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155个羰基化合物中羰基碳原子的13C NMR谱与其分子距离-边数矢量(MDE)、立体效应参数(γ 效应)关系的研究,发现羰基化合物羰基碳的13C NMR谱化学位移可表示为:

δC=a+bμ51+cμ52+dμ53+eμ54+fγ

此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羰基化合物13C NMR谱化学位移与其分子结构信息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计算羰基化合物13C NMR化学位移的新方法,并对解析和预测其13C NMR谱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2.
采用1H-1H COSY,HMQC、HMBC等2D NMR技术对化合物(Et4N)2[Pd2(mp)2(μ-mpH)2]进行1H、13C NMR谱数据分析与归属,表明它在DMSO溶液中仍保持原有固体状态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本实验室提出一种新型以势能形式表达的分子距边矢量, 深入地系统研究了核磁共振碳-13谱化学位移和(CSS)规律以及分子拓扑指数矢量在定量结构波谱关系(QSSR)中的应用. 借助多种计量化学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多元回归、主成分回归、主筛选回归等进行分子拟模和定量相关研究, 发现烷烃13C NMR 化学位移和(CSS)与其分子距边矢量及路径长度指数有良好线性相关性, 回归方程及其统计参数为:CSS=bν+cp3=∑mj=0bjνj+b11p3=b0ν+b1ν1+b2ν2+b3ν3+b4ν4+b5ν5+b6ν6+b7ν7+b8ν8+b9ν9+b10ν10+b11p3=-13.576+22.179ν1+28.407ν2+25 .950ν3+26.690ν4+14.498ν5+5.726ν6-5.379ν7-3.214ν8-15.021ν9 -25.710ν10+12.278p3 n=63, R=0.997, EV=99.68%, RMS=3.7348, SD=4.1 18, F= 773.116, U=144228.844, Q=864.938; CV: R2CV=0.980, EV=98.83%, RMS=7.126 1, SDCV=7.634, FCV=221.720, UCV=142121.891, QCV=2971 .896.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用于氨基酸化学位移计算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提出了用于表征分子内部化学微环境的结构描述子: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并将其应用于20个天然氨基酸103个13C 原子核磁共振化学位移CS建模:δ =-190.514+7.352×ν1+63.998×ν2+49.252×ν3+39.678×ν4,取得优良效果. 模型值、留一法(LOO)和留分法(LMO)交互校验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RMM=0.966 0,RLOO=0.957 7和RLMO=0.957 7.  相似文献   

5.
王君君  龚静  宫振丽  闫晓丽  高舒  王波 《物理学报》2011,60(12):127803-127803
以聚氧化乙烯(PEO)为基质,成功制备出纳米ZnO掺杂的(PEO)8-ZnO-LiClO4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并利用多种实验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系统地研究了纳米ZnO与基质间相互作用及其对聚合物链段运动、纳米尺度自由体积、离子输运和复合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纳米ZnO的掺杂使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当ZnO与PEO质量比为6%时达到最大,(PEO)8-ZnO-LiClO4的电导率为1.82×10-4 S ·cm-1,比(PEO)8-LiClO4的电导率(6.58×10-5 S ·cm-1)提高了大约一个数量级.XRD结果显示,纳米ZnO的加入降低了PEO的结晶性,增加了锂离子传输的非晶相,从而提高了电导率.离散PALS测量结果表明,随着纳米ZnO的加入,复合电解质的自由体积、浓度和相对自由体积分数fr均增加.连续PALS分析揭示了自由体积的分布由一个峰劈裂成两个峰,表明纳米ZnO的掺杂对聚合物的微结构有很大影响.基于实验测量的fr和离子电导率,研究了离子导电机理.研究发现, fr与电导率之间存在一个直接关系,即fr越大,越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导致电导率越大.这个结果支持聚合物电解质导电的自由体积理论. 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聚合物纳米复合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自由体积  相似文献   

6.
3∶29型Gd3(Fe1-xCox)29-yCry化合物的成相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磁测量研究了Gd-Fe-Co-Cr四元系中对应于化学式Gd3(Fe,Co,Cr)29且Gd含量为一定值的截面内富Fe,Co区的相关系,重点探索了高Co含量3∶29型化合物合成的可能性,研究了3∶29型Gd3(Fe1-xCox)29-yCry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研究结果表明,获得3∶29型单相Gd3(Fe1-xCox)29-yCry化合物的范围为:y=5,0≤x≤0.7;y=5.5,0.7≤x≤0.8和y=6,0.8≤x≤0.9.基于对Gd3(Fe1-xCox)29-yCry化合物成相条件的研究,成功地合成了纯Co基Gd3Co29-yCry化合物,其固溶范围为6.5≤y≤7.3.3∶29型单相Gd3(Fe1-xCox)29-yCry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都属于单斜晶系,Nd3(Fe,Ti)29型结构,空间群为A2m.得到3∶29型单相Gd3(Fe1-xCox)29-yCry化合物的固溶极限即Co含量的极大值与稳定元素Cr含量有关.Co原子的含量越高,所需稳定元素Cr的含量越大.值得注意的是,用Co原子替代Fe原子会导致Gd3(Fe1-xCox)29-yCry化合物磁晶各向异性的显著改变.当x≥0.4时,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从易面型转变为易轴型 关键词: 3(Fe1-xCox)29-yCry化合物')" href="#">Gd3(Fe1-xCox)29-yCry化合物 相关系和相结构 X射线衍射 磁晶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7.
张磊  杨光  陈群 《波谱学杂志》2005,22(3):245-251
以C60和聚氧乙烯(PEO)复合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交叉极化时间对分子间交叉极化实验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使用分子间交叉极化方法研究复合体系相结构和界面结构时,必须考虑交叉极化时间的影响才能获得更可靠的结论. 同时,系统地改变交叉极化时间也能为分子间交叉极化实验的设计引入一个新的维度,从而可能得出一些在单个交叉极化时间下难以获得的结论. 例如,本实验发现C60}的分布并不完全局限于PEO的非晶区,至少部分C60和PEO的晶区在空间上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用MASNMB方法考察了几种含=CuX(X=Cl,Br,I)的Mo-Cu-S双金属簇化合物晶体粉末样品。对所得13C共振峰进行了归属并讨论了=CuX配体对谱峰的影响。对三种簇合物(t-BuNC)4Mo(t-BuS)2,(t-BuNC)4Mo(μ-t-BuS)2CuX和(t-BuNC)4Mo(μ-t-BuS)(μ-CO)CuX的晶体粉末13C谱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一种对微量粉末样品进行MASNMR研究的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常霖 《物理学报》1982,31(10):1369-1379
碳化硅(SiC)是典型的层状结构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150种以上的多型体。作者曾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劳厄法可有效地鉴定碳化硅多型体。这种方法,我们发现了85种碳化硅新多型体。为了测定其中一些多型体的结构,拍摄了回摆和魏森堡照相作结构分析,但没有成功。因为这些照相中只有一些基本类型6H,15R和8H的衍射斑点而没有高层多型体的斑点,这是由于新多型体在晶体中含量很少且这些薄晶体多型体处于基本类型6H,8H,15R中间的缘故。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碳化硅多型体晶体结构的劳厄法。提出了计算劳厄斑点衍射强度的方法。对结构系列[(33)m32]3,[(33)m34]3,[(22)m23]3和[(44)m43]3多型体的结构因子Fhkl的计算方法作了简化。利用这种方法对9种碳化硅新多型体的晶体结构作了测定,其结构用z字形堆垛(Жданов符号)表示时为231R:[(33)1232]3,249R:[(33)1332]3,321R:[(33)1732]3, 339R:[(33)1832]3,237R:[(33)1234]3,417R:[(33)2234]3, 453R:[(33)2434]3,93R:[(44)343]3,261R:[(44)1043]3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两个氢化丁苯共聚物样品的1H、13C NMR谱。通过处理文献中的13C NMR谱数据得到了-C2H5和-C6H5的SCS参数。利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SCS方法结合DEPT NMR实验技术重新归属了该共聚物的13C NMR谱。明确指出,氢化丁苯共聚物分子链中主链任何一个乙烯单元的两个CH2在序列分布上分属于二元组和三元组。CH则用三元组来表征。最后,对HBS共聚物的序列分布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1.
新型双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所研究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OLED)选用了一种新型金属铱的化合物Ir(C6)2(acac),这种金属化合物由配位体香豆素C6和乙酰丙酮(acac)与金属铱化合形成。Ir(C6)2(acac)可同时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和发光掺杂剂。比较香豆素C6和Ir(C6)2(acac)固体材料的光致发光谱,可见Ir(C6)2(acac)明显抑制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发光猝灭效应。采用ITO/TPD(N,N′-diphenyl-N,N′-bis(3-me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Ir(C6)2(acac)/BAlq(bis(2-methyl-8-quinolinolato-N1,O8)-(1,1′-biphenyl-4-olato)aluminum)/Alq3aluminum/Liq(8-hydroxyquinolinelithium)/Al结构,可得到CIE(Commission Interationaled′Eclairage)值为x=0.43;y=0.40的橙红色发光器件,最高亮度可达3390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1.3cd/A。采用同样的器件结构以Ir(C6)2(acac)掺杂Alq3主体得到绿色发光器件,发光色的CIE坐标值为x=0.29;y=0.58,最高亮度可达8832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5.6cd/A。器件的发光机理研究表明Ir(C6)2(acac)的非掺杂器件发光以Ir(C6)2(acac)的三线态磷光为主,器件发光为橙色;在Alq3中的单掺杂器件以Alq3和Ir(C6)2(acac)的荧光为主,同时有小比例Ir(C6)2(acac)的三线态磷光成分存在,器件总体发光为绿色。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研究了CrCl3·6H2O 浓度为0.1~0.6 mol·L-1的水溶液和[1ChCl∶2EG]/CrCl3·6H2O ILs中,Cr(Ⅲ)配合物的存在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CrCl3·6H2O的溶液中,Cr(Ⅲ)与Cl-和H2O形成[Cr(H2O)nCl6-n]n-3配合物,其配合物的优势物种受CrCl3·6H2O浓度的影响。水溶液中Cr(Ⅲ) 的优势配合物为[Cr(H2O)6]3+与[Cr(H2O)5Cl]2+,并随CrCl3·6H2O浓度增加,水溶液的UV-Vis吸收光谱峰红移,[Cr(H2O)5Cl]2+的相对含量增加。而[1ChCl∶2EG]/CrCl3·6H2O ILs中的优势配合物为[Cr(H2O)2Cl4]-和[Cr(H2O)3Cl3],且随CrCl3·6H2O 浓度增加,溶液的颜色从浅橙红色逐渐变为深绿色,溶液的UV-Vis吸收光谱峰蓝移,[Cr(H2O)3Cl3]的相对量增加。说明CrCl3·6H2O的浓度变化,将影响配体Cl-和H2O与Cr(Ⅲ)配位结合的配位数,从而影响配合物优势物种的相对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的水热法制备了NaGd(MoO4)2xEu3+(x=10%, 20%, 30%, 40%)和NaGd(MoO4)2∶7%Eu3+, ySO2-4/BO3-3荧光粉,对所制备样品的晶相、形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NaGd(MoO4)2xEu3+和NaGd(MoO4)2∶7%Eu3+, ySO2-4/BO3-3荧光粉均为四方相的白钨矿结构;红外光谱测试发现有SO2-4/BO3-3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SO2-4/BO3-3被成功掺入基质;荧光光谱测试说明,在NaGd(MoO4)2基质中Eu3+掺杂量为30%时发光最强;通过研究NaGd(MoO4)2∶7%Eu3+, ySO2-4/BO3-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发现适量的SO2-4/BO3-3掺杂会使Eu3+的特征发射增强,且掺杂10%SO2-4或10%BO3-3后可以减少3%左右的Eu3+掺杂,起到了节约稀土掺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达旭  沈旭 《波谱学杂志》1998,15(6):547-550
利用1H-1H COSY,1H-13C HMQC,HMBC等2D NMR技术对一种新的配体1-(2-羧基苯基甲酰基)氨基硫脲(H3L)进行1H、13C NMR谱数据分析与归属,对于它与Cu+离子配位的化合物[Cu2(H3L)2Cl2](H2O)3也作了1H、13C NMR的测定,简单讨论了它的配位行为,粗略确定了它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13C及29Si核磁共振研究了苯乙烯(S)及二甲基硅氧烷(Si)嵌段共聚物中硅氧烷软段的固体及溶液谱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固态嵌段共聚物主链29Si及侧甲基13C的T1都与均聚物的T1相近,但在CdCl3溶液中各种嵌段共聚物的T1与均聚硅氧烷相差颇大。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来解释高聚物的自旋-晶格弛豫。苯乙烯-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具两相结构,所以嵌段共聚物中软段及硬段微区中链段的运动与在均聚物分子中链段的运动模式基本相同。而CdCl3对聚苯乙烯或聚硅氧烷都是良溶剂,软段硬段之间有相互影响。所以其链段运动与均聚物不同,从而导致链段运动的相关时间τc变短和T1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测量了碱土金属正磷酸盐Ba3(PO4)2和Sr3(PO4)2常温及高温拉曼光谱, 对拉曼振动模式进行指认, 并分析了晶体拉曼振动光谱及晶体结构在高温下的变化. 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 拉曼振动频率向低频移动且振动峰宽度展宽, 晶体中的P-O平均键长随温度升高而变长, 但O-P-O的键角并未发生变化. 晶体在900 ℃以下无结构相变发生. 关键词: 3(PO4)2和Sr3(PO4)2')" href="#">Ba3(PO4)2和Sr3(PO4)2 高温拉曼光谱 振动模式 高温结构  相似文献   

17.
郭胜利 《波谱学杂志》1999,16(3):181-186
报道了Ni(C3H10N2)2NO2(ClO4)晶体在T=1.5K温度和W波段的ESR实验.建立了d8离子基态3A2(F)的零场分裂参量D,E,和g因子与斜方对称晶场势参量间的关系,并应用于Ni(C3H10N2)2NO2(ClO4)晶体.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符合很好,表明所给关系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以CaCO3 (A.R)、BaCO3 (A.R)、H3BO3 (A.R)和Eu2O3 (99.99%)为原料制备了Ba2Ca(BO3)2∶Eu2+绿色发光材料,测量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发光特性及色坐标等。Ba2Ca(BO3)2∶Eu2+材料的激发光谱覆盖200~500 nm的紫外-可见光区。在40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主峰位于537 nm的非对称宽谱,对应于Eu2+的4f65d1→4f7特征跃迁。研究发现,随Eu2+掺杂浓度的增大,Ba2Ca-(BO3)2∶Eu2+材料的发射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发射强度对应的Eu2+掺杂摩尔分数为2%。造成发射强度下降的原因为浓度猝灭,其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依据晶格常数及实验光谱数据,得出临界距离Rc分别为2.64 nm和2.11 nm。随Eu2+掺杂浓度的增大,Ba2Ca(BO3)2∶Eu2+材料的色坐标变化微小。计算得到Ba2Ca(BO3)2∶2%Eu2+的转换效率约为72%。  相似文献   

19.
按取代苯甲酰胺、取代N-甲基苯甲酰胺、取代N,N-二甲基苯甲酰胺三类,提出了计算这三类化合物中羰基17O-NMR化学位移的公式:δcal(17O)=δ0n+C×ΣΔ,并通过线性回归法结合最小二乘法得到11种取代基参数,计算结果用以上三类化合物的33个羰基17O-NMR化学位移数据为样本点作回归检验,置信度为99.5%,计算误差Δδ小于1.0(相对误差小于0.1%)的17O-NMR化学位移计算值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中有关8-羟基喹啉铝(Alq3)研究已有大量报道,8-羟基喹啉锌(Znq2)研究还有待发展。介绍了两种以Znq2为基体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q2(H2O)2和(Znq2)4的合成方法。用IR、XRD、TG、DTA和荧光测试方法进行表征与分析表明:Znq2(H2O)2和(Znq2)4的玻璃化温度(Tg)分别为104.2℃和204.9℃;在161℃下Znq2(H2O)2脱去水分子成为Znq2,在361℃高温下四聚体(Znq2)4裂解为单体Znq2;Znq2(H2O)2和(Znq2)4具有很好的发光性能,在光致发光谱中λmax分别是505,55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