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江龙 《珠算》2012,(11):50-51
企业资源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运转过程中,很多资源郁处于混沌状态。如何在混沌状态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强有力的系统整合。而系统整合则落在CFO的肩上,因为他们最清楚在企业体系当中,哪些资源是最需要优化和配置的。  相似文献   

2.
Melitz的企业异质性理论认为,企业的出口行为选择是由其生产率差异决定的,生产率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贸易,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只供应国内市场.在异质性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下,构建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决策模型,并基于中国2009年1718家上市公司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从总体和行业两个层面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数据是符合企业异质性理论的结论.其中,总体研究显示,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出口,与Melize的结论是吻合的;企业资本越少、员工人数越多企业出口可能性越高;企业盈利状况也与出口选择指标正相关;东部地区企业明显更倾向于出口.行业研究显示,行业因素和国家政策在企业出口行为决策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董晓波 《运筹与管理》2003,12(5):115-119
企业效益是以规模为基础的,不同企业最优规模及达到的方式不同。本讨论了企业为获得最优效益,在理性、线性的最优规模下处理过剩资源,单纯的规模扩张及价格与产量关系线性时的规模扩张。指出在初步最优规模,无过剩资源时,单纯的规模扩张以资源同增长的方式最优;在价格与产量关系线性时,企业有最优扩张系数,最大的最优规模。  相似文献   

4.
马琳 《珠算》2009,(11):70-72
通过分析农药化工业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整体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基础产业的影响,并有助于农药化工企业研究并确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技术市场聚类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柏年 《运筹与管理》2005,14(2):101-104
本依据1993~2000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技术市场成交额,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我国技术市场的预测模型。实例计算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30家物流用户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物流用户企业与物流服务供应商之间的依赖关系对第三方物流整合及其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三方物流整合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和运营绩效,而依赖关系对第三方物流整合有正向影响。此外,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所有制下,依赖关系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作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在中资企业中,第三方物流重要性对第三方物流整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资企业中,替代不可获得性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组合DEA方法与成熟度模型对项目效益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考虑资金、管理决策能力等因素对项目效益的影响,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与项目成熟度模型结合的方法来对企业各个项目之间的相对效益进行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对于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总体效益是十分有用的。  相似文献   

8.
本给出了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价格比较模型.在垄断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前提下,利用需求弹性分析了垄断企业价格歧视的成因,探讨了它们的数量特征,并进一步利用该模型描述了市场需求对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企业能力指数测评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新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企业能力的竞争。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构建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对企业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估,从而确定企业战略、选择合作伙伴、优化供应链是十分重要的。本从企业能力及其指数定义出发,研究了企业能力的构成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企业能力指数测评模型,并给出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0.
邮电通信企业偿债能力的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增民 《运筹与管理》2000,9(4):116-120
本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邮电通信企业偿债能力进行了多因素下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介绍了分析与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激烈对抗、消极追随和团结协作三种关系模式。论文构建多主体仿真模型,研究不同企业规模下的三种工会-企业关系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探讨不同规模企业绩效的动态演化机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越小,三种关系模式下员工投入水平和企业绩效波动频率越高、幅度越大,企业越不稳健;企业规模越大,消极追随模式下企业绩效初期出现短暂高绩效的时滞越久;相同规模时,团结协作模式下的企业绩效优于消极追随模式,激烈对抗模式下的企业绩效表现最弱;企业规模越大,团结协作模式的优越性越突出。研究结论可以为工会-企业关系的发展和企业绩效提升提供建设性启示。  相似文献   

12.
范茜乐 《经济数学》2020,37(3):146-154
股权结构是企业有效治理的基础,优化股权结构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结果并不一致.在综合考虑了企业的生命周期和行业性质的前提下,探讨了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选取制造业行业1190家企业2012-2015年的相关变量数据,首先采用主成分综合得分法计算出企业绩效,之后选用现金流组合法按照各自所处的生命周期对企业进行分类,最后在各时期内分别构建回归模型来分析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并进行了模型验证.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为三类:处于导入期、成熟期和淘汰期的企业影响关系呈正U型,处于增长期的企业与其绩效显著负相关,衰退期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为两类:处于成熟期、淘汰期的企业影响关系呈倒U型,导入期、增长期、衰退期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科研团队是国有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团队实施股权激励成为企业增强其创新活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对科研团队股权激励政策及实践现状,在国有企业科研团队已拥有科技成果但尚未产生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以科技成果贡献为导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权值因子法等设计国有企业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贡献考核指标、权重及量表,确定科研团队在企业中可获得的股权分配比例。研究结论为国有企业科研团队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熵权夹角和TOPSIS的企业经济效益诊断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通过客观赋值降低主观因素影响,运用熵权法确定诊断指标权重和夹角度量-TOPSIS方法,建立了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模型,并用于对长龙电缆制造有限公司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和诊断分析中,为企业改善经营效果提供科学决策的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5.
虚拟企业收益分配问题博弈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收益分配是虚拟企业的一个敏感而关键的问题,制订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对虚拟企业无疑是重要的。本分析了虚拟企业收益分配过程应考虑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博弈论建立了虚拟企业收益分配的博弈模型,并进行了相关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用于虚拟企业的收益分配策略的制订,最后,论证了在虚拟企业中进行合作机制设计和应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共同治理结构下企业所有权配置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进化博弈论的方法,对有限理性的利益相关者在共同治理结构下参与企业所有权配置并达到纳什均衡的进化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算例说明了这是一个各方相互沟通和反复博弈的动态过程,逐步实现一致性的企业所有权配置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7.
杨玉红  陈忠 《运筹与管理》2004,13(6):149-152
定价问题是中介企业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主要目的是探讨中介企业如何对自己提供的中介服务进行定价。定性研究表明:中介对买卖双方收取的服务费用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1.双方在选择中介交易方式下节约的交易成本;2.中介企业自身的成本;3.买卖双方面临的风险成本。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中介企业定价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8.
虚拟企业是个开放性的复杂系统,其本质是协调成员企业的管理,提高和协调其有序性以达到协调增值的目的.基于现金流,通过黑箱理论与投入产出模型分别建立了成员企业、虚拟企业以及信息共享下的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模型,通过比较三者的差值评估虚拟企业的协同增值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朱浩 《运筹与管理》2003,12(6):127-129
基于技术创新的事例、内容、规律和特点,提出了开发性技术创新、适应性技术创新、综合性技术创新、移植性技术创新等技术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方法论指导,以求得技术创新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绿色产品和非绿色产品并存的市场环境下,针对绿色产品和非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突增的情况,研究了制造企业的生产调整策略.首先给出了常规环境下,制造企业对绿色产品和非绿色产品的生产策略;接着,研究了绿色产品和非绿色产品生产成本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制造企业的生产调整策略.最后,采用数值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研究表明:1)常规下的生产策略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当突发事件引起生产成本扰动比较小时,应保持常规下的生产策略不变.2)当产品的生产成本突然增加时,会减少产品的市场规模,导致企业的利润受损.3)当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幅度比较大时,应该首先适度上调产品的销售价格,同时还要适度调整产品的产量:当其中一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比较大,而另一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比较小(扰动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对成本增加幅度大的产品,应减少产量;对成本增加幅度比较小的产品,应保持常规下的产量不变.随着两类产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对成本增加幅度比较大的产品,应进一步减少产量,对成本增加幅度比较小的产品,应适度增加产量.当两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都比较大时,不仅应增加两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而且还要减少两类产品的产量,尽管如此,企业的利润还是会大幅度减少.研究结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企业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为企业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