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晶型CL-20热分解反应机理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陈朗  王晨  伍俊英 《爆炸与冲击》2014,34(2):188-194
基于反应力场,采用NPT、NVT系综和Berendsen方法,对ε-、β-和γ-CL-20超晶胞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分解反应过程进行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3种晶型CL-20的初始分解路径均是五元环和六元环中的N-NO2键断裂生成·NO2自由基,生成的主产物包括N2、H2O、CO、CO2、NO2、NO3、HNO2、HNO3、N2O5、N2O2和NO等。相同晶型的CL-20发生热分解生成的主产物的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纳米添加剂因其高效的减摩抗磨效应在节能内燃机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内燃机油中商用添加剂的协效机制是开发纳米添加剂内燃机油配方的关键问题.本文中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油胺修饰CeO2纳米微粒与商用内燃机油添加剂在金属表面的协同吸附行为,及其对CeO2纳米添加剂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机制.发现清净剂(DE)、减摩剂(FM)、抗氧剂(AO)和黏指剂(VII)都可以同CeO2纳米微粒共同形成摩擦膜,使抗磨性能优于单一添加剂,表现出了协同效应. CeO2纳米微粒与有机分子添加剂复配的抗磨性能与其吸附层的吸附质量成正比.对于趋近于单层刚性吸附的添加剂,随分子中烷基链长度的增大,CeO2纳米微粒参与共吸附的程度逐渐降低.分散剂中的长烷基链PIB (聚异丁烯)部分阻碍了CeO2纳米微粒的吸附,使其无法在摩擦副表面沉积成膜,导致了显著的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Al(OH)3粉体抑爆剂对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 PAN)粉尘爆炸的抑制作用,利用透明管道爆炸传播测试系统,研究不同含量的Al(OH)3对PAN粉尘爆炸火焰传播形态、温度等参数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Al(OH)3抑制PAN粉尘爆炸的微观特征,总结出Al(OH)3对PAN粉尘爆炸的抑制机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Al(OH)3质量分数的增加,PAN粉尘爆燃的最大火焰传播距离和传播速度逐渐减小。同时压力监控及温度监控结果显示,随着Al(OH)3质量分数的增加,PAN粉尘的最大爆炸压力及最大温度均逐渐减小,由此验证了Al(OH)3对PAN粉尘爆炸的抑制作用,且60%质量比的Al(OH)3的抑制效果最好。通过对PAN粉尘爆炸固态产物表征及热分析的研究,从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分析了Al(OH)3对PAN粉尘火焰的抑制机理,物理抑制包括包覆、吸热降温、气体惰化3种方式,化学抑制主要通过消耗维持燃烧爆炸连锁反应的关键自由基?O和?OH减少了自由基?H、?OH与?O之间的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步水热法设计制备了二硫化钼/硫化锌(MoS2/ZnS)纳米杂化体,并利用热压成型技术得到聚酰亚胺/二硫化钼/硫化锌(PI/MoS2/ZnS)复合材料.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光电子能谱仪对所制备材料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oS2纳米薄片均匀致密地包覆在ZnS纳米颗粒表面. 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曲线结果表明,MoS2/ZnS纳米杂化体的引入显著地提升了PI基体的热稳定性能. 摩擦磨损测试结果表明,三种填料(MoS2,ZnS和MoS2/ZnS)均能有效改善PI基体的摩擦学性能,其中MoS2/ZnS纳米杂化体的增强效应最为显著,这主要归因于MoS2纳米片和ZnS纳米粒子之间的协同增强效应. 当MoS2/ZnS纳米杂化体的质量分数为1.5%时, PI/MoS2/ZnS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达到最优,相较于纯的PI,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下降了15. 9%和34. 3%.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涂层,采用真空浸渍技术和水热合成的方法,将含有反应物离子或分子的前驱体溶液引入YSZ涂层内部固有的微裂纹和孔洞等缺陷中,并在缺陷中原位合成了直径约78~111 nm的Ag/Ag2MoO4类球形纳米颗粒,首次制备出了YSZ-Ag/Ag2MoO4复合涂层. 摩擦试验结果表明:与YSZ涂层相比,YSZ-Ag/Ag2MoO4复合涂层由于在室温和600 ℃下形成了润滑层,抑制了YSZ涂层摩擦表面的脆性断裂和磨粒磨损,从而显著降低了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有效提高了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无氢类金刚石碳基薄膜(Diamond-like carbon,DLC)在潮湿大气环境中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这主要是由于环境中的H2O和O2两种活性分子钝化了无氢DLC薄膜表面的悬键,但迄今两种活性分子对无氢DLC薄膜低摩擦行为的协同影响机制仍不清楚. 本文中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H2O和O2分子共存时在金刚石表面的钝化状态,并推测了无氢DLC薄膜实现低摩擦的可能途径. 结果表明:H2O和O2两种活性分子在金刚石表面分解形成OH、H及O基团,其中O原子和H原子的相互吸引能够促使其形成OH基团. 当H2O分子和O2分子按比例2:1共存时,金刚石表面全部由OH基团钝化,而非2:1比例时,金刚石表面会形成C-OH、C-H和C-O共存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7.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纳米Sm2O3增强TiC/Co基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纳米Sm2O3对TiC/Co基复合涂层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纳米Sm2O3增强TiC/Co基复合涂层主要由γ-Co、Cr23C6、TiC、Co3Ti和Fe7Sm相组成. 纳米Sm2O3增强TiC/Co基复合涂层呈现出与基体形成更加优良的冶金结合和优良的润湿性,显微组织明显细小均匀. 随着纳米Sm2O3含量增加,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均先增加后降低,当纳米Sm2O3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分别提高了10.1%和17.1%. 添加纳米Sm2O3的复合涂层的磨损机理均为磨粒磨损.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纳米Sm2O3对TiC/Co基合金涂层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子动力学模拟是研究纳米流体的黏度特性的重要手段,但计算量庞大. 文章通过对基液水分子粗粒化,使得计算量大幅度减小,且计算精度与全原子模拟相当. 基于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Cu-H2O 纳米体系的微观运动特性,通过格林- 库博(Green-Kubo) 公式对Cu-H2O 纳米流体的黏度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考察了温度、体积分数、粒径和颗粒形状对于Cu-H2O 纳米流体黏度的影响,对已有的悬浮液黏度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奥克托今炸药(HMX)作为高温、高压源,二氧化钛(TiO2)和活性炭(C)作为前驱体,采用爆炸冲击合成的方法制备纳米碳化钛(TiC)粉末。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 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对样品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探讨了爆炸冲击波作用下TiC的合成机理。结果表明:XRD和EDS测试值与理论值相符性很好,样品中同时含有TiC和TiCx(x<1);SEM照片显示TiC和TiCx(x<1)的粒径均小于50 nm,样品中存在微米级的球形团聚体;爆炸冲击合成TiC属于特殊的固相反应,其物质扩散速度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CL-20/HMX共晶炸药冲击压缩和化学反应行为,获得了密度以及粒子速度的时空分布、冲击雨贡纽、冲击起爆压力、爆轰压力等数据,以及主要中间产物和稳定产物分布。模拟结果显示,共晶的初始分解路径是CL-20中N—NO2键断裂,主要稳定产物是N2、CO2和H2O。CL-20和HMX的分解速率随着冲击波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逐渐接近,但各冲击条件下CL-20分子的衰减速率均大于HMX。  相似文献   

11.
实验采用稳定预混气2H2+O2+3Ar及不稳定预混气C2H2+5N2O和CH4+2O2,在圆形爆轰管内通过烟膜手段记录了爆轰波的胞格结构,得到了胞格尺寸与初始压力之间的关系式;研究了胞格结构在扰动上下游的变化过程,分析了胞格不稳定性对胞格结构特征的影响,获得了爆轰波经过扰动后重新恢复至平衡状态的特征尺度。结果表明:爆轰波经过扰动后,对于稳定预混气,在扰动下游主胞格结构变得不规则,没有出现次生胞格;对于不稳定预混气,扰动下游伊始爆轰波的次生模态被抑制,由于爆轰波自身的不稳定性,随后出现了局部爆炸点及精细胞格结构;爆轰波在扰动下游传播了一段距离后恢复至平衡状态,该长度在8~15倍之间的胞格尺寸范围内变化,并且随初始压力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研究结果反映出爆轰波经过孔板扰动后恢复至平衡态所需的长度与爆轰波流体动力学厚度相当。  相似文献   

12.
化学机械抛光(CMP)已成为金属合金最具潜力的平坦化技术. 为了优化铝合金CMP工艺,研究了磨料粒度、分散剂浓度以及pH调节剂对铝合金CMP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磨料粒度的增加,材料去除率(MRR)和平均表面粗糙度(Ra)均增加,而表面光泽度(Gs)降低. 分散剂(聚乙二醇,PEG-600)的质量分数达到0.5%时,可以获得最优的表面质量和最佳的光泽度. 浆料中添加适量的柠檬酸作为pH调节剂可同时获得较优的表面质量和较高的抛光效率,柠檬酸对铝合金CMP性能的影响是腐蚀作用和螯合作用的综合效应. 此外,简要讨论了氧化铝抛光液对铝合金的静态刻蚀机理和CMP机理. 氧化铝抛光液的最优配方为Al2O3 3.3 μm、H2O2 4%、PEG-600 0.5%和H3Cit 1.5%.   相似文献   

13.
The flow of paramagnetic fluid inside a cylinder placed in a bore of a superconducting magnet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Single-phase closed thermosyphon configuration was employed. The lower side wall of the cylindrical enclosure was heated while the upper side wall was cooled with the thin adiabatic interface in between.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an aqueous solution of glycerol.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working fluid was increased by adding Gd(NO3)3 × 6H2O and was measured by a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balance. The 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 slurry (KWN-2025, Japan Capsular Product Inc.) dispersed in the working fluid was illuminated in the middle height horizontal cross-section of the enclosure to visualize the temperature field. The color images of flow mode were taken by a digital camera. The average heat transfer rates were also measured. Depending on the Rayleigh number, different spoke patterns were observed. The number of angular structures (spok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not only in the Rayleigh number but also in the strength of magnetic field. The heated fluid was repelled by the magnetic field, while the cooled fluid was attracted. The magnetic field enhanced the heat transfer rate.  相似文献   

14.
颜秉健  张博  高远  吕树光 《爆炸与冲击》2018,38(6):1435-1440
选用五种碳氢混合气体,采用高压电火花起爆的方法,利用光纤探针测量爆轰波在管道内的传播速度,研究临近失效状态时爆轰波在管道内的传播模式。实验是在自行研制的爆轰管道中进行的,其包括驱动段及内径分别为1.5、3.2、12.7 mm三种规格的测试段。实验结果再次验证了爆轰波在管道内传播时可以有六种不同的传播模式:稳态爆轰、快速波动爆轰、结巴式爆轰、驰振爆轰、低速爆轰和爆轰失效。其中C2H2+2.5O2+70% Ar、C2H2+2.5O2+85% Ar两种组分混合气体(具有较低活化能),在爆轰波传播过程中只有稳态、快速波动和失效三种模式;而C3H8+5O2、C2H2+5N2O和CH4+2O2三种组分混合气体(具有较高活化能)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六种不同模式。上述结果表明,除气体组分、初始压力等因素外,混合气体的活化能可能对爆轰波在管道内的传播状态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A new PCHE with an S-shaped fin configuration was applied to a hot water supplier in which cold water of 7 °C is warmed to 90 °C through heat-exchange with supercritical CO2 of 118 °C and 11.5 MPa pressure. The fin and plate configuratio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3D CFD simulations for the CO2 side and H2O side and the thermal–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hot water supplier was evaluated. Compared with a hot water supplier that is currently used in a residential heat pump, the new PCHE provides about 3.3 times less volume; and lower pressure drop by 37% in the CO2 side and by 10 times in H2O side.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薄壁夹层结构耐撞性,以虾螯为仿生原型,设计梯度分布的仿生波纹形夹层结构,包括单层、双层和三层波纹结构。以初始峰值载荷Fp、比吸能Es为耐撞性指标,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单元高宽比γ(γ1、γ2和γ3分别为单元第1层、第2层和第3层的高宽比)对波纹夹层结构耐撞性的影响,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方法得到了夹层结构最优参数。结果表明,单层波纹结构耐撞性随单元高宽比γ的增大逐渐变差,双层波纹结构下层结构单元高宽比γ对耐撞性的影响大于上层结构单元高宽比γ对耐撞性的影响,较小的γ值有利于提高三层波纹结构的比吸能。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单层结构最优尺寸γ1为0.8;双层结构最优尺寸为γ1 = 0.5和γ2 = 1.2;三层结构最优组合为γ1 = 0.6,γ2 = 0.6和γ3 = 0.9。上述结果可为薄壁夹层结构轻量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含氢多组分燃料由于其优良的燃烧特性逐渐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为了对掺氢燃料的爆轰特性作进一步的研究,设计了长3 000 mm、管径30 mm的圆柱形半封闭燃烧室,对不同初压下的CH4-2O2、6CH4-H2-12.5O2、3CH4-H2-6.5O2(掺氢比分别为0%、5.1%、9.5%)3种预混合气的爆轰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烟熏膜、离子探针和压力传感器分别探测胞格结构、火焰位置和内部压力。结果表明,甲烷/氧气掺氢后可以有效提高爆轰波的传播速度,且掺氢浓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同时,氢气的掺入可减少管道出口处的速度亏损并在初始压力较低时加速火焰和激波的耦合,降低胞格尺寸,提高爆轰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预混气爆轰的内部结构,对不同浓度的Ar稀释的C2H2+2.5O2预混气进行爆轰实验和数值计算。首先,在内径63.5 mm的管道内进行爆轰实验,使用烟熏玻璃记录了不同初始压力下C2H2+2.5O2预混气的爆轰端面结构。使用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来分析烟熏玻璃记录的三波点轨迹,以减少人为误差。然后,观察实验结果并描绘规则图形,图像识别程序经过验证后,用于分析实验结果。从端面结构中对封闭图形进行圆的拟合,用胞格半径方差来表示胞格大小的均匀程度;用相邻胞格圆心距的方差来表示胞格分布的规则程度。通过对比不同Ar稀释下半径方差和圆心距方差随胞格数量的变化,给出不同浓度Ar稀释下C2H2+2.5O2预混气的端面胞格尺寸及分布规律,随着Ar浓度的升高,预混气端面胞格分布更加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