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高自旋同质异能态次级束流线实验装置,对144Pm的高自旋同质异能态进行了快速分离,并做了γ射线的符合测量.结合γ射线激发函数和各向异性的测量结果,首次建立了奇—奇核144Pm的高自旋同质异能态的衰变纲图,其中19条高自旋能级和29条γ射线是由本工作指定的.离子γ射线关联测量确定了144Pm的高自旋同质异能态的半衰期大于2μs.通过系统性比较以及变形的独立粒子模型理论计算,指定了高自旋同质异能态的粒子组态可能为,自旋宇称为,并具有形变参数为β=-0.18的扁椭球形状.  相似文献   

2.
形变双奇核178Ir转动带能级的旋称反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2Sm(31P,5nγ)178Ir反应产生并研究了双奇核178Ir的高自旋态.实验中进行了178Ir核的在束γ测量,包括γ射线的激发函数测量、X–γ和γ–γ符合测量.首次建立了双奇核178Ir基于πh9/2νi13/2和πh11/2νi13/2准粒子组态上的转动带能级纲图.发现在低自旋区,两个转动带能级均出现旋称反转.对此核区半退耦带的旋称反转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刘忠  张玉虎  马英君 《中国物理 C》2002,26(12):1195-1200
利用在束γ谱学方法,通过124Sn(7Li,α2n)反应首次研究了丰中子核125Sb的高自旋态.建立了自旋达23/2+、激发能至2637keV的能级纲图,其中包括21条新γ跃迁和14个新能级.在1970,2110和2471keV识别出了3个同质异能态,估计了它们的寿命范围,并建议分别具有πg7/2ν(h11/2s1/2),πg7/2ν(h11/2d3/2),πg7/2ν(h211/2)三准粒子组态.根据价质子与124Sn核芯激发态的耦合讨论了125Sb的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融合蒸发反应144Nd(19F,5n)布居了双奇核158Tm的高自旋态. 扩展了原来已知的带结构, 并建立了一条新转动带. 通过与相邻核的比较, 讨论158Tm核中两条四准粒子带的内禀组态, 并分别指定为πh11/2\otimes νh9/2(α=+1/2)\otimes (νi13/2)2和πh11/2\otimes νh9/2(α=-1/2)\otimes (νi13/2)2 组态. 建立在πh11/2\otimes νi13/2组态上的转动带被观测到呈现持续旋称反转现象, 而前述的两条高自旋区的 四准粒子转动带也呈旋称反转. 对这两种类型的旋称反转现象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简单而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9Sm(27Al,4nγ)172Re布居了形变双奇核172Re的高自旋态,用12套带有BGO反康普顿抑制的高纯锗探测器阵列进行了在束γ实验测量,首次建立了形变双奇核172Re由3个转动带构成的高自旋态能级纲图.研究和讨论了3个转动带的结构特征,基于已有的高自旋态核结构知识并通过系统学比较和分析指出它们的准粒子组态分别为πh11/2⊙νi13/2,πh9/2⊙νi13/2和π1/2[541]⊙ν1/2[521].发现前两个转动带在自旋小于18.5h时其转动能级呈现反常的旋称劈裂.  相似文献   

6.
用100MeV16O束流轰击厚的天然Re靶和187Re同位素靶,布居了197Bi的高自旋激发态.用y-y-t符合测量,发现并修正了已有的197Bi能级纲图中的错误,确定了197Bi的三个新的高自旋同质异能态,识别出了11条新γ跃迁.并从奇A Bi核能级结构的系统性,对本工作确定的半寿命t1/2=19.3±4.9ns的同质异能态的组态和衰变性质进行了探讨.本工作还测量了γ跃迁的角分布,建议了197Bi的新的能级纲图.  相似文献   

7.
利用标准在束γ谱学方法研究了188,190Tl的高自旋态结构, 实验建立了基于扁椭组态πh9/2⊙νi13/2的强耦合转动带. 重新指定了双奇Tl核中πh9/2⊙νi13/2扁椭转动带的带头自旋, 从而揭示了这些转动带在低自旋时存在旋称反转. 首次确定了扁椭πh9/2⊙νi13/2带内存在低自旋旋称反转, 并在粒子-转子模型框架内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146Tb的能级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能量为161—175MeV的32S束流,通过反应118Sn(32S,1p3n)146Tb研究了双奇核146Tb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 实验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射线的各向异性度、X–γ和γ–γ–t符合测量. 基于这些测量结果,建立了激发能达8390kev的146Tb核的能级纲图,其中包括新发现的41条γ射线和新建立的27个能级,并指定了146Tb新发现能级的自旋值. 用一个h11/2价质子和一个h11/2-1价中子空穴耦合、πh11/2υh11/2-1146Gd核实激发态的耦合对146Tb的能级结构进行了定性地讨论.  相似文献   

9.
双奇核176Ir转动带的旋称反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49Sm(31P,4nγ)反应,通过γ射线的激发函数测量、X-γ和γ-γ符合测量研究了双奇核176Ir的高自旋态.首次建立了双奇核176Ir由4个转动带构成的能级纲图.依据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出的带内B(M1)/B(E2)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以及相邻双奇核的带结构特征,给出了转动带的准粒子组态.基于本实验建立起的带间跃迁和在I=18h处观测到的旋称交叉,指出176Ir核基于πh9/2⊙νi13/2和πi13/2⊙νi13/2组态的两个转动带在低自旋时出现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利用能量为80MeV的18O束流,通过130Te(18O,5n)反应研究了143Nd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基于γγ延迟符合、γ射线的角分布及线性极化测量,首次发现了143Nd的一个半寿命为(35±8)ns,自旋和宇称为49/2+的同质异能态.用形变独立粒子模型探讨了此同质异能态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利用能量为90—105MeV的16O束流,通过197Au(16O,4n)反应研究了209Fr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γ延迟符合及γ射线的角分布测量.首次建立了由21条γ射线构成的209Fr的能级纲图,其中包括一个半寿命为(52±20)ns的同质异能态.基于209Fr与208Rn低位能级结构的相似性,用一个h9/2价质子与208Rn激发态的弱耦合解释了209Fr的低位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12.
质量数在160-180核区形变双奇核高自旋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160-180核区形变双奇核高自旋态研究中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和最近几年陆续发表的双奇核高自旋态核谱学数据,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了πh11/2⊙νi13/2强耦合带和πh9/2⊙νi13/2半退耦带旋称反转的特征和规律.指出182,184Au核素的πh13/2⊙νi13/2半退耦带也可能出现旋称反转;有限的实验数据似乎支持这一观点.首次在双奇核178,180Ir的πh11/2⊙νi13/2强耦合带中发现了低转频下的逐渐顺排现象;在178Ir核中发现了回弯频率反常超前.这些反常现象可能与核形变(或中子对力)的组态依赖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在束γ谱实验技术,通过128Te(10B,3n)135La反应研究了135La的高自旋态.基于γγ符合关系、γ射线的相对强度和各向异性度的测量结果,建立了135La的能级纲图.在hω≈0.40MeV附近,观测到基于πh11/2质子轨道上的负宇称带的带交叉.比较N=78同中子素链能级结构的系统性,认为该带交叉是由一对h11/2准质子发生转动顺排造成的.在高自旋态处,观测到具有很强M1跃迁、Signature劈裂很小的ΔI=1负宇称带,根据系统性认为该带是建立在πh11/2(νh11/2)2组态上的γ≈–60°的扁椭球形变带.  相似文献   

14.
通过融合蒸发反应144Nd(19F,5n)E=108, 112MeV对双奇核158Tm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 扩展了原已建立的带结构, 并建立了2条新转动带. 获得了γ射线的相对强度和耦合带的B(M1)/B(E2)比值.观测到了πh11/2⊙νi13/2组态带的旋称反转点. 对新建立的转动带进行了自旋-宇称以及组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能量为170MeV的35Cl束流, 通过157Gd(35Cl,4n)熔合蒸发反应研究了188Tl的 高自旋态能级结构. 依据实验结果建立了188Tl基于πh9/2×υi13/2组态的转动带. 根据双奇Tl核能级结构的相似性, 指定了188Tlπh9/2×υi13/2扁椭球转动带的自旋值. 结果表明在188Tl中, πh9/2×υi13/2扁椭球转动带在低自旋区具有旋称反转性质. 利用包含了质子-中子剩余相互作用的准粒子-转子模型, 定性地解释了πh9/2×υi13/2扁椭球转动带的低自旋区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反应128Te(19F,5n)142Pm研究了双奇核142Pm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 建立了142Pm核高自旋态能级纲图. 根据能级结构的系统性, 识别了四个两准粒子态. 根据经验壳模型计算建议了几个新建的关键能级的组态. 67微妙同质异能态被指定为一个全顺排四空穴态(πg7/2-1d5/2-2ν h11/2-1)13.  相似文献   

17.
利用能量为164—180MeV的35Cl束流,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49Sm(35Cl,5n)研究了179Au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实验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X-γ和γ-γ-t符合测量.基于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分析,首次建立了179Au的1/2[660](πi13/2)转动带.结合已有的实验数据,着重讨论了奇AAu核中1/2[660](πi13/2)转动带的带头激发能随中子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130Te(16O,5nγ)141Nd反应布居了141Nd的高自旋态能级.对反应产生的在束γ射线进行了γ射线单谱和γ–γ符合测量.建立了激发能达7614.5keV的141Nd能级纲图,新发现了12条γ射线和15个能级.基于实验测量的γ跃迁各向异性,建议了141Nd部分能级的自旋值.用一个h11/2价中子空穴与142Nd核芯晕态的耦合可以定性地解释141Nd的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19.
用能量为95MeV的13C束流,轰击天然厚Ba靶,对146Sm的高自旋态进行了实验研究,观测到17条γ射线和11条新能级,能级纲图延伸到了激发能为103MeV处,在此高激发能区,能级结构仍呈现粒子组态的特性,没有发现长寿命的同质异能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测量,对丰中子奇A核145,147Ce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首次识别了145Ce的集体带结构,扩展了147Ce的集体带结构,扩展了147Ce的能级,并新识别了3个边带,粒子–转子模型的计算指出,145,147Ce的晕带可能来自于νi13/2轨道的耦合,145Ce基态起源于(νh9/2νf7/2)组态混合,而147Ce基态则起源于νh9/2轨道.在这两个核中未观测到明显的八极形变带,然而,在147Ce中观测到的一个边带,可能显露出八极关联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