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杂多酸 (HPA)催化松香裂解反应及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并对裂解产生的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杂多酸催化剂用量大于 0 .0 5%、反应温度高于 1 80℃的条件下 ,杂多酸可将松香裂解为深色油状物 ,同时生成水和挥发性油。杂多酸的种类、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的改变不影响裂解产生的挥发油的组分构成 ,但影响某些组分的相对比例。裂解反应包括了碳碳键和碳氢键的断裂  相似文献   

2.
奥克托金(HMX)的T-Jump/FTIR快速热裂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Jump/FTIR快速热裂解原位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奥克托金(HMX)在0.1,0.2,0.3和0.4MPa的Ar气条件下,以1000℃·s-1的升温速率快速升温至设定的反应温度,用快速扫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跟踪分析分解产物的种类和相对摩尔浓度的变化,研究了温度及压力对初始检测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HMX在快速热裂解5s过程中红外所检测到的主要气相产物为CO,CO2,NO,NO2,N2O,HCONH2,CH2O,H2O,HNCO及HCN,并给出了这些产物相对摩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气体产物相对摩尔浓度的比率N2O/HCN,研究了压力和反应温度对HMX的快速热裂解过程及机理的影响,认为在低温HMX分解的C—N键断裂在两竞争反应中占优,通过压力的变化证明了气相产物之间存在二次反应.  相似文献   

3.
详细研究了超临界条件下环己烷的热裂解性能,其中气相产物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液相产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主要裂解产物为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丁烯、己烯、环己烯和苯等。研究发现,温度、压力和流体的湍动程度显著影响裂解反应,裂解转化率和裂解深度随温度升高均增加,压力和流体的湍动程度对裂解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停留时间产生的。根据液相产物的主要成分,推测了可能的裂解过程。  相似文献   

4.
沙门氏菌全细胞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了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该方法应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对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影响总离子流色谱图条件(热裂解条件、色谱条件、质谱条件)的研究,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全细胞在裂解温度600℃,时间为10s,离子源温度220℃,电离方式为EI,电离能为60eV的条件下可得到清晰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同时对部分裂解产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该方法快速、简便,可为研究快速鉴定致病菌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要在高分辨率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HRPGC/MS)系统中采用选择离子检测法(SIM),建立了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的检测农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裂解条件:起始温度50℃;升温速率20℃/min,裂解室温度230℃;裂解温度650℃;裂解时间为10 s.气相色谱条件:载气为氦气;恒定流速0.9 mL/min;DB-WAXTER毛细管色谱柱;起始温度45℃;保持4min,以6℃/min的速率上升到100℃,然后以10℃/min上升到200℃,接着以12℃/min上升至250℃,并保持25 min.分流比为50∶1.EI离子源.选择色谱保留时间19.056 min,鉴别离子m/z 54,98,用于SIM检测.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2种空白农产品和2种不同农产品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样品检测结果表明,HRPGC/MS方法检测不同黄瓜、牛肉农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均能得到很好的反映.本方法分析时间缩短,用保留时间、质谱同时定性,消除了不同种类农产品杂质的干扰,结果准确可靠,选择性和重复性好,适于快速检测农产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选择不同温度,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对烟叶重要组分多羟基吡嗪进行了热裂解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1.1%);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的热裂解产物不同;该化合物的热裂解能够产生吡嗪类化合物,而且,随着热裂解温度的升高吡嗪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在挥发性的热裂解产物中,在300℃时吡嗪类化合物只占8.35%,吡啶类化合物占19.07%;在600℃时吡嗪类化合物占16.96%,吡啶类化合物占30.58%;在900℃时吡嗪类化合物占21.61%,吡啶类化合物占27.08%。  相似文献   

7.
利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9个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涤纶绳索样品进行鉴别分析.首先通过优化选择,确定试验条件,即裂解温度为550℃、裂解时间为6 s时,柱程序升温条件为50℃(1 min)20℃/min→250℃(10 min).在此条件下可最大限度的显示涤纶裂解产物的特征.9个样品的裂解分析结果显示,涤纶的主要裂解产物有13种,其中特征裂解产物为苯甲酸(相对强度100%)、苯甲酸乙烯酯、联苯、苯等.虽然9个涤纶绳索有相同的裂解特征,但个别裂解产物及各特征裂解产物的相对含量有所不同.这一差异可以作为不同规格、不同产地涤纶绳索分析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裂解气相色谱及质谱联用法研究了3种聚醚酰亚胺(PEIM′s)的裂解行为,并根据裂解产物的结构及其相对产率推断了裂解的机理。取3种PEIM样品置于石英裂解管中,分别在550℃,650℃,750℃条件下裂解,所得产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分析中采用DB-5毛细管色谱柱,电子轰击离子源(200℃,70eV)及在m/z 29~500范围内全扫描方式,并用NIST谱库进行检索和用归一化法计算峰面积进行定量。由试验结果可知:选择在750℃进行裂解较好,在此条件下获得主要裂解产物存在的更明显的信息,有利于对产物进行详细分析和鉴定。  相似文献   

9.
挂式-四氢双环戊二烯热裂解产物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压下, 温度为450~650 ℃, 停留时间为15.44~4.03 s条件下的JP-10 (挂式-四氢双环戊二烯)热裂解产物分布. 在相对较长的停留时间下, JP-10热裂解转化率对温度很敏感. 热裂解主要产物为甲烷、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环戊二烯、苯、甲苯、苯乙烯、环戊烯的乙烯基取代物及C5, C6异构体(戊二烯、环戊烯的甲基取代物、环己烯、己二烯和环戊二烯甲基取代物), 其中, C1~C4、环戊二烯、苯、甲苯、乙烯基取代环戊烯为初始产物.  相似文献   

10.
50g葡萄干用70%乙醇溶液300mL在80℃回流提取3h,提取两次,过滤提取物,滤液减压浓缩至干。残渣用5200裂解仪在400℃,500℃,600℃,800℃下处理,在各裂解温度下得到的裂解产物导入仪器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裂解产物是糠醛、呋喃甲醇、5-甲基糠醛、5-羟甲基-2-呋喃甲醛、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酮,这些裂解产物是赋予卷烟具有独特香味和较好口感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1.
以废旧高分子材料—PE塑料,PVC塑料和废轮胎为试验物料,在外热式回转窑内进行了一系列热解试验。考察了热解终温对热解产物的产率及产物特性的影响。随热解终温的提高,热解气体的产率上升而半焦的产率下降;PE和PVC的热解焦油的产率下降,而废轮胎则相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热解气体的平均热值有一最大值;PVC在热解过程中Cl-HCl的转化率为520%~560%;热解终温对焦油的CH原子比、热值及族分均有一定影响;热解终温对热解半焦的热值、C和H残余率以及半焦反应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在超临界水中热解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25  
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了生物质(稻杆)在超临界水中的热解行为,研究了热解产物分布随反应温度、压力以及停留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体收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油收率则先增加后减少,380 ℃~410 ℃产油量较大,可达28.57%;气体收率和油收率随压力升高而增加,残渣收率则明显减小,但当压力高于31.5 MPa后,油收率基本不再随压力的升高而变化;气体收率随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油收率则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13.
PVC热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PVC作为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重要组分,国内外学者已对它的热解或燃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一些研究。Danforth和Takeuchi根据链式理论研究了PVC在220-240℃的热解动力学^[1],Troiskii和Troiskaya提出了用来描述PVC分解初始阶段(转化率约10%以内)HCl析出的数学模型^[2];Wu等分别研究了PVC在高转化率(>60%)时及在127℃-427℃范围内的热解动力学^[3,4];上述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确定的转化范围,而国内近年才开始对PVC的热解或燃烧动力学进行研究,一般都采用较简单的一次反应方程^[5]或常见的固体反应方程6[6]来求解动力学参数,为了能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计算中只能分段拟合,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断点,所以,对PVC热解动力学的研究还缺乏完整性或连续性,不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4.
几种烃化合物在氮热等离子体中的热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数种烃包括液态苯和甲苯以及气态的四甲烷,乙烯及乙炔在氮热等离子体中的热解行为,结果发现,所有烃人合物在氮等离子体中均发生强烈的分解反应,生成大量炭黑和气体。气体产物中的主要成分是氢,乙炔和丙炔腈,在液态烃苯和甲苯的热解产物中不含有甲烷及乙烯等小分子烃,乙炔的浓度与丙炔腈的含量有关,丙炔腈的含量高时,乙炔的浓度低,反之亦然,所制得的炭黑粒细小,粒度分布范围产窄,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其确值为14  相似文献   

15.
低加热速度下显微组分的热解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差热分析并采用微分和积分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显微组分富集样在低加热速度下热解的实验结果,对显微组分的热解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的热解过程十分复杂,整个热解过程不能用一步反应描述,但存在明确分界温度Tm。在假定两步反应的前提下研究表明,各步反应均由扩散过程控制,但扩散机理不同,不同段的活化能不一样,后段的活化能比前段小。不同显微组分的热解机理没有表现出差别,但活化能却有差别,惰质组一般具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内废轮胎的热解油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介绍了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废轮胎热解油化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评价热解条件对气体成分及油、碳和气产物产率的影响,以及热解油品的成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较高的温度和较好的停贸时间会生成过多的不凝气(主要成分为CH4、H2,C2HV和CO等),降低油的产率,过低的温度和加热速率导致严重的碳化,同样会降低油产率。(2)热解油品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芳烃占了很大比例,其次是烷烃和非  相似文献   

17.
废轮胎快速热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废轮快速热解的试验装置和结果。重点考察了反应器温度在500~1000℃时,热分解气体产率和组分的变化规律,热分解产物分布以及延长气相停留时间对热分解气体产率和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分解速率随温度呈线性变化,热分解温度升高,产气率增加,液体和固体产物减少。1000℃时气体产率为500℃的4倍。废轮胎热解气热值较高(20~37MJ/Nm^3),在700~800℃间达到最大值。700℃以上延长气  相似文献   

18.
煤热解过程中生成氮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使用管式反应器在600℃-900℃范围内考察了温度和煤种等对煤中氮热解转化成HCN和NH3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解的温度越高,气相产物中的HCN和NH3的生成量越大;煤化程度越高,煤中氮转化为HCN的量越少;惰质组含量较高的煤样,热解生成的NH3较多。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对煤种和惰质组含量对氮氧化物前驱体生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碱金属及相关无机元素在生物质热解中的转化析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利用中遇到的颗粒聚团、受热面沉积等问题与生物质中的碱金属物质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对各种碱金属及相关无机元素在生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和在热解中可能的行为进行了简要介绍 ,然后着重对稻杆热解中钾元素的析出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得到了钾元素随热解过程析出的定量描述 ,计算出的半焦含钾量与试验实测值符合较好 ,说明采用的碱金属析出模型大体上反映了热解中相关元素转化、反应的主要过程。本文工作对于进一步研究碱金属及相关物质在燃烧、气化过程中的行为、探寻适合的解决途径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PVC的热解/红外(Py/FTIR)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热解/红外联用仪(Py/FTIR)考察了PVC的热解过程,结果表明,PVC在200℃时开始放出HCl,300℃左右达到最大,在红外谱图上HCl气体的振-转吸收区是3100cm^-1~2600cm^-1,有P支和R支出现;随后-CH2-基在2860cm^-1和2930cm^-1处的吸收明显增强,可认为是生成的多烯碎片进一步裂解生成脂肪族化合物的结果;同时有芳烃在1620cm^-1、3010cm^-1和900cm^-1~600cm^-1处的吸收出现。这是由于除了部分多烯碎片规则断裂形成酯肪烃类物质的挥发分外,还有一部分通过分子重排、环化形成芳烃结构,其中的一部分以芳烃类物质进入挥发分,另一部分聚合形成稠环芳香族物质,最后变成焦粒。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PVC的热解机理,即PVC首先脱出HCl气体,进一步热解产生多烯结构,并通过分子重排、环化形成芳烃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