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外差磁旋转浓度调制激光光谱技术属于一种高灵敏度的吸收光谱测量方法 ,可以用于瞬态分子和激发态分子光谱的检测。采用这种技术分别在 16 4 0 0~ 16 6 5 0cm-1和 174 5 0~ 1775 0cm-1波段内直接观测到CO三重带系d3 Δ←a3 Π(4,0 ) (5 ,0 )振转吸收光谱。这种跃迁的上态d3 Δ1(v =4 ) ,d3 Δ2 (v =4 ) ,d3 Δ1(v =5 )分别与A1Π(v =0 ) ,D1Δ(v =0 )和A1Π(v =1)态存在微扰相互作用。通过对所测量到的 CO三重带系 (4,0 ) (5 ,0 )振转谱带作了包含微扰相互作用在内的分析 ,获得了上态d3 Δ(v =4 ,5 )的精确的分子转动光谱常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量CH3CN(36Pa)与He(660Pa)混合气体交流Penning辉光放电获得CN自由基分子,采用光外差-磁旋转-浓度调制光谱技术,在可见光波段16850~17480cm^-1进行了转动分辨光谱测量,分别标识了CN分子红带A^2Πi-X^2Σ^ (6,1)和(7,2)138条和118条的转动光谱(其余光谱为C2自由基及CN红带(8,3)带光谱)。理论拟合分子常数时考虑电子态间的微扰作用,采用有效哈密顿量矩阵对角化获得了A^2Πi(v=6,7)态更精确的分子常数及电子态A^2Πi(v=7)与X^2Σ^ (v=11)之间的微扰常数ξ,η,总体拟合方差均小于实验误差0.007cm^-1,表明拟合结果是非常精确的。  相似文献   

3.
CO谱带的微扰给谱线的标识和分析带来挑战.这里针对CO A1Ⅱ(v=1)对d3△(v=5)态的徵扰,首先采用有效哈密顿矩阵的方法重新分析了d3△-a3Ⅱ(5,0)带高精度的涉及d3△2和d3△3的振转光谱数据,发现A1Ⅱ的微扰可忽略不计.进一步理论计算了由A1Ⅱ的微扰产生的d3△的△1,△2和△3的转动能级移动扣d3△-a3Ⅱ(5,0)光谱强度的变化.发现△1的能级移动最大,最大可达4 cm-1,这个能级移动随J值的增大而减小;对△2和△3的影响在J小时可忽略不计.光谱强度的改变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涉及到△1的d3△1-a3Ⅱ光谱强度减小量最大可达20%,随J的增大,此减小量变小;对涉及△2和△3的光谱强度此微扰可忽略不计,从而给出了上面实验数据分析中不考虑微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可见光范围内 ,用激光蒸发 /反应、超声射流和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方法 ,对NiI[14 .6 ]2 △5/ 2 -X2 △5/ 2跃迁的 (9,0 )带进行了高分辨研究 .80MHz分辨的光谱显示超精细结构是由于激发态中未成对电子与碘 (I=5 /2 )核大磁矩相互作用引起的 .在v =9能级上低J谱线的超精细线宽快速下降 ,表明在 [14 .6 ]2 △5/ 2 态中超精细耦合适合Hundaβ 耦合情况 .[14 .6 ]2 △5/ 2 态的精确转动参数和超精细参数已得到 ,而且显示v =9能级被微扰了 .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外差-磁旋转-速度调制吸收光谱技术,在可见光波段范围16800-17573cm^-1,对N2^+的A^2Ⅱu-X^2Σg^+(12,6)、(11,5)、(7,2)带和B^2Σu^+-x^2Σg^+(1,5)带进行了测量和分析,推导了双原子分子振动转能级在受到微扰作用时的有效哈密顿量形式,并分析了N^2+的A^Ⅱu-B^2Σu^+之间存在的微扰相互作用,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精确的电子态微扰常数ξe、η。  相似文献   

6.
CO谱带的微扰给谱线的标识和分析带来挑战.这里针对CO A1Π(v=1)对d3∆(v=5)态的微扰,首先采用有效哈密顿矩阵的方法重新分析了d3∆—a3Π(5,0)带高精度的涉及d3∆2和d3∆3的振转光谱数据,发现A1Π的微扰可忽略不计.进一步理论计算了由A1Π的微扰产生的d3∆的∆1,∆2和∆3的转动能级移动和d3∆—a3Π(5,0)光谱强度的变化.发现∆1的能级移动最大,最大可达4 cm-1,这个能级移动随J值的增大而减小;对∆2和∆3的影响在J小时可忽略不计.光谱强度的改变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涉及到∆1的d3∆1—a3Π光谱强度减小量最大可达20%,随J的增大,此减小量变小;对涉及∆2和∆3的光谱强度此微扰可忽略不计,从而给出了上面实验数据分析中不考虑微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高位振动态RbH(X1∑+,v″=15~21)与CO2碰撞转移过程.脉冲激光激发RbH至高位态,利用激光感应荧光光谱(LIF)得到RbH(X1∑+,v″)与CO2的猝灭速率系数kv″(CO2),kv″=21(CO2)=2.7kv″=15(CO2).利用激光泛频光谱技术,测量了CO2(0000,J)高转动态分布,得到了转动温度,从而获得了平均转动能<Erot>和转动能的变化<△Erot>,发现<△Erot>v″=21≈2.9<△Erot>v″=15.对于v″=16,证实了振动—振动能量转移的4-1近共振过程.在一次碰撞条件下,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得到RH(v″)-CO2振转速率系数.对于v″=15,J=32-48,速率系数在1.25-0.33×10-13 cm3 s-1.之间;对于v″=21,速率系数在2.47-1.53×10-13 cm3 s-1之间,其能量相关性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激光烧蚀Al热原子与CF4,CCl4,CH2Br2反应中激发态C2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脉冲激光烧蚀平面铝靶产生的热原子与气相CF4,CCl4,CH2Br2的碰撞反应中,在430~600nm之间观测到激发态C2分子的发光光谱,它们可归属为Swan带的d^3Ⅱg=a^3Ⅱu跃迁中△v=2,1,0,-1,-2五个振动序列(v′≤6)。谱强度分析表明,C2激发态可很好的用热平衡描述,其振动温度达6000K左右。同时在△v=0和-1的振动带间观测到振荡的谱峰,它们是转动谱线叠加的结果。激光烧蚀Al产生的等离子体在膨胀中产生的激波及其本身的动能与反应气体碰撞使其解离产生C,然后复合形成C2。C2激发态d可能是通过激发态的Al(^2S)经近共振传能产生,也不排除在有足够碰撞能下优先形成C2激发态b,再通过与d态的v′=6能级交叉无辐射跃迁而进入d态。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脉冲光学-光学双共振荧光激发谱(OODR),测量了在35500-38000cm^-1能量范围内的里德堡态,观察到^7Li23^1Ⅱg态的10个振动能,本文观测的3^1Ⅱg态的146条激发谱线进行了归属,得到了新的Dunhm常数,RKR势能曲线以及A^1∑u^ 到3^1Ⅱg态跃迁的夫兰克-康登因子,并且讨论了3^1Ⅱg态的双重分裂以及与附近里德堡态F(4)^1∑g^ ,5^1∑g^ ,6^1∑g^ 和G(2)^1Ⅱg的微扰,发现在我们的实验精度下(0.2cm^-1)3^1Ⅱg态掇重分裂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发射光谱研究脉冲电晕放电中的自由基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发射光谱技术在大气压下测量了以氮气为载气的不饱和水蒸气体系针-板式正脉冲电晕放电产生的OH(A^2∑→X^2Ⅱ0—O)自由基和O(3p^5P→3s^5S^02777.4nm),Ha(3P→2S 656.3nm)活性原子的发射光谱,并由N2(C^3Ⅱu→B^3Ⅱg)的△v=-3和△v=-4振动带序发射光谱强度计算得出N2(C,v)的相对振动布居及其振动温度,进而采用高斯分布拟合准确地求出了N2(C^3Ⅱu→B^3Ⅱg)的△v= 1振动带序发射光谱强度,从而可以由N2(C^3Ⅱu→B^3Ⅱg)的△v= 1振动带序与OH(A^2∑→X^2Ⅱ0—0)的重叠发射光谱中准确求出OH(A^2∑→X^2Ⅱ0—0)自由基的发射光谱强度。由发射光谱强度得到了激发态OH(A^3∑)自由基和O(3p^5P),Ha(3P)活性原子的布居。还研究了激发态OH(A^2∑)自由基和O(3p^5P),Ha(3P)活性原子的布居随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的变化以及氧气对激发态OH(A^2∑)自由基和O(3p^5P),Ha(3P)活性原子布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时间切片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在201 nm附近研究了HNCO分子在S_1电子激发态的光解动力学.CO产物通过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的方法进行了选态探测,获得了CO产物的振动基态和激发态切片影像.从CO的影像得到了解离产物的能量分布和空间角分布,确定了NH(a~1△)产物的振转态分布信息.研究发现~1NH的振动分支比(v=1/v=0)随CO(v=0)转动能的增大先增大后下降,展现了~1NH与CO之间特殊的态态相关性.大约一半的可资用能分配给解离产物的平动自由度.负的各向异性参数表明HNCO的光解是个快速的直接解离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外差-速度调制分子离子吸收光谱技术,在近红外波段13170-13500cm^-1范围内,对氧分子离子第一负带(b^4∑g^--α^4Пu)(2,6)带进行测量和分析,有关第一负带(2,6)带光谱测量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简述了光外差-速度调制光谱技术的特点,同时给出了对复杂四重态跃迁谱带的分析,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获得了该跃迁上下态精确的分子常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外差-浓度调制吸收光谱技术测量了12350~12950 cm-1波段的氦气和二硫化碳混合气体放电生成硫化碳自由基分子的多普勒受限光谱. 通过光谱分析,发现了d3△-a3П(8, 1)带的326条谱线,其中有83条谱线为首次观测. 利用有效哈密顿量矩阵元,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对所有指认的谱线进行拟合,获得了d3△(v=8)和a3П(v=1)态的高精度分子常数.  相似文献   

14.
以硝酸铕、苯乙酮酸(HE)、1,10-罗啉(phen)和三苯基氧膦(TPPO)合成了Eu—L,EuL3phen和EuL2(TPPO)2NO3三种新型固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三元配合物的组成。IR表明,苯乙酮酸与Eu^3+离子形成配合物后△v(vas(CO2^-)-vs(CO2))(△v(Eu—L)=391cm^-1;△v(EuL3phen)=389cm^-1;△v(EuL2(TPPO)2NO3)=402cm^-1)值均大于钠盐的△v(379cm^-1)值,配合物中羧酸根以单齿方式配位;配合物中苯乙酮酸的α-酮基参与配位,其红外吸收峰移向低波数。在^1H NMR中,苯乙酮酸苯环上5个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在形成配合物后移向高场。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Eu—L,EuL3phen和EuL2(TPPO)2NO3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374.0,358.2和383.4nm。发射光谱显示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分别是^5D0-^7F0,^5D0-^7F1,^5D0-^7F2,^5D0-^7F3,^5D0-^7F4跃迁(Eu—L:577.8,590.2,614.0,648.4,695.4nm;EuL3phen:578.0,588.4,591.6,611.2,617.0,649.4,687.6,698.6nm;EuL2(TPPO)2NO3:577.8,590.4,614.6,649.2,697.6nm)。荧光光谱表明TPPO对Eu^3+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离子速度成像方法研究了乙烯酮分子在218 nm光解下的光解动力学,得到了光解产物CO的共振多光子电离谱,以及在不同振转态的角分布和平动能分布。得出如下结论:(1)CO(X~1∑~ )在v=0和v=1两个振动态都具有较热的转动激发,而且在v=0振动态的转动激发要比在v=1振动态的转动激发高;(2)乙烯酮分子在218nm光解的主要通道是产生CH_2((?)~1A_1) CO(X~1∑~ )产物通道,同时产生CH_2((?)~1B_1) CO(X~1∑~ )和CH_2((?)~3B_1) CO(X~1∑~ )产物通道也可能存在。(3)光解产物CO在不同振转态的各向异性参数β都大于零,对于不同的振动态观察到的现象没有明显地不同。  相似文献   

16.
CO+分子离子彗尾带系在近红外区域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 分子离子是一种重要的瞬态自由基分子,许多研究者对该带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采用光外差-磁旋转-速度调制光谱技术测量了12C16O 分子离子彗尾带系(A2Πi-X2Σ )在近红外区域的3个支带(0,3),(1,4)和(3,6)的振转吸收光谱。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上态A2Πi(ν′=0,1,3)的精确的分子常数。进一步验证了光外差-磁旋转-速度调制光谱技术在吸收光谱测量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高位振动态RbH(Х1Σ+,v″=15-21)与CO2碰撞转移过程。脉冲激光激发RbH至高位态,利用激光感应荧光 光谱(LIF)得到RbH(Х1Σ+,v″)与CO2的猝灭速率系数,。利用激光泛频光谱技术,测量了CO2(0000,J)高转动态分布。得到了转动温度,从而获得了平均转动能和转动能的变化<ΔErot>,发现。对于v"=16,证实了振动—振动能量转移的4-1近共振过程。在一次碰撞条件下,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得到RH(v")-CO2振转速率系数。对于v"=15,J=32-48,速率系数在1.25-0.33×10-13cm3s-1.之间,对于v"=21,速率系数在2.47-1. 53×10-13cm3s-1之间,其能量相关性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用时间分辨-傅里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研究了热的氢原子与C02分子间高效率的平动—振动(T—V)能传递.热的氢原子由ArF激光光解H2S得到,这种氢原子的平动能为223kJ/mo1。实验中观察到了从2130cm^-1到2400cm^-1的红外发射谱带,它归属于高振动激发的CO2分子的非对称伸缩振动(v3).对这一发射谱带的光谱拟合显示CO2的非对称伸缩振动被激发到了较高的振动态,振动量子数达到了v=7。并且有5580cm^-1的能量经传能过程由氢原子到达了CO2的v3模。实验条件下氢原子与C02的T—V传能效率为0.30。实验结果与Schatz等人的用3D半经典计算预测的碰撞截面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9.
NO2分子在550~740 nm范围内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皮秒Nd:YAG激光器的二倍频输出(532nm)作为激发源,在室温下,对NO2分子在低气压和较高气压情况下进行了激光诱导荧光研究。在低气压条件下获得了在550~740nm范围内的振动序列,将其归属为由第一电子激发态A^2B2态向基电子态X^2A1态不同振动态的跃迁,由此得到对称振动模式和弯曲振动模式的谐振频率,分别为ω1=1300.72cm^-1和ω2=744.14cm^-1.并在此基础上对较高气压下荧光光谱产生的明显红移现象进行了解释,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高位振动激发态CsH(v"=15~21)与CO2振动-转动碰撞转移过程.脉冲激光激发CsH至高振动态,利用激光感生荧光光谱(LIF)得到CsH(v")与CO2的猝灭速率系数kv"(CO2),kv"=21(CO2)=7kv"=15(CO2).研究了CsH(v")+H2的弛豫过程,有kv"(H2)>kv"(CQ),碰撞弛豫速率系数的质量效应明显.利用激光泛频光谱技术,测量了CO2(00°0)的转动态分布.对于CO2与CsH(v"=15)碰撞,CQ2有转动温度Trot=(605±50)K;对于v"=21,Trot=(780±70)K.基于转动温度,得到CO2的平均转动能〈Erot〉和转动能的变化〈ΔErot〉,发现〈ΔErot〉v"=21~2.7〈△Erot〉v"=15.由对CO2转动能级受激吸收线轮廓测量,得到J=36~48各能级的平均平动能〈Etel〉,对于v"=15,〈Erel〉=600~972 cm-1;对于v"=21,〈Erel〉=972~1351cm-1.低J值有低平动能.外推平动能到初始平动能520 cm-1(池温500 K的平动能)对于v"=15和v"=21,分别得到阈值Jth =34和24.大于初始平动能的转动态均处于Jth值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