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详细研究了稀土元素La3+、Gd3+、Tb3+、Lu3+、Y3+及Sc3+对铕苯甲酰二氟丙酮(BTA)-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结果表明,在上述增强离子的分别存在下,体系的荧光强度分别增加17、75、65、5、55和18倍,铕浓度在1.0×10-10-8.0×10-7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1.0×10-11mol/L利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混合稀土氧化物中的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发现了镧对镝-钛铁试剂荧光体系的协同发光效应,详细研究了镝-镧-钛铁试剂协同发光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确定了各种试验条件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在镝-钛铁试剂荧光体系中引入适量的镧可使体系的荧光强度提高40倍,体系的荧光强度同镝的浓度在5.0×10-8~9.0×10-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1.0×10-10mol/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稀土样品中痕量的镝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发现铽与均苯四甲酸有强烈的荧光反应,并观察到钆(钪)存在下的共发光现象,研究了该反应的荧光特点和影响因素,确定了反应和测定的最佳条件。钆和钪的引入使原有的铽-均苯四甲酸体系的荧光分别增加了240和95倍。在最佳条件下,对应于钆和钪,铽的浓度分别在5.0×10-8~3.0×10-5mol/L和7.0×10-8~1.0×10-5mol/L的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2.0×10-10和5.0×10-10mol/L采用多点增量标准加入法测定了合成样品和包头稀土样品中的铽。回收试验的回收率为100.1±0.01%和99.1±0.03%。  相似文献   

4.
稀土(La^3+,Pr^3+)在酸性条件下与DBS-偶氮胂发生配位反应,首先对光谱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法处理从而判断出只生成一类配合物,进而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配合物组成,摩尔吸光系数,表观稳定常数及配位体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在1mol.L^-1HCl介质中,La^3+、Pr^3+与DBS-偶氮胂形成M:L=1:3的配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399*10^5和1.1517*10^5L.mol^-1.cm^-1,表观稳定常数logβ3分别为15.36和15.34。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研究了3-溴-N-乙基吩噻嗪(Br-P)在各种酸度、增敏溶剂、感光效应等条件下的荧光变换现象,并确定了最佳的发光体系。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其线性范围为1×10^-7 ̄1×10^-4mol/L,检出限为1×10^-8mol/L,RSD〈2.8%。  相似文献   

6.
于扬  金新 《低温物理学报》1994,16(2):119-122
本介绍了用熔融法制备Bi2.2Sr1.8Ca1.05Cu2.15-xNaxO8+y(x=0,0.4~0.8)样品,发现诸样品零电阻温度都在90K左右,其中x=0.7,Tc0达到92.5K。在81K较高温区,该类样品仍然表现出良好的超导电性,其临界电流密度还达到10^3A/cm^2量级。  相似文献   

7.
采用Sol-Gel方法首次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制氧磷灰石结构的发光体Mg2Y8-x-y(SiO4)6O2:Eux^3^+,Biy^3^+(x,y≥0),利用XRD,IR,TG-DTA三种手段研究了发光体的形成过程。室温(293K)和液氮温度(77K)的荧光光谱表明Eu^3^+和Bi^3^+在这种基质中分别发射红光和蓝光,每mol基质中其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0.14mol和0.03mol,并且其发光都存在  相似文献   

8.
采用Sol-Gel方法首次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了具有氧磷灰石结构的发光体Mg2Y8-x-y(SiO4)6O2:Eu,Bi(x,y≥0),利用XRD、IR、TG-DTA三种手段研究了发光体的形成过程。室温(293K)和液氮温度(77K)的荧光光谱表明Eu3+和Bi3+在这种基质中分别发射红光和蓝光,每mol基质中其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0.14mol和0.03mol,并且其发光都存在温度猝灭。Eu3+的激光感生荧光光谱中存在两条5D0-7F0跃迁线,表明Eu3+同时进入4f格位和6h格位。在Eu3+、Bi3+共掺杂的发光体中,观察到了Bi3+→E3+的部分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9.
王水分解样品,Fe3+作减缓剂。对比了不同酸度的王水和HCl介质中Se的相对荧光强度。在选择的酸介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量的Fe3+以及干扰元素对Se荧光强度的影响和Fe3+抑制干扰的效果。确定了Fe3+存在下,Au/Se的干扰限。样品中加入硒标准回收率在90%-103%,用于8个地球化学标样分析,结果满意。方法检出限为0.05×10-6。  相似文献   

10.
Dy^3+掺杂的氟锆酸盐玻璃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杰  张龙 《发光学报》1999,20(3):224-229
测量了氟锆酸盐玻璃中Dy^3+离子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根据Dy^3+离子的吸收光谱,得到氟锆酸盐玻璃中Dy^3+离子的J-O参量Ω,Ω3.29×^20cm^2,Ω4=1.56×10^20cm^2,Ω6=2.48±10^20cm^2,经计算了氟锆酸盐玻璃中y^3+离子的发射特性,计算了Dy^3+离子1.3μm发射的^6F11/2(6H9/2)→6H15/2跃迁的发射截面σ=0.62×10^-20c  相似文献   

11.
镝—镧—钛试剂荧光体系的协同发光效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现了镧对镝-钛铁试剂荧光体系的协同发光效应,详细研究了镝-镧-钛铁试剂协同发光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确定了各种试验条件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荧光光谱分析法,探索了N-N’-乙烯-二[2-(2羟基苯基)甘氨酸](EHPG)测定铽离子的最佳条件,建立了稀土铽的分析方法,在室温条件下,pH在7~9,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96和547 nm,EHPG浓度为2.5×10-5 mol·L-1,反应3 min后在75 min内测定。结果表明:铽离子的测定范围为1.0×10-8~1.0×10-5 mol·L-1,检出限为1.18×10-9 mol·L-1,在稀土干扰离子存在下,回收率达98%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3.02%。供试稀土氧化物样品测试值与其含量吻合。  相似文献   

1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饲料中稀土元素镧和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建立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同时测定饲料中稀土元素镧(La)和铈(Ce)的方法。优化了ICP-MS的操作条件,通过基体加入法和基体逐级稀释法研究了预混合饲料和配合饲料基体对La和Ce测定的影响,考察了硝酸浓度对La和Ce响应信号的抑制作用。在优化的条件下,以In(115)和Tb(159)为内标物,La和Ce检出限分别为26.2和6.47 ng·kg-1,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0,动态线性范围达到3个数量级。将该方法用于预混合饲料和配合饲料样品中稀土元素La和Ce的测定,其回收率≥77.8%,相对标准偏差(RSD)≤8.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以对氯苯甲酸为第一配体,2,4,6-三吡啶基三嗪(TPTZ)为第二配体,分别以铕、铽和镝为中心,合成了10种稀土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等离子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发光光谱测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p-ClBA)3(TPTZ).2H2O和RE0.5Ln0.5(p-ClBA)3(TPTZ).2H2O(RE=Eu3+,Tb3,+Dy3+;Ln=La3,+Gd3,+Y3;+p-ClBA=对氯苯甲酸根;TPTZ=2,4,6-三吡啶基三嗪),均为非电解质;对氯苯甲酸的羧基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2,4,6-三吡啶基三嗪以主配位点上的3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铕配合物的发光强度大于铽配合物的,镝配合物发光最弱;在上述3种发光稀土配合物中分别掺入发光惰性稀土离子镧、钆及钇后,发光强度有不同改变,掺入镧可明显增强铕、铽的发光强度,钆可敏化铕、铽和镝的发光,而钇的敏化作用较弱。表明:掺杂配合物并不完全是两种简单配合物的机械混合,而是有混配配合物生成。  相似文献   

15.
多波长负吸收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亚硝酸根及其反应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负吸收光谱校正技术,研究了在1.0 mol.dm-3盐酸介质中,亚硝酸根与吖啶黄反应的吸收光谱。基于负吸光度值或吸光度之和AT值在一定范围内与亚硝酸根浓度呈线性关系,建立了多波长负吸收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动力学新方法,线性范围7.2×10-6~3.6×10-4mol.dm-3,RSD 1.06%~3.12%,CV(recovery)98.00%~100.20%。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亚硝酸根的测定,准确度高,选择性好,多数常见离子无干扰,结果满意可靠。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根据反应体系中吸收峰的变化与溶液酸度、试剂加入顺序、溶液温度、反应时间、介质酸的种类等因素的关系,认为,在适宜的pH值、温度及有序加入介质的条件下,吖啶黄与亚硝酸根发生的是重氮化偶联反应。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以稀土离子Sm3+、Eu3+、Tb3+、Dy3+及Tb3+为发光中心,以苯氧乙酸(HPOA)和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掺杂La3+、Gd3+、 Y3+的7种稀土配合物, 对配合物进行了C、H、N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发光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SmL3L'·1/2H2O,EuL3L'·1/2H2O,TbL3L'· 1/2H2O,DyL3L'·1/2H2O,掺杂配合物组成分别为Tb0.5Gd0.5L3L'·1/2H2O,Tb0.5Y0.5L3L'·1/2H2O,Tb0.5La0.5L3L'·1/2H2O(L=C6H5OCH2COO-, L'=phen)。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与苯氧乙酸中羧基的一个氧原子和苯氧基的氧原子配位,与邻菲罗啉中的两个氮原子配位成键;荧光光谱表明,铽三元配合物的发射强度要远大于其它三元配合物的发光强度,掺杂发光惰性稀土离子La3+、Gd3+、Y3+的铽配合物中,Y3+掺杂配合物的发光强度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七种不同掺杂比例的稀土高氯酸盐(铕掺镧)与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Eu1-xLa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噻吩甲酸,phen为邻菲咯啉),并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类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1,10-邻菲咯啉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测定表明,Eu3 处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上,Eu3 配合物发射强度增大。配合物中La3 对Eu3 的发光产生敏化增强效应,当La3 掺入量为0·005mol时敏化强度最大,随着La3 浓度的增大,对Eu3 的发光敏化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时间分辨激光荧光光谱技术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时间分辨激发荧光光谱分析技术为基础 ,进行稀土离子标记的激光激发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TRFIA)研究。实验以自行合成的二乙三胺五醋酸酐 (DTPAA)为双功能螯合剂。用 Eu3+标记兔抗人 (RAH) Ig G抗体 ,依据解离增强原理 (DEL FIA) ,研究了 Eu3+ -β萘甲酰三氟丙酮 (β- NTA)的荧光分辨体系 ,测定了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 ,建立了铕离子分析检出方法 ,其工作曲线范围为 1× 10 - 7~ 1× 10 - 1 1g· m L- 1 ,检测限为 1× 10 - 1 3g· m L- 1 ,相对标准偏差为 6 .4%。结合 TRFIA方法学研究 ,进行了人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Anti- HCV)检测。并同酶联免疫法 (EL ISA)对比。取得 TRFIA法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EL ISA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协同发光效应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共存离子对稀土配合物荧光强度影响时发现,许多稀土和非稀土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对配合物的荧光产生增强效应.这种现象与协同萃取类似,我们将其命名为“协同发光效应”.本文采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四种稀土离子对Eu、Sm-TTA-Phen-Triton X-100体系和Eu、Sm-DBM-CPB体系的协同发光效应.并从稀土离子的化学性质,光谱能级和所形成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协同发光机理.拟定出用于痕量铕和钐测定的薪的超高灵敏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再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纳米微粒子—杯[4]芳烃纳米粒子(CN),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平均尺寸约为40 nm, 与杯[4]芳烃分子相比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在弱酸性条件下,适量的Fe3+能使其荧光发生明显猝灭,荧光猝灭值与Fe3+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Fe3+的荧光新方法。在最优化条件下,测得Fe3+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1.0×10-6~2.4×10-5 mol·L-1和3.1×10-7 mol·L-1。将其应用于水样中三价铁离子的定量分析,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