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既约真分数的一个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冉树清 《数学通报》2002,(12):33-34
文 [1 ]证明了奇分母既约真分数可表成互不相同的奇数分母的单位分数之和 .即 :设 0 <m<n ,(m ,n) =1 ,n为奇数 ,则存在k个互不相同的奇数x1 ,x2 ,… ,xk,使下列等式成立 :mn =1x1 +1x2 +… +1xk本文发现既约真分数的又一个性质 ,即 :任何既约真分数都可表成互不相同的偶数分母的单位分数之和 .它与文 [1 ]结果相映成趣 ,但比文 [1 ]的结论更完备 .我们先证如下命题为真 .命题 设a≥ 2是自然数 ,则任何小于 2 a·3的正整数都可以写成 2 a· 3的不同约数之和 ,且每个约数的质因数分解式中含 2的幂最多 (a- 1 )次 .证明…  相似文献   

2.
王凯成 《数学通报》2005,44(10):50-50
冉树清老师在《数学通报))2002年第12期《既约真分数的一个性质》一文中证明:任何一个真分数总可以表示成不同的分母为偶数的单位分数之和。就是下面的定理1:  相似文献   

3.
老叔有话说:数学上的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三种类型。真分数的值小于1,分子比分母小;假分数的值大于或等于1,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带分数的值大于1,分整数部分和真分数部分。  相似文献   

4.
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山东赛区预赛第17题(以下称赛题):已知x〉0,y〉0,z〉0,且xyz=1,求证: 1〈1/1+x+1/1+y+1/1+z〈2(1) 文[1]提供了一个利用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各加上同一个正数,则分数的值增大来证明了①式的右边;文[2]以为此法技巧性太强,转而用消元思想、目标意识,通过比较法提供了两个通俗的证法.解读二文,各有千秋.同时以为证明不等式没有定式,能用通俗的方法来证自然最好,但不论是高考还是竞赛能用这样的方法证明的试题毕竟是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国内外各级竞赛问题中,有些问题正面直接入手很感困难,如果我们能巧引增量,则可迎刃而解,常能简捷获解。若a>b,可令a=b t,其中t称为增量,运用增量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增量法,本文试图通过一串竞赛题对有关技巧与方法作初步的归纳。1 增量法分解单位分数例1 我们把分子为1,分母为大于1的自然数的分数称为单位分数,若把单位分数1/6表示成分母不同的两个单位分数的和,则所有可能的表示是:__。  相似文献   

6.
单位分数的一个猜想的简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边欣 《数学通报》2003,(3):42-43
分子为 1的分数称为单位分数 .文 [1 ]用初等方法证明了一个猜想 :猜想 1 设 0 <m <n ,(m ,n) =1 ,n为奇数 ,则存在k个不同奇数x1,x2 ,… ,xk,满足mn =1x1+1x2 +… +1xk文 [1 ]的证明用到如下结果 :定理 1  945以内的正整数 (2除外 )均可表示为 945的不同约数之和 ,且表示法中最小约数能为 1 ,3 ,5 ,7四者之一 .定理 2 设正整数a≥ 3 ,则任何小于 3 a·5 ·7的正整数 (2除外 )均可表示为 3 a·5 · 7的不同约数之和 ,且表示法中最小约数能为 1 ,3 ,5 ,7四者之一 .文[1 ]中两个定理的证明非常复杂 ,特别是定理 1对 945…  相似文献   

7.
单位分数的一个猜想及证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关于单位分数分子为 1的分数称“单位分数” ,也称“埃及分数” ,因在古埃及数学中 ,常把既约真分数拆成若干个单位分数之和 .如 :25 =13 +11 572 9=15 +12 9+11 45 =16+12 4+15 8+187+12 3 237=13 +11 5 +13 5 =13 +11 1 +12 3 1虽说分拆方法并不唯一 ,而且计算也相当麻烦 ,但在理论和方法上却给后人留下许多引人入胜的问题及猜想 ,极大地丰富了整数论的内容 .猜想 :对给定的真分数 mn ,设 (n ,m) =1 ,0 <m <n ,n是奇数 ,能否给出 mn 的一个等式 :mn =12x1+1 +12x2 +1 +… +12xk+1 .使得x1,x2 ,… ,xn 互不相同 ?本…  相似文献   

8.
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山东赛区预赛第17题:若x〉0,y〉0,z〉0,且xyz=1,求证:1〈1/1+x+1/1+y+1/1+z〈2. 文[1]认为命题组给出的证法简捷明了,但是高中教材没有此法,大部分没有经过培训的高中生是想不到此法的,于是提供了一个利用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各加L一个相同的正数,则分数的值增大来证明,文[1]也指出“这个证法独特,技巧性极强,要求对教材中的题目做的深透,提高思维层次,活用证明方法,”由此观之,要想到也是很难的.我想到,只要用到消元思想,目标意识,分离出1与2来,是不难证明此题的.下面就写出这个证法:  相似文献   

9.
一堂习题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人有幸跟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任勇老师学习了近一个月 ,他高超的教学艺术 ,他的敬业精神 ,他的全新的育人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就我听了任老师的一节习题课 ,谈谈对我的启示 .为便于说明问题 ,特将本节习题课———不等式综合问题教学摘录如下 :游戏引入 :(1 )猜谜语 :考试不作弊 (真分数 ) .(2 )①全班学生每人任意写下一个真分数 ;②分子、分母分别加上一个正数③新分数与原分数的大小关系如何 ?学生结论 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加上一个正数后其值增大引出问题 《高中代数下册》第 1 2页例 7:已知…  相似文献   

10.
文[1]、文[2]运用配方法求形如g(x,y)=ax^2+bxy+cy^2+dx+ey+f的二元函数最值,配方成两个一次式的平方和加上一个常数的形式,美中不足的是,文[1]、文[2]所举范例配方中的两个一次式均出现了分式或分数,这就加大了配凑系数的难度,不够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1.
将真分数m/n(mn,(m,n)=1)化成两个单位分数的和叫两项分拆.目前已有的分拆方法或计算量大或易产生漏解.本文在介绍搜索法和平方因数法两种典型计算单位分数1/n的两项分拆的缺点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创造性新方法-互素因数法,并给出了计算1/n的分拆组数Ω(1/n)的初等公式以及计算真分数的两项分拆的方法,从而能有效的防止出现遗漏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人在(文[1]2010年2月下期《中学生数学》第20页)中曾介绍我国古代《九章算术》第一章分数约分中的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约数的"以少减多"的方法及原理,其实我国古代还有一种叫"辗转相除法"的求两数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初一第二学期数学练习部分A册P46习题 2 3题 : 分子为 1的真分数叫做“单位分数”,我们注意到某些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单位分数的和 ,例如 :56 =12 +13(Ⅰ )把 71 2 写成两个单位分数之和 ;(Ⅱ )研究真分数1 3x,对哪些x的值 ,它可以写成两个单位分数的和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参考资料》提供的第 98页解答如下 :(Ⅰ ) 71 2 =13 +14 或 71 2 =12 +11 2 ;(Ⅱ)如设1 3x =1a+1b =a+bab ,其中x >1 3,a>1 ,b>1 ,x、a、b为整数 ,则    a+b=1 3a·b=xa 2 3 4 56b 1110 987x 2 2 …  相似文献   

14.
正Fibonacci数的标准分解式中因子2的指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明豪 《数学通讯》2003,(15):26-27
Fibonacci数列 {Fn}定义如下 :F0 =0 ,F1 =1,Fn + 1 =Fn +Fn -1 (n =1,2 ,… ) ,我们把 {Fn}中每一项Fn 叫做一个Fibonacci数 ,当n≥ 1时 ,称Fn 为正Fibonacci数 .关于正Fibonacci数的奇偶性及其中偶Fibonacci数中因子 2的指数 ,笔者在文 [1]中已有部分结果 (见下文中引理 1) ,即正Fibonacci数Fn 的奇偶性 ,由其下标n是否含因子 3来确定 ,且当n是一个奇数的 3倍时 ,Fn 的标准分解式中 ,因子 2的指数确定为1.本文所做的工作 ,是利用同余的知识 ,对于n是一个正偶数的 3倍时 ,Fn 的标准分解式中因子 2的指数给出一个准确的结果 .定理 1…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记Pn为次数不超过n的一元多项式函数类,约定零多项式的次数为-∞,即deg(0)=一∞;记Rm,n为分子属于Pm,分母属于Pn\{0}的一元有理函数类.在[1-5]的基础上,文[6]引进了有理插值问题的(m-n)f方程组,其为经典(m/n)f方程组的一种等价变换.由于变换之后,使得参数之间地位相同,并且在个数上也与空间自由度一致,因此成为分析有理插值的一个有力工具.文[7]利用(m-n)f方程组,讨论了有理插值的基本特征,给出并证明了关于基本特征的基本关系定理.文[8]则在此基础上解决了有理插值的适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文[1]中一道含参极值点偏移问题进行再思考,首先给出一种仿照文[1]中加强命题的观点所得到的在最后环节受阻而无法完成证明的解题过程,然后对文[1]中一处加强命题的结果进行纠错,之后给出文[1]中一道含参极值点偏移的变式问题以再次论述加强命题的失效,最后给出该变式问题一种备受困惑的证法,以期引起大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文[1]、[2]对分数指数幂的定义域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究其原因在于对与当α<0时之间关系的理解差异.本文将在这方面作进一步探讨,从而给出(m、n为自然数)的定义域.1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关系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关系为:其中m、n为自然数,n>1.当n为偶数,m为奇数时,其它情形αR.(i)若n为奇数,则(ii)若n、m都为偶数,则(iii)若n为偶数,m为奇数,则此时a≥0,(1)式显然成立.利用(1)式及根式的性质可以定义底非负的正分数指数幂卜十一(sgn。)"X于一yi7i'---,并推出其性质.2底为实数的正有理指数幂定义定义…  相似文献   

18.
罗家贵  袁平之 《数学学报》2005,48(4):707-714
设Vn(R,Q)表示参数为R和Q的Lehmer伴随序列.如果R和Q为互素奇数且D=R-4Q>0,我们找出了满足Qn(R,Q)或n1Qn(R,Q)是平方数的所有奇数n.这里,从而改进了文[15]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方程带两参数的高阶椭圆型方程一般边值问题解的渐近式的构造.用两参数表示法给出渐近解的表达式和有关的余项估计.拓广了文[1]和[7]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 如何求轮回矩阵的逆矩阵?由于数理统计以及其他学科,如固态物理的需要,所以这 是一个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1955年,D.Greenspan在文[1]中总结求逆矩阵的种种方法时,特意为轮回矩阵提出了一种求逆的方法,但只有结论而无证明.1962年,T.L.Gilbert在文[2]中用Jordan标准形理论,把轮回矩阵A化为对角形,然后再求出A的逆矩阵A~(-1),从而事实上给出了文[1]提出的计算方法的一种证明.文[1]的方法是用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