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TiN涂层的径向微动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GCr15/45#钢和GCr15/离子镀TiN涂层的45钢摩擦副进行了径向微动试验,试验的最大载荷从200N到800N,循环次数为10^5。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TiN涂层的抗塑性变形能力和抗么向微动损伤能力比基体好,SEM分析表明,TiN涂层的磨屑呈现剥层特征钢试样表现出粘着现象。  相似文献   

2.
TiN薄膜的应力状态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在52100钢基体上离子束增强沉积TiN膜、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TiN膜和离子镀TiN膜的应力状态,分析了不同工艺方法制取的TiN薄膜的应力形成的影响因素,比较了3种薄膜在不同载荷和摩擦速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分析了膜-基界面两侧应力状态对膜-基结合力、薄膜的耐磨性能和磨损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TiN/52100钢试样在薄膜内的应力均为压应力,但在界面附近基体一侧的应力状态是随着工艺方法的不同而不同,3种膜的硬度和膜-基结合力都依次下降,而其内应力与膜-基应力的差值则是依次增大,分别为269.0MPa,660.5MPa和1063.3MPa,因而前者显示出最高的膜-基结合力和最佳的摩擦学性能;而后2种膜则显示出依次渐差的膜-基结合力和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频磁控溅射和多弧离子镀相结合的工艺在硬质合金YT15刀片表面制备了MoS2-Zr复合涂层,考察了其形貌、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分析了复合涂层的减摩机理.结果表明,与纯MoS2涂层相比,MoS2-Zr复合涂层的硬度和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获得显著提高(纯MoS2涂层的硬度约为4.0 GPa,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约为49 N;MdS2-Zr复合涂层的硬度约为10.7 GPa,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约为55 N).与45#钢的对摩试验结果表明,MoS2-Zr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小于纯MoS2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MoS2-Zr复合涂层与对摩材料之间所形成的转移润滑膜是影响摩擦过程中的摩擦系数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摩擦副间转移膜的存在,涂层和对摩材料的摩擦转变为涂层和转移膜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了摩擦系数,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4.
TiN/Ni—W复合涂层的滑动摩损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3Cr2W8V基体上电刷镀Ni-W中间层和离子镀TiN复合涂层的滑动磨损特性,并分析了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由于TiN沉积过程中的温度效应,混合晶态的电刷镀Ni-W层发生晶化和析出强化,并形成界面扩散层,从而使Ti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和硬度明显提高,Ni-W中间层对TiN涂层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TiN/Ni-W复合涂层的耐磨性优于TiN单,层且明显优于3Cr2W8V基体和Ni-W涂层;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疲劳剥落;当试验载荷为490N到980N时,涂层的磨损率上升,而当载荷从980N上升到1470N时,涂层的磨损率下降。这是由于磨损机制发生变化所致,前者以磨粒磨损为主,后者则以氧化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硫化处理磁控溅射Mo/Ti金属前驱体薄膜制备Mo硫化物/Ti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薄膜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采用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和可控气氛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仪分别测试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力以及摩擦系数,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的磨损表面形貌,分析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硫化温度在450 ℃以上时能够生成较多Mo硫化物,最佳硫化工艺为450 ℃×15 h;提高硫化温度或延长硫化时间均使薄膜的结合力下降;磁控溅射Mo/Ti前驱体复合薄膜经450 ℃×15 h硫化处理后,薄膜中生成复杂的Mo硫化物,形成Mo硫化物/Ti复合薄膜;与纯Mo薄膜硫化后相比,Mo硫化物/Ti复合薄膜具有更高的界面结合力和更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切削对比试验,考察了分别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法和离子镀法镀覆TiN膜的硬质合金刀具和无镀层的同种硬质合金刀具的抗切削损伤性能.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有离子束增强沉积TiN膜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距离远比无镀层刀具的长,也比有离子镀TiN膜刀具的长,其前面和后面的损伤都很小.这是离子束增强沉积过程中各种参数可以分别调节,膜层质量易于控制,能够形成致密度高且与基体结合力强的硬质薄膜的结果.刀具切削损伤的原因主要有磨损和脆性损伤,这都与刀具材料同被切削金属产生的粘着有关  相似文献   

7.
林立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1995,15(2):104-109
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得到的氮化钛微粉制备了Ni-P-TiN化学复合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了镀层的组织和结构,并在球-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镀层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N微粉可使Ni-P化学镀层的组织明显细化,且能提高镀层的最佳时效硬化温度随着Ni-P-TiN化学复合镀层中TiN共析量的增摩擦系数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耐磨性则存在的一个最佳TiN含量;TiN微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阴极电弧离子镀方法制备氮化钒(VN)涂层,并研究了VN涂层的结构、力学性能以及不同载荷对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VN涂层结构致密并呈柱状方式生长,其晶体类型为NaCl-型面心立方结构. 涂层具有强的膜基结合力以及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随着载荷增加,VN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而磨损率增加. 基于赫兹弹性接触模型以及摩擦产物的成分分析结果,发现载荷越大,界面接触应力越大,界面摩擦化学反应越剧烈,这有利于降低剪切应力并促进V元素氧化生成V2O5润滑相,导致摩擦系数降低. 此外,因韧性不足、抗塑性变形能力弱等原因,随载荷增加,涂层磨损率增大.   相似文献   

9.
激光熔覆NiCr-ZrB2复合涂层结构及高温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了NiCr涂层和NiCr-ZrB2复合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了涂层的组成、组织结构和晶体结构.在SRV-IV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NiCr-ZrB2复合涂层从20到500℃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NiCr-ZrB2复合涂层的主要物相组成为[Ni,Ti]固溶体、Cr2Ti、ZrB2、ZrB、Ni3Cr2、Ti2Cr、TiB2和TiB;涂层厚约0.7~1.0 mm;涂层平均硬度约为HV0.21000,是纯钛基材的5.3倍;NiCr-ZrB2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高温耐磨性能相对于钛基材提高约1个数量级;NiCr-ZrB2复合涂层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高温下伴有氧化磨损和摩擦抛光现象.  相似文献   

10.
Ti6Al4V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改善Ti6Al4V合金的摩擦学性能,采用预置NiCrBSiFe复合粉末激光熔覆制备高温耐磨复合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测试了其显微硬度、室温(25℃)及高温(600℃)磨损性能,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与钛合金基体为冶金结合,以γ-(Ni,Cr,Fe)固溶体为基体,原位生成的TiC、TiB_2和CrB增强相均匀分布于涂层中,涂层的平均硬度为HV0.5950,约为钛合金基体(HV0.5360)的3倍.室温下,由于涂层具有很高硬度,改善了钛合金表面严重的黏着磨损,涂层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高温下,钛合金表面生成氧化膜表现出固体润滑效果,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下降,而涂层中基体相硬度下降,磨损表面出现犁沟和破碎磨粒,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相比室温略有上升,但相比钛合金仍表现出较好的高温耐磨性.  相似文献   

11.
12.
离子束表面改性及其在摩擦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对离子束表面改性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水平及其在摩擦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为使这种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实际摩擦学体系还必须研究的一些问题。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离子注入是改善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离子束辅助涂层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离子束表面改性技术,包括离子束增强沉积或离子束辅助沉积、离子束混合和离子束反冲注入。利用它可以制得0.05到几个微米厚的涂层。由于界面的相互扩散混合,离子束辅助涂层能更强地与底材结合,并且常比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的涂层更密实。作者认为,离子束技术今后将在两个相关领域中发展,即直接的离子注入和离子辅助涂层,并且指出离子补助涂层技术将拓宽离子束技术在摩擦学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渗氮层的组织与耐磨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弧防子源在350-450℃之间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快速渗氮表面强化,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处理90min即可得到厚度10μm左右的高硬度的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强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俄歇谱仪等对渗层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在处理温度低于450℃时,渗层为单相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层,表面氮可以达到15%,显微硬度达到1200HV,与原基体材料相比,耐磨性提高了2 ̄3倍。  相似文献   

14.
离子注入聚酰亚胺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N+和Fe+分别对芳香聚酰亚胺薄膜进行了离子注入处理,考察了注入前后聚酰亚胺与52100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这2种离子注入都可以降低聚酰亚胺与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和磨损,而且高剂量(1016ions/cm2量级)离子注入的效果比低剂量(1014ions/cm2量级)离子注入的好,尤以3×1016ions/cm2的Fe+注入改性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弧离子源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Co离子注入,考察了注入处理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o注入处理样品的表面硬度比未注入样品的高1.0~1.5倍,且硬度随离子束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o注入处理试样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至约0.20,磨损体积损失降低25%~45%;当束流密度为22μA/cm2、注入剂量为5×1017/cm2时,注入处理样品的摩擦系数为0.19,耐磨寿命最长;在所选定的试验参数范围以内,当临界束流密度处于22μA/cm2时,保留剂量最大,改性表面硬度最高,耐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18.
对LY12CZ(2024)铝合金进行了氮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III)处理,分析比较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离子注入前后试样的化学组成、各元素的化学价态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铝合金表面改性层中形成了弥散强化的氮化铝(AlN)相;与基体相比,铝合金试样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后的表面显微硬度均有所提高,最大增幅达1.4倍;铝合金的磨损质量损失减少了75%,摩擦系数显著降低,表面综合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离子束混合镍—钼多层膜的显微结构与抗磨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蒸发沉积结合Ne^+束轰击混合的方法,在GCr15轴承钢底材表面制备了Ni-Mo多层膜,并且利用俄歇电子能 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Ni-Mo多层膜的元素组成和分布,以及膜层的显微组织形态、相结构和硬度等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分析与测量,同时还就这种多层膜的抗磨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The 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is found in the case in which the Langmuir layer freely passes the ions incident from the plasma while the reverse ion flux is zero. These conditions are realized near the cathode in an arc discharge and at the surface of a probe operating on the ion branch of the characteristic. The electric field outside the Langmuir layer is assumed small. We obta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on current and plasma density at the boundary with the electrode, the expressions for the ion mean kinetic energy and for the mean energy removed from the plasma by the ion, which differ markedly from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in the Maxwellian distribution case.Translated from Zhurnal Prikladnoi Mekhaniki i Tekhnicheskoi Fiziki, Vol. 10, No. 3, pp. 47–54, May–June, 19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