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346篇
化学   470篇
晶体学   58篇
力学   58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140篇
物理学   59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5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u-Zheng Xiao 《中国物理 B》2022,31(8):88401-088401
To reduce the energy demand and operation cost for circular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 (CEPC), the high efficiency klystrons are being developed at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 800-kW continuous wave (CW) klystron operating at frequency of 650-MHz has been designed. The results of beam-wave interaction simulation with several different codes are presented. The efficiency is optimized to be 65% with a second harmonic cavity in three-dimensional (3D) particle-in-cell code CST. The effect of cavity frequency error and mismatch load on efficiency of klystr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design and cold test of reentrant cavities are described, 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F section design. So far, the manufacturing and high-power test of the first klystron prototype have been completed. When the gun operated at DC voltage of 80 kV and current of 15.4 A, the klystron peak power reached 804 kW with output efficiency of about 65.3% at 40% duty cycle. The 1-dB bandwidth is ±0.8 MHZ. Due to the crack of ceramic window, the CW power achieved about 700 kW. The high-power test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3D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2.
格雷码辅助相移技术可以实现具有较强鲁棒性与抗噪能力的三维(3D)形貌测量。为解决由待测物体不均匀的表面反射率、噪声和物体运动等因素造成的级次边沿误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错位格雷码的动态3D形貌测量方法。将传统格雷码图案在投影前预先移动半个条纹周期得到错位格雷码图案,再采用传统格雷码解码方法对二值化后的错位格雷码图案解码,可得到与截断相位完全错开的解码结果。对该解码结果进行修正后即可利用得到的正确的相位级次辅助截断相位成功展开。同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引入了一个虚拟相位平面以进一步拓展投影条纹周期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使用N帧格雷码图案的情况下,可以编码周期数为2N+1的投影条纹进行3D测量,其无需任何附加图案即可避免级次边沿误码问题,并有效提升了测量精度。复杂动态场景的3D重建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能够以2381 frame/s的速率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和高速的3D形貌测量。  相似文献   
3.
许多工业技术如凝结散热和燃料电池等要求实现固液分离,电润湿是引发液滴从疏水表面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方便控制.电场激励的液滴弹跳依赖于表面能向动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目前尚缺乏对这一过程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了在电润湿激励下疏水表面液滴的弹跳运动,根据接触角和液滴形态的变化预估了引发液滴弹跳的电压阈值,并利用自编Matlab程序分析和计算了在液滴脱离表面和反复弹跳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结果表明,液滴质心的动能和势能在液滴脱离表面飞行期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振动动能和表面势能在飞行阶段也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液滴黏性引起的内部耗散随着液滴振荡变形的幅度增大,并随着时间衰减.由于可以引发液滴振荡变形并制造更多的表面能,在液滴弹跳中交流脉冲比直流电更高效.通过揭示电润湿驱动的液滴弹跳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耗散机制,为该技术在固液分离和三维数字微流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邻苯二胺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釜法一步制备凹形树突状PtCu双金属纳米催化剂(PtCu NCDs)。PtCu NCDs在电催化甲醇氧化(MOR)的应用中表现出非常高的活性和很强的抗有毒中间体作用。PtCu NCDs对于甲醇氧化的质量活性为(0.53 A·mg-1 Pt)是商业Pt/C(0.26 A·mg-1 Pt)的2.04倍。从比活性的CV曲线图对比发现PtCu NCDs(1.07 mA·cm-2)是商业Pt/C(0.55 mA·cm-2)的1.95倍。而且,PtCu NCDs(2.76)比商业Pt/C催化剂(1.02)表现出更高的If/Ib比值。这些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可能归功于PtCu NCDs特殊的凹形树突状形貌。  相似文献   
5.
为缩短衰减倍率调整的时间,提高激光参数测试的效率,提出激光光强快速衰减算法。衰减倍率精确调整量由当前衰减倍率和采集到的光斑光强真实的最大灰度值共同决定。当因光电接收器件(CCD)饱和造成采集光斑图像失真时,即衰减倍率过小时,由于激光光斑的光强通常满足高斯分布,通过对光斑图像进行处理,去除饱和部分光强信息,对剩余部分光强信息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三维高斯拟合,还原出激光光斑光强的真实分布并获得最大灰度值;当衰减倍率过大时,根据采集光斑图像可以直接获得当前最大灰度值,最后通过计算获得最佳的衰减倍率调整值,实现了激光光强快速准确的调整。算法的有效性通过步进电机带动的双轮可变衰减器及CCD配合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简易的紫外光刻平版印刷技术,对无化学修饰的生物兼容性良好的天然牛白蛋白的水相光刻胶进行微图案化加工,获得了可用作微光栅器件的蛋白质微条纹结构,表征了蛋白质凝胶微条纹图案的宏观性状.结果表明,其折射散射彩虹色明显,单束激光经过后的衍射条纹对称度高,可获得11级衍射条纹.通过改变参数实现了条纹的可控褶皱.将图案化的蛋白水凝胶膜用于肝癌细胞的培养,实现了细胞图案化排布.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果蔬中草铵膦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水提取、二氯甲烷除去脂溶性杂质,强阳离子固相萃取小柱净化,9-芴甲基氯甲酸酯(FMOC-Cl)衍生后,以C18色谱柱(4.6 mm×50 mm,1.8μm)进行分离,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内标法定量。方法在0~2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下限为20μg/kg。在不同食品基质中,草铵膦在20,200,500μg/kg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0.8%~10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7.9%。该法采用同位素内标定量,有效地消除了样品基质效应,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用于果蔬中草铵膦残留量的监控测定。  相似文献   
8.
以稀土金属铽离子为发光中心离子,鸟苷酸(GMP)为配体制备得到了能够发射绿色荧光的稀土配位聚合物。并通过加入小牛胸腺DNA溶液进一步增强荧光强度,形成“turn-on”荧光类型的稀土配合物,利用汞离子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以及与配体GMP的相互作用使荧光猝灭,形成“turn-on-off”类型稀土荧光探针,实现了汞离子的检测。Hg2+质量浓度在50~1 200 μg·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变化程度呈线性关系(I0-I)/I0=0.000 2C+0010 7,相关系数(r2)为0.991 5,检出限为1.5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对河水中Hg2+进行加标回收检测,回收率为98.1%~99.8%,RSD为0.28%~1.9%。  相似文献   
9.
10.
在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对大量油滴电荷量数据,首先利用极端数据剔除法找到最佳的电荷量分割区间,然后用峰值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分别确定不同电荷量区间实验数据分布的中心.用峰值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的元电荷量值分别为1.525×10~(-19) C和1.527 1×10~(-19) C,与公认值e=1.60×10~(-19) C的相对偏差分别为4.7%和4.6%,满足了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