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1米掠入射光栅谱仪测量了在点聚焦和线聚焦两种打靶方式下,单脉冲或双脉冲驱动锗薄膜产生的等离子体XUV光谱。并对测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在点聚焦打靶条件下,等离子体发射的XUV光谱主要为底衬材料发射的谱线,集中在小于19um的波长范围内。在靶长10mm线聚焦打靶条件下,Ge等离子体谱线增多,出现了GeXXⅢ3s─3pJ=0-1和J=2-1两条激光线。C离子的Hα线显著变强。  相似文献   

2.
Cu等离子体X射线脉冲光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1.06μm激光加热Cu靶发射的1.2keV能区X射线转换效率和强度的测量方法和实验结果。结果表明,Cu等离子体是一种在1.2keV能区的x射线强脉冲光源。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个小的环向涡旋脉冲电场(4.4V/m,0.45ms)成功地将HT-6M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流从第一平顶(55kA)提升到60kA的第二平顶。其电流上升率大于12MA/s,电流上升时间远小于经典趋肤时间,实验中观察到了标志等离子体约束改善的明显物理现象。等离子体电流提升后,粒子约束时间提高了2.1倍,能量约束时间提高了1.6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在HL-1M装置上用弯晶谱仪获取Fe的类He离子谱,用谱线的多谱勒加宽测量等离子体的离子温度,得到的等离子体HL-1M装置离子温度为500—800eV。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发射探针和电容探针测量等离子体电位的实验和方法。发射探针采用直流功率加热,并在较强电子发射条件下运行(I_(e0)/I_(e0)>1)。电容探针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δ≥1。本文对发射探针的电子发射性能、工作电流、电容探针的输入、输出电压关系进行了标定实验。得到了电容探针的校准系数分别为3×10(-3)、5×10(-4)。实验给出了MM-4会切中心等离子体电位V_(p4)=-82±9-122±12V;MM-4U东、西会切中心等离子体电位分别为V_(P4u1)=-52.9±3.2V,V_(P4u2)=-62±3.2V。  相似文献   

6.
HL—1M装置欧姆等离子体实验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1994年10月24日开始,对HL-1M装置进行欧姆加热等离子体的调试实验,获得了Ip=310kA,qn<2.5,nc=3×10^13cm^-3,Tc(0)>1keV,Ti(0)>0.5keV和τE≈10ms的平衡稳定等离子体。本文简述了HL-1M装置及其诊断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全相对论性Vlasov-Maxwell方程的解析解。该解是Swadesh[1]结果的推广,它既适用于高温聚变等离子体,也适用于有相对论漂移速度的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在HL-1M托卡马克LHCD实验中观测到的杂质VUV辐射特性。用谱线的都卜勒展宽测量了离子温度。在一定的电子密度下,LHCD改善了等离子体的约束性能,对离子有显著的加热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全相对论性Vlasov-Maxwell方程的解析解。该解是Swadesh^[^1^]结果的推广,它既适用于高温聚变等离子体,也适用于有相对论漂移速度的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10.
简略介绍了“尾流”效应(wakeeffect)的等离子体模型,并依之模拟计算了1.915MeVH、2.060MeVH在100A碳膜中分解后0°方向的能谱形式。给出了相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将两者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金属蒸发真空弧放电的特点,阴极弧等离子体的形成过程,以及在加热蒸发电离方式相比MEVVA放电的优越性。文章还叙述了建筑的MEVVA离子源的实用参数,工作过程及MEVVA等离子体源在全方位离子注入装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较简单的计算模型计算低杂波沿射线轨迹的能量沉积和电流分布。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中心电于温度不太高(Te<1keV)时,边缘冷等离子体区电子-离子碰撞吸收的能量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电流驱动效率较低。提高中心和边缘电子温度,将较大幅度地增加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从而可解释为什么在小托卡马克中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比在大、中型托卡马克中小得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较简单的计算模型计算低杂波沿射线轨迹的能量沉积和电流分布。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不太高(Te〈1keV)时,边缘冷等离子体区电子-离子碰撞吸收的能量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电流驱动效率较低。提高中心和边缘电子温度,将较大幅度地增加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从而可解释为什么在小托卡马克中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比在大、中型托卡马克中小得多。  相似文献   

14.
HL-1M装置中超热电子的X射线辐射测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新研制的五通道碘化汞(HgI2)半导体探测器阵列分别观测了在欧姆发热、弹丸注入及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条件下,HL-1M等离子体中的超热电子引起的能量在10~150keV范围内的X射线辐射强度的时空变化,及超热电子辐射的X射线能谱。结果显示,在ICRH期间,等离子体边缘的X辐射增强,超热电子的温度大约为30keV,ICRH的能量沉积在等离子体边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HL-1M装置等离子体杂质真空紫外辐射观测的初步结果。用类Li离子谱线强度比法估计出Te≈400eV。镀膜后的CEM探测器的灵敏度提高。杂质对装置放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HL-1M装置等离子体杂质真空紫外辐射观测的初步结果。用类Li离子谱线强度比法估计出Te≈400eV。镀膜后遥CEM探测器的灵敏度提高。杂质对装置放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双盘靶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等离子体的运动,运动速度小于3.5×107cm/s;同时观测到了等离子体的会聚发射,X光的波段约在400~700eV之间,峰值能量在500~600eV之间。  相似文献   

18.
用1m掠入射光栅谱仪测量了入射激光功率密度为3~6TW/cm ̄2时,块状银靶产生的等离子体XUV光谱。对4~11nm波长范围内的谱线进行辨认和分类。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道光学分析仪测量了HT-6M托卡马克CV227.1nm谱线线形分布,通过选点拟事得到了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和旋转速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平行马赫探针和单探针对金刚石镀膜装置中的等离子体漂移速度、,离子密度及电子温度进行了测量,采用ChungKyu-Sun理论对平行马赫探针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马赫数为0.28,电子温度为5eV,等离子体流速约为980m.s^-1。单探针测行离子密度在10^18~10^20m^-3的范围内,电子温度在2-8eV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