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的Schiff碱配合物 [ZnL(ClO4)·4H2 O (A)和CdL(ClO4)·3H2 O (B) ],其中L =2 { [2 (Aminomethyl amino) ethylimino] methyl} phenol.A(或B)、FeSO4·7H2 O和K3 [Fe(ox) 3 ]·3H2 O进一步反应 ,生成了配位聚合物 { [ML][FeIIFeIII(ox) 3 ]·H2 O} ∞ ,其中M =Zn2 + (C)或Cd2 + (D) .红外光谱和M ssbauer谱测定结果表明 ,C和D具有二维层状结构 ,其阴离子层由 [FeIIFeIII(ox) 3 ]-单元构成 .  相似文献   

2.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的Schiff碱配合物[NiL(ClO4)*3H2O (1)和CuL(ClO4)*4H2O (2),其中L是由摩尔比为1∶1的水杨醛和二乙撑三胺缩合而成的Schiff碱.1(或2)、FeSO4*7H2O和K3[Fe(ox)3]*3H2O进一步反应,生成了双金属层状配位聚合物{[ML][FeⅡFeⅢ(ox)3] *1.5 H2O}∞,其中M2+ = Ni2+ (3)或Cu2+ (4).红外光谱和Mssbauer谱测定结果表明,3和4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其阴离子层由[FeⅡFeⅢ(ox)3]-单元构成.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两种新的离子对电荷转移配合物 [NO2 Py]x[Co(mnt) 2 ],(NO2 Py =1 (4 nitrobenzyl)pyridinium ;mnt=maleonitriledithiolate;x=1or2时分别对应配合物 2和 1) ,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固体反射电子光谱等谱学方法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两种配合物在 77K到 30 0K范围内的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 ,配合物 2是抗磁性物质 ,经Pascal′s常数校正后的配合物 1的磁化率遵循改进的Bleaney Bowers方程 ,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能很好的吻合 ,非线性最小平方二乘法拟合所得的最佳拟合参数为 :g =2 392 ,2J/k=5 9K和θ=- 4 9K ,一致性因子R=7 2 0 × 10 -9(R=∑(χobsi - χcalcdi ) 2 / ∑(χobsi ) 2 )。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两种新的离子对电荷转移配合物[NO2Py]x[Co(mnt)2],(NO2Py=1-(4-ritrobenzyl)pyridinium;mnt=maleonitriledithiolate;x=1or2时分别对应配合物2和1),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固体反射电子光谱等谱学方法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两种配合物在77K到300K范围内的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配合物2是抗磁性物质,经Pascal′s常数校正后的配合物1的磁化率遵循改进的Bleaney-Bowers方程,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能很好的吻合,非线性最小平方二乘法拟合所得的最佳拟合参数为g=2.392,2J/k=5.9K和θ=-4.9K,一致性因子R=7.20×10-9(R=∑(χobsi-χcalcdi)2/∑(χobsi  相似文献   

5.
槲皮素-铁配合物的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 p H=4 .0 5的 HAc- NH4 Ac缓冲体系中 ,槲皮素 ( Qu)与 Fe3+配位 ,该配合物在 4 30 nm处有最大吸收。 Fe3+的浓度在 2 .0× 10 -5— 1.2× 10 -4 mol· L-1之间与吸光度成线性关系 ,最低检出限为 2 .0× 10 -5mol· L-1。测得配合物的组成为 Fe3+∶ Qu=1∶ 2 ,稳定常数 K稳 =1.0× 10 8。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对角化三角场中d5组态完全能量矩阵的方法,研究了KZnF3Fe3+体系的局域晶体结构和EPR参量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中我们引入了双层配位模型,即配位体包括Fe3+离子最近邻的6个F-离子和次近邻的8个K+离子.计算表明KZnF3Fe3+的局域结构畸变源于一个K+离子沿C3轴方向(即[111]方向)向Fe3+离子的移动,从而诱导F-离子的位移,使得Fe3+-F-键与C3轴夹角发生变化.通过计算EPR的低对称参量D和(a-F),我们分别得出室温(T=300K)时的畸变角为△θ1=2.58°,△θ2=-1.4°和低温(T7=77 K)时畸变角为△θ1=2.85°,△θ2=-1.40计算结果与实验观察值△θ1=2.8±0.3°,△θ2=-1.1±0.3°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双波长 β修正光度法研究铅 ( ) -二溴邻羧基偶氮氯膦 ( DBOK- CPA)多配位显色体系 ,在碱性条件下所生成络合物的组成比 Pb2 +∶ DBOK- CPA为 1∶ 7。配合物的各级真实吸光系数和稳定常数均被测得 ,在 6 30 nm处 ,络合物真实摩尔吸光系数 ε=1 .1 0× 1 0 4 L· mol- 1 · cm- 1 ,络合物累积稳定常数K=3.0 4× 1 0 34( 1 5℃和离子强度 0 .1 )。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 借助于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 并测定了其TDA-DTA. 该配位聚合物属正交晶系, Pbcn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2.201 2 nm(6), b=0.777 8 nm(2), c=1.972 4 nm(5), α=β=γ=90°, V=337.70 nm(15)3, Z=4, Dc=1.796 g·cm-3, μ=3.108 mm-1, F(000)=1 800, R1=0.043 0, wR2=0.056 0. 波谱分析结构显示, 通过己二酸配体羧基氧原子桥联Nd3+离子形成三维多孔结构, 4,4'-bpy通过氢键连接存在于孔道中.  相似文献   

9.
文中报道了 Bi_(1.9)Sb_(0.1)Sr_2Ca_2Cu_(2+x)O_y,系列的交流磁化率测量及 X 射线衍射结果,发现超导转变温度对于 Cu 的组份非常敏感,当 x=0.4时,样品在136.5K 出现抗磁性,其 X 射线衍射图中新相衍射峰较85K 超导相的峰更强,因此 Cu 的价态和配位数在形成高和 T_c 超导相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的Schiff碱配合物[ZnL(C104)·4H2O(A)和CdL(C104)·3H20(B)],其中L=2-{2-(Aminomethyl-amino]-methyl}-phenol.A(或B)、FeSO4·7H2O和K3[Fe(ox)3]·3H2O进一步反应,生成了配位聚合物{[ML][Fe^ⅡFe^Ⅲ(ox)3]·H2O}∞,其中M=Zn^2+(C)或Cd^2+(D).红外光谱和Mossbauer谱测定结果表明,C和D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其阴离子层由[Fe^ⅡFe^Ⅲ(ox)3]-单元构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 2 - ( 1,3,4 -三氮唑偶氮 ) - 5 -二乙氨基苯甲酸 ( TZDBA)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在0 .1mol/L的 HCl介质中 ,TZDBA与 Cu2 +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5 78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4 .0× 10 4 L· mol-1·cm-1,Cu2 +质量浓度在 0— 10 μg/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所拟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镁合金和铝合金标样中的微量铜 ,加标回收率为 10 1.0 %— 10 1.4 % ,RSD( n=6)为 2 .0 %— 3.9%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苯并 18 -冠 - 6 (B18- C- 6 )与 K2 [Cd(SCN) 4 ]反应 ,得到了 [K(B18- C- 6 ) ]SCN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 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分析。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 ,空间群 P2 (1) / c,晶体学数据 :a=0 .996 0(3) nm,b=2 .5 0 97(7) nm,c=0 .8374 (2 ) nm,β=10 6 .5 19(5 )°,V=2 .0 0 6 7(10 ) nm3 ,Z=4 ,F(0 0 0 ) =86 4,R1=0 .0 4 2 9,w R2 =0 .0 5 75。结构分析表明 ,该配合物由一个 [K(B18- C- 6 ) ]配阳离子和一个 SCN阴离子组成 ,配合物的两个分子通过 K+ - π相互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 p H=3.5的乙酸 -乙酸钠缓冲溶液中 ,用中性红褪色光度法测定了蒙药铜灰体系中产生的过氧化氢的含量。过氧化氢在 0— 5 0μg/ 2 5 m L范围内与 lg(A0 / A)值呈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 lg(A0 / A) =2 .5× 10 -3+1.0 5× 10 -2 C双氧水 (μg/ 2 5 m L) ,r=0 .9999  相似文献   

14.
测定抗坏血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在酸性介质中甲醛存在下 ,抗坏血酸与高锰酸钾直接化学发光反应 ,建立了测定抗坏血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方法 ,该法测定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 3.0× 10 -8— 2 .0× 10 -5mol/ L,检出限为 1.0×10 -8mol/ L ,相对标准偏差为 2 .5 % (1.0× 10 -5mol/ L抗坏血酸 ,n=11)。该法应用于测定维生素 C针剂及片剂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苯并 15冠 5与钯生成的配合物 :[K( B15C5) 2 ]2 [Pd( SCN) 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 P2 1/ n。晶体学数据 :a=1.2 0 4 30 ( 7) ,b=1.932 99( 10 ) ,c=1.56680 ( 9) nm,β=10 8.1190 ( 10 )°,V=3.4 665( 3) nm3,Z=2 ,F( 0 0 0 ) =142 4 ,R1=0 .0 50 0 ,w R2 =0 .1549。配合物由两个 [K( B15C5) ]+2 配阳离子和一个 [Pd( SCN) 4]2 -配阴离子组成。四个硫氰酸根的硫原子与钯原子配位 ,[Pd( SCN) 4]2 -为平面方形构型。 K+与 2个冠醚环的 10个氧原子成键而形成夹心型结构。两个苯并 15冠 5的苯环相对钾原子呈反式排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 [Fe3 O(Ala) 6(H2 O) 3 ](Cl O4) 7和 [Fe3 O(Gly) 6(H2 O) 3 ](NO3 ) 7· 3H2 O的 ESR谱的解析及变温磁化率的研究 ,得出它们的 ESR谱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朗德因子分别为 2 .0 19和 1.997;两种配合物中铁离子间有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 AES)同时测定有机染料油溶红产品中 Fe、Al、Cu、Pb、 Zn、 Cr、 Mn、 Ti等八个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试样前处理采用 H2 SO4、 HNO3分步炭化 ,5 0 0℃灰化 ,灰分用 HCl+ H2 O2 预溶解 ,再用 VHCl∶ VHNO3 =1∶ 1混酸提取。该法检出限 :0 .15 (mg· L- 1 ) Fe;1.7×10 - 2 (mg· L- 1 ) Al;5 .0× 10 - 3 (m g·L- 1 ) Cu;0 .2 0 (mg· L- 1 ) Pb;2 .7× 10 - 2 (mg· L- 1 ) Zn;5 .7×10 - 3 (m g· L- 1 ) Cr;1.3× 10 - 3 (m g·L- 1 ) Mn;2 .1× 10 - 3 (mg· L- 1 ) Ti。精密度 RSD(n =5 ) 0 .8%~ 2 1.5 %。加标回收率 84.6 %~ 118.6 %。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和北京谱仪 (BES) ,基于在质心系能量s=4.0 3GeV的e+ e-湮没中 ,D+ s 单标记的分析结果 ,测定了D+ s →K 0 K+ 和D+ s →K0 K+ 衰变的分支比。其结果Br(D+ s →K 0 K+ ) =(3.0 2± 0 .94±0 .91) % ,Br(D+ s →K0 K+ ) =(3.2 8± 1.2 2± 0 .94) %与世界平均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用π+ ,K 0 K+ ,K0 K+ 作为单标记 ,共观测到 94± 13个D+ s 事例 ,测得在e+ e-湮没中D+ s D-s 对产生的截面为σprodD+s D-s =45 1± 6 3± 118pb .  相似文献   

19.
Er3+和Yb3+共掺碲酸盐玻璃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研究了Er3+ 和Yb3+ 共掺碲酸盐玻璃的吸收和荧光光谱性质 ,分析了碲酸盐玻璃中Er3 + 的上转换发光机制 ,应用Judd Ofelt理论计算了玻璃的强度参量Ωt(t =2 ,4,6 ) ,分别为Ω2 =4.74× 10 - 2 0 cm2 ,Ω4=1.46× 10 - 2 0 cm2 ,Ω6 =0 .6 4× 10 - 2 0 cm2 ,计算了Er3+ 离子的自发跃迁几率、荧光分支比 ,应用McCumber理论计算了受激发射截面 ,并比较了Er3 + 在不同基质玻璃中的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北京谱仪 (BES -Ⅰ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e+ e-质心系能量为 4 .0 3GeV处采集的积分亮度为 2 2 .3pb-1的数据 ,研究了D0 →K0sπ+ π-,D0 →K0sK+ K-的衰变及其末态的共振结构 .实验测得D0 →K0sπ+ π-过程的分支比为 (5 .32± 0 .5 3± 0 .4 0 ) % ;D0 →K -π+ ,D0 →K0 ρ0 和D0 →K0s(π+ π-)non resonance过程的分支比分别为 (6 .0 5± 0 .32± 0 .4 9) % ,(1.17± 0 .17± 0 .13) %和 (1.35± 0 .2 2± 0 .17) % ;测得D0 →K0sK+ K-,D0 →K0 和D0 → K0 (K+ K-) non 的分支比分别为 (1.0 4± 0 .2 4± 0 .16 ) % ,(1.12± 0 .34± 0 .15 ) %和 (0 .2 7± 0 .13±0 .0 3)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