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基于氢原子里德堡态飞行时间谱探测方法及多通道探测的优势,利用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系统地研究了低碰撞能3.03∽17.97 meV内的F+HD→DF+H反应. 实验中清楚地观测到来自波恩-奥本海默近似禁阻的反应F*(2P1/2)+HD→DF+H和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允许的反应F(2P3/2)+HD→DF+H的贡献. 在后向散射方向上,波恩-奥本海默近似禁阻的反应F*(2P1/2))+HD的贡献远远大于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允许的反应F(2P3/2)+HD,表明非绝热效应在低碰撞能下F+HD→DF+H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并且,后向散射信号随着碰撞能的降低而单调降低,未出现反应共振的特征. 实验中还获得了低碰撞能3.03∽17.97 meV内波恩-奥本海默近似禁阻的和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允许的反应微分截面,其中最出乎意料的现象是:随着碰撞能的降低,产物的角分布由后向散射逐渐转变为侧向散射,这可能是在低碰撞下存在的某种未知反应机理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透射法测量中能区20Ne打9Be靶碎裂产生的次级束与Si靶作用的核反应总截面的方法,以及实验的探测器布局、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对理论上预言有奇异结构的核12N,17Ne和17F的实验结果与其相邻核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L.A.P.Balázs处理低能π-π散射问题的方法,计算了低能K-π散射问题。得到了K-π散射I=1/2的P波共振位置(SR)1/2=854MeV,半宽度[Г11/2]/2=126MeV和过程π+π→K+K的振幅的唯象常数ξ=0.3μ-2,共振位置与目前的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葛墨林  段一士 《物理学报》1965,21(11):1903-1912
本文从解析性和么正性出发,对具有共振行为的π-π散射分波振幅的形式作了普遍的讨论。理论中包含了一个标志与Breit-Wigner共振形式偏离的函数F(l)I)(v),当F(l)I)(v)=1时,振幅恰好具有Breit-Wigner共振形式。具体计算表明,这个函数与1有一定的偏离。利用ND-1方法、交叉对称性、ρ与f0的Bootstrap近似,将所得到的振幅与-90的共振解。计算中考虑了非弹性过程和负半轴色散积分的贡献。计算结果得到,对于J=1,I=1态,vR=6.4,Г1=0.12;对于J=2,I=0态,v(R2)=20,Г2=0.016。这相当于mρ=762MeV,mf0=1283MeV,ρ的半宽度约为45MeV。它们与目前的实验数据是很好符合的。  相似文献   

5.
能量为75MeV/u的12C初级束轰击2mm厚的初级Be靶,并利用RIBLL从弹核碎片中分离出54.2MeV/u质子滴线核束8B和61.1MeV/u的9C,再轰击Si靶,用透射法测量了它们与Si的反应总截面σR.并应用Glauber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结果表明8B和9C都可能具有质子晕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交叉分子束方法研究了氟原子和振动激发态氘分子D2(v=1, j=0)的反应. 使用受激拉曼抽运的方法制备了振动激发的D2分子. 实验中未观测到来自于旋轨耦合激发态氟原子F*(2P1/2)与振动激发态D2分子的贡献. 观测到来自于旋轨耦合基态氟原子F(2P3/2)和振动激发态D2的反应信号,相应的产物DF分子布居于v''=2,3,4,5振动态上. 与振动基态反应F+D2(v=1,j=0)相比,振动激发态反应F+D2(v=1,j=0)生成的DF产物转动分布更“热”. 获得了振动激发反应的四个碰撞能在0.32至2.62 kcal/mol范围内的微分反应截面. 在最低的碰撞能0.32 kcal/mol下,所有振动态的DF产物都以后向散射为主. 随着碰撞能的增加,DF产物的角分布逐渐从后向转移到侧向. 测量了DF(v''=5)产物的前向微分散射截面随碰撞能变化的曲线. 前向散射的DF(v''=5)信号出现于1.0 kcal/mol. 在2.62 kcal/mol碰撞能下DF(v''=5)主要为前向散射.  相似文献   

7.
测量了102MeV到108MeV 19F+45Sc反应在θ1=26°和θ1=42°的耗散部分产物的激发函数,能量步长300keV,靶厚53μg/cm2.用统计理论求得了各元素的能量相干宽度Γ,提取了反应的特征时间τ,探讨了耗散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陈常加 《物理学报》1965,21(12):1996-2003
假设矢量介子φ(Ι=0,ι=1,mφ=7.30mπ)是K散射交换ρ,ω以及φ介子本身而形成的共振。应用双色散关系中的N/D方法,并设ρ,ω以及交换的φ介子的质量为已知,近似求出KK的分波散射振幅。当要求该振幅能重新给出正确的共振位置(φ的质量)和宽度时,即可得出偶合常数fφKK2、fωKK2与fρKK2所必需满足的关系,从而给出它们可能取的数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一束波长为36055nm的激光,通过(3+1)共振多光子电离方法制备纯净的且处于X2Π1/2,3/2(000)态的N2O+离子,用另一束激光激发所制备的离子到第一电子激发态A2Σ+的不同振动能级,然后解离,通过检测解离碎片NO+强度随光解光波长的变化,得到了转动分辨的N2  相似文献   

10.
在对28Si轰击92Mo靶反应进行的在束γ测量中,观测到一个全新的转动带,通过对其跃迁强度、结构特性的分析,认定它可能是建立在117Cs核的h11/2质子能级上的转动带.  相似文献   

11.
应用透射法对中能区F同位素与C靶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了测量.发现17F的反应总截面比其邻近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稍有增强.用Glauber模型和BUU模型对F同位素进行了差异因子d的分析.17F的差异因子d比其附近同位素稍有增强.分析结果表明17F可能存在质子皮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共积累了317个非弹性作用事例。作用中的次级带电粒子在(π--N)质心系中的角分布与动量分布等和前人结果一致,并且基本上可以用边缘碰撞机制来说明。对带有次级质子的事例作了如下分析:(1)计算全部次级粒子(质子除外)在它们自己系统中的总能量ω。作ω分布,并与边缘碰撞1π交换近似计算的理论曲线比较,在ω=1.5BeV附近观察到有突出于理论曲线之外的高峯,并对峯区内事例进行了初步分析。(2)综合我们的和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数据,计算了次级质子在镜象系的非弹性系数Kз,并使Kз值的分布与根据Барашенков等人理论计算的Kз分布曲线作了比较。此外,还试从靶质量观点出发,利用Duller-Walker的F图方法,对不同Kз值的各类事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高分辨的里德堡态氘原子标识-交叉分子束装置,研究了碰撞能为4.5∽6.5 kcal/mol范围内Cl(2P)[Cl(2P3/2)和Cl*(2P1/2)]与D2的反应. 虽然自旋轨道激发态反应Cl*(2P1/2)+D2在波恩-奥本海默(B-O)近似下本应是禁阻的,但实验中观测到了该反应的贡献. 通过测量靠近后向的碰撞能相关的微分散射截面连线,发现低碰撞能下的产物主要来自于B-O近似禁阻的反应Cl*+D2. 随着碰撞能的提高,自旋轨道基态反应Cl+D2的反应性增加明显要比自旋轨道激发态反应Cl*+D2更快,并且在高碰撞能下成为产物的主要来源. 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碰撞能下,Cl*中自旋轨道激发态的额外能量,可以帮助B-O近似禁阻的反应Cl*+D2越过势垒;然而当碰撞能接近和高于反应势垒时,B-O近似允许的反应Cl+D2占主导地位. Cl/Cl*+D2反应中B-O近似有效性的特征与其同位素反应Cl/Cl*+H2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黄仕华  莫玉东 《物理学报》2001,50(5):964-967
当入射光的光子能量接近Hg1-xCdxTe的E00时,发现了Hg1-xCdxTe的共振拉曼散射,观察到了“禁戒”共振增强拉曼散射,同时也观察到了二级共振拉曼散射.分析了非共振条件下能在样品的(100)面观察到微弱的“禁戒”TO2模以及在共振条件下“禁戒”TO2模大大增强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由双LO声子引起的二级共振拉曼散射主要  相似文献   

15.
利用通用型交叉分子束研究了氟原子与1,2-丁二烯的反应,观测到了C4H5F+H反应通道. 测量产物C4H5FF在实验坐标下的角度分辨的飞行时间谱,获得了这个通道质心坐标下的产物角分布和动能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氟原子束方向,产物C4H5FF主要是后向散射,同时也有大量的前向散射. 这表明反应通道主要通过长寿命的络合物形成机理进行的,同时也伴有直接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  相似文献   

16.
在大气化学、天体物理学和癌症质子疗法中都涉及到高能H++CO2散射反应.本文在最简电子-核动力学(SLEND)基础上系统研究在30 eV下的H++CO2散射.SLEND用经典力学描述核,用单行列式Thouless波函数描述电子.本文模拟了CO2在42个取向共3402条轨线,为理解H++CO2散射中的各个反应过程和机制提供了系统描述:非电荷转移散射(NCTS),电荷转移散射(CTS)和C=O双键的断裂,这些关于反应的有用信息不能完全从实验中获取.本文提供了散射的详尽细节,包括随CO2取向不同主彩虹角和次彩虹角的出现和合并.SLEND NCTS和CTS的微分散射截面通过高等半经典方法计算,显示NCTS散射截面对所有散射角都同实验符合得很好,而CTS散射截面只大散射角时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而在小角散射时稍差.无论是CTS还是NCTS SLEND都预言了主彩虹角的特征,这同实验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从基本的Dirac-Brueckner-Hartree-Fock微观理论出发,得到同时包含实部和虚部的核子-核散射的微观光学势,并利用折叠模型直接获得了核-核散射参数无关的整体微观光学势.考虑到核-核散射去弹过程高级项的贡献和6Li的碎裂效应,在微观光学势的实部和虚部中引入了修正因子NRNI.系统研究了入射粒子6Li与靶核12C,28Si,相似文献   

18.
从手征变换不变的要求出发给出了一个包括四种场交换的夸克-夸克等效相互作用势.用处理集团模型的共振群方法计算了核子-核子散射3S11S0态的相移.较好地解释了以往夸克势模型计算中1S0态相移与实验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曹昌祺  王鐘炎  詹达三 《物理学报》1964,20(12):1216-1220
本文将改进的Chew-Low展开应用到π-A的P3/2分波散射,以从共振参量(能级和宽度)来确定π∧∑的耦合常数和P3/2相移随能量的变化。当共振宽度采用目前比较公认的值50MeV时,给出的π-A耦合常数为g2=34或f2=0.12.文中亦给出了其他可能的宽度值所相应的结果。所得到的P3/2相移曲线虽无实验可以比较,但估计在质心系总能量W≈1450MeV以下,应该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两束可调谐真空紫外激光和离子速度成像的方法测量了CO在108000∽113200 cm-1光解离通道分支比[C(3P0)+O(1D)]/{[C(3P0)+O(3P)]+[C(3P0)+O(1D)]}和[C(3P2)+O(1D)]/{[C(3P2)+O(3P)]+[C(3P2)+O(1D)]}. 本文先用一束真空紫外激光将CO分子激发至特定的高激发量子态并发生解离,接着用另一束真空外激光选择性地电离C(3P0)和C(3P2)并进行探测. 1VUV+1UV/visible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探测灵敏度,使得之前没有观测到的较弱的吸收带也首次被观测到. 通过分支比的测量,发现自旋禁阻的解离通道C(3P0)+O(1D)和C(3P2)+O(1D) 只在某些分立的较窄能量范围内才能被观测到. 这可能是由于直接激发的高里德堡态和解离到上述自旋禁阻通道的价态在这些能量范围内发生了共振的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