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e-ZSM-5杂原子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静态水热法分别以正丁胺、四丙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合成ZSM-5分子筛及Fe-ZSM-5杂原子分子筛;利用XRD与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Mo改性后分子筛催化剂上甲烷脱氢芳构化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Fe部分进入了分子筛的骨架,导致分子筛的结晶度及表面酸强度的下降,使Mo/Fe-ZSM-5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较Mo/HZSM-5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子模拟途径,将吡咯烷、乙二胺、正丁胺三种有机模板剂与ZSM-35沸石骨架间非成键互作用的能学分析分别于它们的合成实验结果进行对照,论证模板剂与沸石间非键相互作用能与合成速率的关联。发现处于十员环孔道中的上述三种模板剂与ZSM-35骨架间非成键互作用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与晶化速率从快到慢的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3.
纳米ZSM-5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热法合成常规微米 ZSM- 5分子筛并使用其作为基准物 ,以中孔碳纳米管为惰性基体 ,限定空间尺寸法合成了 Si O2 /Al2 O3 =1 0 0的纳米 ZSM- 5分子筛。 X射线粉末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该合成产品具有典型的 ZSM- 5骨架结构和纳米尺寸。红外光谱显示所合成产品具有典型的 ZSM- 5型沸石分子筛的骨架振动 ,但与基准物相比较同时出现了蓝移和红移现象。透射电镜显示纯化后的碳纳米管具有 2 0— 30 nm的内径并已多处开口 ,晶粒度在 30— 6 0 nm之间。扫描电镜表明纳米沸石的存在 ,同时由于小尺寸效应该样品呈球形聚集态。该方法可用于合成不同晶粒大小的产品 ,且沸石的分离较容易。  相似文献   

4.
侯军  翟纯 《波谱学杂志》1988,5(4):379-384
本文用XRD和31P NMR研究以Et3N为模板剂合成的AlPO4-5分子筛与NaF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Al在AlPO4-5分子筛中是严格有序交替排列的,且这种排列与合成中所用模板剂无关,并提出了上述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硅源和晶化时间的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SAPO-5分子筛材料,用X光衍射(XRD)和27Al MAS NMR对产物的晶相结构进行表征,用13C CP MAS NMR研究了不同阶段的产物中模板剂的存在状态。结果可见:以SiO2凝胶为硅源时;薄水铝石反应物有较高的活性,在48h的晶化时间内,延长晶化时间有助于SAPO-5分子筛的完整结晶,当晶化时间超过48h时,其中已形成的SAPO-5的结构部分被破坏,并转化为SAPO-34.且SAPO-34的量随晶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当以Si(OEt)4为硅源时,铝反应物的反应活性较低,在72h的晶化时间范围内,延长晶化时间有助于SAPO-5产物的形成,使其结构愈加完整,在SAPO-5分子筛的形成过程中,模板剂的状态随分子筛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由于三乙胺(Et3N)模板剂中的甲基和亚甲基所处位置不同,其弛豫时间受分子筛结构的影响较大,可用其中甲基的13C MAS NMR诺线的强度及化学位移来表示分子筛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对单相样品YBa2Cu3-xAlxO7-y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O缺位以及电阻-温度关系的测量。结果发现,Al在1-2-3相中有可能部分地替代了Cu和Y的位置。由于Al3+的存在,使得含量增加,0的环境趋于一致,XPS图谱上O15两个状态的区别很不明显。而明显地观祭到了Cu3+的存在。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以对叔丁基硫杂杯[4]芳烃(TCA)为受体、苝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别为荧光体和自组装模板剂,通过在水中的胶束自组装作用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ON–OFF”型Cu2+荧光化学传感器。论文选用荧光猝灭率为考察指标,详细考察了受体TCA用量、自组装模板剂SDBS浓度、Cu2+浓度和共存金属离子等影响因素对胶束自组装荧光化学传感器Cu2+检测性能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受体TCA与荧光体苝的摩尔浓度比值达到1 000,自组装模板剂SDBS浓度为50 mmol·L-1,该荧光化学传感器对水中铜离子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待测Cu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猝灭率呈线性相关。此外,荧光化学传感器的Cu2+检测性能基本不受Pb2+, Cd2+, Mn2+, Na+, K+, Ca2+, Mg2+, Al3+,Ni2+,Zn2+等共存金属离子干扰。该胶束自组装荧光化学传感器对Cu2+的选择性检测性能主要归因于胶束表面活性剂分子层中TCA受体对Cu2+的识别作用,而传感器荧光猝灭主要基于胶束内部的电荷转移或能量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8.
ZnS:ErF3电致发光薄膜2H11/2,4S3/2→4I15/2发光的猝灭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ZnS:ErF3交流电致发光薄膜发光光谱和发光衰减特性研究了Er3+离子2H11/2,3S3/2发光的猝灭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Er3+离子间多极矩相互作用,一个激发的Er3+离子从2H11/2态无辐射弛豫到4F9/2态,同时另一个激发的Er3+离子从4F7/2或4F5/2+4F3/2态跃迁到2H9/2或4G11/2态的交叉弛豫过程是2H11/2,4S3/2发光浓度猝灭的一个主要机制,交叉弛豫几率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据在固定掺杂浓度下2H11/2,4S3/2、4F9/2发光衰减时间不随激发密度而改变的实验结果,排除了处于激发的Er3+离子之间直接能量传递的可能性,这结果与扩散限制的能量传递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9.
用熔融急冷法制备了系列Tm3+/Dy3+共掺0.9(Ge25Ga5S70)-0.1CsI硫卤玻璃,测试了样品的吸收光谱以及800 nm激光泵浦下中红外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Tm3+离子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Dy3+离子2.9 μm中红外荧光强度.当Tm3+离子掺杂浓度固定,随着Dy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Tm3+:3F4→3H6跃迁产生的1.8 μm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明显单调下降,Tm3+:3F4→Dy3+:6H11/2能量传递为Tm3+/Dy3+之间能量转移的主要途径.由于Tm3+:1.8μm荧光发射光谱与Dy3+:6H15/2→6H11/2的吸收光谱之间存在较大的重叠区,Tm3+/Dy3+之间有效的能量传递主要来源于Tm3+:3F4能级向Dy3+:6H11/2能级的共振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0.
甲醇合成二甲醚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法制备CuO-ZnO-Al2O3/ZSM-5和CuO-ZnO-Al2O3-Cr2O3/ZSM-5两种催化剂,用于甲醇脱水制备二甲醚(DME)。用微反-色谱装置对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用XRD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在本实验条件下,以铜锌氧化物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以及铬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50℃煅烧的催化剂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胡亚亚  朱媛媛  周贝贝  刘硕  刘雍  熊锐  石兢 《物理学报》2015,64(11):117501-117501
本文通过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R型六角铁氧体BaFe4-xTi2+xO11 (x= 0, 0.25, 0.5, 0.75, 1), 并且对它的原子价态以及磁性行为进行了研究.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显示了随着掺杂含量的增加, 体系中Fe3+离子逐渐减少而Fe2+离子逐渐增加. 由于具有非对称结构的阻挫晶格中存在各种关联作用的竞争, 使得BaFe4-xTi2+xO11体系表现出了复杂的磁有序行为, 在T1~250 K和T2~83 K两处存在磁转变. 对这一系列掺杂样品, 在相变温度T1之上表现顺磁行为, 而在相变温度T2前后的磁化强度都表现出低场下随磁场的增加快速增加, 高场下则线性变化且在5×104 Oe时还未达到饱和的行为, 表明这一系列掺杂样品是典型的倾斜反铁磁态(canted antiferromagnetic) 或者亚铁磁态.  相似文献   

12.
研究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模板剂用量对合成的β沸石的结构及脱胺行为的影响。合成β沸石的模板剂的较佳用量(TEA+/Al)为2.10~1.68,合成的β沸石的相对结晶度均大于84%;β沸石中的铝含量(Al/Al+Si)及骨架铝含量(TdAl/TdAl+OhAl)随晶化混合液的TEA+/Al而变,存在最佳TEA+/Al点为1.9,此时合成的β沸石非骨架铝量最少,结构硅铝比最高;含TEA的β沸石脱胺过程为Hofmann降解反应,TGA测定的失重量、DSC测定的吸热量与β沸石中TEA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液态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镍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并考察了上述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在NH3-SCR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负载量<10.9%时镍在分子筛中具有高度的分散性,而随着镍负载量的进一步增加,分子筛表面开始出现较大的NiO颗粒;镍元素只以+2价存在于分子筛催化剂中;在NH3-SCR反应中,镍负载量低于14.9%时,增加镍负载量将提高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当反应温度超过300℃时,高温催化中心开始起作用,但随镍负载量的增加,高温活性开始下降时的温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单一相的Eu3+,Bi3+共掺的Mg5SnB2O10红色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等手段对该体系的结构及其发光特性进行了测试和研究.激发光谱表明,该荧光粉在393 nm呈现Eu3+7Fo—5L6特征激发,可以与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近紫外芯片很好地匹配.在393 nm激发下,其发射光谱在591,612,701 nm处呈现Eu3+5Do—7F1,5Do—7F2,5D07F4的特征发射.并且当固定Eu3+的浓度时,随着Bi3+含量的增加,发现Bi3+,Eu3+在这一体系中存在能量传递现象,系列样品发光强度大幅度提高.通过研究系列样品在不同Bi3+,Eu3+掺杂浓度下的发光性能,得出最佳样品为Mg4.89Eu0.1Bi0.01SnB2O10,其积分强度达到了商用Y2O2S:Eu3+的1.1倍.  相似文献   

15.
以ZSM-5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将其交换成HZSM-5,以HZSM-5为催化剂,对以冰乙酸和正戊醇为原料合成乙酸戊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以1.0m ol/L硫酸浸渍后的ZSM-5催化活性最高,当醇酸摩尔比为1.1∶1,催化剂用量为0.4g,反应时间为90m in,反应温度为125—135℃,酯化率可达82.5%。  相似文献   

16.
Mn2+, Pb2+共掺杂ZnS纳米材料制备及光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扬子  胡鹤 《发光学报》2007,28(4):589-593
采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表面包覆剂,在室温大气条件下的水溶液中制备了ZnS:Mn,Pb纳米晶。讨论了Mn2+和Pb2+掺杂量对ZnS纳米发光材料光致发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Mn2+和Pb2+掺杂量相对于Zn2+的最佳的量的比,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iM(M=Ca, Sr, Ba)BO3 : Dy3+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发光特性。LiM(M=Ca, Sr, Ba)BO3 : Dy3+材料的发射光谱均呈多峰发射,对应于Ca,Sr,Ba,其主发射峰分别是Dy3+4F9/26H15/2(484,486,486 nm),6H13/2(577,578,578 nm)和6H11/2(668,668,666 nm)跃迁。监测黄色发射峰时,所得激发光 谱峰值位置相同,主激发峰分别为331,368, 397,433,462,478 nm,对应Dy3+6H15/24D7/2,6P7/2,6M21/2,4G11/2,4I15/26F9/2跃迁。研究了敏化剂Ce3+及电荷补偿剂Li+、Na+和K+对LiM(M=Ca, Sr, Ba)BO3 : Dy3+材料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敏化剂Ce3+提高了材料的发光强度,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Ce3+浓度为3%;加入电荷补偿剂Li+、Na+和K+后,材料的发光强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Li+、Na+和K+浓度不同,依次为4%、4%和3%。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Tb3+掺杂的LiAl5O8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分析表明,前驱物在750 ℃下灼烧2 h得到的样品为纯相的LiAl5O8。样品的激发谱为一宽带,其最强的峰位于231 nm。发射谱由4组窄带组成,其中最强峰位于542 nm,对应于Tb3+离子的5D47F5跃迁。最佳的Tb3+掺杂摩尔分数为0.01。探讨了Tb3+掺杂浓度、电荷补偿剂(Li+)和助熔剂(H3BO3)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激活剂浓度、添加电荷补偿剂和助熔剂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材料的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19.
当用582.6nm的黄色激激发Nd^3+:LaCl的^2G7/2+^4G5/2能级时,观察到了^4D3/2和^2G9/2能级的兰光和紫外发射。研究表明,^2D3/2上转换的机理是能量传递和激发态吸收而^2G9/2则是由于^4G5/2+^G5/2→^2G9/2+^F7/2交叉驰豫过程。通过对12K下^4D3/2→^4I11/2荧光衰减曲线的分析, 得到 能量传递几率为wt1=1468s^-1。测量和讨论了Nd^3+:LaCl3和NdCl3主要发光能级室温和12K下的寿命。  相似文献   

20.
在脉冲N2分子激光激发下,研究了在BaYF,中Eu2+和Ho3+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和荧光寿命,以及Ho3+的超灵敏跃迁(5I85G6)。在Ho3+发射光谱中,5S25I8跃迁占主导地位。从Eu2+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