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在高Tc超导体BiSrCaCu2Oy常压制备的基础上,研究了热压烧结和冷压处理对其形成、结构及超导电性的影响,并与常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压可以使样品的合成时间缩短,合成温度降低。但同时它也抑制了晶格参数较大的相(高Tc相)的形成,使小晶格参数的杂相含量增多。对于提高样品的超导电性而言,1.5 GPa时一个较好的压力点。  相似文献   

2.
用直流平板磁控溅射装置在不同的溅射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Nb-Ge薄膜.在最佳条件下(溅射电压V_s~200V,溅射电流I_s~450mA,氩气压力P_(Ar)1—2×10~(-1)托,基体温度T_s780—810℃)重复制备了T_(c0)>23k的样品.T_c最高的样品的T_(c0)为23.5k,△T_c1.5k.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相组成以及晶格参数.研究了T_c与沉积参数、化学计量比、相组成以及晶格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少量的Nb_2Ge_3存在于接近或等于化学计量比的A15相占优势的薄膜中,有利于高T_c亚稳A15相的稳定化,使样品呈现高T_c.结论指出:用磁控溅射技术研究高T_c亚稳A15材料的实用化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铋系氧化物高温超导相晶格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在液氮温区以上铋系高 T_c 超导相变温穆斯堡尔谱的实验结果.穆斯堡尔无反冲因子随温度变化表明,在超导转变温度 T_c 以上,铋系高 T_c 相的 Cu-O 层中出现了明显的晶格软化现象,这种与晶格软化相联系的结构不稳定行为可认为是超导转变的前驱效应.在 Cu-O 层上发生的品格软化的特殊性质,对超导电性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4.
高频溅射法制备Bi—Sr—Ca—Cu—O超导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晶 YSZ、YAG 为衬底,用高频溅射法制备了 Bi-Sr-Ca-Cu-O 超导薄膜,膜厚为0.5—1μm,其中两个样品的超导性能为 T_c(onset)=92K,T_c(mid)=78K,T_(ce)=42K 和T_c(onset)=95K,T_c(mid)=78K,T_(ce)=36.5K,经分析,后者的组成近似地为Bi_2Sr_2Ca_1Cu_2O_x.对靶组分、溅射和热处理条件与生成的膜成分、物相、形貌以及超导电性的关系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Anderson晶格哈密顿量,讨论了高T_c超导体的超导机制。结果表明:由干高T_c超导体中窄能带中局域电子的强关联性质使得自由电子能带中的自由电子与窄能带中的局域电子形成杂化的Cooper对状态而导致超导电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正交单相 YBa_(2-x)M_xCu_3O_(7-δ)(M=Ca,x=0.05,0.1,0.25;M=Sr,x=0.1,1.0)样品的晶格参数、超导电性、氧含量以及 Hall 系数的测量,发现随着替代元素含量的增加,体系氧含量基本不变,正交化程度减弱,四方化程度增强,Cu-O 面上的载流子浓度减少,超导中点转变温度(T_c)呈下降的趋势.分析表明,四方化程度增强与局域结构扭曲密切相关;Cu-O 面上的载流子浓度对高 T_c 的超导电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Bi-Sr-Ca-Cu-O新体系超导块材,超导电性与材料组份及热处理工艺密切关联.液氮温区以上,体系存在T_c 为120K和85K两个超导相,寻求最佳工艺条件分别获得3在111K和91K电阻为零的块状样品.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常压和高压分别制备出含铁的FexCu1-xBaSrYCu2Oy(x= 0~1)系列化合物,本文主要研究x=0.5时样品的结构和超导电性.测量结果显示,高压合成的样品均具有超导电性,对于x=0.5的样品超导转变温度Tc(onset)~57K, Tc(0)~40K,而常压合成的样品当Fe含量x>0.3时均不超导.为此,我们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该体系的微观结构特性,并通过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揭示出高压合成导致样品中载流子浓度明显高于常压样品,证明样品制备过程中高压有利于超导电性的形成.同时对高压样品中的缺陷和局域晶体结构畸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常压、高压、高压增氧条件下合成的La2-xSmxCuO4(0≤x≤2.0)结构进行了研究。常压合成样品清晰地反应出样品由T→T+T′→T′相的变化,其中,T相:0相似文献   

10.
铊基高温超导体由于其高临界温度及种类繁多而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者在寻求新的甚至更高 T_c 超导体的研究中,发现在金属导电性的 Tl-Sr-Cu-O 体系中添加钒能形成一种新的高温氧化物超导体.在目前最佳制备条件下,名义组成为 TlSr_(1.25)V_(0.25)CuO_y 样品的T_c(onset)接近80K,T_c(ρ=0)达74K.本文报道 Tl-Sr-V-Cu-O 超导样品的制备及其超导电性的测定,并初步讨论了新超导体的成相规律及物相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压淬火方法,在液态Ag-20at%Ge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对比液态急冷低四个数量级的冷却速率得到了单相密排六方结构亚稳相,其点阵参数为a=0.289 8 nm,c=0.470 8 nm,c/a=1.625。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压电阻测量,发现了拓扑绝缘体化合物BizTe3压力诱导的超导性,在3-6GPa的压力范围内,超导临界温度L约为3K.高压下原位同步辐射的结果证明这个超导相来源于常压相结构.通过霍尔效应的测量,发现超导的Bi2Te3样品的载流子为P型.对高压同步辐射结果Reitveld精修得到的晶格参数和原子位置,并以此进行第一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强耦合超导理论研究了金属氢的一些超导性能,求出了具有超导性的金属氢的同位素效应值,热力学临界磁场,比热和Tc,Hc及Δ对有效声子谱α2F(ω)的泛函导数:dTc/dα2F(ω),dHc/dα2F(ω)和d(2Δ/kBTc)/dα2F(ω)等与ω的关系曲线,说明超导性的一些参数与金属氢的电子-声子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金魁  吴颉 《物理学报》2021,(1):54-70
铜氧化物超导体和铁基高温超导体是已知的两类高温超导体,研究高温超导机理是如今超导领域最具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构建高温超导的高维精确相图、寻找决定超导转变温度的关键物理量可以为高温超导机理做好实验铺垫.对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多种自由度的相互关联与耦合使其相图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现有的研究方法在构建高维“全息”相图及获取定量化物理规律等方面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而材料的高通量制备与表征技术可以在相图空间实现参量的线扫描甚至面扫描,有望快速建立可靠的高温超导高维相图和高温超导关键参量数据库,并从中提取重要的统计物理规律.本文从阳离子掺杂、母体氧掺杂、双电层晶体管(静电场/电化学)、磁场等几个调控维度,回顾了主要基于输运手段获得的铜氧化物电子态相图,介绍了基于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和分子束外延技术的组合薄膜生长方法以及与之匹配的跨尺度选区输运测量技术,展示了高通量技术在高温超导研究中的初步应用.高通量实验技术与超导研究结合,逐步形成了新兴的高通量超导研究范式,将在构建高维精确相图、突破高温超导机理、推进超导材料实用化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高温高压条件,对氧化物超导体进行了不同条件的高压热处理及烧结。发现对SrLa(CuAg)1Ox在空气中烧结的超导体,适当条件的高压热处理,使Tc从20 K提高到28 K。在Y1Ba2Cu3O7-δ系氧化物中,无论是对空气中烧结的已超导样品的高压热处理,或者直接在高压下烧结样品,均未使Tc得到提高,但是,经过高压烧结,超导样品的硬度显著提高,密度也有所增加,并且改变了超导相的晶格常数。  相似文献   

16.
 对掺稀土钇的铝铁合金(Al6FeYb)进行了静高压(4.8 GPa)熔态(1 400 ℃)淬火(冷却速率100 ℃/s)研究。使用透射电镜对样品中形成的微结构进行了观察。首次在该系统中发现了一个十次准晶相关晶体相。实验分析表明,该相为底心正交晶体相,电镜测得的晶胞参数为a=0.716 nm,c=2.195 nm。用已有的理论对该相的结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柠檬酸热分解法成功制备出了Y1-xCax(Ba1-xCex)2Cu3O7-δ(x=0、0.03、0.05、0.07、0.09)的一系列样品.我们采用标准的四端引线法对系列样品的超导电性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掺杂量x的不断增加,Y123的起始转变温度Tonset和临界转变温度Tc都在逐渐降低.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系列样品的晶格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测量结果充分验证了上述结论,同时我们也简单阐述了Y123的晶格结构是如何影响其超导电性的.  相似文献   

18.
无氟MOD方法制备GdBCO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氟金属有机物沉积方法(MOD)在单品基底SiTrO3(100)上制备GdBa2Cu3O7-x(GdBCO)薄膜.所用的无氟MOD方法制备GdBCO薄膜具有前驱溶液稳定、薄膜致密性好以及相比于TFA-MOD方法在热处理过程中无HF气体的产生等优点.经过一系列热处理工艺后,对薄膜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以及超导性能的测试.通过熔融外延生长,得到c轴织构良好、表面平整致密、临界超导转变温度为90 K的GdBCO薄膜,77K自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约为0.6 MA/cm2.  相似文献   

19.
韩汝珊 《物理》2004,33(12):890-898
文章概述了近几年高温超导机理研究相关的一些重大进展.主要是:RVB-P1ain Vanilla超导理论的提出及其争论;相图的补充,特别是第二个量子相变点存在的证据;还有超导态性质的新发现,特别是涉及超导态的磁性的一些发现;作者预言,高温超导机理研究定将进入一个理论研究的百花争艳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