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TW激光器上进行了超短超强激光与金属Cu膜靶的相互作用实验,当靶厚度不同时,采用CR39核径迹探测器测量了质子发射的空间分布和产额;使用Thomson磁谱仪测量了靶背法线方向质子束的能量分布。测量结果表明:质子产额为10 5~10 6每发;质子束沿靶背法线方向发射,与入射激光方向无关,并且存在较小的发射立体角,在一定能量处出现截止,截止能量的大小与靶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fs激光在靶背表面产生的质子束成丝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3TW/60fs钛宝石超短超强激光与20μm铜薄膜靶相互作用的实验。实验观测到质子束的角分布随激光功率密度有所变化。在较高的功率密度(~1×1018 W/cm2)时,观测到环状的质子束分布,发散角较大。在较低的激光功率密度(~2×1017 W/cm2)时,质子束发散角减小,质子束出现成丝现象。质子束的角分布实际上反映了从靶前输运到靶背的超热电子电流横向分布。在输运过程中,由于Weibel不稳定性会使超热电子电流出现空心化并最后破裂成丝。  相似文献   

3.
低强度激光泵浦类Ni离子X光激光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试运行的神光Ⅱ装置上,采用新设计的凸柱面透镜列阵均匀线聚焦系统, 用两束激光焦线叠加和双靶对接等技术,以预主脉冲激光驱动方式,在(5~8)×1013W/cm2的较低强度激光泵浦条件下,观测到Ni-like Dy、Er、Yb的软X光激光输出,测得波长5.02nm类Ni-Yb和波长5.86nm类Ni-Dy的软X光激光的增益系数分别为1.6cm-1和1.4cm-1  相似文献   

4.
 在激光能量130 mJ(靶面),脉宽60 fs,波长800 nm,对比度1∶10-6,激光与靶法线成45°夹角,P偏振,靶面激光峰值功率密度约为7.0×1017 W·cm-2,无预脉冲的条件下,采用电子谱仪与经γ标准源标定的LiF热释光探测器(TLD)相配合,测量了飞秒激光-薄膜靶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超热电子能谱。根据所测的能谱,推算出超热电子的产额和激光能量转化为超热电子能量的效率,在靶法线方向分别为1.19×1010/sr和4.55%/sr,在激光反射方向分别为1.83×109/sr和0.76%/sr。结果显示,不同方向的超热电子产额和激光转化效率有所不同,原因在于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超热电子构成各向异性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在SILEX-1激光器上测量了超强飞秒激光与Ta靶相互作用产生的出射超热电子能谱及角分布,研究了出射超热电子加热机制。激光脉宽为 30 fs,激光功率密度为8.5×1018 W/cm2。靶前法线方向超热电子温度为550 keV。从实验结果可知:共振吸收是靶前法线方向超热电子主要加热机制,这与靶前存在大密度标长预等离子体的实验条件吻合。靶厚为6~50 μm时,靶后超热电子沿法线方向出射;靶厚为2 mm时,该发射峰消失。  相似文献   

6.
弹性共振散射反应的厚靶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展次级束引起的弹性共振散射反应的厚靶实验, 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的次级放射性核束装置上建立了一套包含飞行时间和大面积双面硅微条探测器的探测系统, 并用57.0MeV 17F次级束轰击7.66mg/cm2的(CH2)n靶对17F+p弹性共振散射反应进行了试测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脉冲Nd:YAG激光作用在铝、铜靶上,研究了不同入射激光能量下冲量耦合系数和离焦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功率密度情况下冲量耦合系数和光斑直径的关系。实验表明铝靶在入射激光脉冲能量由75.8 mJ增加到382.3 mJ时,冲量耦合系数峰值对应的最佳离焦量由-10 mm处远离焦点向透镜方向移到-18 mm,而对应的激光功率密度仅由2.0×109 W/cm2增加到3.9×109 W/cm2;铜靶实验规律和铝靶类似。等离子体屏蔽的吸收作用导致了冲量耦合系数达到最大值后迅速降低。铝靶在入射激光功率密度由0.7×109 W/cm2增大到1.0×1010W/cm2时,冲量耦合系数随光斑直径增大而增大,对应变化斜率由5.2×10-5N·s/(mm·J)增大到49.2×10-5N·s/(mm·J),表明了稀疏波对冲量耦合系数的削弱作用随入射激光功率密度增加而增加,随光斑直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王书鸿  王九庆  叶强  乐琪 《中国物理 C》2002,26(12):1302-1308
为获得尽可能高的正电子(e+)产额,严格控制初级电子(e)束在e+产生靶上的束半径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分析了使e束半径增大的各因素和对这些因素的制约;然后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正电子源为例,给出了束半径的实测值和计算值的比较,以具体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工程(BEPC-Ⅱ)的相应优化设计研究,提出了获得靶上最小束半径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HIRFL-CSR团簇内靶设计加工了新的供气系统, 拆换了原有的喷嘴, 对氢气和氩气进行了新的实验, 获得了氢气和氩气的稳定团簇束, 解决了困扰团簇靶稳定运行的喷嘴堵塞问题. 获得的氢团簇束密度为1.75×1013 atoms/cm3, 好于德国GSI内靶对氢束所达到的1×1013atoms/cm3. 研究了团簇束的衰减, 测量了氢束和氩束的有效靶厚, 研究了团簇靶系统对这两种工作气体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对氢和氩两种工作气体, 各级气压呈现了良好的稳定性, 说明在实验的时间范围内, 团簇靶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脉冲分子束-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在109~1012 W·cm-2激光功率密度条件下,考察了Nd:YAG激光器输出的1 064,532,266 nm波长的激光与苯、氨、硫化氢等团簇的相互作用。发现1 064 nm的激光可以电离分子束产生高离化态的C4+,N5+,S6+等离子;波长为532 nm的激光则电离产生价态较低的C3+,C2+,N3+,N2+, S4+,S3+以及S2+ 等离子;在266 nm波长条件下进行实验,没有产生任何高价离子。提出了一个“多光子电离引发-逆轫致吸收加热-电子碰撞电离”模型来解释高价离子的产生。激光场下电子在团簇内部的逆轫致加热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步骤,电子被加热的速度正比于激光波长的平方。这可以解释为何长波长的激光有利于更高价态离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地确定飞秒激光对比度的信息,基于两束不同激光的互相关原理,利用非线性晶体对激光强度变化十分敏感的特性,研制了一台三阶相关仪,并用其对钛宝石激光放大系统输出的飞秒激光脉冲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有关该系统的强度对比度的信息。结果显示:该系统输出的激光对比度在106左右,在脉冲的前沿和后沿有很强的ASE辐射,并且延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种子脉冲的对比度在105左右,而且在主脉冲前约2ps的位置上,有一个强度很低的小脉冲,在主脉冲的两翼各有一个非常小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激光功率密度对Al膜靶后表面快电子发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在20 TW皮秒激光器上完成的p偏振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快电子的角分布和能谱测量结果。实验得到:当激光功率密度小于1017 W/cm2时,电子发射没有明显定向性,在激光入射面内多峰发射;当激光功率密度大于1017 W/cm2,小于1018 W/cm2时,电子主要沿靶面法线方向发射;当激光功率密度达到相对论强度时,电子主要沿激光传播方向发射;激光功率密度未达到相对论强度时,靶后表面法线方向快电子能谱拟合平均温度符合共振吸收温度定标率;激光功率密度达相对论强度以上时,靶后表面法线方向快电子能谱拟合平均温度高于已有的温度定标率。  相似文献   

13.
用光学记录速度干涉仪测量自由面速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套光学记录速度干涉仪系统(ORVIS),用于测量强激光产生的冲击波状态方程中的自由面速度。该光学记录速度干涉仪系统的时间分辨率为179 ps,可以测量自由面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整个过程。在天光KrF高功率准分子激光装置上进行激光打靶实验,激光波长248.4 nm,脉冲宽度25 ns,最大输出能量158 J。在激光功率密度为6.24×1011W·cm-2的条件下,测得厚20 μm铁膜的自由面速度可达3.86 km/s;在激光功率密度为7.28×1011W·cm-2条件下,100 μm铝膜(靶前有100 μm的CH膜作为烧蚀层)的自由面速度可以达到2.87 km/s。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一束波长为36055nm的激光,通过(3+1)共振多光子电离方法制备纯净的且处于X2Π1/2,3/2(000)态的N2O+离子,用另一束激光激发所制备的离子到第一电子激发态A2Σ+的不同振动能级,然后解离,通过检测解离碎片NO+强度随光解光波长的变化,得到了转动分辨的N2  相似文献   

15.
利用侧向阴影照相技术探测靶的飞行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起一套侧向阴影照相的光学系统,利用可见光作为探测光,在状态方程实验中对靶的飞行速度进行探测。在天光KrF准分子激光装置上进行激光打靶实验,激光波长为248.4 nm。在激光功率密度为8.3×1011 W/cm2的条件下,测得50 μm厚铝靶的飞行速度为3.28 km/s;在激光功率密度为4.7×101011 W/cm2的条件下,测得带100 μm厚烧蚀层的13 μm厚铝靶的飞行速度为2.52 km/s。最后进行了误差分析计算,实验中探测激光与靶表面偏离角度最大不会超过2.06°,偏离角对实验精度产生的影响可以被忽略。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CO2分子在飞秒强激光脉冲作用下的动力学过程,包括分子取向,隧穿电离和库仑爆炸,激光强度从1×1013W/cm2变化到6×1014W/cm2. 当激光强度小于分子的电离阈值时,CO2分子的非绝热转动激发形成一个相干转动波包,波包演化导致分子沿激光电场方向取向. 激光脉冲结束后,分子取向可以周期性地再现,利用另一束激光可以对取向结构进一步进行修饰. 当激光强度大于分子  相似文献   

17.
轫致辐射转换靶靶面回流离子对电子束聚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轫致辐射转换靶靶面回流离子产生的机制及其对电子束聚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表明,H+和C+轻离子回流约60ns后,将对束聚焦产生严重影响;Ta+或W+的回流,就短脉冲而言,对束聚焦的影响很小,对长脉冲而言(如脉冲宽度大于200ns),则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约束靶面黑漆涂层对激光冲击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约束靶表面的黑漆涂层对激光冲击波的影响。激光功率密度 109W/cm2量级,脉宽33ns,波长1.06μm。靶材选用两种不同厚度的铜和铝,靶表面用有机玻璃约束。通过对冲击波压力的直接测量发现,涂层不仅可以增加激光冲击波压力,而且还影响冲击波的演化过程。比较有无涂层的靶面SEM照片发现,黑漆涂层能有效地保护激光辐照表面,使之不受激光烧蚀。  相似文献   

19.
 在神光Ⅱ高功率激光装置上,利用光学条纹相机观测台阶靶背面的冲击波加热发光,对样品中冲击波的平面性和冲击波速度进行了测量。通过冲击波法测得的腔内辐射温度与软X光能谱仪的测量结果一致,验证了冲击波速度测量的可信度。实验结果表明:在8路能量各为260 J、波长为351 nm的激光注入腔靶时,激光间接驱动的冲击波阵面在288 mm范围内平面性较好,Al样品中的冲击波速度为3.15×106 cm/s,对应的冲击波压力为1.66×1012 Pa。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在线同位素分离器使用激光离子源的重要性、激光离子源原理和相关激光技术,以及热毛细管激光离子源和靶室的结构.在首次在线实验中使用50MeV/u 18O+natTa→167Yb(T1/2=17.5m)反应道,实现了加速器、分离器和激光系统的联合运行.通过测量分离后产物的γ谱,确定了分离后的167Yb的产额,并与从产生截面、束流强度、收集时间和靶厚度计算得到的产生率相比,得到总分离效率约为0.2%.通过有激光与无激光条件下测量的γ谱中167Yb与167Lu相应峰下面积比值K得到元素选择性η为3.2.发现了新的167Yb的长寿命高自旋的同质异能态,分析了提高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