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我们用金刚石压砧装置(DAC)高压X射线粉末衍射照相方法,研究了β-BaB2O4晶体的相变。压力从0.1 MPa逐步加至17.6 GPa,发现BBO由室温下的六方相经历了若干次相变后,当压力加至11.5 GPa时,转变为无定形相。在11.5 GPa压力前的相变是可逆的,一旦进入无定形相,则相变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2.
高温高压下CeTbO3合成过程中电阻的动态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0.5 GPa、4.0 GPa的压力下,从室温到800 ℃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氧化物CeTbO3、单稀土氧化物Tb4O7、CeO2和摩尔比维4∶1配比的混合物CeO2+Tb4O7等的电阻随温度变化关系。对这四种物质均反映出电阻随温度增加而减小的半导体特征。在压力维0.5 GPa,温度高于600 ℃时发现了混合物CeO2+Tb4O7、氧化物Tb4O7中电阻变化的起伏。X射线衍射谱表明,对应这一电阻变化,在结构上出现了变化。结果分析表明,这一变化与Tb4+→Tb3+的价态变化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阻和电容测量方法,在金刚石压砧装置上研究了Sr2FeMoO6多晶粉末在室温下和20 GPa内的电阻、电容和压力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电阻和电容在约2.1 GPa的压力下都产生了突然的变化,发生了金属化相变。这些变化可能是由高压下Sr2FeMoO6的电子结构相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同步辐射能散X射线衍射技术,对LiB3O5(LBO)晶体进行了压致非晶化相变的研究,压力达45.1 GPa。实验结果表明,LBO存在两个中间相变,压力分别为5 GPa和15.8 GPa。而当压力增加到25~31.6 GPa时,LBO出现非晶态,这个非晶化相变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X射线衍射和Eu2+发射光谱方法研究了非晶玻璃SrB4O7在高温高压下的晶化。结果表明:在5.0 GPa压力下,200 ℃仍为玻璃态,只有几个强度极低的小峰,表明有晶化的迹象;600 ℃时已基本晶化,但为SrB4O7正交相与SrB4O7高压立方相二相共存;当温度提高到1 000 ℃时,晶化成了近单相的与常压SrB4O7粉末晶体相同的正交结构。伴随晶化度的加强,Eu2+发射强度增强,与X射线衍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金刚石压砧高压装置,研究了双钙态矿结构化合物Sr2FeNbO6及其掺杂物Sr2FeMo0.3Nb0.7O6在室温下,20 GPa内电阻和电容随压力的变化,并发现Sr2FeNbO6在7.5 GPa左右压力下发生了相变,而Sr2FeMo0.3Nb0.7O6的相变发生在2.8 GPa左右。并结合这两个样品的高压下的同步辐射能散X射线衍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两种相变是电子结构相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在活塞-圆筒式高压装置上研究了CuO在4.5 GPa内的p-V关系,给出了它的状态方程、格临爱森参数γ0、体积模量B0以及B0的压力导数B0'。在金刚石压砧装置上,采用我们建立的电阻、电容测量方法研究了CuO在22 GPa内电阻、电容与压力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uO的电阻和电容在一些压力下都发生了突然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CuO内部的电子结构和晶界处的结构状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准确测量了0~2.21 GPa流体静压力下整体片状非晶B2O3-0.7Li2O-0.7LiCl-0.10Al2O3及其粉末样品的离子电导率和激活体积。对整片非晶锂离子电导率的压力效应应用离子迁移通道的物理图象给出初步的微观解释。对非晶粉末样品离子电导率的压力效应,则发现是由体电导率、接触电导率及同相界面电导率变化的综合结果。高压实验表明,同相界面效应可使离子电导率提高2.5~16倍,该非晶材料还有潜力可进一步提高其离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9.
非线性光学晶体CsLiB6O10谐波产生的允许参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丽  陈少华 《光子学报》2003,32(12):1532-1536
根据波耦合中的能量动量守恒和色散方程,数值模拟计算了CsLiB6O10晶体在II类相位匹配下的倍频和混频产生的允许参量理论曲线.通过与β-BaB2O4晶体的比较,得到了CsLiB6O10晶体的谐波具有走离角小、允许参量范围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金刚石压砧装置上,采用电阻和电容测量方法研究了Cd1-xZnxTe(x=0.04)在室温下、17 GPa内的电阻、电容与压力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它在3.1 GPa左右和5 GPa左右发生了两次电子结构相变,而在3.1 GPa以上和5.7 GPa左右发生了两次晶体结构相变。同时,还在活塞-圆筒测量装置上研究了Cd1-xZnxTe(x=0.04)在室温下、4.5 GPa内的p-V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它在3.8 GPa左右发生了相变。本工作还给出了它在相变前后的状态方程,以及它的Grüneisen参数γ0、体弹模量B0 与B0 的压力导数B0′。  相似文献   

11.
 以反滴共沉定法制备了NiFe2O4纳米微粉,并在不同压力下将其压制成纳成米固体,然后用XRD谱和ESR谱研究了NiFe2O4纳米固体结构和界百状态随压制压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NiFe2O4纳米固体的结构在高压下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其ESR谱的共振线宽和g因子值随着压力升高均表示出先逐渐增大至最大值,然手缓慢下降的规律。这种变化可以归因于纳米固体内部界面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在压力的下所发生和变化。这引起实验结果境示,对于NiFe2O4纳米固体而言,最佳的成型压力是4.5 GPa,在此压力下,NiFe2O4纳米粒子既可以被压制成致密的纳米固体,又能够保留下它们的纳米结构和纳米性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超临界流体CO2在石墨-金刚石转变中的触媒作用。实验中,采用Ag2O作为流体触媒的先驱材料,在7.7 GPa压力下,Ag2O在1 200 ℃分解成Ag和O2,O2与石墨套管在高温高压下反应形成CO2超临界流体。研究结果表明,在7.7 GPa和1 500 ℃以上温度条件下,石墨在CO2流体触媒的作用下可转变为金刚石晶体,在1 500~1 700 ℃温度范围内合成出的金刚石具有完好的八面体形貌,与天然金刚石的生长特征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3.
 用电阻测量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非晶Zr70Cu30合金在常压和高压下热稳定性以及晶化相的变化。结果表明压力提高了这种非晶合金的晶化温度并明显地改变了合金中的相平衡关系。在2 GPa压力下,平衡相为Cu10Zr7和α-Zr的混合物,而常压下为CuZr2和少量α-Zr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刚石压砧高压装置,研究了双钙钛矿结构化合物Sr2CrWO6在室温下、34.5 GPa压力内的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谱,发现在9.6 GPa的压力点样品的结构有所变化。结合室温下20 GPa内电阻和电容随压力的变化,证明样品在9 GPa附近发生了晶体结构相变,而在2~5 GPa的压力范围内样品发生了电子结构相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两个单相超导氧化物体系NdBa2Cu3Ox和(Bi,Pb)2Sr2Ca2Cu3Oy分别做了低温、常温和高温下的高压观察。发现超导转变温度均随压力的增加而提高;在两个体系中都观察到1.0 GPa附近正常态电阻的突增,它们都对应于Tc增加的变缓。对NdBa2Cu3Ox所做的高压DTA显示,从高温四方相到超导正交相的转变为压力提前,表明高压对超导相结构的稳定性产生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DTA及X射线衍射法在常压及高压下对一种含SiO2的锂离子导体玻璃0.3Li2O-0.67SiO2-0.03V2O5加热时的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该氧化物玻璃的晶化过程分两个阶段。在常压下,第一晶化过程发生在560 ℃附近,析出相为Li2O·2SiO2。对应的晶化温度Tx1随压力的升高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常压到0.3 GPa,Tx1从560 ℃升高到620 ℃;继续升压时Tx1突然下降,并在0.4 GPa处跌到528 ℃,呈现一个陡峭的峰值。0.4 GPa以上,Tx1随压力的变化则呈常规行为,比较平稳地,大致线性地升高,一直到最高测定压力2 GPa。 本文最后对这些行为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使用4∶1的甲醇-乙醇混合溶液和固态氩做传压介质测量α-Bi2O3的高压拉曼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传压介质对样品的谱线频移速率及相变压力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对拉曼光谱的分析认定,α-Bi2O3在高压下可能经历了一次结构相变,在准静水压和非静水压条件下的相变压力分别为23.1 GPa和20.4 GPa。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Pd40Ni40P20块状非晶在4 GPa及常压下的晶化过程。得到了时间-温度转变图。结果表明:高压下样品的晶化温度明显升高,压力对原子的长程扩散及相分离熔体的粘性流动均有抑制作用。在接近熔点进行高压退火时,获得了单相过饱和固溶体。其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  相似文献   

19.
 以化学水解法合成的β-FeOOH纳米微粉(平均粒径在12 nm左右)为原料,分别在0.0~4.5 GPa和200~350 ℃的压力和温度范围进行冷压和热压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冷压对β-FeOOH纳米固体的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却使它的热致相变(从β-FeOOH相到α-Fe2O3相)温度从常压下的203.8 ℃提高到4.5 GPa压力下的274 ℃,接近常规体相材料的相变温度。而在一定的热压条件处理下,首次发现了从β-FeOOH相到α-FeOOH相的结构转变,并在4.5 GPa、200 ℃的热压条件下得到了转变过程中的一个新的亚稳相。从压力和温度对纳米微粒的作用角度,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5~7 GPa,600~1 800 ℃的压力-温度范围内对组份为氧化硅-稀土氧化物微粉混合物(3α-Si3N4+0.5La2O3+0.5Pr6O11(mol.%))的烧结产物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其成相规律与Sialon体系在高温高压下烧结时不同。在直到5 GPa的高压下,α-Si3N4表现出相当高的稳定性,并不转变成β相。当烧结温度低于1 600 ℃时,烧结体仍然由以α-Si3N4为基础的固溶体及稀土氧化物组成,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系列相变化。当压力超过6 GPa、温度高于1 600 ℃时,物料烧结成一个新的单相高压结构ReSi3O2N4。其衍射数据可以用一个正交点阵来拟合。其晶格参数为:a=1.298 3 nm,b=0.814 0 nm,c=0.428 5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