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H_α/D_α及杂质辐射研究HL-1等离子体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石英光纤光导、WDS-3单色仪和光电倍增管等构成的8道光电系统,通过观察H_α/D_α及杂质的辐射,研究了在低混杂波电流驱动(LHCD)、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氩弹丸注入、孔栏加偏压及补送氦气等不同放电条件下的HL-1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特性,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不同放电等离子体粒子约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用光谱学方法研究在HL-1装置上LHCD及ECRH等离子体,弹丸注入等离子体,偏压电极与偏压孔栏等离子体粒子约束特性。结果表明:在弹丸注入使用正向偏压电极与偏压孔栏期间,等离子体粒子约束行到改善,较低密度下(^ne<2.0×10^1^3cm^-^3),LHCD脉冲期间粒子约束得到改善;而当密度^-ne大于2.0×10^1^3cm^-^3时,等离子体约束变坏。ECRH脉冲期间粒子约束得不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用马赫探针阵列测量HL—1M装置边缘涨落和流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一组马赫探针研究了HL-1M装置刮离层(SOL)和边缘等子体流在欧姆放电、朋化、偏压抽气孔栏、偏压电极、低杂波电流驱动(LHCD)和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等情况下的平行流马赫数离子饱和电流扰动,平行流速度剪切和极向流速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用于长脉冲大功率微波系统的高压调制电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HL-1M装置上的LHCD和ECRH长脉冲大功率微波系统研制的主调制电源,已达到了-70KV、35A的输出指标。应用该电源首次实现了TM-703F型大功率调整管在1s长脉冲下的运行和双大功率高压调制器的并联运行,在没有CROWBASR保护系统的情况下采用有效的快速保护措施实现了长期的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在器壁碳化、抽气孔栏、偏压电极、送杂质气体、ECRH加热和弹丸注入等实验条件下用多道辐射热探测器(Bolometer)阵列测得的HL-1等离子体辐射损失,并给出了辐射损失的时空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α粒子反常扩散效应及等离子体温度空间自洽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多群方法研究了慢化过程中快α粒子反常扩散对其能谱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并与本底等离子体的能量平衡方程结合起来求解了等离子体的空间自洽温度分布。以ITER-CDA设计参数为例,分析了不同密度条件下氘氚自持燃烧过程与α粒子反常扩散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晶体场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刚玉Al2O3中分别掺杂Cr^3+和Cr^4+的d-d电子光谱和EPR零场分裂D,理论计算同实验值符合好,研究表明,掺杂晶体Al2O3:Cr^4+中络离子(CrO6)^8-局城结构应在压缩的三角畸变(△θ≈3°)这是零场分裂D反常大(≈7cm^-1)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建德  方瑜德 《物理学报》1994,43(3):404-410
本文在实验上研究了ECRH产生晃荡电子形成串级磁镜热垒的可行性,并对等离子体电位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ECRH产生晃荡电子形成热垒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漂移波引起的湍性磁场出发,考虑了漂移波不稳定性引起的反常电子热导,所得电子热导的数值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并利用所得的反常电子热导,在欧姆加热条件下推导了电子能量约束时间。  相似文献   

10.
HT-6M装置上离子回旋波的传播和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波与粒子相互作用的线性理论出发,结合HT-6M托卡马克少数离子为氢,基本离子为氘[H(D)]的等离子体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为例,讨论了离子回旋波在这特定的等离子体中传播、吸收与少数离子氢的浓度RH(定义为nH/ne,nH为氢离子密度,ne是等离子体总密度)和平行波数k‖的关系。文中最后还给出了HT-6M托卡马克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的优化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1.
HL-1M装置中的离轴电子回旋加热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HL-1M装置上进行了离轴电子回旋加热实验。研究了电子温度的变化,等离子体密度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离轴加热条件下MHD锯齿的变化,波对m/nk=1/1模的影响及在与低杂波电流驱动共同作用下的各种实验现象。 这些现象被认为与高能电子和它们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2.
徐强  高翔  单家方  胡立群  赵君煜 《物理学报》2009,58(12):8448-8453
在HT-7超导托卡马克成功进行了大功率(PLHW=100—800 kW,f=2.45 GHz)低混杂波电流驱动实验.研究了不同入射功率和等离子体密度下的低混杂波电流驱动效率.获得了以平均电子密度增加、氘阿尔法(Dα)线辐射减少为特征的粒子约束改善;粒子约束时间τp增加了约1.5倍.仔细研究了能量约束时间与等离子体密度和低混杂波功率的关系. 关键词: 托卡马克 低混杂波 约束改善 电流驱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HL-2A装置孔栏位形放电的等离子体实验中,电子回旋辅助加热期间观察到了等离子体约束改善的现象,并对等离子体从低约束模式(L模)向约束改善模式转换时的等离子体线平均电子密度、等离子体储能、分界面内辐射功率、能量约束时间、Hα辐射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电子密度和等离子体辐射功率的空间分布随时间的演化。对改善约束的相关功率(辅助加热、欧姆加热功率和损失功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等离子体约束改善转换时的边界净输入功率(阈值)与电子线平均密度和环向磁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HL-2A装置孔栏位形放电的等离子体实验中,电子回旋辅助加热期间观察到了等离子体约束改善的现象,并对等离子体从低约束模式(L模)向约束改善模式转换时的等离子体线平均电子密度、等离子体储能、分界面内辐射功率、能量约束时间、Hα辐射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电子密度和等离子体辐射功率的空间分布随时间的演化。对改善约束的相关功率(辅助加热、欧姆加热功率和损失功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等离子体约束改善转换时的边界净输入功率(阈值)与电子线平均密度和环向磁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HL-1M装置边缘等离子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描述HL-1M装置上几种典型放电中的边缘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结果.利用马赫/朗缪尔6探针组、静电4探针组、20组三探针阵列研究了低杂波电流驱动、超声分子束注入、多发弹丸注入和中性束注入放电中的粒子约束性能、等离子体旋转和边缘静电雷诺胁强的变化对改善约束的影响.给出了雷诺胁强和极向相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雷诺胁强的径向变化可以自发产生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剪切极向流.LHCD能使低密度放电的粒子约束增加1至2倍.弹丸注入后,粒子约束时间和极向旋转至少可增加1倍,而SMBI可使粒子约束时间增加约一个数量级并取得高性能等离子体. 关键词: 粒子约束 雷诺胁强 极向流剪切 马赫/朗缪尔6探针组  相似文献   

16.
在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上利用低杂波电流驱动有效地控制了等离子体电流分布,并使等离子体约束性能改善。数值模拟与硬X射线测量结果均表明,低杂波的发射功率谱、纵场和等离子体密度对改变等离子体电流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在优化低杂波电流驱动实验参数的条件下,等离子体密度、温度分布发生了理想的变化。在电子和离子温度分布上出现了内部输运垒,同时等离子体的能量约束时间和粒子约束时间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HT-6B托卡马克低杂波驱动电流(LHCD)的同时,等离子体的粒子及能量约束也随之发生改善。我们从空间多道Hα线的测量推算出LHCD可将等离子体粒子约束时间提高1-5倍,介绍了我们的分析过程,HT-6B上的Hα线测量还表明粒子约束的改善程度与低杂波(LHW)的注入功率无明显依赖关系;改善粒子约束的发生与超热电子的产生相对应,通过观察边界层OII两条不同激发电位的谱线强度比的变化,发现等离子体在约束改善的同时,具有边界电子温度梯度增大的类H模现象。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Potential confinement was demonstrated experimentally under various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ing (ECRH) scenarios. The particle confinement time and the plasma confining potential increased with ECRH power. The plug potential formation by means of only ce ECRH was studied by Monte-Carlo simulation. Potential confinement experiments have advanced in higher density region up to 4×1012 cm-3. The higher density plasma was obtained by high frequency ICRF heating and recently installed neutral beam injector in the central cell. Studies of scaling relation of the potential confine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plasma density have started with the high density plasma.  相似文献   

19.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nanocomposites, consisting of an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xide core and PMMA coating exhibit strong luminescence. This luminescence is connected to the interface, where PMMA is bond via a carboxylate bonding to the surface. In this case, luminescence is originated at the carbonyl group of the coating polymer. With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 this emission shows a blue shift, following a law inversely the ones found for quantum confinement systems. For semi-conducting oxides, such as ZnO, this interface related emission is found additionally to quantum confinement phenome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