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在生活中,如果向一杯糖水里再添加一些糖,溶解后糖水变得更甜了,这个熟悉的生活现象中蕴含了真分数不等式的放大性质.即:当a>b>0,m>0时,有b/a相似文献   

2.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课标教材中,数学归纳法这块内容是安排在平均值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后面讲授的,这使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功能受到限制.实际上,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两个著名不等式十分简洁.一、n元的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的简证n元的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分布情况,促进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研究以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为对象,从章前页、内容编排、呈现方式、数学史四个方面对数列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统筹规划教材中数学史的“数量”及“质量”;基于HPM视角下设计教学,促进数学教学的多元化;数学史融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合理设计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4.
1.证明:20112012+2014/20112013+2014〉20112013+2014/20112013+2014. 分析:教材上有一道著名的范例,若a、6、m∈R+,且a〈b,则有a/b〈a+m/b+m.上述范例又称“糖水”不等式(亦称“明亮”不等式),其辐射面广、功能强大,尤其在高考中应用十分普遍.不仅出现在国内1998年全国、2001年全国、2008年福建、2009年山东等高考试题,以及2005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中,乃至国际试题,如1987年美国数学邀请赛、1986年前苏联大学入学考试、2008年日本数学奥林匹克等等也有其身影.恰当使用该范例及其变式,往往获得让人赏心悦目的解答.对于上述范例,数学界同行已经探究出很多变式,  相似文献   

5.
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现有一杯糖水,再向杯中加入适当的糖,请问在溶液非饱和状态下,糖水是甜了还是淡了?试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个现象,你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数学结论?并证明你的结沦,然后,用你的结论证明不等式:  相似文献   

6.
唐荣喜 《中学数学》2012,(12):22+24
使用教材:苏科版《数学》八下7.1生活中的不等式 一、情境串设计说明 生活中的不等式原型很多,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这些点状、分散的素材加以优化整合,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内部相关联的情境,形成情境串,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课堂情境设置的杂乱无序. 基于以上思考,在我校举办的省立项课题“落实新课程目标的课堂有效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研究”中期评估会期间,我在设计苏科版《数学》八(下)7.1“生活中的不等式”这节课的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学生感兴趣的“刘翔跨栏”的实际问题开始,围绕“刘翔跨栏”的主题情境,创设与刘翔有关的真实有效的情境串,使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的思维之河自然流淌.教学中,围绕情境串通过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和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较归纳、观察发现,鼓励学生思考、探索生活中所包含的不等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单元复习课中体现素养立意?“几何图形初步”单元复习课以“整-分-整”结构,通过设计三个情境(从生活现象到数学抽象、从生活观察到数学思考、从生活描述到数学表达)、三个活动(辨析图形、线段中点、角平分线),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知识、思想、方法连成线,结成网,筑成块,构成体.  相似文献   

8.
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是在不同方面的体现,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人教版小学教学教材中以数学广角的方式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本文以鸡兔同笼和植树问题为例,从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提出了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9.
1.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性质”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将其放在全等三角形、基本作图与对称之间 ,是作为三角形全等的一个应用 ,同时也是研究轴对称图形的一个原型 .从本质上讲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其关于顶角平分线的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性质”学习后 ,将使题目的难度有明显的增加 .因此这一部分是一个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内容 .2 .设计思想与方法指导思想是 :体现 MM方式 ,力图使数学技术教育和数学文化教育两个功能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 .设计方法是 :1挖掘等腰三角形性质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 2沟通等腰三角形…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中,数列在教材中的地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高二学习,改在高一学习,由原来的放在不等式后面学习,改变为放在函数后面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围绕着学生的主体发展组织教学,我们的教学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在数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围绕着化归思想、函数思想、类比意识、数学文化,层层展开教学,这是学习好数列的“四驾马车”.1倡导化归思想化归思想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基本策略,化归思想就是把不熟悉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把复杂…  相似文献   

11.
1 几个不等式1)已知a ,b ,m∈R ,并且a <b,则 ab <a mb m .①(高中《代数》下册P12 )2 )已知a ,b∈R ,且a≠b ,则  a3 b3>a2 b ab2 .②(高中《代数》下册P14 )3)已知a ,b ,c∈R ,则   ( ab bc ca) ( ba cb ac)≥ 9.③(高中《代数》下册P16)2 应用举例例 1 b克糖水中含有a克糖 (b >a >0 ) ,若再添加m克糖 (m >0 ) ,则糖水就变甜了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分析 糖水变甜了 ,说明糖水中糖的浓度变大了 ,从而只需证明添加糖后的糖水浓度大于添加糖前的糖水浓度即可 .事…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数学》2012,(10):47-48,37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P21,例1:已知a、b是正数,且a≠b,求证:a3  相似文献   

13.
“至简数学”追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主张在教学设计时选取适宜的素材降低教学难度,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并爱上数学.教学人教版教材中“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一课时,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探求结论的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体验获得结论的过程,贯彻"至简数学"主张,切实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模型求解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三门问题”通俗易懂却反直觉,通过分析“三门问题”建模过程,提炼出建模的关键在于构造出抽奖盒子、策略1和策略2三个主要模拟函数,基于分析设计了“三门问题”数学建模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是对高中数学教材数学建模主题案例较少的补充,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问题仿真模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一杯水,放的糖越多,它就越甜.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如果用数学的眼光看这个事实,"显而易见"背后的数学是什么呢?此时此刻,数学符号需要登场了.用a表示一杯糖水的质量,用b表示这杯糖水中糖的质量,那么这杯糖水的浓度就是b/a;用m表示第二次加入的糖的质量,那么这杯糖水的浓度变为(b+m)/(a+m)."加的糖多了,水更甜了"就是"b/a<(b+m)/(a+m)".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教师“用教材教”,教材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最重要的举措和手段.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等比数列的前n项公式”为例,试图教会教师创造地使用教材,做好二次开发,真正实现从“教数学教材”到“用数学教材教”.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教师理解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媒介,本文中以“人教版”“康轩版”“singlee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二次函数”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三版教材的编排既有普遍一致性,又有其各自的特色,其中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呈现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借助各形式间的关系,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第二种是运用类比推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通过对比分析三版教材的特点,为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或实践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或启发.  相似文献   

18.
华志远 《数学通讯》2022,(6):4-5+35
2019年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设置了“探究与发现”栏目,意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解读“探究与发现”的内涵以及其教学价值,有利于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并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出以素养为本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9.
以人教版新、旧教材数列习题为研究对象,从“探究”、“背景”、“运算”、“推理”、“知识含量”五个方面对两版教材习题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数列对于“运算”的要求高于其他因素,“背景”因素难度最低,其他三个因素难度差异不大.在“运算”因素上,新、旧教材差异不大,新教材的难度稍高于旧教材,在“探究”和“推理”因素上,新教材的复习题难度高于旧教材,但是在练习题上差异不大,甚至新教材难度有所降低;在“知识含量”因素上,无论练习题与复习题,新教材难度都高于旧教材;在“背景”因素上,旧教材的难度虽高于新教材,但是以“数学文化”为背景的题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1 背景介绍 基本不等式(√ab)≤a+b/2(a>0,b>0)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一个不等式.在现行教材编排的体系中,基本不等式首先出现在《数学5》(必修)[1~3],之后在《数学4—5》(选修)[4]又再次出现.必修教材[1~3]对基本不等式的研究,都是从背景引入、抽象提炼、证明方法、几何意义、变式引申、拓展应用等六个方面进行展开的,如《数学5》(必修)[1]的第三章"不等式"的基本不等式,首先以2002年北京市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大会会标(图1)为问题背景引入,提出"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相等式或不等式关系吗?"通过抽象概括,提炼出重要不等式a2+b2≥2ab(a,b∈R)并给出几何解释,在此基础上,又通过演绎替换,数形结合,证明探究及实际应用等四种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最后将此会标作为封面插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