, MBimB配体采用反式配位方式, 桥接2个邻近的钴原子, 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磁性研究表明:随温度降低, 配合物12均先表现为铁磁耦合, 继而表现为反铁磁耦合。同配合物2相比, 配合物1中Co…Co原子距离更短, 且存在更强的π共轭效应, 因此, 配合物1中存在更为强烈的铁磁耦合及旋轨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条件下, 合成了2个基于刚性配体MBimB的钴配合物, 即Co2(MBimB)2Cl4·2H2O·EDA (1)和[Co(MBimB)Cl2]n (2)(MBimB=1, 3-二(2-苯并咪唑基)苯, EDA=乙二胺), 并解析了其单晶结构。在配合物1中, 2个MBimB配体采用顺式构象桥接2个钴原子, 形成双核金属杂环结构。在配合物2中, MBimB配体采用反式配位方式, 桥接2个邻近的钴原子, 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磁性研究表明:随温度降低, 配合物12均先表现为铁磁耦合, 继而表现为反铁磁耦合。同配合物2相比, 配合物1中Co…Co原子距离更短, 且存在更强的π共轭效应, 因此, 配合物1中存在更为强烈的铁磁耦合及旋轨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然挥发法,合成了2个配合物[Cu(DMPM)2(Bz)][Cu(DMPM)(Bz)3]·H2O(1)和[Cu(PMA)Cl2](2)(DMPM=4,5-二甲基-2-(2-吡啶基)咪唑,PMA=[2-(2-吡啶基)咪唑-1-基]乙酸乙酯,Bz=苯甲酸根),并对其荧光、热稳定性及电子自旋共振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1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化合物2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含咪唑基团的柔性双齿配体:1,3-二(咪唑基-1′-甲基)-5-甲基苯(dimb)(1),并进行了 1H NMR和结构表征。通过dimb与高氯酸钴的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的具有二维网状结构的配合物:[Co(dimb)2(MeOH)2](ClO4)2(2)。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两个化合物的晶体学参数分别为:配体(1)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  相似文献   

9.
以取代的二硫代草酰胺根作为桥联配体, 合成了3种新的三核镍配合物[Ni3(Ped)2](ClO4)2(H2O) (1)、[Ni3(Ped)2](NO3)2(H2O) (2)和[Ni3(Ped)2](Ac)2(H2O)2 (3),及2种新的异三核铜镍和铜锰配合物[CuNi2(Ped)2](NO3)2(H2O)2 (4)和[CuMn2(Ped)2](NO3)2(H2O)2 (5) (H2Ped =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导、电子顺磁共振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进行了热分析。测定了配合物(5)的变温磁化率,研究了配合物(5)中Cu(Ⅱ)-Mn(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Cu(Ⅱ)-Mn(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具有高自旋基态的非正规自旋态性质。  相似文献   

10.
以2-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1)为起始原料, 合成了中间体2-氯乙酰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乙酰亚胺(2)和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4-噻唑啉酮(3), 化合物3进一步与取代苯甲醛发生类Knoevenagle缩合反应, 得到了一系列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5-(取代苯基亚甲基)-4-噻唑啉酮类化合物4a4p. 目标化合物4a4p的结构经IR, 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1.
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分别与μ-氧-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反应,合成了3个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2(1),3(2),4(3))。对化合物1~3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1H,13C)表征,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测定晶体结构。化合物中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构型。试验表明,化合物23均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新的N-乙基咔唑衍生物: 3,6-二[2-(8-羟基喹啉基)乙烯基]咔唑(4)及其锌配合物(5); 化合物4经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表征其结构, 并测定了它的荧光光谱. 结果显示: 化合物4的荧光发射为蓝绿色光(500 nm), 其发射光谱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荧光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 同时, 考察了化合物5的荧光性质, 其荧光发光峰值为600 nm, 与2-甲基-8-羟基喹啉锌相比, 发生了明显的红移.  相似文献   

13.
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分别与μ-氧-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反应, 合成了3个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2 (1), 3 (2), 4 (3))。对化合物1~3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1H, 13C)表征, 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测定晶体结构。化合物中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构型。试验表明, 化合物23均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庚二酸和辛二酸反应, 合成了2个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5 (1), 6 (2)], 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c。锡原子均为畸型四面体构型, 化合物1以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化合物2以氢键和C-H…π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12在34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 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庚二酸和辛二酸反应, 合成了2个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5 (1), 6 (2)], 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c。锡原子均为畸型四面体构型, 化合物1以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化合物2以氢键和C-H…π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12在34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 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蔡汉成  尹端沚  张岚  汪勇先 《有机化学》2006,26(12):1709-1713
报道了2-氨基-6-氟-9-(4-羟基-3-羟甲基丁基)嘌呤(1)的合成, 通过对起始原料2-氨基-6-氯-9-(4-乙酰氧基-3-乙酰氧甲基丁基)嘌呤(2)水解脱去乙酰基, 得到2-氨基-6-氯-9-(4-羟基-3-羟甲基丁基)嘌呤(3). 化合物3与三甲胺乙醇溶液在混合溶剂[V(THF)∶V(DMF)=3∶1]中反应得到相应的氯化铵盐4, 然后与KF在DMF溶剂中反应, 得到化合物1. 产品经UV-vis, IR, 1H NMR, 19F NMR和MS表征. 考察了反应温度、氟化试剂等因素对氟化反应的影响, 为6位含氟的嘌呤核苷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直接、简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以3-((4,6-二甲基-2-嘧啶基)硫代)-丙酸(HL)和菲咯啉(Phen)为配体的2个三元稀土配合物[Eu(L)3(Phen)]2·2H2O(1)和[Tb(L)3(Phen)]2·2H2O(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它们是同构的。2个稀土离子(Ln)由4个羧酸配体桥接,形成二聚体排列。其余2个羧酸配体和Phen以双齿螯合方式与Ln配位。Ln的配位数为9,具有扭曲的单端方形反棱柱配位多面体构型。固态光致发光测试表明,这2种配合物都显示了金属中心的特征发射带。  相似文献   

18.
以2,4,6-三(1-吡唑基)-1,3,5-三嗪(TPTz)与不同金属离子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了3个氢键连接的金属-有机网状化合物。实验发现TPTz的水解产物6-(1-吡唑基)-1,3,5-三嗪-2,4-二酚(H2L)在反应中起到了实际的配位作用。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它们是同构化合物,分子式为[M(HL)2]·2H2O(M=Zn,1;Co,2;Mn,3)。每个中心金属原子分别与2个吡唑基上的N、2个吡嗪环上的N和2个水分子中的O形成六配位的结构。2个HL-与1个中心金属配位形成一个零维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小分子,这些小分子通过氢键连接进一步拓展为二维层状结构。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都是宽系半导体材料,其带隙宽度分别为3.80(Zn),3.30(Co),3.27(Mn)eV,其半导体性质同中心金属原子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 2 个丁二酮肟有机锡化合物: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丁二酮肟配合物(C6H5C(CH3)2CH2)3Sn(ON=C(CH3)C(CH3)=NO)Sn(CH2C(CH3)2C6H5)3 (1)和二苄基锡氧氯丁二酮肟多核配合物[μ3-O-((C6H5CH2)2Sn)2(ON=C(CH3)C(CH3)=NOH)(O)Cl]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13C、119Sn)、差热分析和单晶 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 并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物 1为通过配体丁二酮肟桥联的双锡核中心对称分子, 锡原子均为四配位的畸变四面体构型; 配合物 2 为通过氧原子和丁二酮肟配体桥联的四锡核中心对称多环聚合结构, 锡原子分别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和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UH7)、人肺癌细胞(A549)、人表皮癌细胞(A431)、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乙醚蒸汽扩散法,由四氟合硼酸四乙腈合铜(Ⅰ)、4,4′-联吡啶、二(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或者三苯基膦的反应后的二氯甲烷和乙腈混合溶液中,晶化出[Cu2(4,4′-bipy)(POP)2(CH3CN)2(C2H5O)2](BF4)2 (1)和[Cu2(4,4′-bipy)(PPh3)4(CH3CN)2](BF4)2 (2)两种配合物。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表征,同时测定了UV-Vis光谱及相应的激发态寿命。配合物1和2展示了较好的光物理特性,在27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固体粉末样品的最大发射峰位分别位于527和483 nm,这归因于金属干扰的配体内部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